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最新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7965755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639.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最新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人教版最新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人教版最新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人教版最新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人教版最新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最新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最新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格式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内容 .第一章 有理数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有理数:(1)凡能写成q(p, q为整数且p 0)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 .正整数、 0、负整数统称p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 0 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a 不一定是负数, +a 也不一定是正数;不是有理数;正有理数正整数正整数正分数整数零(2)有理数的分类 : 有理数零有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负整数分数正分数负分数负分数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3相反数:(1)只有符号

2、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 的相反数还是 0;(2)相反数的和为 0a+b=0a、b 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 0 的绝对值是 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a(a0)a( a0)(2) 绝对值可表示为:a 0(a0)或 aa (a0);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a (a0)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 1 -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类讨论;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 2正数永远比 0 大,负数永远比 0 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

3、的两个数, 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 -小数 0,小数 -大数 0.6.互为倒数:乘积为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 0 没有倒数;假设a 0,那么a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的倒数是 1a;假设 ab=1a、b 互为倒数;假设 ab=-1a、 b 互为负倒数 .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7. 有理数加法法那么:( 1同号两数相加,取一样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 0 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 a+b=b+a ;2加法的结合律: a+b+c=a+b+c.9有理数减法法那么

4、: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 -b.10 有理数乘法法那么:(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 ab=ba;2乘法的结合律: abc=abc;( 3乘法的分配律: a b+c=ab+ac .12有理数除法法那么: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即a无意义.013有理数乘方的法那么:(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 n为正

5、奇数时 : (-a)n=-an或 (a -b)n=-(b-a)n , 当 n 为正偶数时 : (-a)n =an或 (a-b)n=(b-a)n.14乘方的定义:( 1求一样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一样的因式叫做底数,一样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 10 的数记成 a3 10n的形式,其中 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 .16.近似数的准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准确到那一位 .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 2 -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17.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准确的位数止,所

6、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18.混合运算法那么: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本章内容要求学生正确认识有理数的概念, 在实际生活和学习数轴的根底上,理解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所在。重点利用有理数的运算法那么解决实际问题 .体验数学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数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讲授本章内容时,应该多创设情境,充分表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第二章整式的加减一知识框架二 .知识概念1单项式:在代数式中,假设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一类代数式叫单项式 .

7、2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单项式中不为零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数字系数,简称单项式的系数;系数不为零时,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通过本章学习,应使学生到达以下学习目标:1. 理解并掌握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等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2. 理解同类项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掌握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能正确地进展同类项的合并和去括号。在准确判断、正确合并同类项的根底上,进展整式的加减运算。3. 理解整式中的字

8、母表示数,整式的加减运算建立在数的运算根底上;理解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的依据是分配律;理解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在整式的加减运算中仍然成立。4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还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在本章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 3 -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念的形成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2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x 是未知数, a、b 是数

9、,且 a0.3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整理方程,去分母,去括号,移项 ,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 1 ,检验方程的解.4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1读题分析法 :,多用于“和,差,倍,分问题仔细读题,找出表示相等关系的关键字,例如: “大,小,多,少,是,共,合,为,完成,增加,减少,配套 - ,利用这些关键字列出文字等式,并且据题意设出未知数,最后利用题目中的量与量的关系填入代数式,得到方程. 2画图分析法 : ,多用于“行程问题利用图形分析数学问题是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表达,仔细读题,依照题意画出有关图形,使图形各局部具有特定的含义,通过图形找相等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取得布列方程的

10、依据,最后利用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可把未知数看做量,填入有关的代数式是获得方程的根底 .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用公式: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 1行程问题: 距离 =速度 2时间( 2工程问题: 工作量 =工效 2工时( 3比率问题: 局部 =全体 2比率速度距离距离;时间时间速度工效工作量工时工作量;工时工效比率局部局部;全体全体比率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 4 -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4顺逆流问题:顺流速度 =静水速度 +水流速度,逆流速度 =静水速度 -水流速度;5商品价格问题: 售价=定价2 折21,利润=售价-本钱,10利润率售价 本钱100% ;本钱6周长、面积、体积问题: C

11、圆 =2 R,S 圆 = R2,C 长方形 =2(a+b),S 长方形 =ab, C 正方形 =4a,S 正方形 =a2, S 环形 =(R2-r2),V 长方体 =abc ,V 正方体 =a3,V 圆柱 = R2h , V 圆锥 = 1R2h.3本章内容是代数学的核心,也是所有代数方程的根底。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快乐很容易激起学生对数学的乐趣,所以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身边的问题研究起,进展有效的数学活动和合作交流,让学生在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第三章 图形的认识初步知识框架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初步认识,从生活周围熟悉的物体入手,对物体的形状的

12、认识从感性逐步上升到抽象的几何图形.通过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和展开立体图形,初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在此根底上,认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直线、射线、线段和角. 本章书涉及的数学思想:1.分类讨论思想。在过平面上假设干个点画直线时,应注意对这些点分情况讨论;在画图形时,应注意图形的各种可能性。2.方程思想。在处理有关角的大小, 线段大小的计算时, 常需要通过列方程来解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 5 -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决。3.图形变换思想。 在研究角的概念时, 要充分体会对射线旋转的认识。 在处理图形时应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如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互相转化。4.化归思想。在进展直线、线段、角以及相关图形的计数时,总要划归到公式 n(n-1)/2 的具体运用上来。七年级数学下知识点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主要包括相交线与平行线、平面直角坐标系、三角形、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述六章内容。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一、知识框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