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自考微生物名词解释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8107941 上传时间:2022-09-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学自考微生物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护理学自考微生物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护理学自考微生物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护理学自考微生物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护理学自考微生物名词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护理学自考微生物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学自考微生物名词解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微生物名词解释1、 正常菌群:是指正常人体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着多种微生物,正常情况下它们与宿主间以及它们之间保持相对平衡,通常对人体有益无害,称为正常菌群。2、 菌群失调症:机体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变化而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由此产生的病症称菌群失调症。3、 条件致病菌:某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但在正常菌群当其菌群失调、定位转移、宿主转换或宿主抵抗力的严重降低时,可引起疾病,称条件致病菌4、 专性厌氧菌:缺乏完整的呼吸酶系统,利用氧以外的其他物质作为受氢体,只能在无氧环境中进行发酵。5、 感染:病原微生物在宿主

2、体内与宿主防御机制相互作用并引起一定的病理过程。6、 细菌:是类具有细胞壁和原始核质的单细胞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它们形体微小,以微米(m)为测量单位,结构简单,除核蛋白外无其他细胞器。7、 .L型细菌:细菌细胞肽聚糖受到破坏或肽聚糖的合成被抑制后,在高渗条件下,有部分细菌仍能存活而变成细胞壁缺陷细菌,称为L型细菌。8、 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闭合的环状双股DNA,携带细菌生命活动非必需基因,控制细菌的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9、 荚膜:包围在细胞壁外的有一层的粘液性物质,成分为多糖或多肽的多聚体。普通染色只能见到菌体周围有不着色的透明圈,须用特殊染色法着色。有抗吞噬作用,与细菌的毒力有关。

3、10、 .鞭毛:所有弧菌及螺菌、半数的杆菌和少数球菌由细胞膜伸出有细长、弯曲的丝状物,称为鞭毛。长5-10微米,直径:12-30纳米。它是细菌的运动器官。11、 菌毛:有些细菌表面在电镜下可见有较鞭毛短而细且数量较多的丝状物,称为菌毛。包括性菌毛和普通菌毛两种。12、 芽胞:某些革兰阳性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细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一个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是细菌的休眠方式。13、 菌丝:孢子以出芽方式繁殖时形成的,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同孢子长出芽管,逐渐延长成菌丝,呈管状,直径一般为2-10微米,其长度随不同条件下生长而异。14、 外膜:是G细菌细胞壁所特有的结构,在肽聚糖结构外侧,化学成分为脂

4、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三部分构成。脂多糖由脂质A,核心多糖和特质多糖3部分组成。15、 LPS:脂多糖,是革兰阴性菌的内毒素,由脂质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三部分组成。16、 温和噬菌体:噬菌体感染菌后不增殖,噬菌体核酸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随细菌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并随着细菌的分裂而分配至子代细菌的染色体中。17、 R质粒接合:又称耐药性质粒,由耐药传递因子和耐药决定因子两部分组成。耐药传递因子编码性菌毛,耐药决定因子可携带多个耐药基因,赋予细菌多重耐药性,并可通过性菌毛接合传递。18、 转化:受体菌直接摄取借供体菌裂解游离的DNA片段,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19、 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媒

5、介,将供体菌DNA的片段转移到受体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 。20、 溶原性转换:温和噬菌体感染细菌后,整合于染色体上的前噬菌体改变了宿主菌的DNA结构,使溶原性细菌获得某些生物学性状,称为溶原性转换。21、 刺突:包膜表面有病毒编码的突起结构,称为包膜子粒或刺突,化学成分为糖蛋白。22、 孢子:真菌的繁殖体,根据繁殖的方式真菌的孢子可分为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两种。23、 支原体:一类无细胞壁、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24、 原体:衣原体增殖周期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呈圆开、姬姆萨染色呈红色,有细胞壁,原体具有高度感染性,无繁殖能力。25、 始体:又称网状体,是衣原体

6、的繁殖型,不具有感染性,呈圆形或卵圆开,质地疏松,以二分裂的方式繁殖,在空泡内繁育成众多子代原体。 26、 衣原体:一类能通过滤菌器,有独特发育周期,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微生物。27、 病毒包膜:包绕在某些病毒核衣壳外面的双层膜,包括脂类、多糖和少量蛋白质的双层膜,是病毒核衣壳以出芽方式释放获得的。28、 凝固酶:金葡菌产生的一种能使含有肝素或枸椽钠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凝固的酶类物质,是鉴定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29、 病毒:无产能酶系,无蛋白质和核酸合成酶酶系。对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对称机制有螺旋对称,二十面体对称和复合对称。30、 病毒复制周期: 病毒的增殖方式为复制,从

7、病毒进入易感细胞开始,经病毒基因组复制,合成病毒蛋白质,再装配成子代病毒体,最后释放到细胞外,这一过程称复制周期,包括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释放6个阶段。31、 整合感染:又称病毒基因组与细胞基因组的整合,疱疹病毒、乳头瘤病毒、腺病毒等感染细胞后,病毒基因组或基因组中的片段可插入到宿主细胞染色体DNA中,这种重组过程叫做整合。32、 生长曲线 定量描述一体培养基中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以活菌数为纵坐标的试验曲线33、 消毒:杀灭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芽胞的方法。34、 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和芽胞的方法35、 . 毒力:

8、是指细菌的致病力,是细菌致病性的物质基础,由细菌的侵袭力和毒素构成。36、 . 侵袭力:是细菌突破机体的免疫防御屏障、侵入机体、在体内生长繁殖,扩散蔓延的能力。 细菌的侵袭力包括荚膜、粘附素和侵袭性物质等。37、 . 外毒素:主要由某些细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蛋白物质大多来自G菌生长过程中合成并释放到细胞外的物质,化学性质为蛋白质,对热不稳定,100 30分钟可破坏,对酸和蛋白酶亦敏感;毒性强,对组织有选择性毒性如神经薄素,肠毒素和细胞毒素,引起特殊病变;抗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亦可经甲醛处理成为类毒素,用于人工自动免疫。38、 内毒素:存在于菌体内,是菌体的结构成分,当

9、菌体自溶或用人工方法使细菌裂解后才释放。是G菌细胞壁结构成分,化学性质是脂多糖,菌体裂解后游离出来,其化学性质稳定,100 30分钟不易破坏;毒性较弱,来自不同细菌的内毒素致病作用大致相同:引起发热、微循环障碍和内毒素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抗原性弱,刺激机体只能产生lgM抗体,没有中和作用,内毒素不能脱毒制成类毒素。 39、 毒血症:病原菌在入侵局部生长繁殖,未进入血流,但产生的毒素入血,引起全身症状。 40、 菌血症:在局部生长繁殖的病原菌一过性或间歇性进入血流,但未在血中繁殖,全身中毒症状轻。41、 . 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同时,产生毒素,引起严重中毒症

10、状。42、 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引起败血症,细菌随血液播散,在全身多个器官引起多发性脓肿。43、 内毒素血症:由病灶内大量革兰阴性菌死亡,释放内毒素入血所致,轻则发热,重则出现DIC、休克甚至死亡。44、 垂直传播:母体内的病毒通过胎盘或产道传播给子代的方式。45、 水平传播:病毒在人群中不同个体之间的传播。主要通过呼吸道黏膜、消化道黏膜或皮肤等途径。46、 隐性感染:不出现临床症状的感染称为亚临床感染或隐性感染。47、 慢性感染:经急性感染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在宿主体内持续存在,并经常或间歇地排出体外。病程长达数月至数年,临床症状轻微或成为无症状携带者。48、 潜伏感染:经急性或隐性感染后,病

11、毒与机体处于平衡状态,病毒的DNA或逆转录合成的CDNA以整合形式或环状分子形式存在于细胞中,造成潜伏状态。49、 慢病毒感染:经急性或隐性感染后,经过长达数年或数十年的潜伏期,此时机体无症状也分离不出病毒。以后出现慢性进行性疾病直至死亡,又称为迟发性感染。50、 显性感染:当机体免疫力较弱时,或入侵的病原菌毒力较强、数量较多时,则病原微生物可在机体内生长繁殖,产生毒性物质,经过一定时间相互作用,机体组织细胞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称为显性感染。51、 稳定状态感染;有些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过程中以出芽方式释放,不直接引起细胞溶解死亡,其过程缓慢,病变较轻,称为病毒的稳定

12、状态感染,常见于有包膜病毒感染。52、 病毒体:结构完整并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称为病毒体,即病毒在细胞内进行复制增殖后释放到细胞外的、可短暂独立生存并可感染新的细胞的病毒颗粒。53、 缺陷病毒:由于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基因发生改变,导致病毒不能单独复制与合成完整的子代病毒,但若与完整的感染性病毒颗粒同时感染细胞时,则这些缺陷病毒可以复制。54、 顿挫感染 是指有些宿主细胞不能全部提供病毒复制所需的酶、能量及必要的成分,则病毒在其中不能合成子代病毒的结构或者合成后不能装配和释放,这种感染过程称顿挫感染,又称流产性感染。55、 干扰现象:当两种病毒同时感染同一种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

13、殖的现象。56、 CPE即致细胞病L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是指病毒感染引起的、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受感染组织细胞的形态学改变。57、 基因突变:病毒基因组中的碱基序列由于置换、缺失或插入而发生改变,可自发产生,也可诱发出现。58、 灭活:病毒在体外受到物理、化学因素作用后失去感染性,称为灭活。59、 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的结合就能形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病原性真菌以此繁殖。60、 有性繁殖:经过两性细胞配合产生新个体的繁殖方式,普通真菌以此繁殖。61、 核衣壳:病毒核酸被衣壳包围构成了核衣壳,对无包膜的病毒而言,核衣壳就是病毒体。62、 包涵体 是指某些病毒感染细胞后,

14、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胞浆或胞核内嗜酸性或嗜碱性染色、大小不同的、圆形或卵圆形或不规则团块状结构。它属于细胞病变的范畴,并有助于病毒感染的辅助诊断。63、 CPE:病毒感染的体外实验中,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培养病毒的细胞出现变圆、聚集、融合、裂解或从瓶壁上脱落等现象,称为病毒的致细胞病变作用。64、 水平传播病毒在人群中不同个体之间的传播称为水平传播。65、 垂直传播病毒通过胎盘或产道从亲代传给子代的过程,称为垂直传播。66、 Dane颗粒:大球形颗粒,具有传染性的HBV完整颗粒。67、 HbsAg: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是HBV的衣壳蛋白质,有主要蛋白、中等蛋白、大分子蛋白三种,是HBV感染的主要标志之一。68、 HbeAg:是体内有HBV复制及血清具有传染性的指标,是可溶性抗原,对HBV感染有保护作用。69、 无症状HBsAg携带者:特指血液中携带HBsAg半年以上,无肝炎症状和体征,肝功能亦正常的慢性携带HBsAg的人,由亚临床型或临床型的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