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Word-文档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7984314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角形Word-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角形Word-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角形Word-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三角形Word-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三角形Word-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角形Word-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角形Word-文档(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联系生活 引领探究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盐城市日月路小学 徐 明案例背景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很多平面图形了,对三角形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些知识与经验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起点出发,联系生活和动手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进一步感受三条边之间的关系,体会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内涵,让数学课堂真正走向扎实、有效。教材分析: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可以加深和拓展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积累一些认识图形的经验与方法。例1主题图让学生从中找三角形,激发三角形的表象。并说说生活中看到过的三角形。接着让学生动手做一个三角形,体

2、会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围成的,并抽象出图形,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例2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三条边的长度关系,发现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想想做做”1、2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第3题既巩固了新知识又让数学思维也得到了张扬。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224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的两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2使学生体会三角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并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图形的兴趣和积极性。发展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以及三角形的两边长度

3、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特性。教学难点:在操作中探究三角形的两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教学准备:学具盒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出示例题情境图。谈话:你能在这幅图上指出三角形吗?(生:略)设疑:除了在桥梁上能看到很多三角形,你还在哪里见过三角形?学生自由交流。之后,教师出示下面两幅图: 小结:自行车、金字塔上都能看到三角形。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有着普遍的应用,这可能和它什么特征有关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三角形的奥秘。(板书课题:认识三角形)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经初步认识过三角形,直接让学生指出情境图中的三角形,唤起头脑中有关三角形的表象。出示生活中三角形的图片,激发学生探究三角形奥秘的兴趣

4、。二、实践操作,感悟概念1做三角形。谈话:三角形对于我们来说一点也不陌生,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三角形呢?拿出学具盒,每人选一种材料做一个三角形,然后交流是怎么做的。(生做,师巡视)反馈:说说你们是用怎么做的三角形的?(生:略)一起来看看书上的小精灵们是怎样做三角形的谈话:我们在摆三角形、画三角形、围三角形时要注意什么呢?(强调首尾相连。)图中的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相同点?(生:3条边,3个顶点,3个角)出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设计意图:学生有很强的动手愿望,充分的让学生动手做一个三角形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操作中充分发现和感悟三角形的特征。三、合作探究,发现关系设疑:三角形是由三条边

5、围成的,是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三角形呢?(生:不一定)究竟什么情况下能围成三角形,什么情况下不能围成三角形?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出示材料:有4厘米、5厘米、6厘米和10厘米的小棒各一根,从中任意取三根,看能否围成三角形。要求:同桌合作,一个同学用小棒围,另一位同学记录,填写表格。(生:汇报交流结果)实验次数每次选三根小棒判断4厘米5厘米6厘米10厘米能不能第一次能第二次不能第三次不能第四次能谈话:为什么4厘米、5厘米、10厘米和4厘米、6厘米、10厘米的这些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出示图片生:这三根小棒不能做到首尾相连,所以不能围成三角形。感悟:(1)4+510 ,4+6=10谈话:为什

6、么4厘米、5厘米、6厘米,这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 5厘米、6厘米、10厘米,这三根小棒也能围成三角形呢? 感悟:(2)4+56,4+65,5+64 (3) 5+610,5+106,6+105引导小结:比较这三组算式,想一想,什么情况下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什么情况下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吗?生: 两条边的长度和小于第三边就不能围成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边就能围成三角形。(板书: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条边)设计意图:对于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通过质疑,引领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使探究活动指向更明确。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并用表格方式记录探究结果,使学生对三角

7、形中任意两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条边这个规律会理解的更加具体、深刻。四、巩固练习,深化认识1下面哪几组中的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为什么? 提问:(1)这三组中的线段都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吗?理由呢?(生:略)(2)在判断的时候,你有没有技巧?(生:略)小结:只要计算三角形两条最短边的和,看是不是大于第三条边,就能做出判断。2从学校到少年宫有几条路线?走哪一条路线最近? 先让学生指一指从学校到少年宫的不同路线,再让学生找出最近的路线,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生:略)小结:这个问题可以用上学期学过的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加以解释,还可以用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进行解释。3用三根小棒围

8、成一个三角形,其中的两根小棒的长度分别是10厘米和6厘米,那么第三根小棒的长度是多少?你认为第三根小棒可以有多少种情况?(小棒的长度取整厘米数)要求:独立思考,将答案写在练习纸上。并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么想的。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有序板书:5cm、6 cm、7 cm、8 cm、9 cm。提问:小棒最短有多长?最长呢?你是怎么想的?设计意图:三道练习题既巩固了新知识又发展了思维,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习必需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有不同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同时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得到了张扬。四、课堂总结,课外延伸谈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生:略)生活中许多物

9、体的一些部位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呢?请同学们自学书本你知道吗,相信你一定能找到答案!设计意图:通过自学你知道吗,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再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学反思:一、关注操作的实质动手操作是小学生最乐于接受的一种学习方式,认识三角形的特征需要操作的直观感知来获取,操作所获得的只是对三角形的直观感知,还需要通过有效引导来搭建平台,帮助学生进一步内化整理。通过学生做三角形,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形成了大量的表象,不同的方法做出了这么多的三角形,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学生会说出有三个顶点,三条边,三个角等等。二、把握操作的时机在内容的重点难点处,新旧知识的转折之

10、处,实施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使动手操作发挥最佳效能。通过让学生来摆小棒,分析什么情况下能围成三角形,什么情况下不能围成三角形。交流讨论出三角形边的特性,从而促进了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三、实现操作的提升要想有效地组织好操作活动,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交流机会,对操作过程进行概括、表达,实现操作的提升,教师要有效地组织好交流活动,让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语言的交流,观点的碰撞中,学生才能深刻地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内涵。总之,要使动手操作活动不再流于形式,使其具有浓浓的探究味,就要让数学思维与操作活动共舞,把握好动手操作的时机,引导好动手操作的方法,让操作与理性的思考同在,与准确的表达同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