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三大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8231354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三大流派及其代表人物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心理学三大流派及其代表人物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心理学三大流派及其代表人物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心理学三大流派及其代表人物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理学三大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三大流派及其代表人物(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学三大流派及其代表人物.txt6宽容润滑了彼此的关系,消除了彼此的隔阂,扫清了彼 此的顾忌,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心理学三大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最大,被称为心理学的三大主要势力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 (以及其后的荣格)精神分析由弗洛伊德开创,其后被不断修正与发展,影响力远远超出心理学,所以读者群相 应更为广泛。要想对弗洛伊德的思想有清晰的认识,还可以读几本介绍其思想的著作。查尔斯布伦纳所 的精神分析入门(北京出版社, 2000)概括了弗洛伊德的基本 思想与精神分析的主要内 容,阐述明确贴切,在同类书中极为难得。弗洛伊德和马克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

2、4), 阐述了精神分析学与马克思主义的 关系。书虽写于上世纪30年代,却仍不失其价值。观点:精神分析学派是弗洛伊德在毕生的精神医疗实践中,对人的病态心理经过无数次的总 结、多年的累积而逐渐形成的。主要着重于精神分析和治疗,并由此提出了人的心理和人格 的新的独特的解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人的本能的、情欲的、自 然性的一面,它首次阐述了无意识的作用,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开辟了潜意 识研究的新领域;它重视人格的研究、重视心理应用。行为主义代表人物 华生 、斯金纳华生创 立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体系在20世纪20年代风行一时,深刻地影响了心理学的进 程。在其后,行为主义

3、得到不断发展,以斯金纳最有影响。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行为 主义可以被区分为旧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旧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 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等。华生 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 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 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 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 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

4、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 同样的规律。斯金纳 认为心理学所关心的是可以观察到的外表的行为, 而不是行为的内部机制。他认 为科学必须在自然科学的范围内进行研究,其任务就是要确定实验者控制的刺激继之而来有 机体反应之间的函数关系。当然他不仅考虑到一个刺激与一个反应之间的关系,也考虑到那 些改变刺激与反应的关系的条件,他的公式为:R=f (SoA) 哲学背景: 20 世纪初,把人当作机器的机械唯物主义思潮(包括笛卡尔关于人的身体机制的 机械论思想、拉o美利特等把人看做机器的观点),以及以经验事实作为勾销主客观界限的工 具的新实在论都对华生有很大的影响。观点: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

5、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 完全对立起来。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人本主义代表人物:马斯洛、 罗杰斯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 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不是性本能,而是人的需要,他将其分 为两大类、七个层次、好象一座金字塔,由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 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罗杰斯让人领悟自己的本性,不再倚重外来的价值观念,让人重新信赖、依靠机体估价过程 来处理经验,消除外界环境通过内化而强加给他的价值观,让人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 感情,由自己的意志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掌握自己的命运,修复被破坏的

6、自我实现潜力,促 进个性的健康发展。观点:人本主义反对将人的心理低俗化,动物化的倾向,反对仅仅以病态人作为研究对象, 把人看为本能牺牲品的精神分析学派,也反对把人看作是物理的、化学的客体的行为主义学 派。主张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关心人的价值和尊严。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最大,被称为心理学的三大主要势力。精神分析心理学、存在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功能主 义心理学、结构主义心理学。这些流派着重于心理本质的探索,是其基本理论部分。下面对 这些流派进行逐一分析,实际这种种流派都是着重心理现象、过程或功能的某个环节,而忽 落其他环节所引起的,

7、是片面、局部或环节性的研究,没有进行整体、全面或本质的研究。行为主义心理学侧重于心理外化的一个表现(行为)进行研究。心理通过神经系统来支配肌 肉收缩和舒张产生动作,从而产生行为。心理的这种发挥作用的方式是心理发挥作用的主要 而且明显的渠道。心理发挥作用的方式还有许多渠道,例如:谈话、书面语言和眼神等。实 际上,心理通过神经系统表现于外的整体现象是体态,行为是从体态之中发展起来的一个分 支,这个分支被优先发展而且突出出来,以致掩盖整个体态。体态的其他分支好比星辰,而 行为就好比太阳,行为掩盖了其他分支的光芒,人们往往是从明显而突出的部分着手来研究 的,所以行为在心理学研究中被突出出来。甚至以研究

8、行为来代替心理的研究,把心理学定 位为研究行为的科学,这是研究方向的歧化和膨胀。行为主义心理学只是对心理的一个外在 现象的研究,心理表现的整体是体态,体态还有其他形式言谈、书面语言和眼神等等,近年来语言心理学的兴起就是一个明证。精神分析心理学研究的侧重方向是潜意识功能的探究,确切的说是对压抑在潜意识中的伤害 意识的研究。而心理的其他方面都很少涉及。其实潜意识与意识的界限并没有弗洛伊德所说 那样明显。比如边骑自行车边看风景,骑自行车的行为控制可以根据情况变化随时出入潜意 识。本质上意识也是潜意识,意识的内容一旦不被注意就压入潜意识,变成潜意识的内容。 人的绝大部分行为是受潜意识控制的,受意识控制

9、的行为只占很小的比例,这样有利于一个 人同时从事多项运动,更深刻讲有利于人类适应自然,人的心跳、呼吸和眨眼等基本生理活 动都是受潜意识控制的,这有利于减轻意识的压力。人如果同时要意识到并控制这些活动, 人就会被这些活动累死,更无论生存与发展了。这些被压抑在潜意识的运动一旦出现不正常, 就会返回到意识层,重新被意识主动积极的调控。人本主义心理学从人人都有存在和发展的需要出发,认为人人都要发展和完善自己,都有向 良好方向发展的心理。是人的正常合理需求的反映。该心理学把人看成一个整体,着重研究 人的发展需求的实现过程,即旨在探讨人性自我实现的心理历程。该心理学主要观点是认为 人人都有追求生命意义和创

10、造美好生活的潜力,这实际上是人的发展需求的反映。一句话,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着重研究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心理学,而这仅仅是心理学一个很小的一 个方面。存在心理学是从人的整体出发探讨独立的个人心理与世界的关系,偏重个人心理的独立性, 探讨独立个人存在的整体经验。该心理学本质是偏重研究个人心理在世界环境中的整体的变 化规律。完形心理学采用整体论观点解释知觉,认为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的超感觉的整体经验。其核 心观念是“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这实际上是人体结构与功能的自组织过程和结果。吃饭成 长的人并不等于原初的人与饭的叠加;获取知识的人并不是人与知识的总合,知识被已有知 识重新组织,然后被纳入已有的知识

11、系统;神经系统在刺激的作用下,其结构也被或隐或显 的改变。知觉就是对几种感觉经过类似的组织化而形成的,是对几种感觉的整体反映,虽不 等于感觉之和,但感觉是知觉必备的素材和“原料”。这种自组织化的结果是表现出整体性, 即完形性。一句话:完形心理学侧重的是心理的自组织性,是对心理的自组织现象和结果的 研究。认知心理学主要侧重人的认知过程的研究,即研究人是如何获取知识的,是研究人获得知识 过程的心理学,对情绪,能力及性格等心理现象研究较少,更无论意志、动机和需求等现象。结构主义心理学侧重采用实验方法研究意识的结构,这是受物质结构论影响的结果。由于心 理的极高的流变性、复杂性和高度的自组织性,要用单纯

12、的实验来精确化意识的结构,在现 有科学水平上是根本不可能的。但该心理学充分发挥了“砖”的作用,引发对心理学的更广 泛更深刻的研究,引出了心理学上许多“玉块”。功能主义心理学是作为结构主义心理学的对立物出现的,着重探讨个体适应环境时所产生的 心理功能。随着结构主义的衰落,该学派也自行消失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届时人的心理活动 规律的一门科学。简短的总结:1、神经系统的产生是心理起源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而不是脑)2、心理是物质对刺激作出反映的高度组织化的物质。(心理的又一个必要条件)3、心理产生的标志是感觉。(心理质的外在标志)4、心理的本质是神经系统在刺激作用下形成的有序变化的电磁场。(心理的生物物理分析)5、心理现象的复杂性源于神经系统的复杂性。6、复杂的心理现象统一于感觉(及其系统化、组织化。) 7、各哲学流派的研究起点离不开神经系统及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