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闪失(1)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7892218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自然的闪失(1)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大自然的闪失(1)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大自然的闪失(1)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大自然的闪失(1)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大自然的闪失(1)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自然的闪失(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自然的闪失(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自然的闪失 -轮回转世现象之我思- 轮回转世现象的科学研究已经成为现代科学必须面对的一个严肃的、无法回避的课题。目前国内外的转世研究正在从案例的调查、核实、整理与发布为主的前期阶段,开始转入对转世机制进行深层探索的新阶段,这种研究提供了一个从外部视角认识脑的好机会,是深化人类自身认知的重要环节。当今世界正处在第六次科技革命的前夜,这次科技革命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人类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改造,弄不清轮回转世的底细,就谈不上人类的自我认知与自我改造。转世研究将以其重大的科学价值和深远的社会意义,跻身于行将到来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洪流. 1.真实性与可知性转世现象的科学研究立足于这种现象本身的真实性、

2、可知性和重要性基础之上。如果说人类有史以来对转世现象的记述尚不足为信的话,晚近半个多世纪里专家学者们对转世现象的潜心研究却大大夯实了这一现象的真实性基础。在国内外学术界兴起的转世研究浪潮中,一位公认的领军人物就是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史蒂文森教授。从1961年开始他就不知疲倦地奔走于世界各地,在多年里收集、整理和验证了20多个来自不同国家的轮回转世案例。这位作风严谨的科学家在工作中采用了一整套科学的、缜密的调研方法。每一个案例从发现对象、获取资料、立案质疑、当面取证、追踪观察到最后写出报告,自始至终都一丝不苟.对于一些儿童转世案例他都要进行长期的跟踪观察和持续研究, 直到他们进入青春期甚至成年期.

3、斯蒂芬森提供的案例一般要经过八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追踪观察,因此他所做出的报告内容翔实完整,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在西方有许多像史蒂芬森教授那样的学者和专业科研组织从事着轮回转世的研究.国内关于轮回转世的记载也从未间断,特别是上世纪末的几起活生生的转世案例极大地引发了各界人士的关注与争议。一个从不同角度传播、讨论和解读转世现象的浪潮在国内悄然兴起.尽管当前对转世现象的真实性持怀疑态度者还大有人在,但是在不断涌现的转世实例面前,接受这一现象的人数在不断攀升。笔者认为,在浩如烟海的转世实例中,只需把握住几个确凿无误的典型案例,对其进行深刻的解析与研究,就足以证伪“生命对人只有一次”的习俗观念,就可以据

4、此展开对人类转世奥秘的探索,何况当前经得起验证的案例岂止成百上千,特别是那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经过周密调查核实而且“转世者依然健在的典型案例,更加坚定了人们对转世现象真实性的确信。由于轮回转世是一种发生在现实人群当中的自然现象,所以它是真实的;由于它是真实的,所以它是可知的。当前,问题的重点不再是转世现象本身的真实性与可知性如何,而是现代科学对转世之谜的正视、重视和凌厉的攻势.2现象背后的实质脑是人类精神现象的渊薮,缺少了脑不仅今生的一切感知、思维活动统统息止,能够记得起往世的轮回转世现象也不会发生,因此转世之谜的破解离不开对脑的理解.对100亿个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及其相关分子的活动规律的研究造

5、就了当今的脑科学.显然,现代脑科学是一门研究脑的共性规律的科学。但是事实表明,一个能感知、会思考的脑必定是一个由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个性脑,脑的个性即“我性”。任何一种感觉、一个闪念、一句话、一个思想、一次行动都必定属于世间某一个唯一的自我。不具“我性”的单纯的神经元集合体不可能形成心理过程或产生精神现象。现实中正常运行着的每一个脑都是具有“我性”的个性脑,而非只具共性的神经元集合体。无视脑内个性、认为“你只不过是一大群神经元而已”的还原主义观点不可能真正理解脑。 英国实验生物学家苏珊.格林菲尔德就是一位提醒人们注意脑中个性的科学家,她在人脑之谜一书里提出了对脑中个性的质疑:“在什么阶段个性悄悄

6、地潜入于发育中的脑?” 她认为:脑的个性“是神经科学家的最终之谜,是你最隐秘的所在。” 并且认为“这些问题还完全是未解之谜”。那么,脑的个性究竟是什么呢?它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阐述了灵魂必死的观点之后写道:“死亡或者是有机体的解体,除了组成有机体实体的各种化学元素,什么东西也没有留下;或者还留下某种生命的本原,即某种或多或少地和灵魂相同的东西,这种本原不仅比人、而且比一切活的机体都活得更久。”正是恩格斯所说的“比一切活的机体都活得更久”的“生命的本原”,作为格林菲尔德所说的“个性”,在生命的早期“悄悄地潜入于发育中的脑”,使生物脑升格成为“个性脑-即自我。个性脑是自我的解剖对

7、应物,自我是个性脑对其自身的主观体验。个性脑与自我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就像硬币的正反两面那样。个性脑(自我)的生成使每个人成为他自己、成为世界上一个唯一的、独立自主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活跃、最基本的行为单元。由于个性使脑在一切活动中都带有鲜明的“我性”,本文把脑中个性称作元我.脑与元我的关系是互补的,脑之需要一个元我,犹如元我之需要一个脑,它们各自单独存在时都“不作为”。在个性脑结构中,元我侧重于“知”,脑则侧重于“思”;然而我无脑则不知,脑无我则不思.如果把恩格斯所说的人死之后仍然续存的“生命的本原”与格林菲尔德所说的“潜入于发育中的脑的“个性与我们所称的元我视为同一对象,并把元我与脑

8、的聚散过程连贯起来,在我们面前将呈现出一幅完整的、表达自我生生不息、轮回转世的画面,如图所示。图1 轮回转世的总体流程在自我的创生阶段,初生脑依靠它对元我的契合机制与元我相结合而生成个性脑(自我),这一过程演绎了“个性悄悄地潜入于发育中的脑”。在人的有生之年里,个性脑(自我)接受内、外部信息通过个性脑的“加工”而产生意识,产生意识是个性脑(自我)的最基本的功能,从这点出发可以导出凡意识必定是自我的这一认识.在生命过程结束时,脑死亡使脑对元我的契合机制崩毁而导致个性脑(自我)解体,在这一节点上演绎了死亡留下了一种“比一切活的机体都活得更久”的“某种生命的本原”(元我)的过程。古代希腊人有一个很精

9、辟的见解:“灵魂是不朽的,它本身与思维无关。” 他们所说的这种“灵魂也就是我们所讨论的元我。元我本身是“不朽”的,而它本身单独存在时的确不会思维,也可以说“与思维无关”。元我与脑相结合后便形成了会思维的个性脑-自我.一旦脑死亡使自我与脑分崩离析,元我便又回到“与思维无关”的“不朽”状态。元我不是灵魂,而是灵魂(自我)中的“灵魂。元我与脑的契合在大部分时间里显得十分紧密,但有时又显得十分脆弱,些许麻醉药物就足以破坏二者的契合,使脑与元我都处于都“不作为”的状态. “轮回转世”是一个笼统的整体性概念.当我们按照图1把元我从自我中分离出来时,发现轮回的是元我,而转世的是自我。元我在总体流程中保持相对

10、的不变,实施着稳定的、周而复始的一代代的轮回,所以每一代的元我都是“依然故我”。但自我却由于脑的差异和基因的不同而表现出各代之间性别、体貌、性格、气质、智商等各方面的不同,所以自我实施的是一种代代更新的转世。在对轮回转世进行考察时应当注意到元我在周而复始地轮回,自我在代代更新地转世这种现象.3转世发生在这一刻初生的生物脑由于受到元我的“激活”而升格为个性脑,个性脑的形成即自我的创生,自我的创生意味着元我的一次新的轮回,亦即一次自我转世的完成.自我的转世就是元我在死亡的脑与新生的脑之间的跃动。但是,人生的这一关键性事件发生在什么时刻呢?由于脑的出现是脑个性化(或我性化)的前提,“脑之不存,我将焉

11、附?,显然自我的创生应当发生在初生脑出现后的某一时间点上。因此就需要考察一下脑的发育过程与脑出现的时机.一个设想中的自我创生过程示于图2。 图2 自我创生(转世)的时机卵子受精形成合子后的第67日,囊胚开始植入子宫。受精4天以后囊胚中的干细胞开始分化,神经细胞出现在日后胚胎的脑部和脊柱部,脑的塑造从这时开始,胚胎也相应地进入自我创生的疑似时段。卵子受精后第18天左右,神经系统的原始组织神经板即已形成.在第4天前后,神经板发育成神经管。受精后第5天左右,前神经孔闭合,第28天左右后神经孔闭合.第天开始出现脑泡,脑泡分别形成大脑、延髓等各部位.到第60天,脑的形态即已初步形成。可以推测:自我的创生

12、(即转世)应当发生在卵子受精14天之后到脑的形态初步形成之间的某一时刻。从神经板开始到神经管阶段稚嫩的初生脑已经在形成之中,而神经管后神经孔的闭合导致了脑室的出现,代表了一个初始的脑的形成。在不具备更多知识和数据的情况下,我们权且把从神经细胞出现的第15日起到神经管后神经孔闭合的第28天之间的1天作为自我创生(转世)可能发生的疑似时段,见图。这种粗略的推测意在引发更加广泛的讨论.埃克尔斯认为每个“灵魂”是“在受孕和分娩之间”甚至晚到“极年幼时”才被植入大脑。 其实,在受孕70天左右胎儿已经开始表现出低级的意识反应,说明此前胎儿的初始的个性脑已经形成。埃克尔斯给出的“灵魂植入期”似乎又显得过长、

13、过晚了一些。至于图所示的自我创生时段范围会不会再向后延伸,以及确切的自我创生(转世)的时间点,有待日后的科学研究作答。从图看出,自卵子受精到自我的创生(转世)之间出现了一个至少为期14天的自我空白期,在“自我空白期”内前胚胎没有自我、没有人格、没有“灵魂,它只是一个发育中的细胞团.从第1天起初始脑开始出现后的某一时刻,初生脑的发育涌现出与元我的契合机能,这时一个游离状态下的元我在极为随机的条件下“潜入于发育中的脑”并与之结合,在初始的生物脑基础上构建起一个全新的、空白的个性脑,自我的转世在这一刻实现.只要在个体生命的起始点上存在着一个短暂的“自我空白期”,个性(元我)就必定是一个外来的“身外之

14、物,轮回转世过程就必定存在。看来,一个完整的“人之初”需要经历时序相近的两次“激活:第一次是通过精子与卵子的结合,激活了生物遗传机制和细胞分裂过程,开始了胚胎有机体的发育。在经历了14天的“自我空白期”之后,从第1天开始分化出神经细胞,神经细胞的出现意味着初始脑的塑造的开始。当初始脑对元我的契合机制出现时,诱发了第二次“激活”:一个外来的元我潜入于初生的生物脑并“激活了它,使之升格为个性脑,个性脑的出现意味着元我的一次“轮回”成功。从这时起胚胎拥有了初始的、稚嫩的自我,并且随着个性脑的发育开始接受胎内环境信息而逐渐萌发胎内意识,也正是从这一刻开始你踏上了漫漫人生路。子宫内的胚胎发育过程仿佛是按

15、照一个设计好的程序井然有序地进行着,脑、心脏、胃、肺、肾等器官适时地出现、发育和完善,让人惊讶的倒是每个过程的准确性。干细胞的分化使胚胎尽早地建立起来一个能够接纳元我的平台-初始的脑,因此神经系统便成为所有器官中发育最早的器官,这样便可以在生命的起始点上形成自我。尽可能早地使胚胎拥有自我,这一点对胎儿意识的萌发、对胎儿机体的成长、乃至对人的一生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从个性脑生成到个性脑解体的连续过程.分娩固然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但是在分娩过程中并没有什么神经学上的重大事件发生,与生命初期的两次精彩的“激活”相比,分娩倒像是在“例行公事”.4。轮回转世与干细胞研究胚胎干细胞

16、可用于人类生命和疾病现象的体外研究,还可以通过定向分化诱导产生出各种特化的细胞和组织,为人类许多疑难疾病的基因治疗开辟一条全新的途径,因此胚胎干细胞研究成为当今科学界关注和着力的一个热点.但是,由于提取胚胎干细胞必定会损毁胚胎,这一研究的反对者们提出:胚胎是不是生命、是不是人,为获得胚胎干细胞而损毁胚胎是否“杀人、是否道德等种种疑问。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道德和法律诸方面的定位,严重地制约着这项对人类有着巨大意义的科研事业的开展。近年来一些国家放宽了对干细胞研究的限制,但这只是在没有真正理清胚胎干细胞的生命定位的情况下,在巨大的科学价值和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之间所作的平衡。由于卵子受精1天以后的囊胚干细胞将开始分化为胎儿身体的各个部分,并很快发育成一个完整的胎儿,所以用于科学研究的干细胞只能取自受精1天以内的囊胚,于是争论的焦点便集中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