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合唱4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8087644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河大合唱4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黄河大合唱4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黄河大合唱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河大合唱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 4. 黄河大合唱 课时安排 1 教学目标与教材分析:序号目标描述(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水平分析记忆理解应用重点难点1学习、体验大合唱的声乐演唱形式,并欣赏作品黄河大合唱里相应乐章2增强对这些艺术形式表达的效果的了解;同时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3在欣赏作品黄河大合唱的同时,使同学了解这支乐曲的创作背景和其中包含的民族抗争精神与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伟大力量。教学过程: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史诗性大型声乐套曲,乐曲共分为八个乐章。由光未然作词,冼海星作曲。作品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它以我们民族的发源地黄河

2、为背景,展示了黄河岸边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以启迪人民来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作品气势宏伟磅礴,音调清新、朴实优美,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反映了时代精神。它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对后来的大合唱及其他体裁的音乐创作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作者简介冼星海,1905年6月13日出生于广东番禺,父亲冼喜泰是一个船工,在他出世时已去世,母亲黄苏英是一个农村妇女。冼星海自少依靠祖父生活,六岁时祖父去世,随母亲到南洋,进了一所旧式学校。1924年,冼星海学习结束,做过打字员、工人、夜校教员和岭南大学音乐教员。二十一岁到北京进北大音乐传习所学理论和小提琴,兼任北大图书馆助理员;翌年到上海

3、国立音乐院学习,1929年离开国立音乐院,加入田汉所组织的南国剧社。 1930年,二十五岁的冼星海出国到法国巴黎,随奥伯多菲尔学习小提琴,在巴黎六年。1935年夏末回国,改变了创作方向,参加了汹涌澎湃的国防音乐运动,开始写作第一交响曲,并于百代唱片公司工作,但不久就因与公司意见不合而辞职,转入新华影片公司任壮志凌云夜半歌声青年进行曲等片的音乐指导。1937冼星海为日出大雷雨等剧作曲配音。“813”事变后,加入上海救亡演剧第二队到浙江、河南、湖北等地宣传;年底留武汉,在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工作,与张曙等共同主持武汉抗战音乐运动。第二年11月,奔赴延安,出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37年初,创作

4、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牺盟大合唱等作品。1940年5月,冼星海离延安赴苏联深造音乐,1945年4月在病中完成最后的作品中国狂想曲,10月30日病逝莫斯科,享年40岁。背景介绍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在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写出了黄河词作,并在这年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这部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之后,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黄河大合唱为我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在六十年代后期,还被改编为钢琴协奏曲。教学后记: 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全曲包括序曲和8个乐章,并由配乐诗朗诵和乐队演奏将各乐平连成一个整体。各个乐章从内容到音乐形象又具打相对的独立性,乐章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品以抗日和爱国两个主题为中心。从深厚的情感和感人的艺术形象上一步步展开,直至宏伟的终曲,激荡的感情浪潮发展到了最高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