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产-专业建设方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7882405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23.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助产-专业建设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助产-专业建设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助产-专业建设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助产-专业建设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助产-专业建设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助产-专业建设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助产-专业建设方案(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漫宁玻天一职业技术学院NJCollege of llcaLIh Scienc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中央财政支持专业(助产专业)专业建设方案1 0年十月高职助产专业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建设基础(一)助产专业建设背景助产专业是一个古老的专业,I928年杨崇瑞开办了我国第一个产婆培训班;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一批中专层次的助产专业学校;我国高职(大专)层次的助产专业设立仅7-8年的历史;2008年,全国共有73所院校招生高职层次的助产专业学生,各院校平均招 生人数约50人;目前,国 家及医学界对助产专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教育部尚未制定高 职助产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 课程设置、师资配 置等的规

2、范标准;我国助产专业教育从属于护理教育,尚未实行助产士注册制度和助产士专门的职称上升通道。这些因素均制约了我国助产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当前,我国的高剖宫产率等产科质量问题已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视,这种现象与助产士工作的缺失和人员不足有关。国际助产士联盟每3年召开一次国际助产大会,香港和台湾地区均已成为正式会员,而我国大陆却还不是会员,所以许多专家呼吁,加快发展 我国助产专业教育,为融入国际助产士大家庭创造条件。由于高职层次的助产专业教育起步较晚,均在探索阶段,我校助产专业建设已有5年的历史,建设之初,我们没有经验可循,在培养定位、培养目标上不是很明确,课程体系上还 是三段式,教学大纲参照

3、护理 和中专助产专业编写,有些核心课程没有教材,只能采用本、专科相近的教材,教学内容是本科的压缩版。(二)助产专业建设的探索和实践随着高职教育地位的明确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于2007年开始探索高职助产专业的专业建设。我们申报了宁波市教育规划课题“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浙江省医学会医学教育专项课题“岗位能力驱动的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研究”;浙江省教育规划课题“岗位任务引领的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研究”;宁波市应用型人才基地项目“高职助产专业妇产科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的研究”等系列课题,开始对高职助产专业的专业建设进行探索及实 践。1 .专业建设成果经过系列研究和实践,构建

4、了“立足一个行业,围绕二个目标,实现三个结合”的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一个行业立足医疗行业,以行业需求明确了高职助产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及培养以岗位任务引领了高目标;以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定了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的培养规格;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与医院合作设计了工学结合的三年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与医院共方案;按岗位能力标准构建了注重过程评价的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建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的专、兼职“双师”素质的师资团队。围绕二个目标围绕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质和较强职业能力的两个培养目标,细化了培养规格;构建了完整的课程体系;设计职业素质培养方案和职业能力培养方案。理论仿真

5、训练与真实实现三个结合 学校与医院结合,采用工学结合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方案;与实践相结合,学校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理论教育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操作相结合,学校职业技能的仿真训练与临床的真实操作相结合。2 专业建设成果解决的教学问题(1)明确的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质和较强职业能力,能胜任临床一线助产岗位,从事助产、护理(产科、妇科、计划生育)、妇女保健工作需要的应用型助产专业人才。我校高中毕业起点,通 过国家统一高考的高职(大专) 层次的助产专业人才就定位于此。(2)详细的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规格高职助产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是对培养高职助产专业人才的素质和能力

6、的具体要求,是人才培养的行业需求向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材编写、培养途径的选择、教学方法、评价方案等众多后续工作的基础和依据。一个专业要设置哪些课程,这些课程之间的相互分工与配合,高职业索质强职业能力的高职助产人才构成了课程体系。课程体课程体系是否科系是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转化成具体的可操作的培养措施的最重要环节, 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职业素质要求转化为教学内容设立职业素质课程模块。设计这个课程模块中的“两课”内容中要融入助产士工作岗位 的环境,培养学生在助产岗 位工作应有的思想高度,开发了“护理人文”等职业素养课程。职业能力要求转化为课程根据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将岗位

7、工作地点、岗位工作任务、岗位职业能力转换为课程。开发了“助产技术”和“妇科护理”两门职业核心课程;将“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解剖学”整合为“人体形态学”课程;将“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整合为“人体机能学”课程。将“内科护理学”和“外科护理学”两门课程整合为“成人护理”课程。在课程内容中融入“双证”(毕业证、护士执业资格证)的要求。编写课程标准及教材课程标准编写以岗位模块-岗位工作任务-岗位职业能力对应课程标准的篇-章-节。教材编写以岗位模块为主线确定教材结构,分成模块;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引领确定 课程设置,分成模块中的章;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中心确定课程内容,分成章

8、中的节。直接切 入临床工作岗位的真实过程去探究理论和实践的内容。课程分工与配合根据助产专业培养规格,将原有的“公共课、基础课、临床课”这种学科型的课程设置,改成更具职业特征和功能 的“职业素质课程模块、职业能力课程模块”的课程体系。(4) 工学结合的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途径再好的课程设置要靠培养途径来实现,培养途径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它决定着课程体系的构造形态,规定教学的组织形式,影响教学运行机制的调整:。教-学-做于一体的工学结合培养途径是目前公认的最好选择,与行业专家商讨,与助产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一起制定助产专业的工学结合培养方案。职业素质培养方案授课方法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学结合教

9、学方案,思政课授课期间组织学生志愿者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提高政治觉悟;人文素质教育贯穿始终,第一学年,请医院的先进工作者来讲授人文素质课程理论的部分内容,用她们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第二学年,基础护理及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教学,融入对职业素养的要求;第三学年,临床实习,要求同学们在临床工作的具体实践中自觉融入 人文关爱。职业能力培养方案临床职业能力的训练采用以职业活动为单元的方式组织教学,即根据岗位模块构建此模块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内容。如助产模块,在校我们讲授理论课期间,就在仿真实训室训练 正常接产等相应技能,整个课 程结束后到医院实习,余模块依此类推。(5) 构建专业技能训练体系构建助产专业实训项目

10、体系根据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汇总专业技能训练项目,编写实训教材及临床见习、实习手册,设计操作流程,制定操作评分标准。校内建仿真医院 护理实训中心建成一座“小型医院”医院内、外、妇、儿、五官各科齐全。妇产科设有产前检查室、产房、母婴病房、妇科检查室、妇科操作室。 医学摸型代替了“病人”的作用购买现代医学模型护理实训中心购置了各种各样的医学摸型,代替了在病人身上进行的操作训练。妇产科购买了胚胎发育示教模型、宫内发育示教模型、产前检查孕妇腹部触诊模型、高级分娩机转示教模型、生产全程宫颈及会阴变化模型、会阴切开缝合模型、高级分 娩及母子急救模型,妇科检查训练模型(包括各种子宫、宫颈、附件病变模型),妇科

11、腹部手术、计划生育手术、腹腔镜手术模型等。自行研制模型自行研制8种模型。产程中的肛查及阴道检查模型,分娩会阴保护模型,新生儿脐带结扎模型,宫颈裂伤检查缝合模型,会阴恻切缝合模型,臀位助产模型,人工流 产模型,输卵管结扎模型。产程中的肛查及阴道检查模型获国家发明专利,其他模型的专利正在申请中。建立校外见、实习基地实习基地 助产专业已与浙江、江苏、上海等43家医院签定了实习协议。工学结合教学基地在上述43家实习医院中选择宁波6家医院作为工学结合教学医院。(6)注重过程评价的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校内理论及实训、临床见习、临床实习等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的评价(50%和结束时的评价(5%相结合。合格后给相应

12、的学分。上述评价过程中都要融入人文关爱的内容,并有一定的分数(实训操作考核,综合实训考核,临床见习、实习操作考核,总分1分中占15分)。结果性评价是反映培养学生的质量是否达到培养规格,总的培养规格是每一个分规格的总和,把每一个符合分规格的学分加起来,如果达到了我们教学计划的要求,就是结果性的评价。(7)组建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的专、兼职“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专职教师:共9人,副高职称2人,中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教师均为硕士或在读硕士。兼职教师:共5人,副高以上职称4人,中级职称1人。(8)社会服务 校际选修课 呵护人类健康的核心 生殖健康(30学时) 生命的孕育与保健(3学时)(三)专业建

13、设成果展示1近五年与本项目有关的科研课题结题项目名称来源批准文号负责人咼职助产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宁波市2007年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甬教科规办20078 号 189赵风霞岗位能力驱动的咼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 研究浙江省医学会医学教育专项课题浙医会2009131号2009YJ36赵风霞岗位任务引领的咼职助产专业人才 培养课程体 系的研究浙江省教育规划课题浙教科规办200912 号 SCG425赵风霞助产专业妇产科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研究宁波市应用型人才基地建设 项目甬教高2009147Jd080707赵风霞会阴侧切缝合模型的研制与应用研 究学院2009度重大科研课题学院赵风霞咼职助产专业学生实践

14、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研究学院2009度教研课题学院梅一宁咼职助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分析和改革方案学院2009度教研课题学院王艳产前肛杳模型的研制与应用研究学院2007度教研课题学院赵风霞2近五年发表与本项目有关的论文论文名称第一作者刊物名称时间助产专业妇产科岗位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研究赵风霞卫生职业教育2011.4岗位能力驱动的咼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研究赵风霞卫生职业教育2011.7产前肛杳及阴道检杳模型应用于教学的效 果评价赵风霞浙江医学教育2010.12我校咼职助产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赵风霞中华护理教育2010.4岗位任务引领的咼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课 程体系的研究赵风霞中国咼等医学教育2010.6大学园区开设生殖健康教育公选课的效果评价赵风霞中国妇幼保健2006.10咼职助产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状况调查王艳中华护理教育2010.12基于核心能力的助产专业实训课程建设研究梅一宁卫生职业教育2010.23 学生比赛获奖:由于我国将助产专业归属于护理大系列,没有独立的协会,浙江省2007级参赛学生获得了医院非常欢迎我校的学生,今年许多今年将进入临床实习的学生也出现了并且实习后能留在实习医院工产专业技能大赛,评委均为浙江省各大医院助产方面的专家,我校大赛设定的两个技能比赛的第一名,并夺得了I2个技能奖项中的6个。4 .学生就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