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伐无道诛暴秦”教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8277859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6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伐无道诛暴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伐无道诛暴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伐无道诛暴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伐无道诛暴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伐无道诛暴秦”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伐无道诛暴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伐无道诛暴秦”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伐无道,诛暴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讲述了由于秦朝的暴政,引爆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刘邦项羽继续反秦,最终推翻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刘邦项羽为争夺皇位,又进行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楚汉之争,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了西汉。教材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进步的推动者这一真理。本课介绍了秦亡汉立的历史过程,在教材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历史知识比较薄弱,思维意识较浅,且秦朝的暴政内容较为抽象,学生易产生厌烦情绪,故教师应遵循新课程的要求,采取灵活适当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对课文灵活处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2、应该从动手、动脑、动口等方面调动学生思维,激发兴趣。教材编排了图片、历史成语故事等学生喜欢的素材,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组织表演、讨论、游戏等形式,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历史的乐趣。来源:21世纪教育网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l 要求学生掌握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和历史意义;巨鹿之战;秦朝的灭亡;楚汉之争;西汉的建立。l 引导学生探究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l 引导学生探究秦亡前后,项羽、刘邦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l 通过播放影音资料,组织学生动手计算,动脑

3、思考,用心体验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秦朝的暴政,探究出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l 采取学生表演大泽乡起义片段的方法,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去感知历史、体验历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并起到艺术熏陶的教育效果。l 组织学生从刘邦、项羽领导战争的目的着手进行讨论,探究秦亡前后,刘邦、项羽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l 指导学生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历史成语典故、历史故事,发挥学生潜能,体验学习历史知识的乐趣,进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秦亡和楚汉之争胜败原因的探究,从而形成对“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一道理的深刻理解。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末农

4、民战争爆发的原因。2、教学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五、教学方法讲述法、情景创设法、自主学习法、启发教学法等多种教法综合应用。六、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课前查找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等相关资料,精心准备,以便在课堂上交流。2、组织学生编写大泽乡起义剧本、服装的设计和准备、道具的制作等,并指导排练。3、制作多媒体课件,含破釜沉舟等成语故事(视频)。21世纪教育网七、教学过程来源:21世纪教育网(导入新课)1、组织学生品析、对比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诗句和“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师:秦始皇师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他期望自己的统治能千秋万代,但秦朝却是一个短命的王朝,仅

5、存在短短的15年,那为什么秦朝只是昙花一现,又迅速走向灭亡了呢?2、师:“伐无道,诛暴秦”从课题中可看出秦朝是怎样被推翻的呢?(农民起义)为什么秦朝末年农民会起义呢?(秦末残暴的统治)【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比诗句和童谣,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设疑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自然导入新课。(新课讲授)一、 秦的暴政21世纪教育网师:请学生浏览书本第62页,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活动“梦回秦朝”,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回到秦朝看看,看看秦朝统治末期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老师将给出四则材料,请同学们结合材料想象一下如果你来到此时的秦朝你会看到什么景象? 4人一组合作完成。(出示资料)情景一

6、:1、出示阿房宫、秦始皇兵马俑、长城有关图片,组织学生思考,奴役了多少人修建这些工程?2、学生计算每年服役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比,再想想除去老幼和妇女,壮年男子在家耕田的还剩多少?这会带来什么后果?来源:21世纪教育网徭役繁重【设计意图】多媒体演示图片,增强直观效果,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动手动脑计算,积极参与探究,认识到徭役的繁重。情景二:(老百姓的生活)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守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赋税沉重(每年缴收三分之二)【设计意图】通过诗歌形式,组织学生想象当时农民的生活状况,得出赋税沉重,人民生活

7、窘困,体验到生活的艰辛,从而憎恨秦始皇,培养学生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情景三:当时在秦国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刑法残酷(死刑有十几种)【设计意图】通过置疑,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得出秦末的刑法之残酷的结论,使学生有所感悟。21世纪教育网师:秦始皇死后,秦二世更加残暴,残杀兄长大臣,与赵高狼狈为奸。来源:21世纪教育网请学生讲述成语“指鹿为马”。【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讲故事,增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愤慨之情,拓展了知识面,自然过渡到下一框内容。教师请学生归纳出秦的暴政的四个方面:徭役繁重,赋税沉重,刑法残酷,秦二世更残暴。21世纪教育网【过渡】如此残暴的统治,老百

8、姓苦不堪言。秦朝的统治得不到农民的支持,所以必然导致农民起来反抗,掀起了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21世纪教育网二、 秦末农民起义1、 前期:陈胜、吴广起义(1) 学生表演大泽乡起义“揭竿而起”片段。【设计意图】再现历史,让学生主动参与感知历史,体验历史。同时也培养学生演绎历史的能力,使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2)提问:同学们表演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发生的情景?发生在哪一年?谁发动的?地点在哪里?他们的口号是什么?建立了什么政权?有什么历史意义?(学生讨论)【设计意图】这一教学内容学生在小学学过,比较熟悉,故设计一系列问题,采用启发式教学,并利用地图培养学生掌握战争经过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

9、究能力和精神。2、 后期:项羽、刘邦继续反秦,推翻秦朝(1)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请学生观看故事“破釜沉舟”(flash),思考为什么项羽能以少胜多?【设计意图】用动画形式使学生了解战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直观更生动,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也使课堂进入了高潮。(2) 刘邦直逼咸阳,秦朝灭亡。组织学生计算秦朝存在的时间。【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计算历史时间的方法,让学生感知秦朝统治的短暂。【过渡】秦朝灭亡后,定被另一个朝代所取代。而刘邦、项羽都想登上皇帝的宝座,而“一山不容二虎”,怎么办呢?三、 楚汉之争1、多媒体展示中国象棋棋盘,问:棋盘中有什么字?源自什么战争?这场战争是谁和谁

10、争战?为什么争战?结果如何?【设计意图】贴近学生实际,激发学生兴趣。2、刘邦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秦的灭亡和项羽的失败有什么共同之处?【设计意图】通过对问题的探究,使学生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一道理,心灵情感得到升华。3、组织学生讨论秦亡前后,刘邦、项羽领导战争的性质有什么变化?【设计意图】通过探究战争性质,培养学生初步比较判断战争性质的能力和小组协作能力。四、 汉朝的建立请学生从书中找出汉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拓展若你是刘邦,你会在秦亡的过程中吸取什么教训去治理国家的?【设计意图】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畅所欲言,不拘一格,促进了他们个性的发展。活动1、采取竞赛方式,学

11、生列举出现在这一时期的历史成语。21世纪教育网(四面楚歌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破釜沉舟楚河汉界 指鹿为马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霸王别姬约法三章)【设计意图】发挥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历史的兴趣,体验学习历史的乐趣。2、根据历史发展顺序,把以上写有成语的卡片排列起来,请十个同学上前来排列。【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参与到活动中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回忆知识点,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小结学生闭目三分钟,回顾本节课教学内容,再利用多媒体逐项展示教学要点,共同复述、小结本节课重点内容。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八、板书设计来源:21世纪教育网1、 徭役繁重2、 赋税沉重3、 刑法残酷4、 秦二世更加残酷秦的暴政 前期:陈胜、吴广后期:项羽、刘邦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 公元前207年 来源:21世纪教育网汉朝建立 公元前202年,刘邦,长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