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7822998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四年级1班共有学生50人,四年级2班现有学生49人,四年级3班现有学生50人,年龄一般在1011岁之间。通过上学期的教学发现,这两个班的学生大多数都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具有了初步的计算能力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了主动探索和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但也有少数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课上注意力不集中,参与意识不强,在计算中,解决问题中还存在许多困难。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可以看出,优秀学生的比例较大,中下等学生的成绩较差,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也可以从中看出,两个班存在少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独立思考学习能力较差,思维不够灵活。主要表现在: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够

2、专心,要求动脑、动手等思维性较强的题目部分学生不知所措,所以应付了事,个别学生作业书写不够整洁;数学学习兴趣不高,自主学习习惯差,思维不够灵活;解决问题能力弱,课堂语言表达能力差。本学期,对这些弱势学生需要多一些关注与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习方法,并能发动家长做好配合,使他们能和大家一起快乐学习,共同进步。二、教师基本情况分析本备课组共有3位任科教师,平均年龄35岁,我们3位教师都有着认真钻研、积极进取的优秀品质。对工作特别严谨认真,工作扎实有效,都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而且赵老师都已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多年,从事数学教学多年,对教材和学生非常熟悉,对学生有极大的耐心,时时处处关

3、心爱护学生,责任心强,对新课程、新理念的学习与实践较为深刻。其中沈老师有多年从事数学教学的经验,教学灵活;赵娟老师治学严谨,对学生严格要求,对工作一丝不苟。虽然这些教师各有所长,都比较优秀,但由于各班学生人数众多,而且其中两位老师和我都任教两个班,学困生的辅导肯定有一定困难,教学中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是我们不怕困难,迎难而上,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我们会共同深入研究本册教材,深刻挖掘课外教学资源,多研究,多讨论,此外,还要将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多看优秀的教学案例,教学录像,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与时俱进,尽最大努力教育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成才。三、教材分析本套教材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4、试验稿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研究成果为基础,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充分体现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本册教材共有八个单元,包括以下内容: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因数与倍数,认识负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对称,平移与旋转,分数加减法,折线统计图。其中对称,平移与旋转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了解了生活中平移,旋转现象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在小学阶段是最后一次学习,简易方程是在学生理解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作准备,在知识衔接上具有重要作用,多边形的面积是在学

5、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特征及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特征及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学习立体图形知识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数与倍数单元是整数认识的一次拓展,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自然数,学习了四则运算以及初步认识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今后学习约分,通分和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统计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之后,引入了对折线统计图的学习,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等统计知识的基础。本册教材的主要编写特点有:1、素材的选取具有现实性,科学性和时代性。2、坚持情境串带动问题串整合经验课程与学科课程。3、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解决问题

6、的需要出发,优化知识结构。4、突出探究过程,重视对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研究。5、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解简易方程和用方程解决问题;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分数加减法。教学难点:解简易方程和用方程解决问题;负数的意义的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四、本学期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第一单元 简易方程根据教师教学用书和学生实际具体描述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2.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和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3.能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方程的价值,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7、4.在探索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和解简易方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第二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根据教师教学用书和学生实际具体描述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相应图形的面积;了解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2.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推理和概括能力,渗透转化思想,发展空间观念。3.能用有关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第三单元 因数与倍数根据教师教学用书和学生实际具体描述教学目标

8、: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能找出100以内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会找一个数的倍数;了解2,5,3的倍数特征,能找出100以内的2,5,3的倍数;理解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含义,会分解质因数。2.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渗透观察,类比,猜测和归纳等探索规律的基本方法。3.通过探索活动,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激发探索规律的兴趣。第四单元 认识负数根据教师教学用书和学生实际具体描述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大小。2.在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量的过程中,体会正

9、负数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参考、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师个人的理解对这一单元的具体目标描述为:1. 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大公因数与约分、最小公倍数与通分、分数与小数的互化。2.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3.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4.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5.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10、6.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第六单元 对称,平移与旋转根据教师教学用书和学生实际具体描述教学目标:1. 结合实例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够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会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平面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度。2. 灵活运用对称,平移或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3. 欣赏生活中的图案,体验图形美。第七单元分数加减法一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参考、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师个人的理解对这一单元的具体目标描述为:1. 结合解决问题,通过具体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最小公倍数;学会找100以内两个数的最大公因

11、数和100以内最小公倍数的方法。2.现实情境与数学知识相结合,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3. 经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形成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4. 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5. 培养灵活的思维方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处理问题的能力。6. 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第八单元 折线统计图根据教师教学用书和学生实际具体描述教学目标:1. 结合实例,认识折线统计图,体验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量变化中的作用,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12、。2. 根据需要,能合理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的表示数据,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3. 在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分析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进行合理推测的能力。4. 在统计活动中,感受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五、采取措施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入钻研研究教材,确立好教学目标和重难点,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汲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认真贯彻县三环节教学,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竞争中不断进取。3.注重因材施教,做好培优辅困工作,采用一帮一的方法,大面积提高学生

13、的教学成绩。4.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5.充分利用教具、挂图、多媒体等教学辅助设备进行直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6.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取长补短。7.从学生身边的实例入手,引领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六、教学进度年 级四年级周课时数4教科书名小学数学册 次四年级下册出版社XX出版社版 次_2015_年第_2_版一单元授课计划表数学、科学、英语学科时间教学单元教学内容课时分配测试安排新授练习复习测试讲评实践活动合计1周至2周第一单元走进动物园-简易方程53210二周五3周至5周5周至8周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多边形-多边形的面积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535321127五周一八周四8至11周第四单元中国的热极-认识负数11211周三11至13周第五单元校园艺术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62813周三时间教学单元教学内容课时分配测试安排新授练习复习测试讲评实践活动合计13周至14周第六单元图案美-对称,平移与旋转213十四周周三14周至16周第七单元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62210十六周周五17周第八单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