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考试资料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8287792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基础考试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经济学基础考试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经济学基础考试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经济学基础考试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经济学基础考试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学基础考试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基础考试资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学基础考试资料1. 结合现实说明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经济学的意义)(1)学习经济学有助于了解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为什么我们会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春节火车票为什么难买?-为什么明星的报酬如此之高?-为什么世界石油价格会增长?-为什么银行的利率时高时低?-为什么非洲许多国家生活水平如此低劣?-为什么一些国家通货膨胀很高,一些国家物价稳定?(2)帮助我们做一个理性的经济人-理性的经济行为:指人在经济生活中总是受个人利益或利己心的动 机所驱使, 在作出一项经济决策时, 总是会对各种可能的抉择权衡 比较,以便找到一个方案, 这个方案能够使他耗费给定的劳动或金 钱,带来最大限度的利益,即产生最优化的

2、行为。-学习经济学本身不会使你富有,但它将给你一些有助于你致富的工 具。-对于消费者花费一定的金钱获取的总效用最大-对于厂商利润的最大化-对于非营利机构和政府机构 既定目标寻求最优化决策(3)使你更加理解经济政策的潜力和局限性-税收和财政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社会福利政策2. 什么是经济理性?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符合这个原则 的,有没有“非理性”或“反理性”行为?自私自利和损人 利己是理性的还是反理性的, 为什么?你给出的答案是实证 性的还是规范性的?(1)经济理性:指人在经济生活中总是受个人利益或利己心的动机所驱使,在 作出一项经济决策时,总是会对各种可能的抉择权衡比较,以便找到一个方案,

3、这个方案能够使他耗费给定的劳动或金钱, 带来最大限度的利益, 即产生最优化 的行为。对于消费者,就是追求效用最大化,对于生产者,就是追求利润最 大化。比如消费者在给定收入、价格条件下购买 10千克米、 8 千克肉食最优选择, 购买 11 千克米、 7 千克肉也算合乎理性,但是在经济学理性的定义下,只 有 10 千克米、 8 千克肉才是理性行为。(2).有“非理性”和“反理性”行为。非理性主要是指一切有别于理性思维的 精神因素,如情感、直觉、幻觉、下意识、灵感;也指那些反对理性哲学的各种 非理性思潮,如惟情论、意志论、生命哲学、无意识、直觉论、神秘主义、虚无 主义、相对主义等。(3)理性行为不一

4、定是自私自利的,更不一定是损人利己的。因为如果人们不 把自私自利和损人利己作为自己行为所追求的目标, 而把助人为乐看作是自己行 为的准则的话, 则自私自利和损人利己就不会成为他们的理性行为。 当然,在自 私自利或损人利己主义者看来, 自私自利和损人利己行为就是理性行为。 可谓 宁 可我负天下人,不愿天下人负我II,就是这样的人。可见,如果我们说,理性行 为不应当是自私自利及损人利己的行为, 这种说法实际已经是规范性的而不是实 证性的了。因为这种说法实际上己包含着认为自私自利和损人利已是 不好的,、 不应当的,、E理性的 这样一种价值判断了。3. 试述资源的有限性和规范性(1)有限性:相对于人类

5、无限的欲望而言资源是有限的。 不是对某个个体。(2)多用性:既定的资源有多种用途。(3)经济学之所以产生和发展,是因为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受资源有限性的 约束。假设任何资源都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 那么人们尽可以以任何方式动用无 限的资源去达到特定的目的,节俭就没有必要,经济学也不会产生。(4)但若仅仅是因为资源有限,也不一定要研究经济学,同一问题的另一 方面是资源的多用性。 野果若只能供人果腹。 原始人就不必对如何使用野果做权 衡选择,经济学也就无用武之地。 原始人也许就以研究如何用有限的野果减少其 一年饥肠辘辘的日子, 用有限的木材产生持久的暖流。 但这是一个技术问题, 而 非经济问题, 正如

6、如何将一顿煤如何转化成最多的机械能一样。 相反,加入果子 可供食用, 也可用作种子以繁殖更多的果子, 还可以用于饲料喂养牲畜以换取动 物蛋白,这时, 人们就得经济的将果子分配给不同的用途以换取最多的食物。 即 有限而又有多种用途的资源被称为相对稀缺资源,或简称为稀缺资源。(5)资源的有限性和多用途性是经济学的一对基本矛盾,由此产生了经济学中 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 机会成本。即一种资源的机会成本乃是该资源被用于其他 活动中所能创造的最大的价值。(6)机会成本与资源的相对稀缺性是密切相关的,只有相对稀缺的资源才有机 会成本,相对不稀缺的资源的机会成本为零当我们使用却只不仅或毫无其他用途 的资源时,

7、 我们并没有放弃任何活动, 也没做任何牺牲, 那么使用这些资源的代 价为零。而相对不稀缺的资源的均衡价格为零, 在经济分析时可以忽略不计, 只 有相对稀缺的 . 机会成本大于零的资源才是经济学研究的对象。经济学的发展与 资源的相对稀缺性悠着密切的联系。 随着越来越多的资源变得相对稀缺, 经济学 的研究对象越来越广泛,理论也越来越丰富。一个普遍采用的“经济学”定义正 是“研究如何将有限的资源有效率配置于多种需求和欲望的科学”。4. 试述经济学十大原理 原理一:人们面临交替关系(权衡取舍) 人们面临交替关系原句可理解为 佚们面临权衡取舍当人们组成社会时,他 们面临各种不同的权衡取舍。 典型的是在

8、佚炮与黄油I之间的选择。在现代 社会里,同样重要的是清洁的环境和高收入水平之间的权衡取舍。认识到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人们将会或应该做出什么决策。 然而,认识到生活中的权衡取舍是重要的,因为人们只有了解了他们面临 的选择,才能做出良好的决策。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 ( opportunitycost )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 当做出任何一项决策,例如,是否上大学时,决策者应该认识到伴随着每 一种可能的选择而来的机会成本。实际上,决策者通常是知道这一点的。 那些到了上大学的年龄的运动员如果退学,转而从事职业运动就能赚几百 万美

9、元,他们深深认识到,他们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极高。他们往往如此决 定:不值得花费这种成本来获得上大学的利益,这一点也不奇怪。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边际量I是指某个经济变量在一定的影响因素下发生的变动量。经济学家用边际变动( marginal change )这个术语来描述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 整,边际变动是围绕你所做的事的边缘的调整。个人和企业通过考虑边际 量,将会做出更好的决策。而且,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利益大于边际成本, 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政策改变了激励,政策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汽车前排必须系安全带, 意图减少驾驶员死亡, 结果却使车

10、祸增加, 行人死 亡人数增加;全地区推广新品种,意图增加农民收入,结果全地区总收入减少。 政策会改变了人们的成本和收益, 政策不仅要考虑直接影响, 还要考虑间接影响 原理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也许你在新闻中听到过,在世界经济中日本人是美国人的竞争对手。实际 上,两国之间的贸易可以使两个国家的状况都变得更好。从某种意义上说, 经济中每个家庭都与所有其他家庭竞争。尽管有这种竞争,但把你的家庭 与所有其他家庭隔绝开来并不会使大家过得更好。通过与其他人交易,人 们可以按较低的成本获得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活动的一种好方法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Adam Smith)在他1776

11、年的著作国富论中提出了 全部经济学中最有名的观察结果: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他们仿佛 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引起了合意的市场结果。( 1)市场经济:价格就是看不见的手用来指引经济活动的工具价格指引许多单个决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实现了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结果 市场经济的关注要点a 成本 b 价格 c 质量 d 收益(2)计划经济:当政府阻止价格根据供求自发地调整时,它限制了看不见的手 协调组成经济的千百万家庭和企业的能力。( 3)混合经济:一些决定由家庭和厂商来做,另一些则由政府负责。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原因 1:外部性 一个人的行动

12、对他人福利的影响(环境污染,假冒伪劣,公共物品)原因 2:市场势力 一个人不适当地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市场垄断,不正当竞争)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的劳动生产的能力 世界各国生活水平的差别是惊人的。随着时间推移,生活水平的变化也很 大。用什么来解释各国和不同时期中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别呢?答案是几乎 所有生活水平的变动都可以归因于各国生产率( productivity )的差别。生 产率与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对公共政策也有深远的含义。在考虑任何一项 政策如何影响生活水平时,关键问题是这项政策如何影响我们生产物品与 劳务的能力。原理九:当政府发行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什么引起了通货膨胀?在大多

13、数严重或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罪魁祸首 总是相同的 货币量的增长。 当一个政府创造了大量本国货币时, 货币 的价值下降了。原理十: 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 (当然也有问 题七十年代的滞胀,九十年代的新经济)当政府增加经济中的货币量时,一个结果是通货膨胀,另一个结果是至 少 在短期内降低失业水平。5. 试述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1、微观经济学( Micro-economics) 以单个经济主体(单个消费者、家庭、厂商、企业、单个产品市场)的经济 行为和经济变量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是社会资源得到最优配置的科 学。以英国的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作为基础。2、宏观经济学(

14、 Macro-economics) 是通过研究国民经济总量的决定、 变化和联系来说明资源的充分利用。以一 个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 以英国的凯恩斯 就业、 利息和 货币通论作为基础。3、两者的关系(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是实证分析(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4)是整体和构成整体的个体之间的关系(5)分析方法相同(6)微观经济学是现树II,宏观经济学是现林|0只有将两者结合研究,才能对整 个森林又一个充分、全面的认识。区别 二者在研究对象、解决的问题、中心理论和研究方法都不同。(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包

15、括两大个体,企业(厂商)和 消费者(居民)。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即为国民经济(一个 国家)。( 2)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的最优配置, 主要包括三个问题: 生产什么, 生产多少;如何生产(采用何种生产方法) ;为谁生产(收入如何分配) 。而宏观 经济学解决的问题则是资源利用问题, 主要包括三个问题: 实现充分就业; 经济 的稳定综合增长;降低通货膨胀问题。( 3)微观经济学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是供求决定的价格机制;而宏观经济学 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主要的问题为总需求和国内生产总值 (GDP)( 4)微观经济学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采用总

16、量 分析。6. 试述影响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移动的各因素如何发挥作 用?A 需求曲线的移动需求曲线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这些其他条件 ,是决定需求的非价格因素 (也就是决定买者对物品需求的 除开物品价格的其他因素) 改变它们会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1)买者的数量买者数量的增加会增加每一种价格水平下需求量,并使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如果买者数量增加,那在每一种价格水平 P,需求量Q会增加2)收入正常物品的需求与收入成正比: 收入增加会增加每种价格水平下的需求量, 并使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低档物品的需求与收入成反比, 收入增加会使低档物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 动)(3)相关物品的价格替代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