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腊乡山洪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8228174 上传时间:2022-09-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岩腊乡山洪地质灾害应急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岩腊乡山洪地质灾害应急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岩腊乡山洪地质灾害应急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岩腊乡山洪地质灾害应急预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岩腊乡山洪地质灾害应急预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岩腊乡山洪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腊乡山洪地质灾害应急预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岩腊乡山洪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一、总则 1、编制目的 山洪灾害是指山丘区由于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山洪地质灾害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已成为防灾减灾中的突出问题。为有效防御山洪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避免群死群伤 2、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法律、法规。 (2)岩腊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3)有关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 3、编制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 (2)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止,防、枪、救相结合; (3)

2、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管理责任制、分部门责任制、技术人员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4)因地制宜,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4、适用范围 山洪灾害类型主要是溪河洪水,滑坡、泥石流、崩塌。乡防汛抗旱指挥部作为乡级山洪灾害防御部门,负责全乡的山洪灾害的预案编制,防治和救灾等职责。建立山洪灾害防治监测通信和预警系统,确定预警程序和方式,根据预报及时发布山洪灾害预警信息;规定转移安置要求,拟定抢险救灾,灾后重建等各项措施,安排日常的宣传、演练等工作。 乡级防潮指挥部门负责编制乡级预案,并组织辖区内各村编制山洪灾害应急预案。 5、预案审批 (1)乡、村级预案由乡人民政府负责审批,乡级预案需报区防潮抗旱指挥部

3、备案。 (2)预案有效期一般为35年,每隔35年修订一次,情况有较大变化时应及时修订。 二、基本情况 1、自然情况 我乡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基本特征是:气候温和、四委分明、光热较足、雨量充沛、山地小气候明显,但光热资源差异大,降雨分配不匀,年平均气湿白西南向东部及西北部逐渐降低和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 2、经济社会情况 (1)区划基本情况 辖13个村,72个自然村,91个村民小组,4052户,总人口数19587人。耕地面积13949亩。 (2)山洪灾害特点 一是季节性强,频率高。山洪灾害主要集中在汛期,尤其主汛期更是山洪灾害的多发期。 二是区域性明显,易发性强。山洪主要发生于朱红溪支流流

4、域,特别是位于暴雨中心区,暴雨极易形成具有冲击力的地表径流,导致山洪暴发形成山洪灾害。 三是来势迅猛,成灾快。山丘区因山高坡陡,溪河密集,降雨转化为径流,汇流快、流速大,降雨几个小时即成灾受损,防不胜防。 四是破坏性强,危害严重。山洪灾害发生时往往伴生滑坡等地质灾害,并造成河流改道,公路中段,耕工冲淹,房屋倒塌、人畜伤亡等,因危害性,破坏性大。 (3)山洪灾害成因 一是特殊的气候和降雨 二是泥石流、滑坡与降雨量、降雨强度及前期降水有着密切的关系。据统计,已发生泥石流绝大多数是降雨诱发的。通过对发生泥石流的降雨分析,降雨量和强雨越大,形成泥石泥的机率越高,规模也越大。 3、山洪灾害防御现状 (1

5、)防灾非工程措施现状 加强了防灾知识,建立了预警系统。 (2)防灾工程措施现状 我乡防灾工作,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防治结合。主要的工程措施,一是对防洪堤进行复修,加固;二是对上型病险水库进行加固。但由于乡财政紧张,资金有限,目前还有14座山塘,2座病险水库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 三、危险区、安全区的划分1、划分原则 危险区是指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区域,一旦发生山洪、泥石流、滑坡,将直接造成区内人员伤亡及房屋、设备的破坏。危险区一般处于河谷,沟口、河滩、陡坡下、低洼处和不稳定的山体下,各村处于河谷、沟口、河滩、陡坡下、低洼处和不稳定的山体下的村组均是危险区。安全区是指不受山洪、泥石流、滑坡威胁,地质结

6、构比较稳定,可安全居住和从事生产活动的区域。安全区是危险区人员的避灾场所。安全区一般应选在地势较高,平坦或坡度平缓的地方,避开河道、沟口、陡坡、低洼地带。各村除危险区外的村组均为安全区。 2、“两区”的基本情况 根据山洪灾害可能发生的程度和范围,标示山洪灾害危险区、安全区,设立警示牌,发放明白卡。 四组织指挥体系 1、组织指挥机构 (1)乡级组织指挥机构的构成 山洪灾害的防御任务由乡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领导和组织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负总责、乡长任指挥部,成员组成如下: 指 挥 长:黄元平(乡党委书记、人大主席团主席)杨开祥(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副指挥长:罗万祥(乡党委委员、纪委书

7、记) 许 斌(乡党委委员、武装部长)王培祥(乡党委委员、副乡长)杨贵祥(乡党委委员、副乡长)成 员:张生龙 任文伦 任 勇 周志友 杨仕忠 胡 辉 杨天志 谢 鹏。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在乡水利站,由罗万祥兼任办公室主任。防汛抗旱指挥部根据需要抽调相关部门和人员成立监测、信息、转移、调度、保障等5个工作组。 (2)村级组织指挥机构的构成 各行政村成立以村主任为负责人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同时,各村成立以基干民兵为主体的l一2个应急抢险队(每队不少于10人)。每个村、组均要落实降雨和水位、工程险情、泥石流、滑坡监测人员,确定一名或几名信号发送员,并造花名册报送乡防汛办备查。 2、职责和分工 (1)乡防

8、汛指挥机构在区级防汛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具体组织乡和村组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等。村级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级负责本行政村内降雨监测、预警、人员转移和抢险等工作。 (2)明确工作职责 监测组:由乡国土资源所、乡水利站、乡安监站牵头,会同各村和有关部门组成负责对灾害发生点进行调查和动态监测,及时提供灾情、险情及变化情况。负责监测辖区雨量站、气象站等的雨量,水利工程、危险区及溪沟水位,泥石流沟、滑坡点的位移等信息。 信息组:由乡国土资源所、乡水利站、乡安监站牵头,负责及时、准确提供和发布组成负责对灾害气象预警预报。负责对区级防指、

9、气象、水文等部门和种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掌握暴雨洪水预报、降雨、泥石流、滑坡、水利工程险情等信息,及时为领导指挥决策提供依据。 转移组:由乡武装部牵头,负责按照指挥部的命令及预警通知,做好受威胁群众按预定的路线和地点转移的组织工作,负责转移任务的责任人要一个不漏地动员到户到人,同时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员安全。 调度组:由防汛办牵头,负责抢险人员的调配,高度管理抢险救灾物质、车辆等,善后补偿与处理等。 保障组:由乡财政所、民政办牵头,会同各村、乡卫生院、乡国土所、乡村管所等部门组成,负责调运粮油、食品和救灾物质,保障灾区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组织采取措恢复供电、供水系统等生命线工程、保障灾区水

10、、电的供应。负责临时转移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的组织工作,负责被安置原房屋搬迁建设及新的房基地用地审批手续的联系等工作。 应急抢险队:由乡武装部牵头,在紧急情况下听从命令进行有序的抢险救援工作。 信号发送员:在获得险情监测或接到紧急避灾转命令后,立即按预定信号发布报警信号。 4、监测预警 (1)山洪灾害雨,水情临界确定 山洪灾害的界雨量值:参照历史山洪灾害发生时的降雨情况,根据暴雨特性、地形地质条件、前期降雨量等,分析确定本地区可能发生山洪灾害的临界雨量值为24小时降水100mm以上。 山洪灾害水情临界值:水情变化、水位变化是造成山洪灾害的主要因素。 (2)实时监测 监测内容:辖区内降雨、水

11、位、泥石流和滑坡等信息。各村监测点负责实时监测。 监测要求:对辖区内的降雨、水位、泥石流的滑坡等信息实施监测。 监测系统的设立:现有监测系统没有形成的网络,仍然实行人工监测。 (3)通信 选取适宜的通信方式:常用的通信方式有广播、电话、指挥系统、锣鼓号等。 建立监测信息、警报和通信网络:以经济、实用为原则,因地制宜地建设与通信方式相适应的山洪灾害监测信息、警报等的传输和信息反馈通信网络。 (4)预报预警 预报内容:预报内容包括气象预报、溪河洪水预报、水库水位预报、泥石流和滑坡预报。 气象预报由气象部门发布,溪河洪水预报、水库水位预报由水利部门发布,泥石流和滑坡预报由国土部门发布。 预警内容:预

12、警内容包括暴雨洪水预报信息;暴雨洪水监测信息;降雨、洪水位是否达到临界值;水库及山塘水位监测信息;可能发生泥石流或滑坡的监测和预报信息等。 预警内容:预警内容包括暴雨预报信息;暴雨洪水监测信息;降雨、洪水位是否达到监界值;水库及山塘水位监测信息;可能发生泥石流或滑坡的监测和预报信息等。 预警启用时机:预警启用时机分为4种情况:(1)当接到暴雨天气预报,相关行政责任人应引起重视。当预报或发生的降雨接近或将超过临界雨量值时,应发布暴雨预警信息;(2)当上流水位急剧上涨,将对下流造成山洪灾害,应立即向下流发布预警信息;(3)当出现发生泥石流、滑坡的征兆时,应发布泥石流、滑坡灾害预警信息;(4)水库及

13、山塘发生溃决性重大险情时应及时发布相关信息。 预警发布程序:根据调查、监测、分析,按临界雨量、水位、山洪灾害征兆等,及时发布警报。 预警方式:预警方式具体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设置预警信号、报警信号; 5、转移安置 人员转移危险区的人员需转移,住在河谷、沟口、河滩、陡坡下低洼处和不稳定的山体下的人员需转移。 转移先后原则:转移遵循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孕人员后一般人员的原则,应以集体、有组织转移为主。 转移地点、路线的原则:转移地点、路线的确定遵循就近、安全的原则,汛前拟定好转移线路、安置地点、汛期必须经常检查转移路线、安置地点是否出现异常,如有异常应及时修补或改变线路。转移路线要避开跨河、跨

14、溪或易滑坡等地带。不要沿溪河谷上下流、泥石流沟上下流、滑坡的滑动方向转称移,应向溪河沟谷两侧山坡或滑动体的两侧方向转移。 制作明白卡和标识牌:制作明白卡,将转移路线、时机、安置地点、责任人等有关信息发放到每户。制作标识牌,标明安全区、危险区、转移路线、安置地点等。 因地制宜地采取集中、分散等安置方式。 紧急转移:制定当交通、通讯中断时,村(组)应各自为阵,按照事先规定的路线转移。 (2)转移安置纪律 转移工作采取乡、村、组干部层层包干负责的办法实施,明确转移安置纪律,坚持“统一指挥、安全第一的原则。 6、抢救救灾 (1)抢险救灾准备 培训与宣传 对各村组进行山洪灾害防御的基本知识和培训和宣传,增强防灾意识,每年35月由乡防汛办和国土资源所派技术人员对村、组进行一次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培训,每个月由乡、村、组技术人员对山洪灾害区的群众进行一次山洪灾害基本知识讲课和宣传。 建立抢救救灾工作机制,确定抢险救灾方案:各村成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