人员定位系统验收报告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829884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员定位系统验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人员定位系统验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人员定位系统验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人员定位系统验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人员定位系统验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员定位系统验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员定位系统验收报告(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太原东山煤矿有限责任公司煤矿井下人员管理系统验 收 报 告太原东山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斯科瑞特科技有限公司2011年4月专心-专注-专业目 录第一章 项目工作报告一、项目背景1、必要性煤炭作为重要能源之一,在工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煤炭经济收入占我国国民经济总收入的很大份额。因此可以说,煤炭工业发展的优劣影响到了我国工业现代化的进程。安全是煤炭生产的头等大事,安全对煤炭生产起着保证、支撑和推动作用,煤矿安全生产也是国家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对煤矿安全的日益重视和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我国大中型煤矿及广大乡镇小煤矿已大量装备了煤矿安全生产监

2、控系统,这些安全装备的推广应用大大改善了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但目前由于煤矿井下作业人员、车辆等目标流动性大,一旦下井后,就无法确切地知道他们所在的位置,井上人员难以及时掌握井下人员的动态分布及作业情况,造成监控系统对入井人员管理困难。当矿井发生透水、火灾等事故时,对井下人员的抢救缺乏可靠信息,同时矿山机车的实时定位难以确认,不利于矿山机车运作的安全,将给救灾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井下作业安全一直是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矿难正严重威胁着井下矿工的生命安全,如何加强安全生产,提高事故搜救工作效率,已作为国家安全生产主管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为此,如何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

3、准确、实时、快速履行煤矿安全监测职能,有效进行矿工管理,保证抢险救灾、安全救护的高效运作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面对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国家各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期望。2、国内外现状目前国内有的井下安全监控系统采用的是485或CAN总线方式,主从结构,需要设置一台主机不停地轮询才能将各个检测点的数据及状态送到监控中心,一旦主机故障,将使安监系统的通讯瘫痪,从而使系统无法正常工作。而且此类系统容量有限,升级困难。本项目以无线通讯技术为基础,应用通讯技术中的信令技术及无线发射接收技术及自动控制技术,通过电缆和以太网环网连接方式,实现多通道、多制式的信号采集和通讯功能。3

4、、项目背景随着国家对矿山企业安全问题的日益重视和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以及矿井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建立一套有效可靠的人员、设备监控和调度系统已成为许多矿山企业管理的迫切要求之一。目前我国大中型煤矿及乡镇小煤矿已大量装备了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这些安全装备的推广应用大大改善了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但目前煤矿井下还普遍存在入井人员管理困难,井上人员难以及时掌握井下人员的动态分布及作业情况,一旦事故发生,对井下人员的抢救缺乏可靠信息,抢险救灾、安全救护的效率低,效果不理想。为了对太原东山煤矿有限责任公司的井下矿工进行有效管理,随时掌握井下人员、设备的分布状况和每个矿工的活动轨迹,精确统计每班下井人数,各

5、类作业人数,提高生产指挥调度、紧急事件处理等能力。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指示精神,在方案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实施“井下人员管理系统”项目。该项目能够实现与太原东山煤矿有限责任公司现有网络设备的完全兼容,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二、系统设计思想 1)将成熟的工业以太网技术应用于煤矿井下,是煤矿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2)用无线双向通讯:井下人员可紧急求助,井上可通过多种声、光报警方式主动通知井下人员撤离;三、主要内容及实施过程1、主要内容 1)基于千兆工业以太环网的KJ236人员定位与管理系统2)KJ236系统与环网的对接3)考勤功能4)项目安装(1)太原东山煤矿有限责任公司井底读卡器分期施工安装

6、,主要覆盖的区域如下:(一期)l 乘人井井口;l 矿井井底车场;l 井底中央变电所,650采区,115采区;l 五采区512北翼,515下山,512下山;l 七采区712皮带下山,712轨道下山,715皮带下山,715轨道下山;(二期)l 215轨道斜巷车场,650皮带大巷,215排矸集中回风巷,215排矸集中运输巷,215回风巷;l 115轨道下山,115回风下山,一采区回风巷;l 515轨道上山;l 515皮带下山,51522材料巷,51522运输巷;l 512皮带下山,512轨道下山,51219材料巷,51219运输巷,650皮带巷(五采区段);l 51223材料巷,51223运输巷;l

7、 715轨道上山,71503材料巷,71503运输巷;l 715轨道下山,715皮带下山,715回风下山,71506材料巷,71506运输巷。(2)识别卡配备l 遵循人员识别卡“统一管理、一人一卡”的原则,将识别卡视为下井人员的上岗证。l 识别卡可在在充电室统一安装,原则上一经安装就不能随便拆卸。l 识别卡能够与持卡人员的基本信息对应(如姓名、工号、工种等)。l 按全矿下井人员计算,应配备2300张识别卡。2、实施过程1)调研:了解煤矿人员定位和安全监控需求,当前市场产品的优缺点。比较论证后确定了工业以太网络、CAN总线技术和无线双向通讯方案。2)确定系统组成,各部件选型。选择可靠性高、功能齐

8、全、功耗低的产品,经反复严格测试。3)本安设计、电源需要隔爆兼本安设计。4)研究熟悉每个产品的生产标准。对研究熟悉各个产品的企业标准,及安标国家中心、上海、常州检测中心的检验报告。5)针对太原东山煤矿有限责任公司的井下情况,进行系统布置设计。6)在地面机房对各产品作安装前的测试。7)对机房服务器及上位机进行接线、系统和应用软件调试。8)分区域一期对3台井下一级分站,13个读卡机,2300张识别卡进行安装。9)边安装边调试,直到所有系统运行正常。10)二期新增分站8台,读卡器27台,分别对现有工作面,采区上下山进行布置监测。四、应用效果及发展前景1、应用效果在太原东山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完成的井下人

9、员管理系统示范工程,分井上、井下两个部分组成。井上主要放置服务器和人员管理管理软件。在井下布设了分站,读卡机和井下环网的互通互联。系统在井下中央变电所,五采区,七采区布置了3台一级分站,在乘人井井口,矿井井底车场,井底中央变电所,650采区,115采区五采区512北翼,515下山,512下山七采区712皮带下山,712轨道下山,715皮带下山,715轨道下山等各采区上、下山,现有工作面,共40台读卡器,配备识别卡2150张。实现如下功能: 1、网络信息共享:KJ236系统与环网的对接,能够通过井下以太网传输到矿领导、各单位办公室,并且上传到集团公司各部门,实现信息共享。为矿井信息化系统、地理信

10、息系统提供数据接口。2、系统覆盖主要巷道和所有工作面,满足井下各类作业人员的进出和定位情况。系统具有识别卡工作是否正常和每位下井人员携带1张卡唯一性监测和显示功能。3、人员识别卡采用有源方式与读卡器进行信息交换,识别卡无需外接任何电源、无需充电、无辐射,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无任何影响。识别卡包含职工的姓名、性别、单位、班组、工种、职务等基本信息,并存储在系统数据库中。4,系统设备运行管理:系统有完整的设备管理功能,包括添加、编辑、修改、删除设备信息,可以在地图上增加、移动、删除基站。点击地图上的设备图标,可以显示该设备的详细信息。实时监测并记录系统通讯及系统设备的工作状况,对系统异常做出告警,提示

11、维护人员尽快使系统恢复正常。5、地面设置人员定位信息服务器,具有实时数据处理功能,采用B/S模式进行网络服务和管理,并向矿井计算机信息局域网发布各种实时动态信息。系统能对各种记录和数据信息进行长期保存,并可方便地查询历史记录,并能对各类实时信息和历史信息进行有效的统计和分析、打印。6、考勤统计功能:对井下人员进行实时的动态显示功能;对下井人员的入井、升井时间,在井下各区域的停留工作时间等进行记录与统计并动态显示,为矿井提供作 7、安全管理功能:跟踪井下作业人员的运动轨迹,记录其在主要巷道、工作面及各测点的停留时间。8、实时报警功能:非授权人员进入特殊场所报警功能;基站、电源箱、识别卡等设备故障

12、报警功能;井下各作业人员超时报警功能;9、紧急状态人员撤离:当井下发生安全事故需要撤离时,能根据统计的移动目标分布情况,及时通知作业人员。4、发展前景该项目符合国家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是煤矿急需的信息化系统,是煤矿通讯发展的趋势,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项目的实施,可提高煤矿安全标准,有助于减少矿难事故发生的数量和频率;可以有效提升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水平,落实“安全第一”方针,实现以人为本,将安全生产纳入行业和企业发展的总体布局,建立以灾害预防、搜救为主要目标的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推动煤矿工业走一条安全、高效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第二章 技术总结报告一、概述 太原东山煤矿有限责任

13、公司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由地面中心控制系统、井下矿用传输分站分站、无线读卡器及识别卡等单元组成,地面中心控制系统与井下监控基站之间通讯,通过工业控制以太环网作传输媒介,使用标准矿用通讯电缆就近接入井下以太环网交换机,传输协议采用标准的TCP/IP协议。井下监控分站与读卡器之间的通讯,采用矿用信号电缆连接,CAN总线传输。读卡器与无线识别卡之间,采用射频无线通讯方式。系统可实时了解井下人员数量及分布情况。任意查询指定人员当前或历史时段所处的区域和活动踪迹;可对人员进行下井次数、下井时间等考勤信息进行分类统计。系统在突发事件发生前,可通过多种声、光报警方式主动通知危险区域人员疏散;井下人员在遇到危

14、险情况时,可主动向地面发出求救信号。本系统采用统一标准的工业以太网结构,为生产调度、应急救援、安全监控与督察提供科学决策手段。二、系统设计目标构建太原东山煤矿矿井人员的无线定位、跟踪、考勤系统,且系统可采用基于工业以太网平台进行数据传输,实现定位系统与通讯系统、环网相统一,为进一步实现数据采集自动化、业务信息集成化、信息管理网络化奠定基础。三、系统工作原理地面中心控制系统与监控分站采用工业以太环网连接、监控分站与读卡器之间采用通讯电缆连接,以CAN现场总线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地面监控主机运行监控系统软件,通过工业环网交换机与井下监控分站进行通讯,井下读卡器设置于井下的各个重要检测点,由监控分站自

15、带的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电源为其提供本安电源和后备电源,识别卡设置于井下的移动目标上,其与井下读卡器进行无线双向通讯。地面控制中心接收到井下移动目标的数据后,进行分析与处理,根据所在读卡器上传的信息来确定井下移动目标的具体位置并记录显示,并向井下读卡器发送控制信号;识别卡上设有求助按钮,当出现危险情况时,可以按下报警求助,读卡器将识别卡信息通过监控分站立即传回井上总控室进行处理;若总控室需要让井下人员立即撤离,可以下达撤离(报警)命令,系统将通过读卡器以广播的形式向井下所有识别卡发出报警命令,识别卡收到报警命令后峰鸣器立即发出声响,提示人员立即撤离。井下信号通过地面的工业环网交换机用网线与地面服务器进行通讯。井下读卡器与监控分站采用通信电缆连接通过CAN总线方式进行数据通信。监控分站与井下环网交换机采用通信电缆连接通过TCP/IP方式通信。四、系统创新性(1)国内首创性地将CAN现场总线技术用于矿井的人员管理系统。解决了现有的井下安全生产监控系统存在信号传输慢、成本高、设备兼容性差等缺点;具有传输距离长、可靠性高、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通信速率快、系统安全、维护成本低等特点。系统同时支持光缆和以太网连接方式。(2)将无线通讯中信令技术、尖端的远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