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5敬业与乐业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8265445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5敬业与乐业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重庆市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5敬业与乐业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重庆市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5敬业与乐业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重庆市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5敬业与乐业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重庆市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5敬业与乐业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5敬业与乐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5敬业与乐业(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语文资料 精品资料九年级(上)语文 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2、大量经典语句、格言的积累;演讲和口语特色的体会。3、 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4、“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的初步学习。5、 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学习重难点】重点:1、能够区分观点和材料,发现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2、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难点: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感受议论文说理的严谨性。【学法指导】 课文共七段,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

2、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要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知识。【知识链接】走进作者: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议论文知识:一、议论文的要素1、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2、论点的基本

3、要求是:观点正确。3、论据基本要是:真实可靠,充分典型;4、论证的基本要求是:推理必须符合逻辑。 5、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6、.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 7、.如何找中心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位置可分:文章标题、文章开头、文章结尾、文章中间,有的则需要读者概括。 8、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 a.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 b.道理论据:作为论据的道理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

4、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 9、论证: 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罗辑关系纽带。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 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a.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b.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c对比论证:拿正反西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d.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e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尔之矛,攻尔之盾”的批

5、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10、论证方式:立论、驳论二、议论文结构 .基本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课 型】 精读课【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课前预习】学生课前完成1、给生字注音禅师 佝偻 蜩翼 亵渎 容赦 旁骛2、.理解词义敬业乐群:断章取义:不二法门:主眼: 理至易明:言行相顾: 征引:讨伐: 容赦:旁骛: 层累:骈进: 妄想:杜绝: 强聒不舍:3、这是一篇 ,作者 , 人。 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 ,号 ,别号 。有 等著作。【导入新课 展示目标】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

6、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让我们一起学习本课,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吧!【自主学习】 整体感知思路梳理 1、演讲一开始,梁启超就引用国人熟悉的儒家经典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中的格言,开宗明义地提出了“ ”的主旨。接下来,分别谈论了“ 、 、 ”的重要性;最后,又用“ ”和“ ”总结全文旨意。2、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文中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 “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3、第二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文章引用孔子的话和百丈禅师的故事,作用是什么? 5、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找出来,试做具体的分析

7、说明。 6、本文是一篇演讲词,语言通俗,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特色。试从文中举出例子,并做说明。 【合作探究】 问题研讨1、课文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然而,有人却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讨论一下,对这个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2、应该怎样理解“业”的含义? 3、怎样深入理解“敬业”精神?4、文中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例子加以说明;谈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时,列举了四个原因加以说明。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或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

8、提供几个例子。5、“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照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也发现一两位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吗? 6、阅读下面课文内容,进行阅读实践。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从口边流露出来。但是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

9、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不愿意做。不愿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深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地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

10、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象赛球一般,因竞争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上人类理想的生活了。(1)本段要说的中心话题是 (2)本段的中心论点是 (3)为本段的中心论点提供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论据。 (4)本段中设例的作用是 (5)本段除了运用举例论证外,还运用了 、 的论证方法。(6)发挥想象,将“这种生活,真算得上人类理想的生活了”中“理想的生活”描写出来。 (

11、7)说说本段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训练提升A】1给加点字注音。旁骛( ) 佝偻( ) 解剖( ) 扯直( )2根据注音写字。亵d( ) pin进( ) 教hu( ) jin择( )3.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1)选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_(2)什么是“敬”?_(3)为什么该敬业?_(4)作者引用曾文正的名言属于_论证,其目的是什么?_(5)怎样理解画线句子?请结合实例谈谈。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