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魅力源于创造读后感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8102694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的魅力源于创造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师的魅力源于创造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师的魅力源于创造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师的魅力源于创造读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师的魅力源于创造读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的魅力源于创造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的魅力源于创造读后感(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的魅力源于创造读后感 一、环境的影响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 对于我指人所处的地理环境位置,它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人自觉不自觉地得到某种启示、内化,养成一种内在的固有成分,所谓环境育人便如此。如学院的校园美化在好。却无人欣赏。在校园生活、学习、工作,优势过于繁忙,就会杂乱无章。教师身心疲惫,才有了职业倦怠,才没有了热爱。 同时,给人以无私之感,让人联想到高尚、正直和纯洁。再如人们常说“穷山恶水出刁民”,家长性格千样,家长也在帮助老师改变性格,其说法虽具片面性,但也有环境育人、环境改造人的意思。 社会环境是人的社会关系的体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对人的影响体现在社

2、会风气对人的教化方面,是最直接、最具诱惑力的影响。它使人的性格、气质在内部和外在两方面发生变化,同时内在和外部的东西又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二、个人的态度不想亲近 爱学生的老师也是爱岗敬业的老师。在班主任的队伍中,我们能观察到这样一个现实现象:有的人道德素养并不差,人格也很高尚,但在学生中却缺乏应有的感召力、影响力、吸引力和凝聚力,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人格魅力障碍。人格魅力障碍是指由于人格认定上的错觉而出现的亲和力缺失现象。其实是觉得教师的岗位不够好。不喜欢这职业,怎么会喜欢学生呢。 三、由“师道尊严”引起的疏远感 当代学生民主意识强,他们希望获得尊重,喜欢与老师平等交流。但有班主任喜欢以“师”自

3、居,不是整天在学生面前板着面孔,就是动辄训斥学生。学生的人格得不到尊重,只好对其敬而远之。这样,其人格魅力自然大打折扣。 教育本是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的行为,在这个双边活动中,只有学生信任、尊敬和爱戴老师,老师尊重、关心和爱护学生,彼此情感和谐、顺畅,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然而,长期以来,学校里的师生关系多是淡漠而疏远的,师生关系就是讲课与听课的关系,教师下课来便回了办公室,与学生交流甚少。 四、管理产生的逆反心理 当代学生独生子女居多,从幼儿园到小学家长和老师过多的呵护使他们渴望在在学校获得自由。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能力的提高,他们也有了相当的自立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事无巨细,

4、无所不包,整天在学生耳边唠唠叨叨。老母鸡式的爱,不但用自己的辛苦给学生制造负担,还用自己的过分呵护给学生制造逆反心理。这样,其人格魅力就无从谈起了。 五、由“小节”不拘造成的形象损害 师德是教师应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教师的人格魅力就在其“身正为范”的影响力。特别是班主任,其言行举止不但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还直接影响自己的形象和人格。其人格魅力几乎荡然无存。 总之,不管影响我们成为魅力教师的原因何在,我们应该知道提高其师德境界,培养和塑造其高尚完美的师德人格,展现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对教育教学,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 第二篇。教师的人格魅力源于何处教师的人格魅力源于何处。 纳雍县阳长中学胡梦陵

5、9世纪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这样说过。“教师的个人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一句话,揭示了教师的言行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重要的模范作用,而这种模范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情况,终究取决于教师的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是一种能力、情感、人品的综合呈现。作为教师,其人格魅力是由其学识水平、知识能力、教学能力、理想信念、个性情趣、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熔融而成,是吸引学生的主要源泉。在上述各素质中,学识水平、知识能力和教学能力跟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有关,属能力范畴;而理想信念、个性情趣、品德修养等则是教师的情感、人品的综合呈现。 教师的人格魅力源于何处。基于我对教师人格魅

6、力的理解,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我觉得一个教师的人格魅力,起码源于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教师的人格魅力源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作为一个教师,不能把“教师”这个职业仅仅看成是谋生的手段,把每天的教育工作当作机械性的运动,把跟学生的交流、交往等等都看作程式化的过程,而是要热爱教育事业,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理想,将教书育人作为人生不变的信念,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并从中领悟人生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工作动力,才能用心去工作,用心去发现工作中的缺点与不足并不断地改正和完善,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长期、“重复”而“单调”的教育工作之中去。也只有这样,教师的人格魅力才不至是无源之水,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

7、力。 断前行的动力源泉。难怪有的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了教育,教师的人格魅力便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发展的空间和展现的舞台。 大影无声,大爱无沿。教师对学生的这种爱,是一个教师长期潜心“修炼”的结果,是对一切师德内容的浓缩与凸现,是一个教师的高尚人格与忘我精神的完美熔合,不是任何一个教师随便就能具有或做到的。古人云:“不修其身,虽君子而为小人。”为了使受教育者的人格健康发展,教师必须致力于塑造自己的高尚人格。“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心里要有阳光和火种。”如果教师不注意自身的道德修养,虽是有文化素养的人,也会变成品格低下的小人。这样的教师,没有最起码的责任感、事业心,更谈不上具有对学生的大

8、爱。而教师的工作本身是塑造人性的工作,是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树立和追求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众和价值观的工作。这些教育目标的实现,是教师与学生间心灵与心灵长期对话的产物,是大爱之心长期浇灌的花朵,是毫无师德之人穷其一生无法书写的神话。因此,不抓师德的教育,是缺失爱的教育,是注定失败的教育。同样,一个始终没有师德的、没有无私大爱的教师,不可能具有教师的人格魅力。 第三篇:数学课堂魅力源于教师语言之美数学课堂魅力源于教师语言之美 【摘要】 :教师应熟练驾驭自己的教学语言,优化和丰富自己的教学语言,使之富有亲和力,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的感染中受到熏陶、激励和鼓舞;教师通过自己“艺术化”的语言在

9、课堂上尽情挥洒,点石成金,教得轻松而自信,学生在课堂上引耳倾听,学习、顿悟、提高,最终也能体会到自主学习带来的乐趣。 【关键词】 :简约科学激励评价批评逻辑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数学是一门具有严密逻辑性的学科,其本身也是一种语言,它的进行与思维更是密不可分。作为一名教师,要上好课、教好学生,不但要有深邃的思想、渊博的知识和娴熟的教学方法,还要运用教学语言的魅力去打动学生的心灵,引导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组织他们开展探索性的数学活动,

10、体验成功的愉悦。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多种语言风格的融会,是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一、教师语言的简约之美。 能用一句话说的,就不用两句话去说。必要时,当学生有积极主动地学习行为和发言欲望时,你甚至可以不说话,要学会“不为”,先做一个旁观者,在旁边观察,伺机引导。“此时无声胜有声”,教育过程中应该多留给学生一些宁静与沉思的时间。一个好老师,不应该是一种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口若悬河,锋芒毕露的形象,而应该是一个懂得适当地“藏巧”,会激发学生潜能的智者,应该学会等待。教育是一门艺术,在适当的时候教师可以表现得低调一点,弱势一点,因为这样做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展示的机会,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

11、的机会。一位哲人曾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要被点燃的火把。”要点燃学生求知的火把,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独具匠心,巧妙地运用导入语言,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首先利用实物投影给学生展示“美丽的蝴蝶、五角星”等一些美丽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这些图片的美,然后话锋一转,“你知道这些图片为什么这么美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直觉产生的美感加上教师启发式的语言导入,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其自然地产生了一种学习的需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教师语言的科学之美。 教师的语言要科学、准确。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例如,“平年2月只有天,闰年月有29天”

12、这句话如果说成“平年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就不科学了。还有诸如“26这个数字”这样的话也不科学,因为在阿拉伯数字中只有9这0个数字,26是一个数而不是一个数字。数学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不能犯科学性的错误。在教学找规律一课时,有教师这样引入,先了解学生的生肖,当有学生说到属虎时,教师很高兴地说自己也属虎,让学生猜一猜自己的年龄,学生基于其生活经验与学习基础快速地猜出了教师的年龄比自己大2岁,这从教师的外貌很快地就能猜出。而这时教师问学生“继续猜,老师还可能是几岁。”,这里教师的意图是想让学生说出属虎的年龄都有可能是几,从而引出规律。但却忽略了现实情节存在的合理性,难

13、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再比如质数、合数、互质数等这些概念是小学五年级最难了解的一个方面,如不去帮学生理清楚,学生就会模糊不清,甚至还会和偶数、奇数等混淆起来。而到了六年级,随着知 识的增多,学生就会越来越搞不清,这就要求教师用清晰准确的语言向学生讲授,进行区别。又比如:“2个3是多少。”与“2个3相乘是多少。”是不相同的两道题目;“增加到原来的倍”与“增加了原来的3倍”意思上是完全不一样的。问题表述语言的精确与否,往往左右学生的思考思路,影响学生的解题效果。因此,教师要注重数学问题的表述,克服随意性,使数学命题更科学、正确。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的真谛。 三、教师语言的激励

14、之美。 不管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与肯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得到老师的肯定,能很大程度上激励学生更好地参与数学学习。因此,为了让学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评价时要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哪怕学生的发言中只有一个用得好的词,只有一句说得好的话,也要立即给予热情的鼓励。例如,对答案完整的学生可赞美他“你真棒”“你真厉害。”“你说得太好了,老师和你想得完全一样”、“真了不起,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你回答得很正确,如果声音能再大一点就更棒了”、“不要怕,大胆地说,把你的想法说出来,让老师和同学分享分享”、“说得精彩极了。今天我要把最高荣誉奖送给你们,因为你们学

15、会了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双手去实践,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嘴去表达”等。而对回答不完整或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千万不能说“你答错了。”“不对。”“真笨。”等贬义语言。而应改变语气,换一种说法,可鼓励他“你的答案虽然和正确答案有点不一样,不过没关系。你能勇敢站起来回答问题,已经很了不起了。”“某某同学已经积极动脑告诉了我一个答案,你们是怎么想的呢。”引导全体学生把问题深入讨论下去。“你的答案非常接近正确答案了,如果你再认真想一想,老师相信你会成功的。”这样的语言真切、感人,让学生深受鼓舞,觉得自己能行,从而树立起上进的自信心。 四、教师语言的评价之美。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性语言,是沟通师生智慧、情感、兴趣、态度的桥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效的评价性语言,体现教师课堂教学的引导性,促进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探究性;有效的评价性语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培育良好的情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评价是否得当,到位而有效,决定一堂课的成败。因此,要让积极的评价语言适时适度地出现在数学课上。比如有老师在执教圆的认识一课时,当学生说出心形与圆形的区别时,他马上进行肯定“多有洞察力。它看起来是那么光滑、那么饱满。”当学生说出隋圆与圆的区别时,又是这样评价“多朴素的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