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选修史记选读高祖本纪学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8070234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选修史记选读高祖本纪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苏教选修史记选读高祖本纪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苏教选修史记选读高祖本纪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苏教选修史记选读高祖本纪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苏教选修史记选读高祖本纪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选修史记选读高祖本纪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选修史记选读高祖本纪学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祖本纪 学案学习目标展示1、能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2、能通过对文本的学习,鉴赏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的方法与作用。3、了解“本纪”的体例:刘知几史通本纪说:“盖纪者,纲纪庶品,网罗万物,论篇目之大者,其莫过于此乎!”据此,“本纪”为最尊贵之名称,是史记全书的大事纲要,使叙述的历史事件的兴衰发展线索分明。自主阅读导引太史公自序说:“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秦;诛籍业帝,天下惟宁,改制易俗,作高祖本纪。”这是司马迁创作本篇的基本宗旨。的确,在高祖本纪中,侧重叙写的是刘邦如何战胜项羽,最后建立汉帝国的过

2、程,同时也充分肯定了这位开国之君在统一天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种作用,是司马迁运用鲜明、强烈的对比手法展示给读者的。而且这种对比又是从许多侧面展开的。正是这样层层对比,逐层推进,从而揭示了楚汉之争的必然结局。“不虚美”“不隐恶”,尊重历史的“实录”精神,是贯穿史记全书的基本原则。但本篇重在写刘邦的成功,因此,那些表现刘邦人品其它方面的内容,诸如狡诈、虚伪、损人利已等等,则通过“互见”在其它篇章之中着力表现了,而在本篇却未着力叙写。文言现象梳理1、一词多义:萧何为主吏,主进。 主:主管,主持。进:指收入的钱财。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 易:轻视,瞧不起乃绐为谒曰“贺钱万” 谒:名帖。类似现在名片一类

3、的东西。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 必:如果益张疑兵旗帜 张:张开,指悬挂。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属吏:交付给吏人。属,交付,托付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 止:居住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 从:带领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 谢:谢罪,道歉。项羽使人还报怀王。怀王曰:“如约。 如,按照,遵照。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 功伐:功劳。“功”,“伐”同义。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 当,面对。高祖复留止,张饮三日 张:指张设帷帐。沛幸得复,丰未复,唯陛下哀怜之 复:免除赋税徭役。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 比:并列,跟一样2、古今异义: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黑子:

4、黑痣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家人:平常人家。大度:远大抱负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 大夫:对宾客的尊称。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诽谤:评议 偶语:相对私语。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约束:规约不如决策东乡 决策:决定策略或办法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 无赖:没有才能,无可依仗3、通假字:高祖常繇咸阳 繇:通“徭”,服徭役。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责通“债”诸所过毋得掠卤 卤,通“虏”。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憙同“喜”。解同“懈”,懈怠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案堵,同“安堵”,安居,安定。堵,墙。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 详:通“佯”,假装、谎称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 乡,同

5、“向”。4、文言虚词: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以:相当于“而”,表示承接稍征关中兵以自益 以:来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则:如果。5、词类活用: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怪:意动,以为怪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善:跟要好。家:安家。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 坐:使坐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 相人:给人看相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目:用眼睛公始常欲奇此女 奇:使奇。奇此女意思是让这个女儿出人头地。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 素车白马:驾着白车白马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王:称王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军:驻扎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 内,同“纳”,进入。且

6、是使动用法。会项伯欲活张良 活张良:使张良活命,即救张良的命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 示:给看。吾虽都关中 都:定都6、文言句式: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 啖以利:以利啖,用利益、金钱去收买诱惑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 系颈以组:以组系颈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孰与:与相比,哪一个?难句翻译现场1、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参考译文:等到看见了有龙出现的怪现象,到了年终,这两家就毁掉欠据,免除债务。翻译指点:翻译要以意译为前提,再落实重要的实虚词。折:毁掉。券:记帐的简札,指字据;责:通“债”。2、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参考译文:高祖就趁机戏弄那些宾客,干

7、脆就坐到上座去,一点儿也不谦让。翻译指点:本句中的翻译要点是:虚词“因”(趁机),“坐上坐”中的前一个“坐”,“ 诎”通“屈”,理亏,不安。3、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参考译文:当初怀王派我攻关中,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人;再说人家已经投降了,又杀掉人家,这么做不吉利。翻译指点:本句的要点是:“固以能宽容”中的“以(因为)”“宽容(宽厚容人)”,“祥(吉利)。4、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参考译文: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 ,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翻译指点:本句的要点是:“苦”(苦于),“诽谤”“偶语”,“族”是名词作动词,“

8、弃市”是处以死刑。5、淮阴先合,不利,却。参考译文:淮阴侯首先跟楚军交锋,不利,向后退却。翻译指点:翻译文言文句时,一定要注意一些和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比如省略句,要能根据前后文正确补出省略的成分。本句的要点还有“淮阴”(淮阴侯),“合”(交战)等。6、列诸侯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参考译文:列侯和各位将领,你们不能瞒我,都要说真心话。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是因为什么呢?项羽之所以失去天下,又是因为什么呢?翻译指点:本句主要要翻译出句式“所以者何”(之所以的原因是什么呢?)7、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

9、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参考译文:如果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子房;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则必胜,攻则必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俊杰,我却能够使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所在。项羽虽然有一位范增却不信用,这就是他被我擒获的原因。翻译指点:文言文翻译要注意落实,包括实虚词的落实,文言活用和文言句式的落实,还包括关系和语气的落实。本句从前后的语意上看,是假设关系,所有译文中要能体现。同时,本

10、句中的实词比较多,比如“镇”“绝”“给”等。另外,要注意“所以”的句式的正确翻译。疑难追踪探究1、请先从文中找出用对比方法描述刘邦和项羽的内容,探究这种方法在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事件发展趋势方面的作用。探究:文中处处以刘项对比来突出刘邦,深化主题。如, “遣兵入关”中,怀王诸老将的对比评议。刘项入咸阳、项羽屠烧咸阳秦宫室杀义帝,秦人、诸侯的完全不同的褒贬态度。记叙项羽、刘邦两支军队分兵入关中击秦时,对项羽军的行动是这样描述的:“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将黥布皆属,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诸将皆附。”使读者看到的,只是单纯的军事方面的成功;而写刘邦军,除了写军事策略外,还写了刘邦的安民措施:“诸

11、所达毋得掠卤”,于是,“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写刘邦、项羽对待各路诸侯的策略。项羽一听到有自立为王的消息,便“大怒”,便“发兵”;而当刘邦听到韩信自请立为“假王”时,开始头脑发热,打算攻打韩信,但一经张良提醒,立刻转变态度,“乃遣张良操印绶立韩信为“齐王”。在天下大乱,群雄逐鹿的形势下,在争取同盟者方面,又是刘邦高出一筹。本篇还特别记下了刘邦在平定天下后,“高祖置酒雒阳南宫”,君臣共议得失天下的原因所说那段脍炙人口的话:“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

12、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这是用人方面的对比。项羽刚愎自专,而刘邦则虚怀若谷,知人善任。汉十二年“高祖还乡”这一威武壮观的场面,表现了刘邦壮志已酬,衣锦还乡,作为一个胜利者的欢畅喜悦情怀,同时也表现了刘邦作为政治家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项羽被围垓下“悲歌慷慨”,“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一是踌躇满志,一是英雄末路,不仅从对照中使两个英雄形象更加丰满,而且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正是通过这样层层对比,逐层推进,从而揭示了楚汉之争的必然结局。2、高祖本纪的艺术成就有哪些?探究:吴见思史记论文中说:“项羽纪每事为一段,插入合来,犹好下手;高纪则将诸事纷纷抖碎,组织而成

13、,整中见乱,乱中见整,绝无痕迹,更为难事。”这种既有本纪的纲领性,又有列传的生动细致性;既千头万绪,又有异常鲜明的人物形象,是高祖本纪所独有的。日人有井范平在史记评林中说:“项羽纪既极其详,此纪乃简,而意亦备焉。”高祖本纪叙事多而不烦,用字简括而明晰。细节描写真实生动,对表现刘邦的性格起着重要作用。视野纵深拓展 高祖还乡与项羽还乡史记高祖本纪中记叙汉高帝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刘邦即位后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回到故乡沛县的经过,是一段极有情趣的文字。短短数百字,既慷慨激昂,又缠绵悱恻;既有帝王气象,又富于人情乡味。太史公的手笔出神入化,令人叹服。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

14、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卫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免除税赋劳役)其民,世世无有所与。”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欢,道旧故为笑乐。十余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请留高祖。高祖曰:“吾人多,父兄不能给。”乃去。沛中空县皆至邑西献(献牛酒)。高祖复留止,张(设帐)饮三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委婉曲折,红火热闹。谁能相信这是两千多年前的人写出来的呢?它岂不几乎是明白如话吗?谁又能说“愁苦之情易状,欢愉之辞难工”呢?就看什么人来写了。刘邦的确是一个“性情中人”,胜利了,得志了,毫无骄矜之态,而是翩翩起舞,慷慨悲歌,当众泣下。他随口唱出的大风歌也成了千古绝唱。刘邦和陈涉截然不同,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