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8200571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 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建构主义的提出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它具有迥异于传统的学习理论和教学思想,对教学设计具有重要指导价值。代表人物:皮亚杰、斯腾伯格、卡茨、维果斯基。(一)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可从“学习的含义”(即关于“什么是学习”)与“学习的方法”(即关于“如何进行学习”)这两个方面进行说明:1. 学习的含义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

2、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 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2. 学习方法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二) 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1. 知识观(1) 知识不绝对: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也不是最终答案,而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女口:我们学习的平行线的

3、概念是: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但是现实情境中并没有这样的两条直线。(2) 因情境不同,知识也会发生变化: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并不能拿来就用,而是要针对具体情景进行再创造。如:数学上我们学习:1+1=2,但是这也只有在数学计算时是可行的,当变换了情境,比如,一杯水倒在桶里,再倒一杯水在桶里,此时还是一桶水,1 + 1=1 了。(3) 因人而异:知识会因为学生经验世界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比如:我们学习的小鸡是有两条腿,一对翅膀,但是小明的爸爸是某快餐养鸡场的员工,因为给鸡注入了激素,小明看到的小鸡就是4条腿,两对翅膀。这样的话,我们课本上对小鸡的学习就与小明的经验不

4、符。2. 学生观(1)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2)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3. 学习观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 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而是他们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习者是通过对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 握有关的工具的过程,这一过程常常需要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 学习的情境性。建构主义者提出了情境性的认知观点。知识存在于具体、情境性的、可 感知的活动之中,不是一

5、套独立于情景的知识符号,只有通过实际应用活动才能真正被人理解。人的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通过对某种社会实践的参与而逐渐掌握有关的社会规则、工具、活动程序等,形成相应的知识。(三)建构主义理论对当前教育实践的启示1.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告诉我们,知识并不是绝对的真理教师在尊重书本知识的同时,不能用知识的权威来压制学生的创造性,要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敢于向知识质疑、挑战。2.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告诉我们,学习具有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这些要求教师要做到以下方面:(1)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应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2)注意学生共同体在学习中

6、的作用,运用合作学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建构认知结构;(3)注意理论联系实践, 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课, 在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合理运用和领会知识。3. 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告诉我们,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模式、有关的先前知识和对教材的信息状况有所了解,以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获得新意义,修正以往的概念。(四)教学模式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下。已开发出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支架式支架式教学是以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依据的。维果斯基认为,在测定儿童智力发展时,应至少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 一种是潜在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

7、间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应从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开始,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支架教学中的“支架”应根据学生的“最近 发展区”来建立,通过支架作用不停地将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1)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2. 抛锚式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 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作为“锚”),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或

8、“情境性教学”。抛锚式教学由这样几个环节组成:(1)创设情境确定问题(3)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3. 随机进入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这就是所谓“随机进入教学”。显然,学习者通过多次“进入”同一教学内容将能达到对该知识内容比较全面而深入的掌握。这种多次进入,绝不是像传统教学中那样,只是为巩固一般的知识、 技能而实施的简单重复。 这里的每次进入都有不 同的学习目的,都有不同的问题侧重点。 因此多次进入的结果, 绝不仅仅是对同一知识内容 的简单重复和巩固,而是使学习者获得对事物全貌的理解与认识上的飞跃。题目1

9、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有哪些?支架式建构主义教学、抛锚式教学以及随机通达教学模式 又是如何体现这些教学理念的?答:1)知识观:知识可被视为是由人和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并强调知识的获得离不开 人主动积极地去建构和解释他们已有的经验。2)学习观:当代的建构主义者比皮亚杰更重视学习者先前的知识结构,这些先前的知识结构是新观念和经验的过滤器和辅助器。 建构主义者也相信知识并不分离, 而是与学习者的行 为和经验密切相关。 知识不是绝对的真理, 它是跟前后经验有相对的关系。 知识是个人与他 人经由磋商与互动的社会建构,不是独立存在于符号之中。3)学生观:学习者之所以积极主动地对面临的各种刺激产生反映,是因为

10、学习者本身就有建构知识的潜能、动机和可能性,所以,认知或学习不是发现已经客观存在的知识、接受知识的活动,而是探究、发明、建构知识的作用或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的自主 性。4)教学观:知识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建构。因此,教师不能将观念加之于学生的头脑中,需要学生去建构他们自己的意义,因此,教师教学中并非只需要传送一些意义而已,而是与学生进行深入的对话,要引入具体的情境,适当采用协作学习,以便激发学 生去建构这些意义。5)师生观:教师和学生不具有相同的经验,因此,虽使用相同的符号,他们的认知和解释就很难完全一样。当学生说他们听懂老师的讲解时,其实,是学生凭个人的经验对老师所发出的信息做一番合理的解释而已,并非与老师的领悟完全相同。所以,教学是在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而不是传输知识给学生,毕竟教师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教师的认知不等于学生的认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