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7978817 上传时间:2023-11-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教学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教学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教学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教学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考本科毕业论文题 目: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姓 名: 谭艳芳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主考学校: 湖南师范大学 考 籍 号: 010407101104 指导教师: 陈湘波 联系电话: 15200356551 地 址: 湘潭市雨湖区广播电视大学右下坡建评超市 邮 编: 411100 2014年 2月15日目 录内容摘要2关键词2正文2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创新氛围2(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营造创新氛围的必备条件2(二)如何建立和谐、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3二、通过激发兴趣、诱发创新精神3(一)什么是兴趣3(二)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创新精神3三、 做到善教

2、善放,引导学生创新4(一)了解小学生的心里思维,做到善教善放.4(二)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创新.4 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欲望4五、引导丰富想象,营造创新机会5六、重视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创新5 (一)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给学生充分空间.5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重手动操作.6 (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6七、及时评价,鼓励创新7参考文献7致 谢8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摘要:小学语文是一门包容性很强的学科。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艰巨而又前景广阔的大舞台。说艰巨,是因为农村学生生活窄、见识少、读的少,大多数农村学生从

3、小就生活在一个闭塞的、循规导矩的小空间中,使得其语文素养比较低,没有城市儿童那种多视角的创造性思维。说前景广阔,是因为只要我们认识到这一点,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方式,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则会使大多数学生的语文水平上一个档次,并能带动各种能力的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教学手段有独创性、新颖性,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自然而然就会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关 键 词:农村小学 语文教学 学生 创造性思维 师生关系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

4、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教育要从小学抓起,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在现今的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顺势成为了教学工作者面临的新的课题。农村小学与城市小学不同,因为所处的地理条件不同,因而带来了许多心理上的不同,知识背景上的不同,人生体验上的不同,这些都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参考依据。尤其在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很大的缺陷,所以我们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着眼于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培养和造就具有创造性个性品质的优秀人才。下面我根据自己在大学期间所学习道德理论知识,以及结合近三四年来在农村小学工作获得的认识和实践经验,来谈

5、谈自己的一些浅陋之见: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沿袭“一本书、一言堂、一锅煮”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将备课当成“抄教案”,将上课当成“演教案”,将学生当成灌输知识的“容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随处可见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加上机械重复式抄抄写写,以及为应付考试而做的大量练习,忽视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自为性,使课堂缺乏活力,教学效果欠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教材的学习更注重学习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各个年级之间的知识体系联系紧密,中间如有一环节掉队,就很难补上去。而农村师资配备并不完全到位,难免中途有个别教

6、师对新教材的把握不够,而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出现断层。接任教师再去弥补,效果不像老教材那般显著,从而导致语文成绩下降。(二)新教材的编排中,二、三年级之间跨度太大。二年级对阅读、作文教学的要求不明显,但三年级就要求会写250字左右的文章,且近几年来作文的题目艰涩,习作要求与五六年级相差不明显,使学生倍感吃力,也使教师教的幸苦。而且万一脱节,很难弥补。(三)农村孩子的家长配合难以到位。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但是,农村学生目前有三种状况让教师感到头痛。一种是,想配合而无能为力。许多家长学识有限,对现代教学提出的问题感到很茫然,无法谈的上让家长进行家庭辅导。二种是有能力而不配合,这类家长都比较忙,忙

7、于挣钱,忙于农活,连学校开家长会都没时间参加。也许,在他们认为孩子交给了学校就是老师的事了。第三种情况是没有人配合。许多孩子的父母都外出打工,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等长辈上学,只管孩子的吃穿住行,不过问学习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家长良好“照顾”只有靠孩子的自觉学习,幼小的孩子又有多少能有自觉学习的习惯呢?顶多是为完成作业而已。这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也是农村各科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四)新教材内容变广、变活,虽说题型变化不大,但阅读量、识字量大增,也导致许多教师无从下手,只能更大范围的进行题海战术,更长时间的“折磨”学生,教师教的痛苦,学生学得痛苦。针对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结合学生的实际

8、情况,要实现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一项目标,实属任重而道远。要让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教师对学生这种创新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今后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二、培养农村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对策(一)合理利用上课40分钟,有效教学。 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通过学方法,让学生勇于探索,对新事物产生兴趣。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学,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找方法,但农村小学生思维较为懒惰或者散漫,需要教师逐步的引导,这样就很容易产生拖堂现象。为了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不能让课堂的时间浪费掉,教

9、师们必须控制好时间,避免迟到,防止外界干扰,减少维持课堂纪律,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是重要的事情,是要花很多时间去学的,但不是可以随便浪费的。我们还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将最感兴趣的话题或文中的重点问题提出来讨论,而其它的问题可放在课后与学生单独交流,或将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再交给老师。 (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习惯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新课改中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但在农村小学中常常不好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在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真正合作,在课堂中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参与,其他同学仍是被动,没有表现的机会。有的学生合作学习时,不会倾

10、听,不会合作。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所以我认为在课堂活动前,先明确分工,再合作。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也可以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在合作学习的内容中,要考虑学生之间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发现,这些内容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是学生靠个体自主学习很难解决的,把学生的个体差异变成一种教学资源,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中去。教师要对合作学习进行指导,不能袖手旁观,要真正关注学生,深入到合作学习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总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必须正确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指导下,让学

11、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达到创新。(三)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创新氛围。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本,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这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共同劳动,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的。”专家认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师生关系问题,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因此,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进行课程和教学改革,没有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是行不通的。由此可见,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的突破口。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所以,

12、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应该把自己当做普通一员,与学生和平相处,营造出一种宽松的、具有丰富反映的、给学生以心理安全的学习氛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教师要以班集体中的一员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和学生建立起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要真诚理解相信学生,在班里,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教师都真诚地去对待。这样才能营造出愉快、和谐、平等、宽容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没有差距感,使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能够敏锐地发现所谓“差生”的闪光点,应及时鼓励、表扬。(四)亲近大自然,激发学生创造的灵感。学生的热情与兴趣往往是不稳定的、不持久的,这就需要老师随时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以保持学生兴趣

13、的持久性。在农村亲近大自然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学生上学、放学途中无不都在接触着这神奇的大自然,农村学生对大自然的体会也有很大不同。大自然以它的千姿百态、气象万千吸引着孩子,引发着孩子无穷的乐趣,也是孩子创作的原型。经常把孩子引入大自然,让孩子“读天读地读万物”这是启发孩子美的感受,带给孩子艺术享受的最好方法,也是萌发学生创造性灵感的最好途径。(五)抓好作文教学,写出新意。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重要板块,也是令教师和学生都头疼的但不得不学好的内容。作文教学大头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希望在农村。大多数农村小学对学生进行书面作文训练主要自三年级始,多数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大纲、语文教材中关于作文教

14、学的总体目标、分段分组目标认识不清楚,或者是无目标,随心教学;或者是在零乱的目标指引下教学;或者是要求过多、面面俱到教学等等。作文训练目标陷入了极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而大多数农村学生从小就生活在一个闭塞的的小空间中,每天接触的基本都是重复的人与事,使得作文选材窄、内容浅、立意旧,极度缺乏创造性思维。 1.首先要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愿望,让学生感到作文中“创新”并不十分难。 在教学中,教师可先让同学们感受一些好学生的作文,以童年趣事为例:有的同学写小时侯蹲在鸡窝里孵小鸡;有的写在雪地里捉麻雀;有的写种下黄豆后三四天不见“豆宝宝”有动静而将豆子掰开看个究竟。多数学生从中体会到这些新颖的作文读后给人一种快感,觉得文章写得与众不同才有意思,从而产生了“我在作文时也要这样写”的念头。这种跃跃欲试的愿望后,教师要抓住时机出一些半命题的作文,如第一次_,这样的作文题可使学生有较大的选择余地避免出现选材雷同的现象,有的学生会去写“煮饭”、“烧菜”这些常见题材,但有了创新意识的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