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与联想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8033468 上传时间:2023-08-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与联想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诗歌鉴赏与联想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诗歌鉴赏与联想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诗歌鉴赏与联想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诗歌鉴赏与联想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与联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与联想(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教育学会第22次全国学术年会”论文征集和评选登记表作者姓名张冬梅职务职称中学一级教师出生年月1969.12内容分类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联想法在古典诗歌理解中的运用工作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九中学邮政编码050051通讯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友谊北大街19号第十九中学固定电话83633819合作者姓名1、2、移动电话137851955973、4、论文内容摘要(200字左右) 【内容摘要】古典诗歌鉴赏是每年高考的必考题目,也是学生阅读鉴赏中的难点。如何化解难题,交给学生一把打开诗歌鉴赏大门的钥匙是本文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温故而知新”是传统而有效的学习方法,基于这一出发点,引导学生借助熟悉的诗词、

2、熟悉的成语和生活经验理解诗句含义,走好古典诗歌鉴赏的第一步,以好的开始走向古典诗歌鉴赏的成功。联想法在古典诗歌理解中的运用石家庄市第十九中学 张冬梅2009/4/27联想法在古典诗歌理解中的运用石家庄市第十九中学高中语文组 张冬梅【关键词】熟悉的诗词 熟悉的成语 生活经验【摘要】借助熟悉的诗词、熟悉的成语和生活经验理解诗句含义,鉴赏古典诗歌。古典诗歌是一种简约而丰富的艺术。它以简洁的语言承载了异常丰富的内涵。古典诗歌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简洁的语言,读者要从中得到丰富的精神享受还需要进行二度艺术创作,即通过关注诗歌语言所传递的信息,理解诗歌的内容,明白诗人在诗歌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叙述了怎样的事件

3、,于此同时也关注诗人的情感表达,并从中产生情感的共鸣互动。理解古典诗歌对中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因为古典诗歌产生的年代距离我们已经很远了,漫长的时间里语言形式及其所传递的情感都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我们除了借助文言文的语法知识理解诗歌语言,还需要借助熟悉的诗词、成语和生活经验来理解诗歌,完整准确地鉴赏诗歌。一、 借助熟悉的诗词鉴赏诗歌古典诗歌作品创作的年代较为接近,语言形式相通,选取的诗歌意象具有通用性,表达的感情也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古典诗歌在理解上彼此有很多可借鉴之处。联想曾学过的诗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歌中关键词句的含义,理解诗歌意象所传递的情感。(1)联想熟悉诗词可以准确理解关键词的含

4、义。06年福建高考诗歌鉴赏题是鉴赏李商隐的端居“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题目之一:这首诗第二句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这是一道练字型的题目。“敌”是一个常见字,可理解为敌人、敌对等。但在诗句中作何理解却不是容易确定的。于是我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法。首先从“素秋”和“空床”想起,诗下有注,素秋为秋天。秋天是寥落清冷的。空床上的人是孤单寂寞的。由此可知,所谓“敌”是描写一个孤单寂寥的人对待清冷的秋天的方式或态度。再联想曾学过的李清照的声声慢“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在这句诗中,“敌”的意思是“抵挡”,是说三两杯薄淡的水酒是难以抵挡秋

5、日傍晚的寒风所带来的阵阵凉意的。“敌”字写出了风的急与冷,也写出了人的孤单寂寥。其情与景与端居颇为一致。所以可由此确定题目中的“敌”即为“抵挡”,写羁旅之人孤单寂寞难以抵挡秋凉。即写出了秋的寒凉也写出了人的孤单凄凉之意。(2)联想熟悉的诗词理解诗歌意象。06年四川高考诗歌鉴赏题是鉴赏周密的夜归“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燐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生活在现代的人们对缝补衣衫是越来越陌生了,但“补衣”或“补衣灯”在古典诗歌中却是一个饱含深情的意象。在接触这首诗前,我曾给学生介绍过贺铸的鹧鸪天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

6、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这是一首悼亡诗,是贺铸为悼念自己的亡妻而做。词人在妻子亡故后孤枕冷衾夜不成眠,窗外的秋雨声声让词人凉意倍增,不禁想起了当年妻子在灯下为自己缝补衣衫的温馨情景。只是斯人已逝,还有谁再为自己在灯下缝补衣衫呢?词中“补衣”是妻子对自己的关爱,是浓浓的爱意亲情。如果学生能联想到这首词,对周密夜归的理解就容易的多了。竹窗里漏出的“补衣灯”光,是家的温暖,是家人温暖的等候。正因此,诗人才会不顾夜深泥滑,荒径阴森而急切地赶往家中。诗人的思家心切是源于家的温暖,亲情的牵绊。(3)联想熟悉的诗词准确理解诗歌形象。我们来看09年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卷诗歌鉴

7、赏题。于谦上太行“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空鸟独还。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结合全诗,分析“千里客”的形象。“千里客”会使学生自然联想到羁旅之情,加之“两鬓霜华”的描写,许多学生认为“千里客”是一个年华已逝,羁旅在外,心中悲凉的失意之人的形象。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失误,是由于他们没有关注诗下注解,注解中说此诗作于作者巡抚山西、视察太行山时所做。此时的诗人是在替君王行命,可谓为君王所重的重臣,而非仕途不得意的失意之人。于谦的石灰吟是学生所熟悉的诗作。于谦以石灰自况,“千锤万凿”的坎坷经历,“烈火焚烧”时的气定神闲让我们认识到诗人的坚强不屈,“要留清白在人间”则明确地表达了诗人高洁志向。据此,

8、上太行中“千里客”的形象就鲜明的凸显了出来:虽年事已高,仍不倦为国事四处奔波,矢志报国的志士形象。二、借助熟悉的成语,让成语的含义帮助我们理解诗歌。成语是古人语言的凝练表达,其中蕴含了古人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思想内涵,在某种程度上与诗歌有相同之处。所以,我们可以借助熟悉的成语,让成语的含义帮助我们理解诗歌。04年广东高考诗歌鉴赏题考察的是杜甫的江汉“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学生们在理解诗句时对尾联含义产生了问题。有的学生认为是写诗人年老体衰,处境艰难。这是由于他们只关注了“老马”这个意象中“老”的修饰语,理解为老弱之意。鉴于

9、此,我引导学生联想和老马有关的成语。学生很容易就想到了“老马识途”;接着引导他们思考识途老马的特点,学生也较为容易地想到之所以识途,是因为老马的经验与智慧。马老了,体力不支,不能再长途奔波,但经验更丰富,智慧更老道,可以以此效忠于主人。这样就可以理解尾联表达的含义:诗人以老马自况,虽不能长途奔波,但可以凭智慧与经验为国效力。可谓是“烈士暮年,壮心未已”。三、借助生活经验来理解诗歌内容。 人类生活之所以能延续是因为智慧的代代相传,比如周密的夜归首句“夜深归客依筇行”,“依筇行”即依杖而行,对这一行为含义的理解,可以让学生联想生活场景,进而理解这是写长途跋涉旅途劳累的境况,由结果想原因,引导他们深

10、入领会诗歌深层含义。事实上,生活经验是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一把金钥匙。我们来看09年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卷诗歌鉴赏题。于谦上太行“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空鸟独还。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试卷设置了两道题目,一是分析“云薄秋空鸟独还”一句景物描写的特点,二是结合全诗,分析“千里客”的形象。题目一是考查景物描写的手法,属表达技巧范围。“云薄秋空鸟独还”一句描写了三个诗歌意象,秋空、云和鸟,前两者以静态为背景,后者以动态点染画面,以达到动静结合富有活力的特点。部分学生在理解词句所描写诗歌意境时发生了偏差,诗中的“西风落日、草斑斑”以及“两鬓霜华”让他们根据对诗歌意象的固有理解认为

11、诗歌描写的是秋日衰飒凄冷的景象,于是简单地认为“云薄秋空鸟独还”表现了一个清冷氛围的景象。其实,只要结合生活经验和对关键词义的理解就可以准确界定诗句的诗歌意境。“云薄”即“云淡”,加之以秋空为背景,自然可以想到秋天的天高云淡。而独自飞翔的鸟儿更凸显了天空的辽阔。至此就可以准确界定诗句描写的是一个辽阔淡远的景象。诗歌鉴赏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储备,适时联想,将多方面的知识灵活运用才能准确深入地欣赏到其中意蕴深刻的美。2009年3月17日联想与诗 上传: 黄富忠 更新时间:2011-11-8 18:03:53 诗歌鉴赏中的联想引发 -发表于语文知识江西省铜鼓中学 黄富忠一个创造者,需要有较强的联想能力。

12、通过联想,可以由此及彼,扩大思路;善于联想,就要善于运用相似比较、同类比较、正反比较、因果联想等方法。诗歌鉴赏也是一种创造活动,读者也要善于联想,才能更准确理解诗作。那么应当如何联想呢?一、相似法。在鉴赏诗歌意象时,寻求意象也所叙事物的相似点。这就是相似联想法。运用相似法,得分两步走。先是了解意象的特点,包括形、声、色、态等方面的特点。例如由“莲”联想到茎的中通外直,花美丽芳香及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等;由“柳”联想到柳条的轻柔飘摆,柳絮的漫天飞舞等。再去揣摩原句,找出暗示字眼,确定联想方向。唐诗人张九龄的赋得自君之出矣云:“思君如满月,夜夜清辉。”其中“月”这一意象特点有很多:其形,有圆月残月之分

13、;其光有清纯惨淡之分。经过揣摩,暗示字眼有“思”、“满”、“清”,这几个字就确定了联想方向。整体把握原诗,由“思”可以推断出是一首思妇诗。满月,即圆月。由“圆”联想到“团圆”,显然写思妇眺望团圆。清辉,即月之清纯之光。由“清”联想到“纯洁忠贞”,写思妇对其丈夫感情之忠贞。更妙的是“减”字。由月减清辉,联想到满月渐亏,由满月渐亏联想到思妇怀念丈夫而日渐消瘦。这样,我们很容易便找到了“月”与“思妇”的三个相似点。也容易理解整首诗的内涵了。二、相关法。由诗歌意象相到与之相关的人、事等,这种方法叫相关联想法。它往往要求读者有较广博的文史知识。要多熟悉历史故事。古诗词中“咏史”“怀古”等诗常引用历史故事

14、,如不联想到有关的人事则很难准确把握诗词之意。例如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册宋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先后涉及孙权、刘裕、刘义隆、廉颇等几个历史人物和他们的故事。只有熟悉“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典故,才能了解辛弃疾年纪虽老,报国之志未衰的崇高精神以及他对南宋朝廷一味屈膝投降,自己不被起用的悲哀。唐朝李端鸣筝诗云:“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要懂后两句,须知“周郎顾”。据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记载,周瑜二十四岁为将,时称“周郎”。他精通音乐,听人奏曲有误时,即便喝得半醉,也要转过头去看一看演奏者。所以时谣:“曲有误,周郎顾。”弹筝女故意出错,以博意中人一顾,从而生动地表现出弹筝女的微妙

15、的心理。要多熟悉古典诗词。例如聂胜琼鹧鸪天词云:“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后,别个人人第五程”由阳关联想到王维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聂胜琼与友人在莲花楼分别,楼下柳色青青,正与离别宴会上回荡的阳关曲相应,颤动关离人的心弦。此外,了解古代神话传说,也是运用相关法所必需的。如理解“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就需要知道牛郎织女的故事。三、对比法。是指具有相互对比关系的事物形成的联想。例如,由真善美联想到假恶丑。对比能形成强烈反差,从而使读者得到更高境界的美的享受,它可分为隐式对比和显式对比。隐式对比,即反衬。作品只给出比较的一方,另一方则需读者自己根据上下文去推断。因此这种联想的引发,关键是找出另一方。例如,要理解巴金灯中“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的”的含义,就得运用对比联想找出另一方:米,是代“物质”,那么另一方则是“精神”。因此句子的言外之意为:人更需要精神食粮才能更好地活着。再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只写了仙境的美好:“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对比的的另一方是什么呢?从后面写作者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而愿骑白鹿访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