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诚勿扰看当代青年婚恋价值观的变迁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7927729 上传时间:2024-02-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非诚勿扰看当代青年婚恋价值观的变迁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从非诚勿扰看当代青年婚恋价值观的变迁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从非诚勿扰看当代青年婚恋价值观的变迁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从非诚勿扰看当代青年婚恋价值观的变迁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从非诚勿扰看当代青年婚恋价值观的变迁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非诚勿扰看当代青年婚恋价值观的变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非诚勿扰看当代青年婚恋价值观的变迁(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非诚勿扰看当代青年婚恋价值观的变迁摘 要: 婚恋问题,是每一代青年人都会面临的人生重大问题。在中国社会 的转型期, 当代中国青年恋爱模式正在发生转变, 他们告别传统交往模式, 走近 网络鹊桥,择偶条件在重“情”的同时,也悄然发生着向重“利”的倾斜,情爱 表达以及性观念, 由委婉含蓄走向大胆直白, 日益显现出后现代的特征。 当代青 年婚恋观,已经从“相对感性单一”向“功利多元”转变。关键词: 青年;婚恋价值观;变迁 曾经,我们为西厢记中崔莺莺不愿攀附权贵、为了爱情私定终身的坚贞 爱恋脉脉倾心;如今,我们对非诚勿扰中女嘉宾马诺那句“宁愿坐在宝马车 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津津乐道。 2010

2、 年,随着各地电视台相亲类节 目的热播,尤其是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的一骑绝尘,人们对当代青年价值观念 的关注持续升温,对当代青年婚恋价值观的思考成为一个不能回避的命题。一、当代青年婚恋价值观的嬗变 按照学术界通行的定义,婚恋价值观,指的是对爱情、婚姻的本质、美满婚 姻的基础及有关道德问题等所持的内在尺度。它是个体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在恋爱、 结婚问题上所持有的心理倾向和价值标准, 对人们的择偶行为、 婚 姻生活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甚至影响其一生或几代人的发展与幸福。 当代青年 身处改革开放的社会转型期, 受西方价值观念与现代行为方式的深刻影响, 其婚 恋价值观正随社会变迁而悄然发生着变化

3、。1. 随着媒介形态的丰富,恋爱方式日趋多元化例1: Tony陈,非诚勿扰第40期(2010.07.03) 3号男嘉宾,百合网 会员。2010年5月底,百合网(婚恋交友专业网站)通知 Tony在上海报名非 诚勿扰及初试。 6 月中旬,他接到节目编导通知到南京复试,之后通过复试入 选节目,成为男嘉宾。节目现场, Tony 未能与任何一位女嘉宾牵手成功,下场 后他告诉笔者:“参与节目只是我找女朋友的一种尝试,亲朋介绍、网络交友我 也都在进行”。人类的交往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经历了从口头传播到大众传播的过程。恋爱交往也在现代媒介的不断更新中, 借助大众传播工具, 突破传统的 “媒妁之 言”,沿着“亲

4、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网缘关系”的路径发展,恋爱方 式日趋多元化。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大众传媒还未起步,青年的恋爱对象主要通过亲戚、 朋友、同事的介绍,方式比较单一。 1979 年,四川江津市某中学教员丁乃钧因 种种原因, 已过而立之年仍未成家。 他看到报纸上登载的商品信息突发奇想, 提 笔写了一则征婚启事, 连同自己的处境及依旧独身的原因, 一起寄给人民日报 社主办的市场报,开启了人们通过报刊、杂志等纸质媒体进行征婚的先河。 继“征婚启事”后,婚姻介绍所如雨后春笋在全国遍地开花。20世纪 90年代,电视征婚开始出现, 较早的一批节目有北京台的 今晚我们相识 、湖南台的玫 瑰之约、上海台的相约

5、星期六、辽宁台的一见倾心等等。进入 2000 年,互联网快速发展, 网络技术带来了无限可能性, 人们通过一根网线超越时空 连接起来,网恋开始流行。据专业统计,2005 年中国网上婚恋市场规模达到 9100 万元,同比增长 145.9% 。中国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 2008 年我国交友网站 较往年大规模增长, 使用率达 19.3%。2009 年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粉皮书 随机抽样调查了世纪佳缘网站中 7.8万名会员,年龄覆盖 23-35 岁适婚青年,数 据显示: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寻找、结交对象的首选方式之一, 96%的被访者表 示可以接受通过互联网寻找结婚对象。多元化的交往方式, 扩大了当代

6、青年的恋爱空间, 青年们逐渐告别传统, 走 近网络鹊桥。但新兴的征婚方式,使传统介绍人的“把关”作用消减,交友双方 身份的真实性打折,从而使婚托、婚骗有了可乘之机。2.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择偶标准更加务实且物质化例 2:马诺,非诚勿扰第三期( 2010.01.17)11 号女嘉宾。当期节目 中,男嘉宾问她“是否愿意一同骑单车” ,马诺说“我还是坐在宝马里哭吧” ,于 是被网友称为“拜金女” 。朱真芳,非诚勿扰第二十期( 2010.04.18)2 号女嘉宾。当期节目中,她 拒绝男嘉宾握手时称: “我的手只给我男朋友握,其他人握一次 20万”。当主持 人问她为什么时, 她说:“因为我的男朋友就是

7、要 20 万月薪才行”。随后几期中, 她又陆续抛出了她择偶的条件: “我要选择的是男人中的精英,精英中的人才,人才中的王子”,而“给不了我住豪宅的梦想”的男嘉宾将不予考虑。择偶标准是择偶的条件和依据, 直接关系到恋爱婚姻的成败。 “50年代选英 雄,60年代找贫农, 70年代奔军营, 80年代求高知,如今看好孔方兄。 ”这句 老百姓口中的顺口溜从某种程度上相对吻合地反映出人们择偶标准的时代变迁。1989年,学者李银河从全国各地报刊杂志上的征婚广告中随机选出 300 人, 男女各半,用内容分析法归类发现,当时最受国人重视的择偶标准主要是年龄、 身高、教育程度、职业、婚姻状况与经历、容貌、健康等。

8、上世纪末,徐安琪等 学者通过入户调查与访谈,对中国人的择偶偏好进行了 50 年的比较研究,发现 除了带有强烈时代烙印的政治因素明显减弱外,教育程度、职业、收入、住房等 社会经济条件逐渐被重视。 近几年, 随着经济环境的震荡起伏, 国人的择偶标准 更趋理性务实。2007 年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显示, “希望找个人分担经 济压力”的只占 2%,国人择偶观还相对感性。 2008 年下半年经济形势的逆转, 对中国人的择偶标准产生了强烈冲击, 近 70%的人开始认为“门当户对” 是婚姻 首要考虑的问题, 74%的女性不接受薪水“女高男低” ,41%的女性认为择偶对 象必须有房,择偶观开始挂钩于物质经济

9、,房子、存款同性格、人品并驾齐驱。 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与百度网络联合发布的 2010 年中国青年网民婚恋观调 查报告显示,“富二代”是最受关注的婚恋对象。与此数据相呼应的是,广州 妇联发布的广州女大学生价值观调查红皮书显示,愿意嫁给“富二代”的女 生最多,占 59.2%,其理由是可少奋斗很多年。尽管当代青年在理论上仍然接受 “爱情基础” 的观点, 但在实际择偶中日趋 物质化、 功利化也是不争的事实。 适度的务实可以矫正盲目的爱情, 但过度的务 实,却让当代青年给自己贴上了“拜金女” 、“剩男”、“剩女”的标签。3. 随着社会压力的加剧,婚姻态度呈现多种衍生形态例 3:徐春春,非诚勿扰第四十六期(

10、 2010.07.24) 1 号男嘉宾。在节目 中,他希望“我的爱情过程,首先是一见钟情,然后迅速坠入爱河,然后快速地 走近婚姻的殿堂”。这,即是当下人所谓的“闪婚” 。1950年婚姻法的颁布,给婚姻自由提供了制度性保障,婚姻不再是到 了一定年龄必须进行的一项从众行为,结婚与否是个人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当代青年对婚姻既充满着浪漫的想象, 也持以实用主义的态度。 他们更愿意 将婚姻看成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 在追求超前、 新鲜生活方式的同时, 反观自己 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理念。当代青年认为,走进婚姻、组建家庭,最重要的是满足 情感上、心理上的寄托与需要, 从而共享人生之乐与幸福。 他们愿意根据自己的

11、 经济实力和感情需要等选择婚姻生活, 于是社会上衍生出多种婚姻形态。 据了解, 现在试婚、闪婚、急婚、裸婚、隐婚、 “周末夫妻”等婚恋形态,已被当代青年 接受与认同。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公众对以下几种新型婚姻形式的接受度分 别为:网婚为 48.18%;隐婚为 52.15%;闪婚为 34.11%;不婚为 62.17%。这些纷繁多样的婚姻形态的出现, 是社会压力的衍生物。 譬如裸婚, 即指结 婚“无房无车无钻戒,不办婚礼不蜜月” ,是由婚姻成本高衍生而来。网友们称裸婚是高房价赐给青年人的“新时尚” 。再如隐婚,是指已经履行了结婚 的法定手续,却并不对外宣称 “已婚”身份。如今职场上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复

12、杂, 由于工作压力所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隐婚族” 。当代青年呈现的婚姻态 度,是社会挤压造成的人的本能的一种反馈, 这些态度亦会因社会发展而继续变 化。随着离婚率、 晚婚率以及终身不婚率的上升, 婚前性关系和性行为的日益普 遍,所谓的“变异”家庭增长很快。除此之外,再构家庭、单身家庭、丁克家庭 等也在社会生活形式中占据相当比例并呈继续增长的趋势。 当然,这些并不会完 全代替传统模式,传统型婚姻家庭模式仍然占据着主流地位。4. 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性观念更加大胆开放例 4:马诺,非诚勿扰第五期( 2010.01.31)11 号女嘉宾。节目中,三 号男嘉宾说到自己谈过七八个女朋友后,主

13、持人问马诺: “这个数字和你比怎么 样”,马诺答:“还没有我的零头多” !此外,她还曾表示自己有收集丁字裤(一 种情趣内裤,可以增添性感)的爱好。性观念是对性的一种态度、 评价和看法。 传统中国社会的泛道德论, 强调非 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把性看作是“万恶之源” 。人们对性讳莫如深、 耻于公开谈论。而今,性爱日记、性爱视频、裸照等床笫之事没有不敢公开的。伴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和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 当代青年的性观念发生了 很大变化,性开放程度明显增大。 1992 年,吴鲁平所做的调查表明,对于恋人 之间的婚前性行为, 持明确反对态度的青年占 55.7%。1998 年,中国青少年研究 中

14、心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所做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 认为“婚前性行为不道 德,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以”的占 32.5%。2002 年,田毅、陈景璐对大学生爱情 观的研究显示,在回答“只要双方愿意,婚前性行为无须指责”时,非常同意的 占 11.66%,同意的占 45.67%,二者相加为 57.33%。2006 年,上海社会科学院 对全国 5459 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表明, 68%的人认为可以发生婚前性行为,只 有 11.8%的人认为不可以。2009 年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粉皮书显示,反 对婚前性行为的人数仅为一成。当电视、 手机、 互联网等信息工具尚未进入人们生活时, 社会好似一个平面 体,个体在

15、其中保有基本的安全感, 信息获取相对封闭。 然而上世纪 80 年代起, 通讯信息快速大量涌入, 社会开始越来越立体, 当代青年逐渐丧失生物体本能渴 求的安定感,传统思想与西方观念碰撞出的内心躁动,使自我可控性逐渐缩水, 性价值观的约束力也开始下降。 性观念的开放,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文明的进步, 而开放无度引发的“一夜情” 、“换妻”等现象,却未尝不是一种生活堕落。二、当代青年婚恋价值观嬗变的原因青年的婚恋价值观嬗变, 不仅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 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它不仅受青年个体自身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的影响, 还受社会物质生活水平、 风 俗习惯、道德规范等的制约。1. 经济体制转型,解构了

16、传统的社会互动结构,给人们的意识、理念体系带 来全面影响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革, 是一切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 当代青年 身处我国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转型期, 婚恋价值观的各个方面都受 到这一生产交换方式变革的影响。 市场经济的发展, 确立了个体的主体地位, 使 人摆脱了对其所在群体的依附, 尤其是广大女性在市场经济发展中越来越自强自 立,婚姻不再是“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的筹码。市场经济倡导的平等互利理念, 一方面造就了青年男女更趋独立自主, 婚姻自由度日增, 夫妻间的关系由附属转 变为平等, 一些个人本位的婚恋新形式出现, 婚前财产公证和协议离婚也普遍被 接受;另一方面潜移默化地使青年男女的婚恋更趋务实, 人们越发看重对方的教 育背景、职业收入、住房条件等社会经济条件。在玫瑰与面包的博弈中,面包越 来越占据上风位置,随之而起的是一群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