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监控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7857727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训练监控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运动训练监控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运动训练监控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运动训练监控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运动训练监控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动训练监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训练监控(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运动训练监控的方法(一)动物运动实验: 跑台、游泳、爬杆(二)人体运动实验:实时训练、比赛、实验室(功率自行车、跑台、台阶)三、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常用指标及方法n 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主要包括对训练负荷的监控和对训练方法的临控,而对训练负荷的监控又分为对负荷强度的监控和对负荷强度的监控。n 训练负荷强度和训练负荷量对有机体刺激所引起的反应是不同的。有人发现训练后以70左右的强度进行放松性活动,可达到加速清除乳酸和加快恢复的最好效果。第一章运动训练的科学性一、运动训练的本质1、运动负荷的本质运动负荷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对有机体施加的训练刺激。应激性: 生物体对任何内外刺激发生应答性反应。

2、运动负荷的本质: 刺激反应适应运动负荷越大,刺激强度则越大,所引起起的机体反应也相应越大,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也越明显。2、运动训练对机体的影响结构与机能的破坏重建过程训练机能变化方面,肝糖原和肌糖原耗竭以及相关酶的消耗及酶活性的下降,身体工作能力明显下降;(超量恢复)训练结构变化方面,肌纤维的微细结构会发生程度不等的损伤,受力骨骼的微细结构发生某些变化.(骨骼肌重建)3、运动训练的本质功能重建。生理结构、功能不断破坏、重建。长期训练,就是不断地、反复地刺激,不断地适应的过程。一旦机体完全适应了,必须增加负荷。通过循环过程,运动强度不断上升,运动能力不断上升。 进行不适宜的刺激时,也会发生功能重

3、建、适应。连续大强度训练,机体不到足够恢复,能量恢复水平是逐渐下降的。见前图1、耐受阶段概念:人体在进行运动或锻炼时,身体机能总是表现出对运动负荷的一定承受能力,称为耐受性。影响因素:身体机能在训练后的恢复情况。恢复越充分,耐受阶段相应越长。训练课的强度与密度。运动强度越大,密度越大,耐受时间相应越短,反之亦然。训练过程中的恢复程度。2、疲劳阶段疲劳程度越大,恢复时间越长,补偿现象越明显。影响因素:身体机能的恢复情况;恢复越充分,完成同等负荷,疲劳出现得相对较晚,程度也相对较轻。反之亦然。训练课的强度与密度; 负荷强度越大,密度越大,疲劳出现得越早,疲劳程度越深。反之亦然。训练课的负荷总量以及

4、负荷类型等。负荷总量一般与疲劳程度呈正比例,复杂活动负荷较之简单活动负荷疲劳程度一般相对较深。3、超量恢复影响超量恢复的因素:疲劳越深,恢复时间越长,超量恢复越慢;频度越短,疲劳越快;疲劳越深,超量恢复越慢,保持时间越长,消退越慢。4、恢复阶段n 恢复至少和训练同等重要。n 运动训练后如果得不到足够的恢复,就根本不可能产生训练效果。n 运动员在训练后的恢复速率,决定着整个训练计划的执行。n 连续训练后,恢复不足会造出过度训练与过度疲劳。三、运动训练中的原则超负荷原则又称过负荷原则,是指运动员对某一负荷刺激基本适应后,必须适时适量地增大负荷,使之超过原有负荷,运动能力才能继续增长,这个超过原有负

5、荷的负荷就是“超负荷”。要理解超负荷原则,必须把握每节课的设计,包括负荷强度、运动量和运动方式,精心设计。每个小周期(一周)的安排思路,这个小周期各级负荷的变化,是大中小还是大小大小大小。减荷时间的安排;对增加负荷适用状态的评价;对运动训练效果的评定,改进的训练安排。怎样超负荷: 增加负荷强度;增加练习次数增加练习密度;增加运动总量n 运动训练的成功反映在运动成绩的提高,要提高运动能力的话:n 训练负荷要适宜,必须产生预期的疲劳程度。n 训练课后,须有足够的时间消除疲劳,没有恢复就没有训练。运动能力的改善不仅取决于运动训练的安排,还取决于恢复是否适宜。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达到训练效果最佳化。周

6、期性原则是指根据运动训练结构特点、竞技状态呈现特征和重大赛事安排规律,系统持续地、周期性地组织训练过程的原则。运动员得到最佳发展有两含义:挖掘运动员最大潜能;重大比赛时表现出最佳状态。用于评价训练负荷强度的指标大多是在大强度训练中变化显著的指你,目前主要有心率、血乳酸、血清CK、血红蛋白(某些项目)、尿蛋白等。评价有氧代谢能力的指标一、概述(一)需氧量和摄氧量1. 需氧量:是指人体为维持某种生理活动所需的氧量。 需氧量通常以每分钟为单位计算。成年人安静时需氧量大约250mlmin-1。 运动强度和单位时间的需氧量成正比,运动持续时间与总需氧量成正比。2. 吸氧量:在肺换气过程中,由肺泡气扩散入

7、肺毛细血管,并供给人体实际消耗或利用的氧量。 吸氧量(摄氧量)耗氧量只有通过运动才能真实评价有氧耐力 经典方法是最大摄氧量测试 优点:精确,“金标准” 缺点:不安全、测试烦琐或没有必要 亚极量测试 优点:相对容易实施,比较安全 缺点:有一定误差最大摄氧量的概念及正常值 概念: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所摄取的氧量个体乳酸阈的测定法(1)受试者在功率自行车上做逐级递增功率的定量负荷运动,起始负荷为50w,每3min递增负荷50w,一般递增不超过6级;(2)分别测定安静,各级负荷后即刻(3、6、9、12、15、18min)和

8、恢复期第2,5,8,10,15min 的乳酸浓度;(3)在坐标纸上画出乳酸动力学变化曲线,最后1级负荷后即刻的血乳酸定位A点,由A做水平线与恢复期曲线相交与B点,再有B点向负荷曲线做一条切线,切于C点,c点所对应的纵坐标为个体乳酸阈强度。 心率无氧阈测定法 (1)受试者佩戴好遥测心率表,蹬功率自行车做准备活动1-2min; (2) 实验开始后,受试者在功率自行车上做逐级递增功率的定量负荷运动,共分5级别,男子起始负荷为100w,女子起始负荷为50w,每级负荷运动时间为3min; (3)蹬车过程中连续记录每级的功率,心率指标; (4)当运动负荷达到一定程度后,出现以下情况即为心率无氧阈的判定标准

9、:i)心率与运动负荷呈非直线增加;ii)心率维持一,二负荷不变或呈非线性增加;iii)运动负荷增加心率却下降 通气无氧阈测定法 (1)让受试者带上呼吸面罩,先以相当于最大摄氧量50%的运动强度,做准备活动5-10min; (2)受试者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递增负荷运动,每2-3min增加负荷50-100w. (3)使用气体代谢分析仪测定运动中气体代谢指标,包括通气量,摄氧量,二氧化碳排出量和呼吸商。 (4)当运动负荷达到一定程度后,出现以下情况即为通气无氧阈的判定标准:i)肺通气量VE, VCO2非直线增加的拐点;ii) VE/ VO2突然增大,VE/ VCO2不下降;iii)呼吸商出现突然增高的

10、拐点。 呼吸商(respiratoryquotient简称RQ),指生物体在同一时间内,释放二氧化碳与吸收氧气的体积之比或摩尔数之比,即指呼吸作用所释放的CO2和吸收的O2的分子比。 糖类:俗称碳水化合物Cm(H2O)n。当其完全氧化分解时,氧只用于与碳形成二氧化碳,也就是说每释放m摩尔CO2需吸收m摩尔O2,故呼吸商为1。 血乳酸指标 糖的无氧酵解(glycolysis) 概念:无氧,葡萄糖(糖原)乳酸 (lactate) 反应部位:细胞液(cytoplasm不需氧的产能过程(底物水平磷酸化) 1G2ATP,1Gn(G)糖原3ATP利用血乳酸值来评定运动员训练水平和选材速度耐力性运动项目的高

11、水平运动员,运动成绩好,同时血乳酸最大浓度值也高;耐力性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在完成相同亚极量运动负荷时,优秀运动员血乳酸值相对较低。第六章 一堂训练课的生理生化监控方法及原则思考题: 请设计一个急性无氧运动实验,进行运动强度的监控评定。实验目的:运用多项生化指标对急性无氧运动的强度进行综合评定。实验对象与运动方案:将大学生教学班分为若干组,每组5-6人,每组随机抽取2-3人为受试者,其余同学承担测试工作。受试者进行准备活动后,可进行3种运动:一组在田径场进行10s的计时全力跑;一组进行400m全力跑;一组进行快速的5层楼上下楼梯运动。指标选择与取样:可选血乳酸、尿蛋白。分别于安静、运动后3-5分

12、钟取血;安静和运动后15-20min取尿,待用。同时测安静时、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1min心率。指标测定实验结果表一 急性无氧运动强度的评定结果运动方案序号姓名心率血乳酸尿蛋白运动前运动后即刻运动后1min安静运动后3-5min安静运动后15-20min110s的计时全力跑231400m全力跑231快速的5层楼上下楼梯23结果分析分析3种不同运动方式运动后各指标的变化及其原因,进而了解3种不同运动方式的运动强度。分析时应注意测试结果的总体趋势和个体差异。提示:10s的计时全力跑,快速的5层楼上下楼梯运动均以磷酸原为主要供能系统的无氧运动,因此受试者在完成运动后,运动后受试者的血乳酸浓度会出现大幅度的增加。400m全力跑后,尿蛋白的变化也较10s的计时全力跑、快速的上下楼运动后明显。注意事项本实验评定一次无氧运动的强度,因此要特别注意取样时间的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