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小教专科《现代教师学导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1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813611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小教专科《现代教师学导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2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小教专科《现代教师学导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2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小教专科《现代教师学导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2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小教专科《现代教师学导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小教专科《现代教师学导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小教专科《现代教师学导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小教专科现代教师学导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20_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小教专科现代教师学导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全力整理的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盗传必究!) 说明:试卷代号:2079;资料整理于2021年10月3日。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齐国,建立了一所具有官学和私学双重性质的学校,它的名字是(D)。A.国子监 B.太学 C.书院 D.稷下学官 2.教师如果不了解学生,就不可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不可能因材施教。因此教师应该像医生一样,成为(A)。A.学生的诊断师 B.学习的指导者 C.学生的管理者 D.不断进取的人 3.许多教师认为,(B)

2、是热爱学生的较高层次的标准。A.了解学生 B.尊重学生 C.喜欢学生 D.惩罚学生 4.对同一目标既想争取,又想回避,常因成败概率接近而举棋不定的冲突情境是(C)。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负负冲突 5.对自己进行生涯设计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是(B)。A.以前搞过设计 B.自我反思 C.想成为教育专家 D.有晋升的机会 二、简答题 6.简述现代教师道德素养的重要作用。答:(1)对学生的教育作用;(2)在教师劳动过程中的调节作用;(3)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作用;(4)对自身人格的陶冶作用。7.现代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教学能力? 答:(1)教学认知能力;(2)教学设计能力;(3)教学操作能

3、力;(4)教学监控能力。三、论述题 8.试述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的主要阶段及特点。答:(1)准备期:职业准备期是指教师从事教育工作以前的阶段,是接受教育和学习的阶段。这个阶段的活动是学习,包括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和专业阶段的学习。这个阶段的学习,对他们成为教师或者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教师是大有影响的。这一阶段的老师被称为新任教师。(2)适应期:职业适应期是教师走上工作岗位,由没有实践体验到初步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具备最基本、最起码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其他素质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实现从书本知识到实际操作,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解决适应实际工作和环境所需要的基本功的矛盾。经过这一阶段,一个新任教

4、师可以达到合格教师。(3)发展期:发展期是教师在初步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后,继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质,使之达到熟练的程度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是学生和学校对教师提出的更高的素质要求与教师的实际素质还不熟练之间的矛盾。经过这个阶段,一个合格教师就成了骨干教师。(4)创造期:职业创造期是教师开始由固定的常规的自动化的工作进入到开始探索和创新的时期,是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教学风格的时期。经过这个阶段,骨干教师可以成为专家教师。四、分析题 9.让学生敢说“不懂” 有这样一节课,老师讲完课后问学生:“今天学习的内容都弄懂了吗?”,“都懂了!”同学们齐声回答。“还有谁不懂请举手。”

5、全班静悄悄的,一位学生的手稍稍伸了一下但很快又缩了回去。细心的老师还是发现了,他温和地说:“你哪里不懂,没关系,大声讲出来。”学生怯怯地站起来叙述着,老师一边鼓励学生大声讲,一边过去俯下身听,很耐心地又讲了一遍。最后对全班同学说:“今天我要表扬同学,他敢说真话,不懂就问,这是很了不起的,以后大家都要向他学习,不懂就把手高高地举起来!” 问题:结合以上事例,请谈谈一个现代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教师观。答:(1)教师观和学生观是相对的,它指的是教师对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看法,即对教师的作用与角色、教师的性质、教师自身发展等方面的认识。新型教师观提倡: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观察者、设计者与帮助者;教师应成为反思型、学者型教师,而不是“教书匠”;教师是终身学习者。(2)故事中的这位老师可以说是有着正确的教师观。他善于观察学生,对那位“手稍稍伸了一下”的学生,他立即敏锐地发现了;他善于帮助学生,对说“不懂”的学生不但不歧视,而且进行表扬和鼓励。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