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一语文上册押轴备考复习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3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8245030 上传时间:2023-08-1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一语文上册押轴备考复习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3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2年高一语文上册押轴备考复习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3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2年高一语文上册押轴备考复习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3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2年高一语文上册押轴备考复习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3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2年高一语文上册押轴备考复习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3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一语文上册押轴备考复习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一语文上册押轴备考复习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3(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一语文上册押轴备考复习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3【卓越闯关测试】一、 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悠邈(mio) 翘首(qio) 绮窗(q) 方兴未艾(i)B田塍(chng) 桑梓(z) 濡染(r) 含情脉脉(mi)C铩羽而归(sh) 低徊(hu) 慰藉(j) 休戚相关(q)D侘傺(ch ch) 欷歔(x x) 蕞尔(zu) 酒阑灯灺(xi)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哈尔滨,在佳木斯,在一面坡,都有他休戚相关的亲友。B英勇的革命党人推翻了腐朽的满清政府,以暴易暴,大快人心。C此处的乡民最是安土重迁,每有事端,便早早重新寻找新的住处。D经过几

2、个月的实践活动,一些原本不安心于师范专业的学生也树立了热爱本职工作、好为人师、献身教育的思想观念。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多数却完全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稚弱的童年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B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都是千古美谈。C“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这句名言的创作者是楚霸王项羽,但他自己功败垂成,并没有做到。D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人的个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由于他的家庭和

3、社会环境所决定的。B一个连自己的职业都不热爱,或者以这个职业来谋取虚名浮利的人,成功是无从谈起的。C再就业工作是就业工作的一部分,虽然作为重点应当重点抓,但它毕竟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得以解决。D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编造、传播突发传染病疫情恐怖信息的,最重可判5年以上。5默写:(1) ,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游子吟)(2)皓腕凝霜雪,垆边人似月。 , 。(韦庄菩萨蛮)(3)男儿何不带吴钩, 。(李贺南园)(4)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 。(崔颢长干曲)(5) ,赏心乐事谁家院。(汤显祖牡丹亭惊梦)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列文段,回答69题。 乡土情结 柯 灵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

4、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 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

5、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多数却完全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

6、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但百余年来,许多人依然不得不离乡别井,乃至飘洋过海,谋生异域。有清一代,出国的华工不下一千万,足迹遍于世界。美国南北战争以后,黑奴解放了,我们这些黄皮肤的同胞,恰恰以刻苦、耐劳、廉价的特质,成了奴隶劳动的后续部队,他们当然做梦也没有想到什么叫人权。为了改变祖国的命运,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发轫于美国檀香山,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很多曾在法国勤工俭学。改革开放后掀起的出国潮,汹涌澎湃,方兴未艾。还有一种颇似难料而其实易解的矛盾现象:鸦片战争期间被清王朝割弃的香港,经过一百五十年的沧桑世变,终于回到了祖

7、国的怀抱,这是何等的盛事!而一些生于斯、食于斯、惨淡经营于斯的香港人,却宁愿抛弃家业,纷纷作移民计。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倒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作了慷慨的奉献。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之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输将,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此中情味,离故土越远,就体会越深。科学进步使天涯比邻,东西

8、文化的融会交流使心灵相通,地球会变得越来越小。但乡土之恋不会因此消失。 6从文中看,身上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不超过28个字) 答:_ _ _ 7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家的情况有哪几种?请概括说明。 答:_ _ 8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答:_ _ 9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以乡土情结的形成和表现为主线,脉络清晰,以不会消失的乡土之恋结篇,首尾呼应。 B第二段写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故乡的山水草木、乡邻的喜容笑脸这一切决定了自己一生的

9、方向,形象生动,很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C“失恨的兰花,逐浪的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了了远离乡土的游子们孤若无助的境遇。 D“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于千丈,落叶归根”的比喻,旧典活用,极富新意,为中华民族安土重迁这一传统找到了形象化的根据。 E最后一段,写乡土之恋不会因科学的进步,东西文化的交融,地球的变小而消失,笔法生动具体读来发人深省,回味悠长。(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柯灵行路难,昔人常指边鄙僻远之区,而不知现代的通都大邑,行路更难。除非你是有车阶级,出门只靠步行,那么不但行人如鲫,市虎可畏,会增加紧张和疲劳,如果走得乏力,双腿酸痛,寸步难移

10、,你绝对找不到一个立锥之地,让你歇一歇腿,缓一口气。大都市中有的是交通利器,却大抵和路人无关。公共交通之拥挤,令人望而却步。满眼摩天大楼,马路宽广整洁,但你休想找个“民亦劳止,汔可小休”的机会。你不惜破费悭囊,走进咖啡馆去,买个片刻安闲,那却又是另一回事了。我不幸拙于行路,又和冯欢同病,既有无车之叹,却无由弹铗而歌。遇到这种时候,就常常不由得想起乡间的路亭。在故乡,村庄市镇之间,只要相隔三五里,中途大概有一两个路亭,专供行人憩坐。路亭建筑简陋,地位常据着往来的通路,大小才如斗室。也许是四根石柱,四角顶,四面通风,犹如在中国画里常见的茅亭,雅有古意,不过顶上盖的是灰色的瓦片。也许和农家近似,长方

11、形,但三面砌墙,一面临空,当路的两壁开着无门的门框。设备却大体一样,靠壁架石作凳:不嫌简慢,请君稍息。别看它破陋寒伧,貌不惊人,在长途跋涉的劳人心里,这却是沙漠中的一掬清泉,人生道上的一个站驿。江南泽国,交通多靠船舶。乡村与城镇之间,大抵有专供乘客载货的白篷“埠船”,花几个铜板,便可以依靠双桨一叶,平安到岸,可是“埠船”早出晚归,一天只一度往返;时间呆板,无法伸缩,而且虽然所费戋戋,毕竟未免不够经济。有钱人出门,可以专雇乌篷小船,舒适迅速;一般庄稼汉,为了惜时省钱,却大抵连“埠船”也免坐了,委屈一双脚,来去都是跑路。赶市的村夫农妇,或者担着辛苦经营的菜豆瓜果、鱼米柴草到街上求售;或者提篮挑筐,

12、到街上去买办日用杂物、农事工具;或者因为借贷无门,挟些不值钱的衣物破烂上当铺去质钱每天清早,朝阳初窥田野,便沐晨风,带晓雾,从村里出发,哼哼唧唧,形成行列,快步赶上镇去,直要到事毕功成,事倍功半,或者事败功亏,才循原路赶回村里。奔波忙碌了半天,人是倦了;而“不如意事常八九”,乘兴而去,常常败兴而归。心情懊丧,双脚沉重,生理和心理的倦怠形成双倍的压力。幸而半路有个路亭,排闼迎人,容他们且住为佳,使身心暂时有个着落。吹一阵凉风,扯一阵闲话:再闲闲地抽一筒旱烟,让生命获得片时的苏息,好再鼓起勇气,继续上路。不巧遇上意外的天气变幻更可以在路亭里求得荫庇,聊避风雨。试想这对疲倦的旅人,是何等温煦的抚慰!

13、路亭所处的位置,不但富于实用价值,又多似高明的画师布局,引人入胜。有的点缀田畴广野中间,“前不把村,后不着店”,亭亭玉立,不但使无垠的平原减少单调之感,还便于旅途修长的过客及时小驻:更可以接待天涯沦落的流浪人,无处投宿时借此歇夜;对田头劳作的农民,这又是天然的耕余休息之地,日中时刻,可以静坐进餐,冬避朔风,夏避炎阳。有的高踞岭背,峰回路转、两村交界之处,翼然一亭,挺秀如画。山行较平地费力,行人跑到岭上,大都气息咻咻,汗流浃背,在路亭的石条凳上坐憩片刻,听山风苏苏从树梢掠过,投下一身清凉。有的筑在河滨,面临盈盈的流水,傍着霭霭的绿荫,便利行人随意歇脚,等待摆渡或过往的船只。离我老家不远,有两个路亭,是我幼年踪迹最频之处,年齿渐长,得闲还常去盘桓。大江沿有个过渡亭,好像建筑得特别讲究,地位大,墙壁石凳,整齐可观,临河还有宽广的双面“埠道”;一到夏季,晚霞掩映中,那里差不多成了公共浴场。亭前石柱上,刻着两副对联,记得其中的一副是:山色湖光,四时佳兴。早南晚北,廿里官塘。对联虽然并不高明,但山色湖光,并非虚语。普通路亭,虽也有对联点缀,却无非是“稍安毋躁”、“小坐何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