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825857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第1课的一首古诗。诗中写了许多鸟高高的飞走了,单独漂浮在在天空中的一片云彩,也悠闲的越飞越远。只有作者和敬亭山两个怎么看也不厌倦。选编的意图一是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增长老式文化的积累;二是激发对古诗的爱慕,并在背诵中陶冶爱美的情趣。 二、学情分析 根据四年级的学生的知识构造及课程原则对古诗教学的规定,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通过读去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措施识字,理解词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与同窗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伙能力。根据诗的描述进行想象,在脑海里浮现画

2、面。在这些环节中,学生也许对古诗的意境感悟需要教师点拨,由于诗人写诗的心境生无法理解,这需要师合适简介诗人当时的背景,朗读方面也许没真正把诗人的心情溶入情境中,也许交流时有的学困生被冷落,教师重要的是要生通过反复读,想象画面,体会意境,弄懂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苦闷的心情。三、学习目的 1、知识与能力目的:学会生字“亭”,理解诗中词语意思,能对的、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 、过程与措施目的: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理解古诗意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四、课前准备1、事先布置收集有关李白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3、音乐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

3、课题,揭题。、同窗们,我们都懂得唐代是诗歌创作最繁华,最辉煌的时代,唐代的诗人灿若星空,其中有一位诗人才华横溢,纵情山水,把酒吟诗,诗酒闻名天下,被人们称为“诗仙”,你们懂得她是谁吗?对,李白。李白毕生中写了诸多诗,我们学习过的有望庐山瀑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等,那我们来背其中的一首。2.那在你们心中,李白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看课件)今天,我们再学习她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去结识一种失意的,孤单的李白。 3、解题:“独坐”是什么意思?独自坐在哪里?敬亭山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齐读课题 设计的意图:从上一课的“请教”知识自然过渡到新课上,并同步营造了平等和谐的课堂

4、氛围,从课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让生的的思维调动起来,使她们积极投入学习中。 (二)初读,识字,引入意境。 1、学习生字。播放课件:(字理识字)“亭字”的读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样的(顶尖,角飞翘下面有柱子。)如何记“亭”字?“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飞起的角象秃宝盖,因此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请同窗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注意把诗句读通顺。 .个人读,小组读,听录音读,合伙读。设计意图:在教育改革过后的今天,我们发现了许多问题,例如忽视了基本教育,我们在困惑、反思的今天,我们才意识到语文教学应当夯实抓好字、词。因此设计了比较形象的字理

5、识字,并让学生写好字。采用多种方式的读也体现了生的自主学习。(三)感悟,理解诗意。1、这首诗共20个字,古诗下面尚有注释,借助注释,请同桌之间交流讨论一下,听听你的同桌对这首诗是怎么理解的,你说给她听,她说给你听。 2、同窗们都讨论完了吗?那教师提个问题好不好?如果你都能回答出来,那就证明你真读懂了。、第一种问题:四句诗里哪句诗可以看出李白是一种人?(1)从“众鸟高飞尽”中可以看出师:这句话你怎么理解?生:天上的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到看不见影子。(板书:鸟飞尽)()从“孤云独去闲”这句中看出来的。师:“孤云”是什么意思?“闲”呢?这句话连起来是什么意思?生:一片白云也悠闲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沉

6、寂。(板书:云去闲)4、山里的鸟群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连影子都看不到了,万里碧空没有一朵云彩,从这两句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李白的孤单寂寞)带着这种孤单寂寞的感觉,谁来读一读这两句?(生读)师:读的很静寂,我们人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第二个问题:“互看”是互相看的意思,就是你看着我,我也看着你,那么李白明明只有一种人,她和谁在互相看呢?生:李白和敬亭山互相看着。师:我们在解释这一句的时候可以说成“李白静静地看着敬亭山,敬亭山也在静静的看着李白”“厌”我们懂得是满足的意思,那“不厌”是什么意思?生:不满足师:“两不厌”可以说成“彼此总是看不够”,“相看两不厌”我们连起来可以怎么说?生:李白

7、静静地看着敬亭山,敬亭山也静静的看着李白,彼此总是看不够。 6.第三个问题“看”原本是人的动作,这里诗人想象成敬亭山也在看着诗人是运用了什么手法呢?(拟人)师:是啊,此时此刻,敬亭山已经不再是一座山,而是变成了诗人的一位生:好朋友 (板书:以山为伴)师:李白在敬亭山上静静地坐着,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怎么看也看不厌,就带着这样的感觉读一读,谁来读三四句?(2生读)我们一起来读。7教师向人们简朴简介一下当时的背景。 课件简介背景:做首诗时正被权贵迫害,长期流落她乡,饱尝了人间辛酸,世态的炎凉。 6、如果你是李白,遇到这样的处境,你会怎么想?设计意图:设计让学生自读自悟,不理解的与同窗交流,讨论,目

8、的是要把学习的积极权交给学生,注重学生的合伙参与,让每一位学生有效参与。适时补充李白不得志的材料、设计如果你是李白,你会怎么想?是寻找学生与文本的撞击点,引起学生共鸣。由于李白距离学生长远,她们无法理解诗人当时心情,引导她们进行说话,也加强了语言的训练,使语言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了升华。7、 复习回忆:、教师说诗句,学生说诗意 2、男生说诗句,女生说诗意 反之如此。(四)朗读,背诵。 1、诗人如此心情读的时候该如何去读?请你把自己当做李白来诵读古诗。(课件出示图,看图朗读)、配乐朗读朗读。 3、指名读。 4、学生齐读。 、背诵。 (四)拓展升华 、闭上眼睛听配乐诵读,边听边想象诗的画面。 、把

9、自己想象到的画于课本上这首诗的空白处,可画前一句的情景,也可画后两句的情景,也可全画,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要也是引起生与文本语言的撞击,重要是培养生的想象能力,给诗配画一环节也体现了“尊重个性,面向全体”的设计理念,让学生把自己想象的的情景通过画体现出来,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提高,还增进了她们的动手能力的发展。(五)小练笔 李白就这样久久的坐着,静静的看着,她是不是想对敬亭山说些什么呀?敬亭山呀敬亭山,你这样久久的,静静地陪伴着李白,是不是也有些话想对李白说呢?请拿出你的笔,把自己心中所想说的写下来。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鸟飞尽 云独闲孤单寂寞山相对作业设计1、看拼音写词语Jg tn n2、独坐敬亭山作者_ 朝诗人_ , 从独坐敬亭山中“_,_”一句我能体会到诗人孤单的心情。诗中用_的写作手法把_比作自己的知己。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4、辨字组词孤( )狐( )亭( )享(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