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语文热点专题阅读题汇编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7840923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中考语文热点专题阅读题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0年中考语文热点专题阅读题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0年中考语文热点专题阅读题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0年中考语文热点专题阅读题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0年中考语文热点专题阅读题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中考语文热点专题阅读题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中考语文热点专题阅读题汇编(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2010年中考热点专题阅读题汇编(一)阅读下列介绍世博场馆的文字,完成第1519题意大利国家馆上海的弄堂游戏中,有一种“游戏棒”,它们被随意撒出,会形成不同的组合。意大利设计师从这个游戏中受到启发,用20个可任意组合的功能模块组合出了意大利国家馆。20个功能模块代表了意大利20个大区,形状就像游戏棒一样可以随意变幻。从外观看,整个意大利国家馆如同马赛克拼图,体现了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融合。原本在意大利传统城市中随处可见的元素,在馆内被重新展示,唤起了人们对不同文化的关注。意大利馆不仅在设计上新颖别致,它还采用了一种最新发明的建筑材料透明混凝土。这

2、种加入了玻璃质地的混凝土材料可以形成不同透明度的渐变,还能随时感知建筑内外部的温度,清晰显示展馆内部的湿度等。展馆内部类似“刀锋”的设计除了能制造出幻化的光影效果外,还能向展馆内输送自然风,将意大利国家馆打造成了一个理想之城。西班牙国家馆西班牙馆是一座复古而创新的巨大的“藤条篮子”建筑。外墙由能天然降解的藤条板覆盖,通过钢结构支架来完成,线条呈流线型。阳光将透过藤条的缝隙,洒在展馆的内部。这8524个藤条板不同质地颜色各异,面积达到12000平方米,运用书法艺术组成一个个古老的中国文字,外墙呈现出一首中国诗歌,给中国观众留下隽永的印象。上海世博会西班牙总代表哈维尔贡德表示:西班牙馆是一座有艺术

3、性、有吸引力的建筑,建筑材料是最环保、最传统的,建筑手段却是最先进、最先锋的。藤条这一古老的建筑材料无论在西班牙还是中国都有悠久的历史,藤条材料的广泛应用如同连接昨天和今天的桥梁。西班牙希望通过这座完美的建筑展示人类在现代城市发展中吸纳传统文化的创意。英国国家馆英国馆是个外型简洁、创意无限的“会发光的盒子”。整个建筑最大的亮点,就是向各个方向伸展的大量触须。这些内含植物种子,顶端带有细小彩色光源的触须覆盖在建筑外部,随着自然风的轻轻吹拂,可以在展馆表面形成可变幻的光泽和色彩,组成各种图案。通过信息和图像的传送,参观者们甚至可以在展馆的表面看到展馆内部的各项活动。种植在英国馆旁的两株大银杏树,在

4、象征生命力和耐力的同时,也突现了英国馆的参展主题:“让自然走进城市”。德国国家馆德国国家馆四面呈开放状,其建筑设计给人一种轻盈、飘逸的感觉,又像是在邀人同游。参观者在穿越了充满典型德国都市画面的“动感隧道”展厅后,眼前出现的是“水下世界”。这一展厅以改建汉堡港区为例,介绍了在保留旧有建筑的基础上,注入现代建筑元素理念的实践,赋予了城市一种崭新的风貌和生活质量。德国馆最大的亮点是一个名为“动力之源”的展厅。在那里,参观者们可以与展厅内的巨大金属球进行互动,金属球内装有感应装置,它会对人群的动作及其呼声做出回应:“动力之源”的参观者行动越是踊跃,金属球摆动的速度和幅度就越大。人心齐,泰山移。此时,

5、参观者共同体验着齐心协力所产生的巨大能量。它提醒着人们,这个巨大的金属球就是一个城市,创造都市活力要靠每个人的努力。15阅读意大利国家馆,不属于透明混凝土特征的一项是(2分)A形成不同透明度的渐变。 B感知建筑内外部的温度。C清晰显示展馆内的湿度。 D制造出幻化的光影效果。16阅读西班牙国家馆,画线部分运用了列数字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2分)17西班牙馆“建筑材料是最环保、最传统的”表现为 ;“建筑手段却是最先进、最先锋的” 体现在 (2分)18阅读英国国家馆,覆盖在建筑外部的大量“触须”的作用是 (2分)19选文介绍的展馆在富有创意地呼应“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世博主题时,也强调了各自最关注的

6、焦点:意大利馆是 ;西班牙馆是 ;英国馆则突出了城市建设中人对自然的关注。(2分)(一)15、D 16画线句列举了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西班牙馆是一座(复古而创新的)巨大的“藤条篮子”建筑17覆盖外墙的是有悠久历史传统的能天然降解的藤条板 藤条板通过钢结构支架来完成,线条呈流线型,展示了在现代城市发展中吸纳传统文化的创意(意思对即可)18(3分)可以在展馆表面形成可变幻的光泽和色彩,组成各种图案 19侧重体现了(城市建设中)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融合;(答“唤起了人们对不同文化的关注”也可) 强调了现代城市发展中对传统文化的吸纳和包容(答“强调了现代城市发展中对环境保护的关注”1分(二)阅读下面一篇

7、文章,完成68题。(12分) 东方之冠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位于上海世博会规划区核心区,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除国家馆的“斗冠”造型整合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要素外,地区馆的设计也极富中国气韵,借鉴了很多中国古代传统元素。地区馆以“叠篆文字”传达

8、出中华人文历史地理信息。在地区馆最外侧的环廊立面上,将用叠篆文字印出中国传统朝代名称的34 字,象征中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而环廊中供参观者停留休憩的设施表面,将镌刻各省、市、区名称34字,象征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团结共同进取。 中国馆的色彩问题困扰了设计团队7个月,成为一个影响工程进度的难题。最后,中国美院副院长、著名色彩学专家宋建明拿出了设计方案,其“中国红”的创意得到一致认同。它通体披一层鲜亮的红色,予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广阔的园区里非常醒目,远远望去,它有一种坚固而空灵的雕塑感。外墙参照了故宫外墙的颜色。主办方认为,中国馆墙体及馆内最终披上的“中国红”,象征着“热忱、奋进、团结”的民族品

9、格。 中国馆的设计引入了最先进的科技成果,使它符合环保节能的理念。(A)四根立柱下面的大厅是东西南北皆可通风的空间,在四季分明的上海,无论展会期间各种气候如约而至,让观众都能感到有一股股与人体相宜的气流在抚摸自己的肌肤。外墙材料为无放射、无污染的绿色产品。(B)地区馆平台上厚达1.5米的覆土层,可为展馆节省10%以上的能耗。(C)国家馆顶上的观景台也可能引进最先进的太阳能薄膜,储藏阳光并转化为电能。(D)顶层还有雨水收集系统,雨水净化用于冲洗卫生间和车辆。主体建筑的挑出层,构成了自遮阳体型,已经为下层空间遮阴节能了。(选自上海科技报)6阅读文本,说说中国馆的设计体现了哪两个方面理念?(4分)答

10、: 7“比如所有的门窗都采用LOW-E玻璃,不仅反射热量,降低能耗,还可能会喷涂一种涂料,将阳光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起来,为建筑外墙照明提供能量。”(4分)这段文字是从第4段A、B、C、D中的某一处抽出来的,试分析应该放在哪一处,并分析原因。答: 8阅读环球城市 风行绿墙选段,结合上文内容答题。(4分)“美国华盛顿近年流行绿墙绿门。砌墙垒门的材料是填满泥土的塑料砖,砖的空洞向外,里面种植花草蔬菜。苗木出土后,伸出洞外,弯曲向上吸取阳光,怒放各色花朵,结出苞米棒、向日葵、辣椒等,长短不一地垂挂着丝瓜、葫芦等,真是一墙青菜,满门鲜花。更为有趣的是,凡是构筑绿门、绿墙的服务单位,来客就特别多,生意格外兴

11、隆。”这段材料和上文第4段内容都体现了环保的共同主题,但两地在具体的做法上有一定的差异,请加以说明。上海的做法是: 华盛顿的做法是: 二、59分6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符合环保节能的理念。(4分)如答成“整合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符合环保节能的理念、象征着“热忱、奋进、团结”的民族品格”扣1分。7放在(B)处,因为这段文字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列举门窗采用LOW-E玻璃所具有的节能、环保特点的例子,具体说明了外墙材料为无放射、无污染的绿色产品的特征,所以应放在这句话之后。(4分)8上海主要是通过使用节能材料和科学的节能方法(空间设计、雨水收集);华盛顿的做法是在墙面上借空间种植绿色植物。

12、(4分)(三)阅读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一文,完成l620题。(14分)(黄石)上海世博会中国馆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位于世博园区南北、东西轴线交汇处的核心地段,东接云台路,南邻南环路,北靠北环路,西依上南路,轨道8号线在基地西南角地下穿过。中国馆由国家馆、地区馆和港澳台馆三个部分组成。国家馆高63米,架空层高33米,架空平台高9米,上部最大边长为138米乘以138米,下部四个立柱外边距离70.2米,建筑面积约为2.7万平方米。地区馆高13米,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港澳台馆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地区馆和港澳台馆将为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提供展览场所,展示中国多民族的风采

13、及城市变迁。中国馆将向世界展现中国的形象,表达世博理念,让世界更直观地了解中国。两个展馆可以同时宽松地容纳7000名观众。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充分体现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设计理念。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主体构思,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除国家馆的“斗冠”造型

14、整合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要素外,地区馆的设计也极富中国气韵,借鉴了很多中国古代传统元素。地区馆以“叠篆文字”传达出中华人文历史地理信息。在地区馆最外侧的环廊立面上,将用叠篆文字印出中国传统朝代名称的34字,象征中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而环廊中供参观者停留休憩的设施表面,将镌刻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简称34字,象征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团结共同进取。中国馆的设计引入了最先进的科技成果,符合环保节能的理念。四根立柱下面的大厅是东西南北皆可通风的空间,在四季分明的上海,无论展会期间气候如何,观众都能感到有一股股与人体相宜的气流在抚摸自己的肌肤。外墙材料为无放射、无污染的绿色产品,比如所有的门窗都采用LOM-E玻璃,不仅反射热量,降低能耗,还可能会喷涂一种涂料,将阳光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起来,为建筑外墙照明提供能量。地区馆平台上厚达1.5米的覆土层,可为展馆节省10%以上的能耗。国家馆顶上的观景台也可能引进最先进的太阳能薄膜,储藏阳光并转化为电能。顶层还有雨水收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