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伯牙善鼓琴》教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7819043 上传时间:2023-12-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伯牙善鼓琴》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七年级下册《伯牙善鼓琴》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伯牙善鼓琴》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伯牙善鼓琴》教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伯牙善鼓琴教学目标:1. 理解字词句,熟练朗读,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则故事;2. 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3. 当堂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一、 导入师: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有韶大的师生和我校的老师一起陪我们度过45分钟,相信在他们关注的目光中,同学们会比昨天表现得更精彩。昨天我们学习了古文二则的第一则郢人,庄子借一个寓言故事说明了惠子是他的知音。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第二则伯牙善鼓琴也是一个有关知音的故事,它发生在一个音乐家和一个樵夫的身上。昨天已经让同学预习了这篇文章,请大家说一说这个音乐家和樵夫分别是谁?生齐答:伯牙、钟子期。师:是的,伯牙是春秋时期晋国上大夫,也是一位著名的琴师。他既是弹琴能手,

2、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直到有一年,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

3、听了起来。”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那打柴人看到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后来的故事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寓言伯牙善鼓琴,在小黑板上展示本节课的三个教学目标。那么接下来的故事怎么样呢?先找一位学

4、生朗读这篇文章。二、初读感知1.一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只要不读错字,就能为本小组加分。一学生纠正读音:“夫”。师补充讲解字义,生再判定读音。2.听录音,要求:边听边画出文言文的节奏,并感受文言文的韵味。(1)学生齐读,要求:注重语速和文言文的节奏。(2)学生分角色朗读,要求:读出感情。三、疏通文意1.学生之间互译课文,把不能解决的字词意画下来,然后写在黑板上。2.由学生来来释疑,教师补充。四、课文探究1.学生再次齐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章是紧扣哪个字来写的?”生齐答:善。2.伯牙和子期各自“善”什么?文中是如何表现他们的“善”的?请从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

5、.学生根据老师的板书继续讲述导语中未讲完的故事。师续讲故事:伯牙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和他喝起酒来。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第二天,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伯牙的琴声

6、。 听了老人的话,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给我们留下如此感人至深的故事的作者是谁呢?5.走进作者列子和他的作品列子。6.伯牙创作的高山流水的曲谱已经遗失,今天的古筝曲高山流水是后人为了怀恋这对知音创造出来的。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边听边思考,本文蕴含的道理是什么?7.生讨论本文的寓意:知音难求,知己难遇。师补充:这个故事

7、不仅在列子中有记载,吕氏春秋和荀子的劝学中也都提到,它之所以被多次记录转载,是与当时“士文化”的背景分不开的。先秦时代百家争鸣,人才鼎盛。很多士人国家观念淡薄,并不忠于所在的诸侯国。这些恃才之士在各国间流动频繁,他们莫不企盼明主知遇。他们希望能遇见象知音一般理解自己的诸侯王公,从而一展胸中所学。这几乎是几千年来所有读书人的梦想。然而能达到此目标的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人一生怀才不遇。由此可见,这个故事在先秦时代就广为流传,是因为这个故事背后的寓意是:人生遇合的美妙,及人生不遇的缺憾。所以千百年来引起无数人的共鸣当在情理之中了。 8.学生根据板书背诵伯牙善鼓琴。五、作业布置:1仿写句子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2完成本课的学习辅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