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自来桥镇红薯产业调查与思考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7815559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自来桥镇红薯产业调查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市自来桥镇红薯产业调查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市自来桥镇红薯产业调查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市自来桥镇红薯产业调查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市自来桥镇红薯产业调查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自来桥镇红薯产业调查与思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市自来桥镇红薯产业调查与思考“五早”生产一直是XX市的特色产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近年来,该市各地立足当地自然优势,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示范带动等办法,积极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涌现出一批以“五早”作物为主导、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竞争力较强的专业村、专业乡镇。自来桥镇的红薯生产就是比较典型的范例。最近,我们对该镇以白云寺村为中心的红薯生产、加工和储藏情况开展了调查,就该镇红薯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思考。一、发展现状自来桥镇是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乡镇之一。现有10个行政村,5000多户,人口2.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万人;耕地2.3万亩,其中丘陵岗地2万亩。近年来,镇党委

2、、政府因势利导,积极发展以鲜食为主的红薯生产,基地面积逐年增加,储藏和运销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红薯产业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一条重要渠道,成为江淮分水岭治理地区结构调整的亮点。1、基地面积逐年扩大。该镇有种植红薯的传统习惯,但分布零星、散乱,选用的多是农户自留的土种。春,该镇白云寺村王国忠户从江苏引进适宜鲜食的新品种苏薯8号400斤,由少数农户种植,当年亩产均在4000公斤左右,市场售价0.6元/公斤;由于效益可观,该村已种植1000亩;,以南部四村为主,已发展到8000亩,户均10亩以上的种植户达156户。今年,该镇种植红薯的农户达到3000户、占全镇60%,面积达1.4万亩、

3、占全镇耕地61%。以红薯为特色的区域规模生产基地正在逐步形成。2、储运能力不断增强。鲜食红薯收获后,白云寺村杨少山户尝试进行了简单短期储藏,将红薯上市延至春节前销往常州等地,烤食售价翻了3倍。通过储藏保鲜,避开集中应市,可以大幅度提升经济效益,这极大地调动了农户发展生产、储藏增值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到,就有少数农户改变平地堆放土藏法,依托山势建造新式大型储藏窖,储藏能力大大提高。,从江苏江宁返乡创业的老板赵刚投资200万元,在梅花村建造了储藏能力达300万斤的大型山窖,当年就收储红薯160万斤。全镇储藏红薯户达554家,其中10万斤以上的储藏户49家、100万斤储藏户4家。由赵刚投资40

4、0万元的超大型山窖正在建设之中,有望今年秋投入使用。目前,全镇投入使用的大小储藏窖已达72个,红薯经纪人31人,预计今年秋储藏和运销红薯的能力将超过5000万斤以上。3、经济效益十分明显。(1)种植户。按每亩平均产量3000公斤、每公斤0.6元计算,亩产值1800元左右,扣除需投入的种苗、农药、肥料等成本350-400元,亩效益1400元左右,比一年两熟(一麦一稻、一麦一杂)的净收入高800元左右。白云寺村周文志户一家3口,种植红薯15亩,纯收入2万元以上。如农户自家进行储藏增值,效益还要增加。(2)储藏户。按照一般储藏户测算,投资3万元建造一个储藏能力为10-15万斤的地窖,在扣除成本(包括

5、收购、看护、用电、人工等)和耗损之后,每斤红薯可增值0.1元,2-3年即可收回全部投资。(3)加工户。据测算,5斤鲜红薯可以加工生产1斤淀粉;斤粉面可以加工0.9斤粉丝或0.9斤粉皮。淀粉红薯收购价每斤0.2元,粉面批发价2元/斤,粉丝、粉皮批发价2.2元/斤,红薯渣450元/吨。扣除成本后,每斤红薯增值0.15元。此外,由于红薯集中收获和分批销售时,需要大量的人工,也使得当地的富余劳力找到了生财之道。4、加工生产刚刚起步。,由该镇桥镇村人崔广美投资30万元兴建了一座红薯淀粉加工厂,也是目前全镇仅有的一个加工厂。当年就收购和加工红薯150万斤,用劳力10人,三个月时间生产淀粉30万斤,生产粉丝

6、10万斤、粉皮1万斤。目前,已出售粉面8万斤、粉丝9万斤、粉皮1万斤、红薯渣60吨,库存粉面10万斤、粉丝1万斤,实现销售收入近40万元。5、产业发展前景广阔。由于红薯淀粉可广泛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纺织、塑料、染料等行业,市场需求量大,红薯制品深加工有较大市场潜力,发展前景极为广阔。专家预测,今后全球仅生物塑料用量就将达到3000万吨。同时红薯淀粉价格高并且稳定,每吨红薯淀粉可卖到3000多元,较其它淀粉高出1000多元。因此,江淮分水岭治理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红薯生产、储运和加工业,培植特色板块农业经济,这不仅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需要,也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适应性农业的需要。二、主要做法1、利

7、益驱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发展要求调整和安排农业生产,利益最大化是追求的原始动力。自来桥镇根据市场需求,结合本地实际,70年代规模种植生姜、大蒜,80年代规模种植山药、籽瓜,90年代规模种植冬瓜、西瓜,如今又发展到规模种植红薯,这是市场不断调节、农民自主选择的结果。早在冬,在得知杨少山户将红薯储藏延期上市获得高收益后,镇党委、政府就及时邀请其在党员冬训班上进行现身说法,细算经济利益帐,宣传和发动广大党员率先发展红薯生产。此后,在利益的驱动下,红薯生产发展速度加快,目前已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特别是春薯在白云寺村已占到90%以上。2、规划引导。从自来桥镇地处丘陵山区、多旱少雨的立地条件出发,发展具有

8、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营养丰富、用途广泛等特点的红薯生产,是优化种植结构、发展适应性农业的必然选择。考虑到南部四村和北部六村在土壤特性上的差异,为进一步丰富市场品种,满足今后发展加工等不同需求,镇党委和政府提出,南部四村以鲜食红薯为主,北部六村重点发展淀粉型红薯,对红薯生产实施统筹规划,引导该产业进入有序发展轨道。3、示范带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农民只对身边的人和事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认同。为此,在发展红薯生产中,镇党委、政府首先在每个村确立几个种植、运销和储藏大户,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鼓励他们加大投入,帮助他们增加收入,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在梅花村投资兴建大型山窖的赵刚就是镇党委

9、、政府通过招商引进的,在他的的带动下,又有多人投资兴建大型山窖。为降低红薯生产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就有少数农户采用50匹的大型拖拉机,并对配套机具进行改造,可以一次性起垄3道,至,全镇已购进20台大型拖拉机。4、服务支持。为加快红薯产业的发展,镇党委、政府从生产技术、市场信息、销售服务、优惠政策等各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组织农技干部开展红薯生产、储藏技术培训,指导农民进行育苗、除草、治虫等田间管理和保温保湿处理,努力提高生产和储藏水平;及时了解和掌握市场信息,向种植、运销、储藏大户反馈,并为中介经纪人提供网上服务;协调发放农业生产小额贷款400万元,保障化肥、农膜、农药等农资供应充足,满足生

10、产需要;引导16个种植、运销、储藏大户成立红薯合作社,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对外来的客商给予政策优惠,帮助赵刚在寨山村协调建窖山地20亩,一次性仅收取费用3000元。三、存在问题 该镇红薯产业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的已成为制约该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瓶颈,必须正确认识,认真对待。1、环境污染问题初现。目前储藏窖周围烂薯到处乱扔,气味难闻,影响周边农田及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另外加工区也有废水排放现象,若不妥善处理,势必会影响周围环境。2、产品结构比较单一。目前,该镇红薯生产以鲜食为主,品种单一,一旦市场行情出现波动,农民的利益就将受到影响。

11、同时产品缺乏统一品牌,虽然该镇红薯外销不错,却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品牌,不利于产业的提升和增强市场竞争力。3、生产水平有待提高。红薯在种植过程中易受病毒侵染而使种性退化,产量下降,品质降低。该镇引进的苏薯8号已4年,临近使用期下限,必须进行脱毒处理。4、加工能力严重不足。由于红薯淀粉可广泛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纺织、塑料、染料等行业,市场需求量大,红薯制品深加工有较大市场潜力,发展前景极为广阔。但该镇目前仅有一家初加工企业,远远不能满足长期发展的需要。5、组织化程度不高。红薯产业虽然被列为该镇结构调整的重点和主导产业之一,但组织领导、产业规划、政策保障和问题协调等方面还有待加强,尤其是农民合作社、

12、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滞后,行业不规范,容易形成无序竞争。四、几点建议当前该镇红薯生产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但多以“原料基地”为主,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组织化程度低,与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发展“一村一品”的产业要求差距甚远。因此,做大做强红薯产业,必须在规模、效益、组织领导上下功夫,必须在产量、质量、品牌和市场占有率上做文章。1、明确目标,搞好规划。定位高才能起点高,规划好才能保证效果好。目前该镇红薯产业一定意义上说,仍属群众自发生产状态。应围绕如何推广实用技术、扩大基地规模、提升产业档次、优化发展环境等有所作为,要从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适应性农业的总体要求,做出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明确具体的

13、奋斗目标,指导全镇红薯产业发展。规划要切实可行,紧贴镇情,不能好高骛远,偏离实际;目标要催人奋进,可望可及,经过努力能够实现。2、规模生产,产业经营。红薯产业化可以是一个横跨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商业等多种行业参与的大产业,发展潜力大、效益高。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实行龙头企业+农户+科技的产业经营模式,兼顾企业、农户、农技三者利益。由农技人员培育良种、技术指导,农户集中规模种植,龙头企业(包括储藏)订单收购、加工,共同闯市场、争效益,努力培植“一村一品”,形成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的专业村、专业镇。3、依靠科技,主攻单产。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红薯的最高产量可达6000公斤,可见红薯

14、的增产潜力巨大。为进一步规范红薯的栽培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要做到:一是积极引进、试验、示范、筛选、推广优质高产品种;二是积极推广脱毒红薯种苗;三是积极发展春红薯;四是控氮增钾、控后促前(期),促其稳长、严防疯长;五是加强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4、改善品质,提升档次。红薯本身具有良好的无公害基础,所以红薯生产基地要从种植开始,避免田间化肥、农药、激素污染;在加工过程中,尽量减少淀粉氧化褐变,不使用明矾等添加剂,生产出的淀粉、粉丝真正达到无公害精白粉丝和淀粉标准。再实行精美包装,申报商标,靠名、优、特占领市场,改变有规模无档次局面。5、加强合作,共御风险。专业合作社或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是带领农民共闯

15、市场、降低生产、经营风险的有效载体。目前无论从生产规模看,还是从农民经纪人的需求看,都迫切需要有这样一个市场中介组织,应尽快组建薯业协会或合作组织,靠协会沟通政府与加工户、加工户与市场间信息,规范行业生产经营秩序。协会或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可出台政策激励加工大户、经纪人等牵头组建。其活动经费可采取政府出一部分、加工户入股等办法筹集。协会或经济合作组织重点负责信息服务、产品质量检测、商标管理、市场购销,维护行业秩序,协调解决该产业在生产、购销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6、规范生产,防止污染。随着红薯产业的不断发展,防止环境污染问题应摆上议事日程,尤其要做好淀粉加工业的污水处理,这方面可借鉴外地的成功技

16、术和工艺流程,从废水中提取饲料,既治污又能开发新产品,实现“多赢”。因此,淀粉加工业要生存、发展,必须规范生产,解决好污染问题,实现轻污染、高效益发展目标。污水治理属经营性项目,可采取招商或股份形式建设污水处理厂。7、加强领导,搞好服务。该镇的红薯产业发展,目前仍属自发无序状态,政府要从坚持科学发展观、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发展特色板块农业、培植“一村一品”的高度,加大扶持力度。只有强势政府加强势企业,才能有强大的特色产业。应成立一套由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专门领导班子,并从有关部门抽调人员专职负责,对种植、运销、储藏和加工大户,加强政策、技术、信息、环境等服务,帮助和引导组建农民专业协会或经济合作组织,确保该产业始终沿着健康轨道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