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主应力大小和方向问题分析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8163928 上传时间:2022-07-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15.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确定主应力大小和方向问题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确定主应力大小和方向问题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确定主应力大小和方向问题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确定主应力大小和方向问题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确定主应力大小和方向问题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确定主应力大小和方向问题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确定主应力大小和方向问题分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确定主应力大小和方向问题分析基础部秦止龙一问题的提出在工程结构设计中,为了全面评价梁的强度安全,确保工程结构万无一失,经常要遇到计算结构中的主应力的大小和确定主应力的方向问题,以便于分析结构破坏的原因,或者合理布置结构形式,或者正确布置结构内的受力钢筋等。图一(a)所示的钢筋混凝土简支梁,为什么会在轴线以下部分出现斜裂缝而破坏?图一(b)所示的铸铁试件在受到压缩或扭转时,为什么会沿与轴线成的斜面上发生破坏?这些都与结构内的主应力大小和方向有关。在图二(a)中,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两组主

2、应力轨迹线是根据主应力的方向绘制出来的,而图二(b)中梁内的弯起钢筋和纵向受力钢筋则是根据图二(a)中梁的主应力轨迹线布置的。(b)上述情况说明,在对结构进行强度分析或计算时,都要涉及到结构内主应力大小的计算和确定主应力方向的问题。一般情况下,主应力的大小可按特定的公式算出来,而在确定应力的方向时,人们往往不容易正确确定出来。本文就怎样快速准确确定主应力大小和方向作阐述和介绍。二主应力大小及方向的确定方法图三表示从某一构件中取出的单元体,设它处于平面应力状态下。假定在一对竖向平面上的正应力为,切应力为;在一对水平面上的正应力为y,切应力为y,它们的大小和方向已经求出。现要求出这个单元体的最大正

3、应力、最小正应力即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对应力和角度的正负号规定如下:正应力(或主应力)以拉应力为正,应力为负;切应力对单元体内的任一点以顺时针转为正,以反时针转时为负;角度以从x轴的正向出发量到截面的外法成n是反时针转为正,是顺时针转为负。按照上述的规定,可以判断出,仃T及 是正值;是正值, 是正值,角是负值。(a)主应力的确定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解析法,一种是应力圆法。下面分别讨论之。1.确定主应力大小和主平面位置的解析法(b)图三根据对主应力的定义,进行严格的数学推导,得出计算平面应力状态下单元的主应力公式如下:由式(1)可以看出,有两个根。因为说明和都能满足公式(1),这就是说,处于平面应

4、力状态下的单元体上有两个主平面,并且这两个主平面应是互相垂直的。(单元体上切应力为零的平面称为主平面,主平面上的正应力即为主应力。)两个主平面上的主应力大小的计算公式为(2)利用公式(1)和(2),在已知、y和的情况下,就可以很容易的求出两个主应力的大小和相应主应力的方向,并且与分别作用在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上。如图中所示的单元体,只要确定了主平面ef的位置,另一个主平面gf的位C置也就随之确定了。a现在的问题是:在ef平面上,究竟作用的是主应力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对待了。我们已可以根据公式(2)计算两个主应力的数值和根据公式(1)算得x轴与某一个主平就是与某一个主应力的夹角),从而确定两个主平

5、面的位置。我们还必须进一步判断出究竟是与哪一个主应力的夹角力的方向。0这就应力状态下的(也c由式(1)可以看出,的极值是无穷大(当时的情况),即总是小于或等于,因此总是小于或等于的锐角,也就是说由确定方向的那个主应力总是偏向于x轴的。根据实践经验和理论分析知道,较大的主应力总是偏向和中的较大者,较小的主应力则总是偏向于和中的较小者。因此,可以归纳出确定主应力方向的规则如下:当时,是与两个主应力中代数值较大者的夹角;当时,是与两个主应力中代数值较小者的夹角;时,主应力的方向可以从单元体上的应力情况直观判断出来。为了便于记忆,可把上述的规则通俗白“小偏小来大偏大,夹角不比大”。J2.确定主应力大小和主毕面位关于用应力圆确定主应力大小和asjj(b)昕示,然后从图上量得I如下:因为:它与由解析法求得的主应力计算公式止匕外,主应力的方向也可以由图四(b)求得。因为与所夹角的二(即),而由转至是按顺时针转向,所以应该是负值。元体上,自的方向,按顺时针转向量一角就得到主应力的方向,的方向则与的方向垂直,如图四(a)中所示。三主应力分析实例例:图五(a)所示的单元体,是从某受力构件K点处截取出来的。已知(rkheiHcnojib3OBaTbCHbKOMMepnecKHxuejiax.以下无正文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