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雨》 (2)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8220472 上传时间:2022-11-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天的雨》 (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秋天的雨》 (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秋天的雨》 (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秋天的雨》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天的雨》 (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秋天的雨课时第一课时教材与学情分析秋天的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作者饱含浓情,巧妙选择秋天里的各种景物, 描述它们的变化与特点, 再现了秋天的独特之 美。基于三年级的学生特点,对于这篇课文的内容和写法上有以下值得探讨的地方: 首先行文构思中尽显秋之神韵。分总式篇章结构,层次清晰,主题鲜明;总分式段落构成,一目了然,严 谨周密; 并列式段落排列,开合有度,意 蕴生动;而这样的文本结构,这套教材中第一次出现,而这恰恰是三年级学生初步掌握的内容,在接触过程中,培养他们敏锐的语言意识,这是一篇比较好的范文。 其次本文作者运用诗一般的语言、巧妙的修辞,等,这些对于该学段的学

2、生完全可以借助朗读体会语言的意境美,从而积累背诵,内化运用。这样的文本提供呃一个较有内涵的平台。例如,第二自然段中,“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它把红色给了枫树” .原本是季节更替而产生的自然变化,而在作者看来,这颜料是秋雨“给”的,是它将秋天的景物 染得色彩斑斓,姿态万千等。教学目标1、自主识字,会认“钥”、“匙”等8个生字,小组内交流第一、二段中难写生字,并学会正确书写;2、 合作学习,引导发现课文“先概括后具体”表述的构段方式,初步学习找中心句概括自然段的方法;3、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品词析句体会秋天的特点,悟情得法,背诵积累第二段;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一、二自然段,练习上下文理解重点词

3、语,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激发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难点:感受作者表达的精妙,学习并积累语言,内化并运用语言;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收集描写秋天的诗句、文章等,增加对秋天的感性认识;教学过程一、导读认识“秋天的雨”1、聊秋天:你眼中的秋天的雨是什么样的?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画家陶金鸿的散文秋天的雨。3、板书课题,读课题。【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切课题,达到“课伊始,意亦明”的效果。二、初读感知“秋天的雨”(一)初读课文,自主识字,合作交流1、初读课文:借助拼音,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2、小组内互相检查课本第44页的生字读音,

4、互相帮助,互相提醒。3、教师出示相相映词语卡片,以“一个带一串”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带有轻声字、多音字的词语及句子的掌握情况。【设计意图】给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合作交流的平台教师适时检查,这样既让学生自学的成果得以展示,教师又能对难点的知识进行点拨,这样的课堂把时间还给了学生。(二)通读课文,梳理脉络,整体感知1、默读思考:课文中每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2、小组互相交流。3、小组派代表交流,出示每个自然段的首句,组内互相再把此类句子读正确。4、引导发现课文“先概括后具体表述”的构段方式,点明通过找总起句概括段意的方法。【设计意图】这篇课文层次分明,这种结构再这套教材中第一次出现,正是第二学段学生

5、学习通过“总起句”概括段意的最佳时机,有效落实了学段目标。三、精读走进“秋天的雨”(一)合作释疑,抓关键词,感知秋雨的特点(学习第一段)1、齐读第一段: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想问的吗?2、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梳理问题。3、再读课文,小组交流,合作释疑。4、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抓住“温柔”、“轻轻地”、“趁你没留意”品味感受秋雨的温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感知秋雨地特点。【设计意图】课堂上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反复读课文,这就需要教师互助契合点。学生读第一段后,教师抓住时机让学生质疑,再去课文中“走一回”,这是智慧地课堂。(二)品读想象,悟情得法,感受秋天得特点(学习第二段)1、学习提示;秋天的雨温

6、柔清凉,在它的颜料盒里,有哪些你喜欢的颜色呢?默读第二段,把写你喜欢颜色的句子画下来,并想象,你看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和你学习小组的伙伴们说一说。2、小组交流学习。3、小组汇报,教师顺势导学(在学生畅谈的基础上,引导学神感悟作者使用了比喻、拟人的写法描写秋天的颜色,这样的写法生动有趣。)4、在理解、想象、感悟的基础上,通过自由读、范读、赛读等方式指导学生与感情地读相关语段,读出对秋天的赞美与热爱。预设:(1)想象画面读描写果园的句子,通过做动作、想象说话等方式,体味“你挤我碰”的有趣场面,体会秋天的丰收。(2)抓住“黄黄的叶子像一把吧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红花的枫叶像一枚枚邮

7、票”“飘啊飘啊、飘来了秋天的凉爽”等词句想象画面,理解秋天的 凉爽的特点及作者的表达方法。(3)读描写菊花的句子,抓住“频频点头”等拟人的描写,领会秋菊给春天增添的色彩。5、图文对照、联系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回文朗读、展示读。6、小结:这一段以第一句为总起句,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了不同的形式来表达,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秋天像一幅流动的画。【设计意图】“读想象说”,教师与学生一起I细细品味文中的语言,领悟作者拟人、比喻等多样的表达方式。再通过多种朗读的方式贯穿于品赏之中。学生大量接触文中极有表现力的语言,语感的培养在潜移默化中落实。四、积累赞美“秋天的雨”(一)配乐朗读,赞美秋雨

8、。(二)回文诵读,积累语言1、填空式背诵;2、小组内尝试整段背诵;3、展示背诵,内化语言;(三)自主探究,落实书写1、小组内交流自己认为难写的生字;2、组内互评;3、教师有针对性展评、修改、订正;【设计意图】把自主权交给了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识字书写都意境掌握一般规律,组内交流的形式,把面铺开了,真正落实到了每个孩子身上,提高了识字教学效率。作业(活动设计)秋天的雨还给我们带来哪些颜色呢?课后收集一种秋天的图片,围绕“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这句话来写写秋天的颜色,可以学习课文,用上比喻、拟人的写法,可以用从课文里积累到的词语,写出秋天的美景。【设计意图】迁移方法,

9、完成半命题练笔,抒发情感,这是语言训练由积累到运用,由仿到创,读与写的有机结合。板书设计 美丽 秋天的雨 凉爽(五彩缤纷) 丰收总分【设计意图】这样的板书不仅体现了课文的重难点,体现了本课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也使学生能从板书上较直观地看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一看板书就能回忆起本课的内容,便于理解和掌握知识,利于学生记忆。教学反思秋天的雨这篇散文文质皆美,语句清新,结构清晰。在教学本课时,我重点指导学生学习第二段,抓住描写表啊特色的训练点,以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品味语言,运用语言,从而体会秋雨的美,感悟秋天的特点。在这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一、借助合

10、作学习,开展言语实践活动特级教师方斐卿老师提出“学为主”课堂的四大要素:“大量实践”、“面向全体”、“学会质疑”、“时间保证”。在以上教学设计中多次尝试学生小组合作,如“识字、写字教学”,又如“齐读第一段,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想问的吗?”“默读第二段,把写你喜欢颜色的句子画下来,并想象,你看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和你学习小组的伙伴们说一说。”通过他们能自主探究,通过大量提高了教学效率,并非采取了一问一答占据课堂学习的时间。所以我认为,语文课上要以设计和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主,给孩子提供交流的机会。二、创设实践时机,积累内化语言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已积累了不少关于描写秋天的语句,为此,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创设实践时机,调动学生已有的语言积累来表达。例如:在教学“橘子柿子你挤我碰“这句话时,根据学生的描述出示画面,学生便会脱口而出”瓜果飘香“、”硕果累累“等四字词语来形容。背诵是储存、积累规范化语言的主要途径。在学习完第二段后,当堂进行指导背诵,加速其语言的内化过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个性化语言地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