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病因及分型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8188523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乳腺癌病因及分型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乳腺癌病因及分型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乳腺癌病因及分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乳腺癌病因及分型(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乳腺癌病因及分型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 乳腺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均以西欧、北美高居首位,而亚洲、拉丁美洲、非洲最低,但近年统计资料表明有增高趋势。 病因乳腺癌也象其他恶性肿瘤一样,真正的病因尚不清楚。 但通过基础与临床研究,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已知许多因素能影响乳腺癌的发生发展,研究较为广泛深入的内分泌、遗传和病毒的三种致病因素。1、性激素紊乱: 雌激素(尤其是雌二醇)、催乳素在动物实验中已证实有致癌作用。乳腺癌主要在妇女中发生, 好发于绝经前、后及初潮早、绝经晚的妇女。当两侧卵巢不发育或已作手术切除者,乳腺癌的发病率明显下降。 此外与皮质激素代谢紊乱及外源

2、性雌激素也有一定关系。2、遗传因素:有乳腺癌家庭史的妇女,发病相对危险性,在绝经前和绝经后分别为 2.4 和 1.7(正常妇女为1)。尤其亲属中母亲与姐妹都在绝经前发生双侧乳腺癌的妇女,其本人在40 岁前患乳腺癌的机率大大增加。3、病毒致癌已在动物实验中证实,然而人的乳汁内和乳腺癌组织中也见到B 型病毒样颗粒,但也有人持否定态度,至今也无足够流行病学证据以证实之。也有人认为乳癌发病与生活方式、饮食、营养、热卡、肥胖等密切有关。 病理分类 乳癌组织形态较为复杂, 类型众多,而且往往在同一块癌组织中, 甚至同一张切片内可有两种以上类型同时存在。目前国际、 国内的乳癌病理分类, 在实际应用中仍未统一

3、。国内乳癌病理分类如下:1、非浸润性癌:指癌瘤最早阶段,病变局限于乳腺导管或腺泡内,未突破基底膜时称非浸润癌。1)小叶原位癌:起源于小叶导管及未梢导管上皮的癌,约占乳腺癌的 1.5%.切面呈粉红色半透明稍硬颗粒状区,病变大多呈多灶性, 癌细胞体积较大, 形态一致,但排列紊乱,导管周围基底膜完整,常累及双侧,发展缓慢。2)导管内癌:发生于中心导管的原位癌,病变可累及导管范围广或呈多中心,散在分布,切面呈颗粒状带灰白或淡黄色小点,犹如皮肤粉刺样内容物。2、早期浸润癌:从非浸润性癌到浸润性癌是一逐渐考试,大网站收集发展的过程。其间经过早期浸润阶段,根据形态的不同,分为二类。1)早期浸润小叶癌:小叶原

4、位癌穿过基底膜,向小叶内间质浸润,但尚未浸润至小叶范围之外。2)早期浸润导管癌:导管内癌少量癌细胞突破导管基底膜,向间质浸润,但浸润范围小。3、浸润性癌癌组织向间质内广泛浸润,形成各种形态癌组织与间质相混杂的图像。浸润型癌又分为浸润性特殊型癌和浸润性非特殊型癌。 浸润性非特殊型癌又根据癌组织和间质比例多寡分为:单纯癌、硬癌、髓样癌。1)浸润性非特殊型癌:单纯癌:较多见, 约占乳腺癌一半以上。 癌组织主质和间质成分接近,癌细胞常集聚成小巢,片状或粗索状。硬癌:约占乳腺癌总数的 10%左右,癌主质少,间质多为特点。体积小,质地硬,切面瓷白色,癌边缘呈蟹足状向周围浸润。髓样癌:约占乳癌总数 1020

5、%,癌组织主质为多,间质少。瘤体可达巨大体积,切面灰白色,中心部常有坏死。根据间质中淋巴细胞浸润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两个亚型:淋巴细胞浸润少的为非黄型髓样癌,浸润多者为典型髓样癌。后者预后好,常划入特殊型浸润癌内。2)浸润性特殊型癌乳头状癌:大导管内癌,极少由大导管内乳头状瘤演变来。多见于5060 岁妇女,肿块单发或多发,部分有乳头溢液,大多血性,溢液涂片可找到癌细胞。切面呈棕红色考试大网站收集结节, 质脆,结节内有粉红色腐肉样或乳头状组织。此癌生长缓慢,转移也较晚。当癌实质一半以上表现为腺管样结构时,可诊断为腺癌。粘液腺癌:又名胶样癌,较少见。发病年龄大,生长缓慢,境界清楚,切面半透明胶冻样物, 癌组织中含有丰富粘液, 恶性程度较低, 腋下淋巴转移较少见。湿疹样癌:又称乳腺派杰氏病。 此癌形态上特征为: 乳头、乳晕皮肤呈湿疹样改变和表皮内出现一种大而有特征性的派杰氏细胞。 此癌多数合并导管内癌和小叶原位癌,部分为浸润性导管癌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