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维修行业品牌建设指导意见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8102314 上传时间:2023-10-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维修行业品牌建设指导意见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汽车维修行业品牌建设指导意见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汽车维修行业品牌建设指导意见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汽车维修行业品牌建设指导意见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汽车维修行业品牌建设指导意见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维修行业品牌建设指导意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维修行业品牌建设指导意见(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加强汽车维修行业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当前,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迈上一亿辆大关,稳居世界第二位;私家汽车成为汽车构成主体,广泛进入了百姓家庭。提供汽车维护和修理服务的汽车维修业蓬勃发展,全国经营业户达到32万户,为人民群众改善出行条件,为上亿辆汽车安全、环保、高效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是,我国汽车维修业的发展还较为粗放,市场环境不尽规范,行业竞争力不强,与广大维修用户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成为制约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为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要求,切实加强汽车维修行业品牌建设,全面提升汽车维修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特制定本指导意见。一、加强汽车维修行

2、业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要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和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汽车维修行业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打造汽车维修企业品牌,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维修消费需求的客观要求;是推动汽车维修行业科学发展,加速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是树立和维护汽车维修行业形象,充实行业发展内涵,提升行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服务民生,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汽车维修服务需求为目标,以促进汽车维修行业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协调各方资源,合力营造有利于维修行业品牌成长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加速推进汽车维修行

3、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推动维修行业可持续建设。(二)发展目标。力争到2015年,初步建立起汽车维修行业品牌培育、发展、激励和保护机制,营造良好的品牌成长环境;培育出若干全国知名汽车维修品牌和一批区域性汽车维修品牌;汽车维修产业结构和布局更趋合理,品牌企业对行业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显著增强;维修服务更加诚信、优质、便捷、绿色,全社会汽车维修消费品牌意识开始形成。(三)基本原则。1.政府引导,行业推动,企业创建。充分发挥政府在行业品牌建设中的政策引导作用,为行业品牌建设营造良好氛围;着力增强行业协会服务功能,推动行业品牌建设迅速打开局面;强调企业在行业品牌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激发企业创建品牌的主动性和

4、积极性。2.分类指导,区域为主,示范引领。结合行业实际,支持维修企业品牌建设的多类型、多元化发展模式;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区域内优势企业加速形成区域性品牌;发挥品牌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行业品牌建设。3.质量优先,客户满意,社会认可。支持坚持维修品牌建设以企业文化为基础,以提高维修质量与服务质量为基础;以稳固提升维修客户满意度为根本;以社会认可为最高标准,真正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绿色的汽车维修服务。三、加强汽车维修行业品牌建设主要任务(一)夯实品牌建设的基础。1.筑牢企业安全发展基石。一是各地运管机构要加强行业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和督导,牢固树立“安全汽修”理念;二是以交通产品认证为

5、抓手,着手建立重点维修装备的质量安全准入制度;三是加大汽车维修行业安全标准化工作力度,抓紧制定汽车喷烤漆房、汽车举升机等影响安全的重点维修装备的技术标准。2.扎实推进服务规范达标。一是在贯彻执行交通运输行业标准机动车维修服务规范(JT/T 816-2011)的基础上,提高企业品牌意识,引导维修企业建立更高水准的服务流程和工作机制,促进维修服务质量显著提升;二是以客户为中心,解决好车辆使用者关心的返修率高、维修价格不透明、服务流程不规范、车辆修理时间长等问题,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3.增强品牌建设诚信意识。一是加大对维修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工作的宣传力度和公开化程度,提高品牌企业对质量信誉考核的重视程

6、度和参与自觉性,增强考核结果对汽车维修消费的引导作用;二是进一步细化质量信誉考核的内容和评分标准,把服务规范评价结果、参加汽车维修紧急救援服务及其他社会公益活动等情况融入到质量信誉考核体系中;三是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将考核结果纳入政府信用体系,在政府招投标、信贷等方面对诚信企业给予相应激励,增强质量信誉考核结果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二)突出品牌建设的关键环节。1.发挥人才在品牌建设中的支撑性作用。一是加强汽车维修行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重点解决行业复合型专业人才短缺以及进出机制不完善的问题;二是通过多渠道方式加强行业队伍建设,提高企业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维修技术人员、质量检验员等关键岗位人员素质;

7、三是鼓励企业培养和引进品牌经营、企业管理、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高级人才,提高企业品牌创建能力和品牌营销推广水平。2.强调配件对品牌建设的影响。一是督促维修企业建立采购配件登记制度,禁止使用假冒伪劣零配件;二是加快汽车维修配件追溯体系的研究和建设工作,确保维修企业使用的配件可溯源;三是鼓励品牌维修企业与具有合法资质的配件经销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保证配件质量;四是各地交通运输部门联合工商、质监等部门开展维修配件流通、使用情况的联合执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3.提高行业品牌建设内生动力。一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服务功能,组织开展品牌培训活动,提高企业品牌培育意识和品牌保护能力;二是推广先进的品牌管理

8、模式和方法,增强企业在服务定位、品牌规划、传播宣传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三是指导企业重视知识产权法律尤其是商标法律制度的运用,从战略、管理和传播各个层面推进品牌建设。(三)营造品牌建设的环境1.完善品牌培育政策环境。一是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加强与财政、税收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努力争取促进品牌发展的财政补贴、税收减免、信贷担保和融资等优惠政策;二是支持品牌企业拓展服务网点,鼓励地方品牌向区域延伸,区域品牌向全国延伸;三是积极协助品牌企业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技术改造、科研立项、节能减排等专项资金;四是完善相关标准规范,为维修行业品牌建设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2.净化维修品牌发展环境。一是引导优质企业依法

9、进行品牌保护、商标注册,维护高质量品牌形象;二是联合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打击侵犯品牌产权的违法行为;三是依法打击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行为,重点整治“虚假维修”、“以次充好”、价格欺诈等严重影响消费者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净化维修市场经营秩序。(四)拓宽品牌建设的方向。1.因地制宜发展品牌模式。一是鼓励有实力的维修企业集团以出资设立子公司、分公司,或以并购、代管的形式实施集团化经营,打造集团品牌;二是以引进或自主建设的方式发展市场有需求、技术有专长、服务有特色的维修企业,打造连锁品牌,实行连锁经营,统一物流供货、组织管理、结算价格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连”和“锁”经营;三是鼓励车型

10、专业化和项目专业化共同发展,加快专项维修品牌建设步伐。2.加速实施“绿色汽修”工程。一是本着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要求,引导企业树立“科学修车,能修则修”的节能维修理念;二是督促维修企业积极制定并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和资源集约利用的规章制度,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三是加强“绿色汽修”技术研究,推广应用符合节能和环保要求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完善维修废弃物和有害排放物少、资源利用效率高的工艺规范。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汽车维修行业品牌建设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加强对企业品牌建设的指导和督促,以消费者认可为评价

11、重点,建立健全维修品牌企业评价认定和考核体系,研究制定年度品牌建设的目标任务,实施计划,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二)注重规划指导,督促规划落实。地(市)级以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要加强对品牌建设的统筹规划。各地区、各行业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本地区、本行业的品牌建设规划,并与“十二五”规划有机结合。有条件的地区要组织实施与规划配套的品牌建设工程,着力培育生产规模与服务能力、维修质量和服务质量处于较高水平,汽车维修企业质量信誉等级持续优良(AAA)的企业尽快成长为区域性品牌。(三)营造舆论氛围,做好宣传示范。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重视行业品牌建设工作,注意发挥品牌示范引领作用,组织开展“争先创优树品牌”、“品牌强企”等推介活动,不断总结和宣传典型品牌企业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新闻媒介作用,大力宣传汽车维修行业品牌建设政策和相关信息。根据企业的资质、规模、经营行为、质量信誉和市场反馈情况等,对具有品牌发展潜力的企业进行宣传推介,提高企业影响力和竞争力,促进品牌价值提升。二一二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