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测温管理制度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8270207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备测温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设备测温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设备测温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设备测温管理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设备测温管理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设备测温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备测温管理制度(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乐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输、变电设备测温管理制度第一条 为加强乐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输、变电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对设备测温规范化管理,特制订本制度。第二条 输、变电设备应定期开展设备测温工作。第三条 变电站巡视测温:变电站按以下要求开展巡视测温。(一)配置有点温仪或红外热成像仪的变电站,应在以下情况下进行巡视测温。1、值班员在全面巡视设备时对负荷较大的一次设备、站用电系统连接端子、二次设备电流端子、强油循环冷却器电源及控制回路等易发热的部位进行测温,监视设备有无异常。2、带有严重缺陷运行的设备、重载设备按规定要求缩短巡视周期时,每次巡视时应对以上设备进行测温,加强监视。3、发现异常发热设备,在该异常

2、发热设备未处理期间,变电站应缩短巡视周期,并每次巡视时对发热点进行监视,结合环境温度、负荷情况分析发热情况有无恶化趋势。4、每次测温应填写“现场测温记录”。(二)对无法测温的设备,值班员在巡视设备时应观察设备有无发热变色,示温蜡片(如果有)有无融化等现象,发现异常立即汇报,由上级进行测温确定。第四条 电缆线路按以下要求进行测温(一)35KV及以上电缆线路检测内容包括:终端头外绝缘主体和端部每相温升,单体不同部位温差和三相温差;中间头外绝缘主体和端部每相温升,单体不同部位温差和三相温差;终端头与导线连接处每相温升,单体不同部位温差和三相温差。(二)10KV电缆线路检测内容包括:终端头外绝缘主体和

3、电缆头引流线搭接点处;中间头外绝缘主体温度,单体不同部位温差和三相温差;终端头与导线连接处每相温升,单体不同部位温差和三相温差。第五条 架空线路按以下要求进行测温(一)35KV及以上架空线路检测内容包括:导线接头(搭接点、引流线连接点、压接管等设备连接处), 主要检测导线连接点是否发热,通过发热判断连接点的紧密性;耐张线夹及防振锤处,这部分点主要是检查导线长期运行是否因为舞动或振动造成导线损伤而发热;绝缘子串(合成绝缘子),绝缘子的好坏影响线路的防雷, 合成绝缘子的发热和劣化容易掉串)(二)10KV及以上架空线路检测内容包括:导线接头(搭接点、引流线连接点、压接管等设备连接处),主要检测导线连

4、接点是否发热,通过发热判断连接点的紧密性;主设备检测(柱上变压器、柱上断路器、柱上负荷开关),主要检测本体是否发热(缺油,绝缘受损后发热)。连接点发热,这部分设备主要检测的是线夹连接点(设备线夹、 安普线夹、桩头连接点等);辅助设备检测(重点集中在避雷器、隔离开关、跌落保险、低压隔离开关、绝缘子的检测上)。第六条 计划普测及重点测温(一)计划普测:1、变电站普测周期:110kV站:3个月;35kV站:4个月;10kV站:6个月。高压并联电容器及集合式电容器普测周期为3个月2、35KV及以上电缆线路要求每年至少2次。10KV电缆线路要求每年至少1次。3、35KV及以上架空线路要求每半年至少1次。

5、10KV城区重负荷线路要求每半年至少1次,其余10KV线路要求每年至少1次。(二)重点测温:根据现场实际对部分设备进行重点测温。测温时间及周期根据运行方式和设备变化安排,按以下原则掌握:1、长期大负荷的设备应增加测温次数。2、高温异常天气时应增加测温次数。3、设备负荷有明显增大时,应根据需要安排测温。4、设备存在异常情况时,需要进一步分析鉴定。5、上级有明显要求时,如:保电等。6、新建、改扩建的电气设备在带负荷后应进行一次测温,大修或试验后的设备必要时进行测温。7、遇有较大范围设备停电(如变压器、母线停电等),酌情安排对将要停电的设备进行测温。8、变电设备带电水冲洗前,对被冲洗设备进行测温监视

6、,发现温度异常的设备,应在带电水冲洗前提前告知工作负责人。(三)计划普测及重点测温应填写“设备现场测温记录”,对存在异常的设备还应填写“红外图像分析报告”。(四)计划普测及重点测温使用红外成像仪进行,根据红外热成像仪的配置情况由班组完成。第七条 测温范围(一)只要表面发出的红外辐射不受阻挡都属于红外诊断的有效监测设备。例如:变压器、断路器、刀闸、互感器、电力电容器、避雷器、电力电缆、母线、导线、组合电器、低压电器及二次回路(端子排等)。(二)对于无法进行红外测温的设备(封闭开关柜),可采取其它监测手段(如粘贴示温蜡片等)第八条 设备发热缺陷的处理流程:(一)运行人员发现接头发红等明显异常时应立

7、即报调度采取措施。(二)对与其他发热缺陷,按以下流程进行处理:(详见后)第九条 红外测温注意事项:(一)设备测温检测时,检测人员应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室外检测宜在日出之前、日落之后或阴天进行;室内检测宜在闭灯进行,被测物应避免灯光直射。检测目标及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雷、雨、雾、雪及风速较大时,不应进行测温工作。(二)新投运或大修后的电气设备在带正常负荷后的一个星期内(但最早不得少于24h)应进行一次红外检测和诊断,并作为原始数据保留,在以后分析时作为资料;对110kV及以上的电压互感器、耦合电容器、避雷器等设备进行准确测温,求出各元件的温升值,作为分析这些设备参数变化的原始资料。第十条 红外检

8、测的诊断方法和判断依据 (一)对于能直接测量带电体的设备使用表面温度判断法适用对象:架空线路、隔离开关、变压器、低压避雷器、母线及其电气连接点、低压空气开关、高低压电缆等能直接测量的裸露设备。 1、紧急缺陷:电气设备表面温度超过110;2、重大缺陷:电气设备表面温度超过80;3、一般缺陷:电气设备表面温度超过60;4、热隐患:电气设备表面温度超过50; 注:对于热隐患的设备,应继续关注该设备的负荷情况,15天之内,在负荷高峰时段,需对该设备至少进行一次测温工作,若测量温度仍大于50但又达不到一般缺陷的温度,则对该设备纳入“设备热隐患记录表”中,在下一个测温周期中重点测量。详见附录B。 (二)对

9、于无法直接测量带电体的设备则使用相对温差判断法适用对象:柜内的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断路器、负荷开关及封闭的高低压插接母线等不能直接测量的设备。 1、紧急缺陷:温差超过30;2、重大缺陷:温差超过20;3、一般缺陷:温差超过15; 4、热隐患:电气设备表面温差超过10; 注:以上设备因所处位置的特殊性,其只能测量设备柜体(封闭体)外部的温度情况。如发热点的温差值大于10 时,应引起重视,且必须在一周内,在负荷高峰时段对该设备进行不少于2次红外测温,如设备温度仍大于10但不够成一般缺陷时,则对该设备纳入“设备热隐患记录”中,在下一个测温周期中重点测量。 第十一条 缺陷处理程序(一)危急缺陷:消

10、缺部门应立即安排人员进行处理。(二)严重缺陷:消缺部门应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处理,运行单位应加强监视,并缩短巡视周期。(三)一般缺陷:运行单位作为一般缺陷流转,消缺部门结合停电处理。运行单位应加强监视。第十二条 变电站内及线路运行管理部门应长期收存“设备现场测温记录”及“红外图像分析报告”,作为设备的状态检修历史资料,变电站站长和线路运行管路部门负责人应对本年的设备测温相关记录定期进行检查。第十三条 本制度从下发之日起执行。第十四条 应具备的规程、规范(参见附件)。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DLT664-2008)交流高压电器在长期工作时的发热(GB763-1990)。第十五条 红外热成像仪测

11、温操作方法详见附录1。附录1:1红外热成像仪测温操作方法1.1运行人员应经培训后能正确、熟练掌握点温仪或红外热成像仪的使用方法,用测温仪器对所有应测部位进行全面扫描,找出热态异常部位,然后对异常部位和重点检测设备进行准确测温。1.2准确测温应按如下要求进行:针对不同的检测对象选择不同的环境温度参照体;测温设备发热点、正常相的对应点及环境温度参照体的温度时,应使用同一仪器相继测量;正确选择被测物体的发射率(参见DL/T664-2008);正确键入大气温度、相对温度、测量距离等补偿参数,并选择适当的测温范围;应从不同方位进行测温,求出最热的温度值;记录异常设备的实际负荷电流和发热相、正常相及环境温度参照体的温度值。2诊断方法及判断依据2.1表面温度判断法:根据测得的设备表面温度值,对照交流高压电器在长期工作时的发热(GB763-90)3.2条判断。2.2相对温差判断法:两个对应测点之间的温差与其中较热点的温升之比的百分数,即:(T1-T2)/(T1-T0)*100%, T1代表发热点的温度、T2代表正常相对应点温度、T0代表环境参照体温度。附件1: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DLT664-2008)附件2:交流高压电器在长期工作时的发热(GB763-1990)附件3:变电站设备现场测温记录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