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产业十三五发展思路研究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8276884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新技术产业十三五发展思路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新技术产业十三五发展思路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新技术产业十三五发展思路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新技术产业十三五发展思路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新技术产业十三五发展思路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新技术产业十三五发展思路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新技术产业十三五发展思路研究(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新技术产业“十三五”发展思路研究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市经济加快结构调整,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十三五”期间,如何实现凉州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发展,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凉州经济发展的支撑,成为珠三角区域具有特色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选择和机遇。一、发展的基础(一)规模总量稳步扩大。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预计实现销售产值272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以上,利税总额155.9亿元,比去年同期大幅提高40.0%,利润总额114.13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53.9%。与“十二五”末相比,五年来,凉州高新技术产业销售产值从1467.77亿元增加到2720亿元,增长85.

2、3%,年均增长13.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接近四分之一,达到24.88%,已成为凉州工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十二五”期间,凉州高新技术产业积极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原材料资源短缺,价格上涨的挑战,通过加快结构转型步伐,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不断开拓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结构日趋合理。1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两大支柱产业继续较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两强、两优、两新”格局进一步巩固,通信设备制造、仪器仪表、集成电路等产业日趋壮大,数字电视产业加快推进、数字音频监控产业异军突起,3G网络基础建设加速、应用逐渐普及,IP路由器、宽带接入设备市场占有率全国领

3、先;生物医药产业已形成以生物制药为先导、化学制药为基础、现代中药为重点、新型医疗器械为后发优势的产业结构。2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兴起。太阳能光伏产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薄膜电池、EVA材料和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BIPV)在浙江省内乃至国内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风电产业,顺达风力在全国80多家风力企业中排名第四,2013年被科技部认定为风力发电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拥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物联网产业,我市是国内物联网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研究的先行地区之一,处于全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第一方阵”,中国科技第45研究所、家智、海威等企业在无线传感网、射频设别、物联网技术应用等方面形成了一批核心技

4、术和优势产品。中科院凉州射频设别技术研发中心、中国电科(凉州)物联网研究院已正式挂牌,港科大(凉州)物联网研发中心正在筹建。2014年全市物联网产业产值预计达到300亿元,同比增长40%以上;半导体照明(LED)产业,在LED芯片制造、产品检测、大功率LED封装、LED照明应用、功率型驱动电源等产业方面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士兰明芯生产的蓝绿色芯片在国内的室内外显示屏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在全国LED芯片生产企业中排名第二;新材料产业,光纤和光缆新材料产业已在我市实现了产业集聚,光纤与光缆产值已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以有机硅等为代表的有机硅产业已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形成了有机硅系列产品的产业链。3高

5、新技术服务业快速发展。软件产业稳步发展,“软件”形成品牌效应,已有软件企业认定714家,软件产品认定3769件,74家企业通过了CMM/CMMI“双模”评估,15家企业列入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拥有20余家以软件为核心业务的上市公司;电子商务是凉州的亮点,获得全国的“中国电子商务之都”称号,网络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B2B”电子商务公司,一大批新兴电子商务公司快速崛起;文创产业,凉州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实力名列全国第五位,已创建了生态创意城、文化创意园、创意产业园等一批较为成熟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完成原创动画片产量及原创产品出口均位居全国第一。2013年凉州文创产业实现增加值642.

6、4亿元,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12.6%,居现代服务业十大门类之首;服务外包产业离岸、在岸两翼发展,产业结构日趋完善。既有以离岸服务为主的网迅、东忠软件、富士通电子,也有众多提供在岸服务的民营企业,在金融、纺织服装、电力、教育、电子政务等行业领域形成一批知名软件服务企业和品牌。2014年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约达9.1亿美元。(三)区域布局基本形成。“十二五”期间,凉州高新技术产业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加强了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辐射和示范引领作用,中心城区“退二进三”,大力发展软件、电子商务、服务外包、文化创意产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了以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为发展重点,先进制造

7、、新能源、新材料、新光源、物联网等产业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大江东新城、大城西凉州科创产业集聚区以及省级开发区、特色工业园区、凉州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国家级基地和试点拓展区特色发展,基本形成了由“点”到“面”的区域布局,市、区、县(市)高新技术产业得到统筹发展。凉州市主城区包括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约占全市产值的45.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已超过主城区,约占全市的54.5%。(四)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十二五”以来,凉州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契机,构筑区域创新体系,加大财政对研发、创新的投入,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2013年新增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302家、

8、企业技术中心87家、研发中心79家。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6%。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达19874件、11800件,居省会城市第一。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6.73%,比上年上升2.53%。二、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一)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凉州高新技术产业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奠定了高速发展的基础,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自主创新、高端创新能力还不强。近几年政府不断加大了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力度,但由于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不足、技术创新力量薄弱等因素,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企业自主创新、高水平创新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9、二是高新技术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由于企业在科技信息、人才、技术、资金及管理经验等方面的不足,企业在如何把握市场动向、规避投资风险、防止大起大落、提高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三是政府主导力还需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管理体制已进行了有效的调整,但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政府扶持资金的统筹管理、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和管理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推进;四是为高新技术产业服务的中介机构还不发达。技术开发、技术成果交易、技术评估、融资担保等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息息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还不够理想,需要进一步扶持和发展。(二)面临的挑战。一是全球变革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

10、会发展中具有战略地位和先导作用的产业。谁拥有高新技术优势,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2012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世界各国纷纷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争通过发展新技术、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摆脱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美国、日本、欧盟纷纷出台政策,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我国亦十分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已出台多项政策法规扶持推动其发展。在这种国际及国内形势下,凉州应尽快把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总体趋势、理清思路、扬长避短,加速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二是区域一体化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和融合。以国家层面出台的珠三角区域规划将珠三角定位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

11、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是珠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头羊,优势明显。凉州作为珠三角南翼中心,定位为一基地四中心,其中包括高技术产业基地、全国文化创意中心和电子商务中心,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做好与珠三角其他城市在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技术、资本等方面进行竞争的准备,更要与其他城市高新技术产业融合,形成珠三角地区更为强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势;三是经济转型升级增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紧迫感。进入“十二五”后,凉州经济发展将进一步面临能源、原材料、土地、劳动力等资源要素短缺的制约,经济的发展必须更多的依靠技术进步和劳动效率的提高,凉州经济转型升级已迫在眉

12、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仅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更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持凉州在全国领先地位的需要。三、发展的基本思路与目标(一)基本思路。“十二五”期间,凉州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本思路是:以大江东、大城西和国家级、省级开发区等为载体,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大平台,以引进培育为主要抓手,推进、落实高新技术的大企业、大项目建设,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巩固提升优势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服务业,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点面结合、城乡统筹,优化“一城、两区、三带、多块”的产业布局,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凉州产业转型升级的先导力量和主力军,确保

13、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全省“一高一领先”目标,为凉州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做出贡献。(二)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凉州高新技术产业要形成一批规模壮大的重点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的骨干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名牌产品、拓展一批各具特色的发展平台、使凉州成为位列珠三角前列、国内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之一,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凉州实现由工业化中后期向后工业化时期、由中等发达城市向发达城市历史性跨越的主要动力:1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到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销售产值在2014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5500亿元,年平均增长1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力争达到40%。2产

14、业结构逐渐优化。到“十二五”末,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地位显著增强,成为高新技术产业新的增长点,在高新技术产业中的比重达到60%以上。3产业布局日益合理。到“十二五”末,初步形成“一城、两区、三带、多块”,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布局,增强凉州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和辐射能力,全面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由“点”到“面”,带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发展。四、发展重点(一)电子信息。继续巩固提升电子信息产业的优势地位,加大自主核心技术研发力度,不断扩大产业领域,拓展国家级产业基地建设,打造全国一流的信息产业基地。重点发展以下几个方面:1

15、集成电路。加快完善集成电路产业链,打响“之芯”品牌。巩固和提升数字电视、工业控制等领域的电路设计领先优势,加快研发移动通信、信息安全、智能卡及电子标签、汽车电子等领域集成电路新产品。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射频集成电路、专用集成电路HDTV芯片、信息安全保密芯片。鼓励芯片设计与整机结合,形成以设计业为龙头、设备制造和配套产业为基础的集成电路产业链;2通讯设备制造产业。以新一代网络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核心技术创新与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提升产业层次,形成更为完整的通讯设备制造业产业链,强化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竞争优势。重点提高通讯移动设备和终端、交换设备、通信芯片以及通讯网络解决方案的研发水平。利

16、用我市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优势,完善从软件、技术研发到设备、终端产品制造到行业标准制定的完整产业链条;3数字电视。抓住凉州被列为全国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机遇,充分利用华数数字产业化基地等相关资源,重点发展NGB(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技术)、IPTV(交互电视)等相关技术。加强技术开发协作,提升数字电视芯片设计、标准评测等核心竞争力,拓展数字电视在安防、通信等领域应用空间,加快把高新区建设成为国家级数字电视产业研发和制造基地;4物联网。坚持网络建设、技术应用、产业发展“三位一体”模式,积极跟踪物联网技术发展动态,强化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等核心技术领先优势,建立以感知层、物联层和数据应用层等为主要内容的物联网产业结构;5现代通信。以发展第三代数字移动通信(3G)移动通信设备为重点,自主开发基于TD-SCDMA、WCDMA和CDMA2000三大标准的交换机、基站、手机关键芯片及系统软件,大力推进产业化应用。以下一代互联网建设为契机,组织开展LT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