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二)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8194698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二)(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二)教学目标:1、 能灵活列反比例函数表达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 能综合利用工程中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的关系及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从实际问题建构反比例函数模型。教学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变量间的关系,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情况,建立函数模型,教学时注意分析过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教学过程:一、 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活动1某商场出售一批进价为2元的贺卡,在市场营销中发现此商品的日销售单价x元与日销售量y之间有如下关系:x(元)3456y(元)201

2、51210(1) 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实数对(x,y)的对应点;(2) 猜测并确定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画出图象;(3) 设经营此卡的销售利润为W元,试求出W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若物价局规定此卡的售价最高不超过10元/个,请你求出当日销售单价定为多少元时,才能获得最大日销售利润?师生行为: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并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教师巡视学生小组讨论结果。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学生数学建模的意识;学生能否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倾听别人的看法。分析:(1)根据表中数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对应点(3,20)(4,15)(5,12)(6,

3、10)。(2)由右图可猜测此函数为反比例函数的一支,设,把点(3,20)代入,得k=60。所以。把点(4,15)(5,12)(6,10)代入上式均成立。所以y与x的函数的关系式为。(3)物价局规定此贺卡的售价最高不超过10元/个,即x10,根据在第一象限随的增大而减小,所以。y10,10y60,y6.所以W=(x2)y=(x2)=60当x=10时,W有最大值。即当日销售单价x定为10元时,才能获得最大利润。由此我们可知,除了能用数学模型刻画现实问题外,还能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下面我们再来看又一个生活中的问题。二、 讲授新课活动2【例2】码头工人以每天30吨的速度往一艘轮船上装载货物,把

4、轮船装载完毕恰好用了8天时间。(1) 轮船到达目的地后开始卸货,卸货速度v(单位:吨/天)与卸货时间t之间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 由于遇到紧急情况,船上的货物必需在不超过5日内卸载完毕,那么平均每天要卸多少吨货物?师生行为: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用数形结合,用多种方法来思考问题,充分利用好方程、不等式、函数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能否自己建构函数模型;学生能否将函数、方程、不等式的知识联系起来;学生面对困难,有无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分析:从题设中我们不难发现:v和t之间的函数关系,实际上是卸货速度和卸货时间的关系,根据卸货速度=

5、货物总量卸货时间,就可得到v和t的函数关系,但货物的总量题中并未直接告诉我们,如何求得?题中告诉了我们码头工人以每天30吨的速度往一艘轮船上装载货物,把轮船装载完毕恰好用了8天时间。根据装货速度装货时间=货物总量,可以求出轮船装载货物的总量,即货物的总量为308=240吨。解:(1)设轮船上的货物总量为k吨,则根据已知条件有k=380=240。所以v与t的函数关系式为(2)由于遇到紧急情况,船上的货物必需在不超过5日内卸载完毕,求平均每天卸载货物至少多少吨?即当t5时,v至少为多少吨?由v=得t=,t5,所以5,又v0,所以2405v.解得v48。所以船上的货物要在不超过5日内卸载完毕,平均每

6、天至少卸载4.8吨货物。(2)另解:画出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因为t0)。如右图。当t=5时,代入得v=48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在第一象限,v随t的增大而减小。所以当0t5时,v48。即若货物不超过5天内卸完,则平均每天卸货48吨。再解:把t=5代入,得。从结果可以看出,如果货物恰好在5天卸完,则平均每天卸货48吨,若货物不超过5天内卸完,则平均每天至少要卸货48吨。三、巩固提高活动3一辆汽车往返于甲、乙两地之间,如果汽车以50千米/时的平均速度从甲地出发,则经过6小时可到达乙地。(1)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2)如果汽车把速度提高到(千米/时)那么从甲地到乙地所有时间(小时)将怎样变化?(3)写出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4)因某种原因,这辆汽车需在5小时内从甲地到达乙地,则此时汽车的平均速度至少应是多少?(5)已知汽车的平均速度最大可达80千米/时,那么它从甲地乙地最快需要多长时间?师生行为: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四、课时小结本节课是继续用函数的观点处理实际问题,关键在于分析实际情境,建立函数模型,并进一步明确数学问题,将实际问题置于已有的知识背景之中,用数学知识重新解释这是什么?可以看到什么?逐步形成考察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时不仅要充分利用函数的图象,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也要注意函数不等式、方程之间的联系。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