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类诗歌鉴赏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7966031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怀古类诗歌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怀古类诗歌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怀古类诗歌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怀古类诗歌鉴赏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怀古类诗歌鉴赏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怀古类诗歌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怀古类诗歌鉴赏(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怀古类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之咏史怀古诗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自古以来,历代文人志士所写的咏史怀古诗,以“文学的语言,史论的笔法;感人的形象,感人的议论;富于情韵的艺术境界,耐人寻味的哲理意绪”,深受大家的喜爱,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多年来的高考中也多有包括。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讨这一类诗歌该怎样解读。二、复习预习书本中咏史怀古诗读背回想念奴娇 赤壁怀古登幽州台歌 过华清宫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扬州慢复习书本中咏史怀古诗思想内容及艺术表现手法诗和词的用典,属于修辞学中的“引用”格。“用典”包含用“事典”和用“辞典”两类。用事典指导用过去的事情,起一个类比、引发的作用,使所要表示的思

2、想生动形象,易为读者所了解。这也就是日常大家常说的“借古说今”手法,往往言彼而意此。用辞典指的是引用前人的话语来证实自己的看法、见解,增强自己的说服力,它往往使文章显得典雅、婉转。从“用典”的方法上看,关键有“明用”和“暗用”两种。“明用”要指出引用的小说、话语的出处,让读的人知道这个典故和谁人相关,这句话是哪个讲的。“暗用”则只管引用小说和语录,并不写出和谁相关、是谁讲的。可见,“暗用”典故比“明用”典故灵活部分、隐蔽部分,但读者假如对典故包括的相关内容不大熟悉,就可能莫名其妙,弄不懂作者的意思。三、知识讲解知识点1归纳咏史怀古诗的含义以历史为关键内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

3、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抒发感慨、寄托哀思、借古讽今。我们合称为咏史怀古诗词。余秋雨先生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专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咏史诗就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小说或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怀古诗则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发感慨而抒发情怀理想。这类作品内容和思想大全部比较沉重,感情基调通常全部比较苍劲悲凉。诗大家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他”,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全部遗响千古。知识点2了解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征:“诗”和“史”的结合:文学性和历史性的统一“咏史”和“言志”的结

4、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 咏史是动因,言志抒怀是最终的旨归。“古”和“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通常先怀古,即由眼前所见之景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然后再伤今,即由凭吊古人引发对当下的时代社会或作者自我生存情况的感慨和思索。知识点3解题指导、搞清作品所包括的史实、历史人物和典故何地 何人 何事、透过史实,琢磨诗人所吟咏之情缅怀前贤表示敬仰昔盛今衰感慨盛衰无常类比对比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借古讽今感慨国运衰微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知识点4归纳思想内容1感慨盛衰无常2感慨壮志难酬3感慨国运衰微4抒发爱国情怀5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知识点5咏史怀古诗的专题:1抒发感慨,

5、感伤兴衰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伤之情。尤其是做为六朝古全部、曾经繁荣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大家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诗的一个专题。如唐代韦庄的金陵图: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气氛;二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全诗

6、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仍然,所变者已是“故国”、“空城”、“旧时月”,昔日繁荣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全部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2怀古咏史,别有寓意: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含有强烈个人意识。或是借古讽今,别有寄托,如王安石金陵怀古词桂枝香: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荣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上片以“登临送目

7、”四字领起,层层表现了“故国晚秋”中江山风物的胜概。下片则以“念往昔、繁荣竞逐”一句转入怀古,感叹六朝皆因荒乐而相继覆亡,末三句落到“至今”,便寓警世伤时之意,实际上是借历史警诫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而重蹈历史之覆辙。或是理性分析,独抒机杼,表示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看法,启迪世人。如唐代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和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首诗作变换视角,挖苦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议论新奇独特,发人所未发,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而又不悖情

8、理,使人耳目一新。3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改变,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和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故地重游,联想古人,关照自己,正是有了这一层自我关照,才使这首词含有了更为普遍的意义,引发了多少人的共同的心理感受,正是这么,这首杰出的赤壁怀古词才有了长久的生命。知识点6归纳咏史怀古诗的特点方若虚云:“怀古者,

9、见古迹,思古人。其事无她,兴亡贤愚而己。”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意象:历史人物、乌衣巷、吴钩、淮水、后庭花、六朝、华清宫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古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表现手法:对比、触情入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拟人、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用典思想感情:感慨盛衰无常;感慨壮志难酬;感慨国运衰微;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语言:含蓄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四、例题精析例题1题干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复问题。江城子 五代欧阳炯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荣,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注姑苏台:吴王夫差和宠妃

10、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答案“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她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荣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解析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例题2题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复问题。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

11、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一水:亦作“二水”。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示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颔联写六朝古全部的历史遗址,颈联写金陵漂亮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和六朝兴废的感慨。比方。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忧贤者包含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解析解题步骤1了解诗人笔下的古人、古事、古迹是怎样的?2把握诗人态度,归结所要表示的思想感情。3 利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例题3题干蜀 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

12、 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1了解诗人笔下的古人、古事、古迹是怎样的?2把握诗人态度,归结所要表示的思想感情。3 利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答案1、怀什么古首联和颔联写景,点出了丞相祠堂 ,经过描写祠堂、柏、碧草、黄鹂等景物,并用“自”和“空”,营造了寂寞悲凉的意境气氛。颈联和尾联叙事抒情,写了有关诸葛亮的三顾茅庐、平定天下、出师未捷、身死五丈原。2、作者的情感态度:诗人借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表示对其的称颂、崇敬、仰慕之情,同时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借此抒发自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3、艺术手法:首联设问,自问自答,点明丞相祠堂的所在地。从“丞相祠堂”写起,而题为“蜀相

13、”,写祠堂是为了写人,表示了对诸葛亮的追思、仰慕和钦敬。一个“寻”字突出了这种感情。解析颔联反衬,以乐景衬哀情,眼前的武侯祠,尽管碧草仍然映阶,黄鹂还在啼啭,但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先哲已去,现在遭逢乱世,没有了像诸葛亮那样的济世英才,因此心中涌起无限的感伤和凄凉! 对眼前景,思祠中人,见满院萋萋碧草,却觉寂寞之心难言;闻数声呖呖黄鹂,倍感荒凉之境无限。诗人才有“自”“空”二字的深沉感慨。颈联、尾联用典。例题4题干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此诗表示了作者什么情感?答案结合首联和颈联表示出

14、作者渴望报国、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及自己壮志未酬,却年事已高的悲愤沉痛,尾联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后出师表曾说过“鞠躬尽瘁,死以后已”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她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解析1、怀什么古颔联既是叙事又是写景,概括了25年前的两次胜利的战斗 :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充满豪情气势。尾联叙事抒情,写了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北定中原兴复汉室”。2、作者的情感态度:结合首联和颈联表示出作者渴望报国、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及自己壮志未酬,却年事已高的悲愤沉痛,尾联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后出师表曾说过“鞠躬尽瘁,死以后已”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她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3、艺术手法:这首诗对比手法的利用成功,富有表现力,如:昔年之壮举和今日之衰颓,“塞上长城”之理想和“世事多艰”之现实,诸葛亮之主动进取和南宋统治者之苟且偷安等对比课程小结经过历史的大浪淘沙,总会留下部分让历代诗人竞相歌咏的历史人物及其事迹。其实不但是诗歌,我们在高中阶段也学过很多古代散文借咏史抒发感慨。过秦论、阿房宫赋、六国论、伶官传序。在解读这一类型的诗文时,我们一定要学会抓住其固有的特点来展开阅读,这么就相对轻易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