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与肿瘤免疫治疗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8284735 上传时间:2023-11-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药与肿瘤免疫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医药与肿瘤免疫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医药与肿瘤免疫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医药与肿瘤免疫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医药与肿瘤免疫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药与肿瘤免疫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与肿瘤免疫治疗(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药与肿瘤免疫治疗任明名;王俊壹;程海波【摘 要】中医理论认为阴阳失衡、正虚邪盛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原因 .调整阴阳 扶正祛邪是肿瘤治疗的重点.中医强调通过调整阴阳、扶助正气达到阴平阳秘、正 气充足的机体平衡状态,从而实现控制肿瘤生长、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 活质量等目的.这与现代医学肿瘤免疫治疗时,通过打破免疫耐受、逆转免疫逃逸从 而重建机体正常免疫功能、增强抗肿瘤能力的基本治疗思路契合一致,两者具有异 曲同工之妙.中医的调整阴阳、扶正抗癌思想对肿瘤免疫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医药扶正抗癌的疗效机制可能主要与肿瘤免疫相关.期刊名称】自然杂志年(卷),期】2019(041)004【

2、总页数】6页(P275-280) 【关键词】 中医药;肿瘤;免疫治疗;整体观念;扶正抗癌【作 者】 任明名;王俊壹;程海波【作者单位】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江苏省中医药防治肿瘤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 210023;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江苏省中医药防治肿瘤协同创新中 心,南京 210023;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江苏省中医药防治肿瘤协同创新 中心,南京 210023正文语种】 中 文目前,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人类死亡的首要原因。2018年9月国际顶尖肿瘤医学期刊CA在线发表了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该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预 计有1 810万恶性肿瘤新发病例, 960万恶性

3、肿瘤死亡病例,恶性肿瘤几乎是全 世界每个地区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相比于其他国家,中国恶性肿瘤发病 率、死亡率均为全球第一1。如此惊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除了年龄增加和环境污 染等因素外,主要原因是恶性肿瘤的早诊早治不足,以及手术、化疗和放疗等常规 治疗方法的局限,这无疑对肿瘤的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期待。近年来,肿瘤免 疫治疗成为恶性肿瘤研究的热点,已逐渐成为继手术、放疗和化疗之后的“第四大” 肿瘤治疗方法。在美国科学杂志评选2013年十大科学突破中,排在首位的是 “肿瘤免疫治疗”2。肿瘤免疫治疗是指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系统(包括体液免疫 和细胞免疫),来控制和治疗肿瘤的一种治疗方法3。基于

4、中医“整体恒动”观的思维模式,中医理论认为阴阳失衡、正虚邪盛是肿瘤发 生发展的关键原因。因此,调整阴阳、扶正祛邪是肿瘤治疗的重点。中医强调通过 调整阴阳、扶助正气达到阴平阳秘、正气充足的机体平衡状态,从而实现控制肿瘤 生长、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目的。这与现代医学中通过打破免 疫耐受、逆转免疫逃逸从而重建机体正常免疫功能、增强抗肿瘤能力的肿瘤免疫治 疗的基本治疗思路契合一致,两者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图1)。1 中医免疫溯源 中医关于免疫最早的表述应当是甲骨文中记载的“御疫”。“免疫”一词出现较晚, 最早见于19世纪李氏所著的免疫类方 ,其阐述的本意为免除疾病,保卫机体 安康。古代典

5、籍中“疫”指急性传染病,一般具有流行、传染特征,免疫是预防和 治疗传染病的方法4。如东晋时期葛洪在其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一书中提出: “疗捌犬咬人方,乃杀所咬犬,取脑敷之,后不复发。”首创用狂犬病的犬脑敷贴 于被狂犬咬伤患者的伤口治疗狂犬病,比19世纪初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报告关于狂 犬脑中有抗狂犬病成分的发现要早1 000多年。明朝隆庆年间,中国的人痘接种 术已较普遍使用,大约在17世纪中叶传播到国外。1796年英国人E. Jenner在人 痘接种术的基础上发明了牛痘接种术。在世界免疫学史上,中国的人痘接种术可以 说是当时人工免疫学的先驱5。图1 传统中医药理论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现代医学的免疫

6、功能表现为防御、自稳和监视3个方面。中医学中与此功能相类 似无疑是“正气”,是中医免疫核心思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6。中医学对“正气 的认识源远流长,早在2 000多年前的古典医籍黄帝内经中就已萌发和确立 了重视正气的思想。如素问刺法论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 热病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灵枢百病始生曰:“逢热逢疾风暴 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素向上古天真论中还有“恬淡虚 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指出了机体是否健康或患病主要取决于正 气的盛衰。其中“正气”“真气”都泛指机体抵抗病邪的能力。明李中梓著医 宗必读积聚云:“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居之。”

7、清沈金鳌在杂病 源流犀烛积聚症瘕痃癖痞源流中指出:“壮盛之人,必无积聚。必其人正气不 足,邪气留着,而后患此。”认为正气不足是肿瘤形成的根本原因,治疗上始终要 注意顾护正气。清叶桂所著叶选医衡云:“夫人之虚损,有先天不足,有后 天不足。先天者,由于禀受,宜倍加谨慎,急以后天之事补之,庶可延年,使觉之 不早,而漫不为意,则未有不夭折者也。后天者,由于劳伤,宜速加警省,即以性 情药石调摄之,使治之不早,而迁延讳疾,则未有不噬脐者也。”指出机体正气亏 虚应及时培之补之,否则正气衰败,疾病进展,预后较差。2 扶正抗癌是中医肿瘤免疫治疗的具体体现 中医认为疾病的产生与发展取决于机体邪正的盛衰,正气亏虚是

8、肿瘤发生发展的根 本原因7。扶正抗癌法在肿瘤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贯穿了肿瘤防治的全过程, 是中医肿瘤免疫治疗的具体体现。肿瘤属慢性消耗性疾病,尤其是中、晚期肿瘤患 者或术后放、化疗患者,常表现为阴阳失调、气血不足、脏腑失养、机体免疫功能 下降。用扶正抗癌思想指导下的系列治法可以扶助人体正气,调和阴阳偏盛偏衰, 补益人体虚弱状态,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加强抵御和祛除病邪的能力,抑制肿 瘤发生发展。中医学扶正祛邪学术思想由来已久,黄帝内经论述的“虚者补之”“损者温之” 等治疗原则,为肿瘤扶正抗癌学术思想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两汉至隋唐时期, 肿瘤扶正抗癌学术思想由理论向临床过渡。东汉时期,张仲景撰

9、写的金匮要略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曰:“人年五六十,其病脉大者,痹侠背行,若肠鸣, 马刀侠瘿者,皆为劳得之。”间接阐述了肿瘤发生与正虚的关联,并强调在治疗时 应注重胃气、顾护正气。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创新性地将虚损证治方药以“五 脏”为纲进行归类论述,为临床肿瘤虚损病证治疗开辟了新思路。宋金元时期,中 医肿瘤扶正抗癌学术思想逐渐成熟。宋王怀隐所撰太平圣惠方认为积聚发生 的重要原因为阴阳虚损、血气凝涩、经络不通,并指出治疗应以调和阴阳、补虚与 活血为主。金张元素提出“养正积自除”的观点,认为即使有实邪,也当补益正 气,正气充足则气血得畅,积滞自除。他创制的枳术丸就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全 方重在补养

10、脾胃,兼消痞满,反映了扶正为主、祛邪为辅的治疗特点。金元四大家 中李东垣强调“人以胃气为本”,主张“温补脾胃”,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虚证。 明清时期,中医扶正抗癌思想得到进一步深入。明代医家张介宾、赵献可等提倡“命门”说,认为命门之火是人身之根本,指出无论何脏有病,最后都影响及肾, 即中医“久病及肾”之说,强调了温补肾阳的治虚法。明汪绮石在理虚元鉴 中提出“阴虚证统于肺、阳虚证统于脾”是虚劳病机核心,注重五脏间的整体关系, 认为肺、脾为至尊之位。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学对肿瘤扶正抗癌的认识逐渐深化。一大批医家学者们 在继承和总结前贤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肿瘤学研究成果,不断探索与创新,逐 渐形

11、成了相对独立和较为完备的扶正抗癌学术思想。郁仁存教授8于20 世纪提出 了肿瘤发病之“内虚学说”,并以此学说为指导,提出了扶正固本的治疗原则,指 出健脾补肾法是肿瘤治疗中的重要法则之一。刘嘉湘教授9以“因虚致癌、扶正 治癌”立论,认为人体正气亏虚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是疾病发生的 内因,也是影响疾病转归的关键,形成以“顾护正气、协调阴阳”为根本原则的扶 正治癌学术思想10-11。朴炳奎教授12也提出“正气内虚”是恶性肿瘤的发病 学基础,主张“扶正培本”治则在防治恶性肿瘤中的主导地位,探索出以扶正培本 为主导,解毒抗癌、活血化瘀相结合的中西医结合肿瘤基本治疗模式。花宝金教授 13同样认

12、为扶正培本是治疗肿瘤的基本大法,提出“扶正是永恒的”,临床以扶 正培本为核心,兼用“调畅气机、化痰利湿、化瘀解毒”等法进行辨证治疗。周仲 瑛教授14-15提出“痰瘀郁毒、正气亏虚”是肿瘤的核心病机病证,“抗癌解毒、 扶正祛邪”是治疗肿瘤的基本大法,形成了著名的“癌毒”学说。3 中医药与肿瘤免疫治疗3.1 基本思路 中医对肿瘤的发病与治疗的认识是从整体、系统出发的。人体脏腑组织器官之间在 结构上整体联系,功能上彼此为用,因而在病理上也会相互影响。肿瘤是整体功能 失调的局部反应,不同部位肿瘤的发生都和所主脏腑生理功能失常,经络运行、气 血功能障碍有密切的关系。但是,不论何种肿瘤,它们的发生又皆可归

13、结为机体整 体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所以肿物虽在局部,实则全身发生了病变。因此,中 医治疗恶性肿瘤基于“整体恒动”观,注重局部与整体的有机统一,避免只看瘤体 不顾整体的片面性,同时注意审察患者的个体特异性,衡量治人、治瘤、治证的主 次轻重、先后缓急,凸显了中医治疗肿瘤的理念特色和独特优势。目前,现代医学治疗肿瘤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以及分子 靶向治疗等。这些治疗方法仅仅拘泥于肿瘤细胞本身,而对肿瘤发生发展的主要机 制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却很少涉及。随着肿瘤治疗的研究及探索,手术“根治 性”切除或放、化疗高剂量杀伤每个肿瘤细胞的治疗逐渐向调控免疫功能和改善机 体代谢的整体水平发

14、展16。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逐渐成为肿瘤临床的一大热点, 主要通过激发机体免疫系统,增强自身抗肿瘤免疫能力,从而控制和杀伤肿瘤细胞, 防止肿瘤的发生发展。由此可见,现代肿瘤治疗思路逐渐由局部向系统过渡,与传 统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整体观念不谋而合,甚至可以猜测现代肿瘤免疫治疗的系统理 念来源于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整体观念。3.2 发病机理素问生气通天论言:“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阴阳, 是中国古代的一对哲学概念,是用以概括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 方属性的相对概念。阴阳之间的平衡是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基础和源动力,人的一 切生命活动都与之密切相关17。阴阳平衡是一种动态平

15、衡关系。中医学认为,各 种疾病的发生都可以概括为阴阳之间动态平衡的破坏,而正邪这两个对立的概念也 属于阴阳概念的范畴之中,邪正双方力量上的偏盛偏衰都可认为是机体阴阳失衡的 体现。传统中医学认为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变化,即在一定条件下正邪相争的反映。 正气和邪气两种力量的对比和消长变化,贯穿肿瘤全程,是影响肿瘤发生、发展和 变化的根本原因。素问刺法论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认为人体正气 旺盛,气血充盈,卫外固密,则邪气难以侵入,疾病无从发生。反之,人体正气虚 弱,卫外不固、无力抗邪的情况下,邪气趁虚而入,导致脏腑经络功能失常,阴阳 失衡,正虚邪盛而发病。肿瘤的基本病机为正气亏虚,脏腑功能失调,气滞

16、血瘀, 痰结毒聚,日久积滞而成有形之肿块。正气亏虚、脏腑功能失调为本,气滞血瘀、 痰结毒聚为标。故阴阳失衡,正虚邪盛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现代医学认为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免疫能力密切相关18。关于肿瘤免疫 机制的研究,2002年Schreiber和Dunn提出的“免疫编辑”学说阐述了免疫系 统和肿瘤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复杂关系,指出免疫系统不仅具有抗肿瘤效应,同 时又具有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这是对免疫系统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作用的 崭新认识19-20。免疫编辑学说认为,免疫系统在肿瘤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免疫 消除、免疫均衡、免疫逃逸三个阶段,其中机体的免疫耐受及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 是临床肿瘤形成的关键环节。临床实践证明,肿瘤发生、发展及恶化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患者经历了肿瘤发 生早期、肿瘤平衡期、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