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八章 第二讲 城市化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7876566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八章 第二讲 城市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八章 第二讲 城市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八章 第二讲 城市化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八章 第二讲 城市化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八章 第二讲 城市化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八章 第二讲 城市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八章 第二讲 城市化(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城市与城市化第二讲城市化课堂巩固 跟踪检测基础巩固组(2019河北名校联考)下图示意2001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率与建成区面积增长率的比较(%)。读图,完成13题。120012008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面积()A先增后减B先减后增C呈增加趋势 D呈减少趋势2根据上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可判断,2001年以来我国()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D大量农业人口迁入城市3为解决图示城市化问题,我国应该 ()A加快中小城市向大城市的转化B避免城市用地规模的盲目扩张C把农民工全部转变为城市人口D使农业用地尽快转化为非农业用地解析:第1题,图

2、示20012008年间,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大于城镇人口增长率,则人均城市用地面积呈增加趋势。第2题,据图可知,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率在2%8%之间,而同时期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应小于1%,则城镇人口增长率远大于人口自然增长率,说明城镇人口增长主要来自于农业人口的迁入。第3题,图示反映的城市化问题是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大于城镇人口增长率,必然造成土地资源的低效利用,故应避免城市用地的盲目扩张。答案:1.C2.D3.B(2019河南六校联考)原地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原有的居住地,而农村用地逐步向城镇用地转化的过程。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某县人口职业构成变化。读图,完成45题。4图中甲、乙、丙

3、分别表示的产业是()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B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5该县城市化方式对当地产生的影响是()A加速区域中心城市的扩展B扩大了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C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整合D不利于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解析:第4题,由图可知,甲代表的产业所占比重迅速减小,说明从事该产业的人口迅速减少,该产业应为第一产业;乙代表的产业所占比重先增加后减少,应为第二产业;丙代表的产业不断上升,应为第三产业。第5题,“原地城市化”会使人们由从事第一产业逐渐向第二、三产业转化,从而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整合,故C项正确。“原地城市化”会减慢区域中

4、心城市的扩展,缩小城乡之间经济的差异,有利于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答案:4.A5.C(高考经典题)“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据此完成67题。6上海建设“海绵城市”,除能够提高地下水水位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还有()A加强城郊间热力环流 B防止海水倒灌C减缓地面沉降 D减弱酸雨污染7上海建设“海绵城市”可以采取的措施之一是()A退耕恢复湿地 B铺设防渗路面C完善排水系统 D增加绿地面积解析:第6题,“海绵城市”的建设,利于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抬高地下水位,减轻因地下水过度使用而出现的地下水漏斗区,减缓地面沉降。第7题,增加绿地面积,可有效增加雨水下渗,利于

5、“海绵城市”建设;上海本身耕地少,退耕恢复湿地,作用有限,不能很好地实现“海绵城市”建设;铺设防渗路面不利于雨水下渗;完善排水系统,加速地表径流下泄,不利于雨水收集。答案:6.C7.D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为我国城市人口变化趋势图。材料二下图为北京市2002年与2011年产业结构变化图。(1)根据材料一简述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征。(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说明产业结构变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3)针对北京市人口的不断增加,请你谈谈北京市应如何实现城市化良性发展。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可知,我国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从曲线斜率可看出我国城市化

6、发展速度较快。第(2)题,由材料一可知,城市化水平逐渐提高,而城市化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由材料二可知,北京市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其原因是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迁入城市,主要从事务工和经商活动,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带动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同时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对城市化的良性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第(3)题,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导致城市所承受的经济、社会、环境压力加大,可通过建设卫星城和开发新区缓解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压力;另外,应加强对外来移民的管理,维持社会稳定等。答案:(1)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大;城市化水平逐渐提高;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2)城市化的推进对

7、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作用十分明显;而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对城市化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3)建立卫星城和开发新区,分散中心城区人口;调整产业结构,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对外来移民的管理,完善相应的社会福利体系等。能力提升组(2019安徽皖北协作区联考)半城市化地区是一种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过渡性的地域类型,半城市化地区聚落空间格局的演化不仅受城市化等外部力量的驱动,也受制于村民就业方式变化的影响。康杜村位于西安市南郊长安区大学城内,是大学城建设中保留下来的村落,为多所高等院校所包围的一处典型半城市化地区。下图表示康杜村半城市化形成过程中村民就业构成变化情况。结合材料回答13题。1康杜村村民

8、由阶段一到阶段三的可用资源总体上呈现出的转化趋势为()A劳动力房产耕地B劳动力耕地房产C耕地房产劳动力D耕地劳动力房产2能正确表示康杜村居民就业方式的是()A甲农民乙工人丙房东丁店主B甲农民乙店主丙房东丁工人C甲工人乙农民丙店主丁房东D甲工人乙房东丙农民丁店主32001年后,康杜村半城市化的发展过程总体处在()A城市化发展的初期阶段B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C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解析:第1题,土地征收前的阶段一还是典型农村,依赖的资源是耕地;阶段二主要以大学城建设为主,耕地已被征收,则农民就业以到工地打工为主;阶段三,村庄被大学包围,可出租房产,获得收入。第2题,在土地征收前,村民就

9、业以农业耕作为主,则甲为农民;阶段二,土地征收后农民只能选择务工,则乙为工人;阶段三,大学城建成、高校入驻,村民出租房屋获得收入,则丙为房东;比重较小的可能是开商店,则丁为店主。第3题,2001年至2015年间,居民就业结构由以农业为主,转变为以第三产业为主,发展非常迅速;可推测应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信息解读:图中三个阶段以“土地征收”“大学城建成”两个关键信息为界,说明阶段一为农村、阶段三为城区。答案:1.D2.A3.B(2018高考北京卷)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读图,回答45题。4该城市()A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B区适宜建垃圾填埋场C区商

10、业网点最为密集D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5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A建设民俗博物馆 B划定耕地保护区C增加种植业投入 D扩大卫星城规模解析:第4题,区土地利用强度最大,应该是商业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商业网点最为密集,A项正确,C项错误;区土地利用强度较大,生活、经济活动较为密集,不宜建垃圾填埋场(造成污染),B项错误;区土地利用强度小,生产、生活活动少,释放废热少,城市热岛效应弱,D项错误。第5题,保护耕地和种植业的扩大会导致土地利用强度减弱,与题意不符,B、C项错误;民俗博物馆的建设不会引起土地利用强度的明显增大,A项错误;卫星城的扩大会导致土地利用强度增大,D项正确。知识拓展:

11、卫星城的作用:分散大城市主城区的职能;减轻主城区的人口压力、住房压力;缓解交通拥堵;减轻主城区的环境污染。答案:4.A5.D“蓝化效应”是指城市水体面积在城市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下表为我国一些城市市区水域面积数据(单位:km2)统计表。据此完成67题。城市武汉上海广州北京哈尔滨水域面积24819212591966.目前,我国城市建设中往往忽视水体的“蓝化效应”,其原因可能是()A城市市区用地紧张 B城市内涝灾害严重C城市发展缺少规划 D城市环境质量低下7与表中其他城市相比,武汉市“蓝化效应”最强,其自然原因主要是()A降水丰富,蒸发较弱B地势低洼,水网密布C河道弯曲,水流缓慢D植物茂盛,涵养

12、水源解析:第6题,城市市区用地紧张,土地价格高,而水域的经济效益小,生态效益容易被忽视,导致城市规划时往往忽视水体的“蓝化效应”。第7题,武汉市“蓝化效应”强是因为市区水域面积广,其水域面积广的自然原因主要是武汉市地处江汉平原,地势低洼,水网密布。答案:6.A7.B8(2019山东聊城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历史上,嘉兴城市形态规整封闭,发展缓慢,自1909年沪杭铁路通车后,嘉兴城市沿铁路迅速延伸,主要在铁路西北一侧发展。本世纪初,嘉兴市政府从沪杭铁路的西北侧老城区迁往铁路东南侧,把原先地块置换为商业用地,嘉兴市城市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下图示意嘉兴市不同时期城区范围。(1)简述190

13、9年以来嘉兴市城区范围的变化特点。(2)试从城市化的角度,分析嘉兴市政府搬迁的原因。(3)嘉兴市通过种植大片林木,保证楔形绿地内森林覆盖率。说明楔形绿地的功能。解析:第(1)题,1909年以来嘉兴市城区范围的变化特点,从图中直接读出并进行科学描述即可。在回答时可以先说总体特征,再从不同时期具体分析。第(2)题,分析嘉兴市政府搬迁的原因,应主要从分散老城区职能、解决老城区城市问题、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以及新城区的发展等角度入手。第(3)题,分析楔形绿地的功能应主要从森林的生态效益角度分析,如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缓解热岛效应、缓解雨涝、美化环境、提供休憩场所等。答案:(1)嘉兴市城区范围

14、总体呈扩大趋势;城区范围呈扇形向外扩展,向东南和偏西方向扩展范围较大;1909年到2000年城区范围扩大速度较慢,2000年至2015年城区范围扩大速度加快。(2)分散老城区的职能,缓解老城区交通拥堵、居住拥挤等状况;老城区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需要;引导城区跨越沪杭铁路,向东南方向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城市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3)楔形绿地中的林木具有吸烟滞尘的功能,利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楔形绿地可为生物提供栖息场所,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楔形绿地可以把郊区的冷湿新鲜空气引入中心城区,有利于加快城市污染物的扩散,加速城市空气流通,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楔形绿地在降雨时具有吸水、滞水的功能,利于缓解城市雨涝;楔形绿地通过水分的持续蒸腾,有利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减弱噪声;美化城市环境;为市民提供休憩娱乐的场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