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教学反思和总结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7905355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教学反思和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教学反思和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教学反思和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教学反思和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教学反思和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教学反思和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教学反思和总结(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 年 级 下 册 数 学 各 单 元 教 学 反 思 和 总 结 ( 总 8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五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教学反思和总结三塘小学李媛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教学反思1.学习图形变换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发 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三年级时,学生已经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接触了在方 格纸上作水平,垂直方向的平移.由于本节课教材呈现的图形变换内容是一道综合性的问题,每 个图形的变换都有多次的操作过程,这降低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

2、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先是请学生用一个三角板在方格纸上边摆边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 转,进行观察、交流。接着,出示教材 35 页的两幅图,请学生在方格上先想一想,再在方格 纸上摆一摆,学生独立思考操作。有困难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操作,以体验图形 的变换过程,并让学生交流自己操作过程的不同方法.最后,放手让学生进行操作,并进一步体验 不同图形的变换过程.这样,就可以将一道综合性的问题转化为简单图形的变换,当学生熟悉了 这些变换后,再引入教材中的内容,学生在学习上的障碍就可以少一些.从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 果来看,本次教学设计是合理的.2. 在课堂上,我主要是让学生用三角形在方格纸上摆一摆,变

3、一变,自己进行操作,避免出现教 师摆,学生看的现象.一个图形经过变换后,可以得到新的图形,但得到同样的新图形,可以有不 同的操作方法.所以,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就会出现具有自己个性的操作方法.对于图形每一步的 变换,我都要求学生说一说是如何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可以进一步巩固平移或旋转的概念,也培 养学生有条理地进行表达.3. 就平移和旋转两个概念的表述来说,学生对平移变换的表述是比较准确而流利的,但对旋 转变换,尤其是旋转角度的表述不够准确.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有意地对这方面加强训练.4. 学生在分小组进行摆七巧板的操作活动时,有些学生感到有一定的难度,只看别的同学摆, 听同学说,我认为这样也是可以

4、的,不必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较复杂图形的变换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学反思一、教材与知识点的对比与区别。1、对比新版教材知识设置与传统教材的区别。有关数论的这部分知识是传统教学内容,但教材在传承以往优秀做法的同时也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动。无论是从宏观方面内容的划分,还是从微观方面具体内容的设计上 都独具匠心。“因数与倍数”的认识与原教材有以下两方面的区别:(1)新课标教材不再提“整除”的概念,也不再是从除法算式的观察中引入本单元的 学习,而是反其道而行之,通过乘法算式来导入新知。(2)“约数”一词被“因数”所取代。这样的变化原因何在教师必须要认真研读教材,深入了解编者意图,才能够正确、灵活 驾驭教材

5、。因此,我通过学习教参了解到以下信息: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是在已经能够区分整除与余数除法,对整除的含义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不出现整除的定义并不会对学生理解其他概念产生任何影响。因此,本教材中删去了 “整除”的数学化定义。2 、相似概念的对比。(1)彼“因数”非此“因数”。在同一个乘法算式中,两者都是指乘号两边的整数,但前者是相对于“积”而言的,与“乘数”同义,可以是小数。而后者是相对于“倍数”而言的,与以前所说的“约数”同 义,说“X 是 X 的因数”时,两者都只能是整数。(2)“倍数”与“倍”的区别。“倍”的概念比“倍数”要广。我们可以说“是的 5 倍”,但不能说”是的倍数”。我们在求一个数的倍

6、数时,运用的方法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是相同的,只是这里的“几 倍”都是指整数倍。二、教法的运用实践1、“因数与倍数”概念的数的应用范围的规定直接运用讲述法。对与本知识点的概念是人为规定的一个范围,因此,对于学生和第一接触的印象是没有什么可以探究和探索的要 求,而且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因数与倍数”的运用范围就是在非 0 自然数的范畴之内,与小数无关,与分数无关,与负数无关(虽没学,但有小部分学生了解)。同时强调 非 0因为 0 乘任何数得 0,0 除以任何数得 0。研究它的因数与倍数是没有意义。我得到的经验就是对于数学当中规定性的概念用直接讲述法,让学生清晰明确。因此,用直接导入 法,

7、先复习自然数的概念,再写出乘法算式 3*4=12 ,说明在这个算式中,3 和 4 是 12 的因 数,12 是 3 和 4 的倍数。2、在进行延续性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探究怎么样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在板书要讲究一个格式与对称性,这样在对学生发现倍数与因数个数的有限与无限的对比,再就是发现 一个数的因数的最小因数是 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而没有最大的倍数。这些都是上课时应该要注意的细节,这对于学生良好的学习惯的培养也 是很重要的。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反思本单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 积。3.长方体和正方体

8、的体积。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根据需要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 积。教学难点:看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建立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已经能够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系统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另外,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也是学生形成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计算各种几何形体体积的基 础。由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还处于起步阶段,经常出现这样那

9、样的错误,为此我主要采取两个措施。第一,充分利用教具以及师生亲自动手做了许多学具,有长方体和正方体框架、表面积展开图、无盖的正方体、两头空的长方体以及若干个小正方体,通过实物、教具,给学生充分观察和实际操作的机会,将抽象的知识变成了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物体,丰富学生脑中的表象建立概念,以动促思;第二,让错误引发创造,善待学生的错误给学生“说理”“讲理”的机会,充分挖掘错误中的合理因素,在多种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 法,引导学生走向创造、走向成功。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反思学习目标1. 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 认识真分数与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

10、部分的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 化成带分数或整数。3. 经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形成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 现实情境与数学知识相结合,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5. 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6. 培养灵活的思维方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处理问题的能力。7. 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增进 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习重点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学习难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建立分数单位的概念;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1、在课上学生反应都不错,习题也都是些基础题,完成得蛮好,但在综合练习(单元测评与单元测试)中却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有对分数的意义理解不透的;有计算结果忘记约分 的;特别是在“解决问题”时,更是有点理不清头绪,总量该用单位“1”表示的却用具体 数量,总量该用具体数量表示的却用单位“1”。经过进一步地分析,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仍有一部分学生还是理解不透。我坚信现在他们暂时不会的,等他们再长大一些的时 候自然会学会的。第五单元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中的第一课时。这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比较建简单,是对分数在相同分母的情况下进行 的

12、加法和减法的计算,下面是我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计算方法的练习机会,同时帮助小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和意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突出了以下一些特点: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主动建构运算图式。新课标所要求:问题来自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也应当由学生自己去探究与体验。因此当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后,老师不是急于授予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引领学生借助手中的学具主动地操作实践,并进行必要的合作交流,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的本质特征,形成各自独特的思维方式。本课以

13、分吃西瓜的有趣情境为主线,引导学生借助画图或折纸,边涂、边想、边算,凭借已有的对分数意义的认识,在头脑中逐步积累并建立起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表象,在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一种基本的运算图式也得以主动建构,学生体验到了初步的算理。在经历了一番操作和探索之后,学生已能用自己朴素的言语对运算方法加以表述。学生正是借助直观图形来发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最终达到摆脱对图形直观的依赖,能够直接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同时也在探 索、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愉悦和成功。2、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主动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

14、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教学设计时,要努力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教学活动,努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本课在设计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计算的例题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作为教学题材,从学生熟悉的分吃西瓜的情境出发,让学生从中提炼出与分数有关的数学信息,并且从这些数学信息中,主动地提出数学问题,明确了本堂课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老师则顺水推舟地引领学生去主动探索自己提出的问题。这样的设计,改变了教师出题、学生解题的传统做法,所有的例题和部分练习题都出自于学生之口,学生

15、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解决自己提出的实际 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探究与成功的乐趣,有效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3、让学生在恰当的生长点上顺利学习。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算理和认了分数及理解其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在新授课之前先练习了四道题,复习了整数、小数加减法的意义、算理,又在复习分数的意义中引入猜测,通过习旧引新,承前启后;再通过故 事作为切入点,创设亲切、活泼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第六单元简单的统计教学反思简单的统计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的内容,教材中的主情境是数据的收集和整理,通过这一情境活动的逐步深入,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 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在课堂师生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