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kV配电系统技术导则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7902375 上传时间:2024-03-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kV配电系统技术导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kV配电系统技术导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kV配电系统技术导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kV配电系统技术导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kV配电系统技术导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kV配电系统技术导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kV配电系统技术导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kV配电系统技术导则(试行)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浙江省20kV配电网规划、设计、建设和改造应遵循的主要技术原则。相关工作除应符合本导则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行业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和规程的规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导则的引用而成为本导则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导则。但鼓励根据本导则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导则。Q/GDW156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配电网技术导则DL/T599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浙江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Q/ZDJ04浙江电网

2、规划设计技术原则Q/ZDJ04浙江省城市中低压配电网建设与技术改造原则3一般技术原则3.1依据地区变电站供电范围或城市功能区域,20kV配电网划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分区配电网,分区配电网应有明确的供电范围,原则上不应交错重叠,并应随负荷增长及新增加的变电站进行合理调整。3.2划分分区配电网的主要原则是根据电网现状、负荷现状与预测结果、区域负荷密度、变电站位置、主变台数和容量以及线路走廊条件等因素来确定。3.320kV配电网应有较高的供电可靠性,满足“N-1”准则。20kV配电网中一条架空线,或一条电缆,或配电室中一台配电变压器发生故障停运时:1)在正常情况下,除故障段外不停电,并不得发生电压过

3、低和设备不允许的过负荷;2)在计划停运情况下,又发生故障停运时,允许部分停电,但应在规定时间内恢复供电。3.4应加强电源点之间20kV配网的联络。电源点之间的20kV配电网主干线,通过开关站、线路分段设备,形成环形网络,开环运行。20kV配电网应有一定的容量裕度,以满足用电负荷增长的需要,且当负荷转移时,不致使配电网的各元件过载。20kV配电网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新建的电缆通道、开关站、配电站建筑应按规划一次建成。当增加新线路或插入新电源站点时,应使负荷均衡分布,配电网的网架结构基本保持不变。3.5 20kV配电网的允许电压偏移:土7%。3.6 20kV配电线路主干线长度原则上控制在5公里以内

4、。3.7 20kV配电网中性点采用消弧线圈或低电阻接地方式。3.8 20kV配电系统三相短路电流应不大于20kA。20kV配电设备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省公司企业标准的优质、安全、可靠、易扩展的产品,优先采用免维护或少维护、操作简单的产品。420kV配电网的结构4.1架空线路在实现环网和线路正常运行电流可以控制的前提下,每条中压架空线路宜设置若干个分段开关,分段开关优先采用负荷开关。线路段数的设置应经过技术经济比较,一般以34段为宜。4.1.2 架空线路接线一般有以下3种,可根据供电可靠性要求合理选用。(1) 单条线路合理分段,逐步实现相邻线路“手拉手”,见图1。(2) 单条线路合理分

5、段,相邻线路“手拉手”,保证主干线上每段线路双向受电,并提高互供能力,见图2。聆络点平时打开)图2架空线路“手拉手”接线图(3)单条线路合理分段,相邻线路“手拉手”,所有线段保证2个及以上电源,开环运行,按照自然发展,形成“三分段四联络”结构,以满足对供电可靠性的特殊要求,见图3。电源4力联络点2(平时打开)电源1电源2联络点d(平时打开)。联络点1(平时打开)电源3图3架空线路“三分段四联络”接线图4.2电缆线路20kV电缆线路的接线方式一般为单环网接线、双环网接线、双辐射接线、两供一备等,具体应根据用户负荷性质、容量、路径等情况确定。(1)电缆单环接线方式是指自同一供电区域的两个变电站(或

6、一个变电站的不同母线)或同一供电区域一个变电站和一个开关站、或同一供电区域两个开关站(或一个开关站的不同线母线)的馈出单回中压线路构成单环网,开环运行,见图4。(2) 电缆双环网接线是指自同一供电区域的两个变电站或两个开关站中压不同段母线各引出一回线路构成双环网,见图5。图5电缆线路双环网接线图双辐射接线方式是指自一个变电站、或一个开关站的中压不同母线引出双回线路,形成双辐射供电方式,见图6。图6电缆线路双辐射接线图(3) 两供一备接线方式是指两回线路环入主干网,一回线路作为若干配电所共用的备用电源线,见图7。lakW*线路1T沙kb澤线5图7电缆线路“两供一备”接线图5.1 5架空线路20k

7、V架空线路宜采用铝芯绝缘导线。20kV架空线路主干线导线截面宜选用240、185平方毫米,支线截面不宜小于70平方毫米。5.3对受路径限制的区域,可采取双回路或者多回路线路同塔并架。20kV与380/220V同杆架设时必须为同一电源且380/220V线路不应穿越20kV的分段开关,以便停电检修和调整运方时不致产生混电源现象。5.4中压架空线路的建设改造应考虑便于带电作业,应减小耐张段及档距的长度,同杆双回线路宜采用垂直排列,设计横担层距、线间距离便于绝缘斗臂车作业,应规范、简化设备及引线规格。5.520kV城市配电线路原则上不采用带拉线的杆塔,转角杆、耐张杆,宜选用钢管杆。杆塔的选型要与城市环

8、境相协调。5.6在线路的分段开关处和线路的分支处宜装设故障指示器。5.7所有配电设备与导线的连接应采用标准金具,并推广使用节能金具。绝缘导线用的金具应有防进水措施,T接点可使用技术成熟的绝缘穿刺线夹。5.820kV架空绝缘线路应采用安装过电压保护器、穿刺型(剥线型)防弧金具等措施防止雷击断线。6电缆线路6.1主干线电缆宜选用交联聚乙烯绝缘,截面面积不宜小于240m支线电缆截面的选用应满足载流量及热稳定的要求,并考虑远期发展。6.2电缆通道根据城市规划建设,变电所、开关站出线通道按最终规模一次建成。主干道路通道数一般为16-24通道,其它路段通道数一般为8-12通道。电缆通道建设时,应考虑排水系

9、统。通讯通道应与电缆通道同时建成,在建设电缆通道时一般设置1-2通道的通讯通道。7开关站7.1开关站作为20kV配电线路的互联互供及负荷再分配之用,适合于采用放射式及环网接线的配电网系统中。7.2开关站应有两路以上独立电源接入,两路电源一般应取自同一座220(110)kV的不同母线,或者同一供电区域的两个变电站(或两个配电所)。开关站接入系统的方式有:双T接入主干网;环入主干网;二路环入主干网、一路由若干配电所共用的备用电源线(二供一备式)。7.3开关站的接线方式包括:单母线接线,适用于2进4出的小型开关站;单母线分段接线,适用于2进68回出线的中型开关站和2进810回出线的大型开关站;对于采

10、用二供一备接入系统的开关站应采用单母线三分段接线。8配电站、箱式变电站8.1新建住宅区配电站应根据规划负荷水平配套建设,应靠近负荷点,按“小容量、多布点”的原则设置。不提倡大容量、集中供电方式,宜根据供电半径分散设置独立配电站。箱式变电站一般应用于临时供电场所。元采用负荷开关一熔断器组合电器。变压器单台容量不宜超过800kVA,变压器间隔及低压柜型出线应按最终容量设计,建设初期按设计负荷选装变压器。8.3集中敷设进出配电站的电缆宜采用C类阻燃电缆。电缆进入配电站电缆夹层(沟)应采取完善的防水措施,电缆进入地下应设置过渡井(沟)并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8.4入楼的配电变压器宜采用干式变压器,加金属

11、屏蔽罩,采取减振、防潮措施,低压母线采取金属屏蔽措施。8.5箱式变电站一般配置1台变压器,三相变压器容量一般不超过630kVA,高压开关一般采用环网开关。9.1 9开关设备20kV配电网开关设备包括负荷开关、断路器、熔断器开关等,应按照小型、无油、性能好、可靠性高、免维护或少维护的原则选用。9.2 20kV主干线路的分段开关宜选用真空或SF6型负荷开关。9.3 20kV线路分支开关可使用SF6(真空)断路器或熔断器。9.4负荷开关和断路器开关宜有配电自动化模块接口。10配电变压器10.1公用配电变压器优先选用节能环保型、低损耗低噪音变压器,接线组别为D,ynil。10.2配电变压器应按“小容量

12、,多布点”原则进行配置,对于普通居民负荷,根据需求及发展可采用三相或小型单相变压器靠近供电。10.3杆上三相变压器容量不宜超过400kVA,不能满足需要时增装变压器,柱上变压器台架及低压出线宜按最终容量一次建成。10.4新装及更换油浸式配电变压器应选用11型或以上节能型变压器,干式配电变压器应采用10型及以上节能型变压器,可以视情况推广非晶合金变压器。11无功补偿11.1无功补偿装置应根据分层分区就地平衡和便于调整电压的原则进行配置,可采用分散和集中补偿相结合的方式。11.2应从系统角度考虑无功补偿装置的优化配置,应装设按需量投切的自动装置,以利于全网无功补偿装置的优化投切。11.3配电网的无

13、功补偿以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分散补偿为主,以高压集中补偿为辅。配电变压器的电容器组应装设以电压为约束条件,根据无功功率(或无功电流)进行分组自动投切的控制装置。应合理选择配电变压器的变比以避免电压过高电容器无法投入运行。11.4配电变压器(含配电站、箱式变电站、柱上变压器)安装自动无功补偿装置时,应安装在低压侧母线上,应使高峰负荷时配变低压侧功率因数达到0.95以上,并应注意不应在负荷低谷时向系统倒送无功。配变无功补偿装置容量可按变压器最大负载率为75%,负荷自然功率因数为0.85考虑,补偿到变压器最大负荷时其高压侧功率因数不低于0.95,或按照变压器容量的20%40%进行配置。11.5在供电距离

14、远、功率因数低的20kV架空线路上也可适当安装并联补偿电容器,其容量(包括用户)一般可按线路上配电变压器总容量的710%配置(或经计算确定),但不应在低谷负荷时向系统倒送无功。12客户供电方式12.1双回路及以上供电的客户,应装有可靠的机械、电气闭锁装置,任何情况下不得自行合环或向系统反送电源。12.2有源客户接入系统时,系统侧应装设线路的无压鉴定设备,解列点应设在客户侧。12.3 20kV、10kV混供区域对新增客户供电电压等级的选择宜优先采用20kV。12.4 20kV供电区域内,对原10kV供电的客户应结合其设备更新改造升压为20kV供电。12.5在规划的20kV供电区域配网未建成前,对

15、新增客户的变电所设备应按20kV电压等级设计,先期考虑选择降压运行(开关、电流互感器设备按20kV选择,配电变压器带抽头、能满足10kV供电)。13.1 13配电自动化配电自动化应满足下述基本原则:1)配电自动化规划应根据城市电网发展及运行管理需要,按照因地制宜、分层分区管理的原则制定;2)配电自动化的建设应遵循统筹兼顾、统一规划、优化设计、局部试点、远近结合、分步进行的原则实施;3)配电自动化的功能应与城网一次系统相协调,方案和设备选择应遵循经济、实用的原则,注重其性能价格比,并在配电网架结构相对稳定、设备可靠、一次系统具有一定的支持能力的基础上实施。4)配电自动化的实施方案应根据应用需求、发展水平和可靠性要求的不同分别采用集中、分层、就地自动控制的方式。13.2配电自动化系统包括配电主站、配电子站和配电远方终端。配电远方终端包括配电网馈线回路的柱上和开关柜馈线远方终端(FTU)、配电变压器远方监控终端(TTU)、开关站和配电站远方监控终端(DTU、故障监测终端等。13.3配网自动化系统功能配置(1)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应具备配电实时监控(DSCADA功能,具备良好的人机面和操作界面;实现配电网络历史数据的查询、统计、分析功能;配网故障监测(DA功能,主要包括故障定位、故障隔离、网络重构和快速恢复供电功能。(2、能够按照IEC619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