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教学中“有感情朗读”走得更踏实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7804652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阅读教学中“有感情朗读”走得更踏实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让阅读教学中“有感情朗读”走得更踏实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让阅读教学中“有感情朗读”走得更踏实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让阅读教学中“有感情朗读”走得更踏实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让阅读教学中“有感情朗读”走得更踏实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阅读教学中“有感情朗读”走得更踏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阅读教学中“有感情朗读”走得更踏实(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阅读教学中“有感情朗读”走得更踏实关键字:阅读教学 感情 朗读摘要:朗读是变文字符号为文字信息的中介,是唤醒学生美好感情的良方,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例如角色转换、深入采访、背景介绍、形式变化、多元评价等,让学生自我感悟语言文字,从而更好地感知语言、运用语言和发展语言,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语文新课程标准在阅读方面提出“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要求;翻开语文课本课后练习,我们也会发现这样的要求:“我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要多读几遍课文”“课文写得美,我要好好读一读”。张若田先生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新课程标准、课后练习

2、、专家都告诉我们学语文要读,那学语文究竟为什么要读呢?文章最初是以文字这种符号呈现给读者的,在没有把它转变成有意义的句群之前,对于读者来说是毫无意义的。波兰现象学、美学家罗曼英伽登指出:在文学作品中的诸层结构中,语言现象中的词语声音关系是固定的,词、句、段各级语音单位的意义及组合是不变的,而表现的客体层和图示化方面层等,则带有虚构的纯粹意向性特征,至于思想观念及其他行而上的蕴涵更是混沌朦胧的,因此必须靠读者自己去体验,去填空,而读者的体验、填空则离不开朗读。朗读是读者把文字符号变成有意义信息的一个重要的中介。正如荀子劝学里所说:“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即习文的关键是以读为主,感悟自得。读如

3、此重要,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呢?在日常的阅读教学活动中,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形“同学们,这里要扬起来”,“这里要轻读”,“这里要重读”我们有些老师在课上指导学生朗读,不是理解地去读,而是只注意朗读技巧,为朗读而朗读。金克木先生说:“不会读,书如干草;会读,书如甘草。”我们如何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呢?文心雕龙里有这样一句话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这句话的意思是读“文”是入“情”的前提。这种传统的文学批评精华用到今天的语文教学中,就是要引导学生根据具体语句,扣紧语言文字,用心读,再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这样不用教师大喊“请同学们读出感情”,理解体验之后的情感便自然流露于同学们的朗读之中了。笔者

4、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反思和听课,总结出了几个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方法,与大家共同分享。一、角色转换,教师采访法人教版月光曲,教学目标是通过朗读体会穷兄妹手足情深,进而感悟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1.师:兄妹俩说了什么话感动了贝多芬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文字,看看能够从中读懂什么?2.师:请与你的同桌结成兄妹,不要提示语,直接对话,揣摩说话的语气,体会一下人物的感情。3.汇报朗读,师点拨。重点指导“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采访“妹妹”:我来问问这位姑娘,你是随便说说的吗?为什么?采访“哥哥”:这位哥哥,你听到妹妹这样表白,有怎样的感受?问“妹妹”:你安慰哥哥时为什么说得那么快?那

5、么妹妹,你可不可以笑着读这句话呢?(生练习)师小结:不同的读法能表达不同的感受。4.听了盲姑娘的话,贝多芬又会怎么想呢?5.学到这里我发现你们已经和贝多芬一样被深深打动了。我们再来一起读读这段话。在这节阅读课中,朗读过程中采用了角色转换,让学生走进人物,为文本语言向学生内部语言的转化搭建了有效的平台,使学生在情境中获得体验。接着教师一改“直接提问”,以“采访”代之,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师生发自心灵的对话,让这对穷兄妹的心理活动走进了学生的心田。在教师的采访中,学生们通过快、慢、笑几种读法的比较,进一步体会了盲姑娘在安慰哥哥的同时,内心的那种无奈、伤感和酸楚,明白不同的读法,可以表达

6、不同的感受。经过一系列的体验和感悟,学生不仅被这对穷兄妹的手足情深所打动,而且很自然地走进了贝多芬的内心世界,由此获得感动,在最后的朗读中自然流淌出来,进一步深化内心的感悟。二、背景介绍法当学生在解读文本遇到困难或不能够深入理解时,也不必要让学生冥思苦想,或教师生硬地讲解引导,查阅相关资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作者的生平介绍、创作背景以及对作品的评论等都会成为学生解读文本的金钥匙。这正如孟子万章下所写:“颂其文,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学生的情感自然喷薄而出。人教版季羡林怀念母亲一文初读平淡无奇,甚至感觉跳跃性比较大,自己也很难读出感情,何况学生。一个从

7、6岁就离开母亲的孩子,何以对母亲的去世竟如此悲痛?为了上好这课,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读季老的其他作品。季老的散文赋得永久的悔,回忆幼时的生活和表达对母亲早逝而自己无从赡养的愧疚、悔恨,对解读怀念母亲很有帮助。此外怀念母亲中有两段文字摘自季老写于1936年的寻梦。留德十年附录中有,不但有助于解读怀念母亲,而且此文写得情真意切,读后齿颊留香,回味无穷。因此这节课,为了让学生理解文本和作者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我制作了幻灯片,用了半节课的时间,介绍写作背景,并投影了季老的散文赋得永久的悔和寻梦全文。在了解背景之后,学生便自然地跟随者季老走进了还念母亲的情感之中。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学生的感情在朗读中表达

8、得淋漓尽致。三、变换句式法有这么一则便条:我吃了你放在冰箱里的梅子,它们大概是你留着早餐吃的。请原谅,它们太可口了,那么甜,那么凉。这些句子组成了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便条,似乎毫无审美意义,但是换个角度,也不妨把它们这样分行排列:便条我吃了放在冰箱里的梅子它们大概是你留着早餐吃的请原谅它们太可口那么甜那么凉句子还是那些,而且一字不改,只是分行排列成“诗”的样子。面对这样分行排列的诗,任何稍有耐心的读者都可能读出其中回荡的某种诗意。这便是美国诗人威廉姆的一首颇有名气的小诗便条。这对语文阅读教学不无启发。我们平时朗读的形式很多,有表演、配乐读、分角色读等,但这些都是朗读者在变化,而朗读的对象文字排

9、列形式没有变化。对于抒情的文章,如果我们把朗读的文字行文格式进行一些变化,再让学生读,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丑小鸭一文的教学,我把丑小鸭的身世整理成一首小诗: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它哥哥、姐姐咬它公鸡啄它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它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它猎狗追赶它冬天到了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丑小鸭趴在湖面上冻僵了春天到了丑小鸭在倒影的湖面上看到了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它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形式的变化让学生感到新鲜,兴趣被激发。短句的形式,行文断句变得清晰,帮助学生处理了句子的停顿。最后以诗歌的形式出现,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在了解了小鸭的身世之后,再读这首改编的诗歌,情

10、感荡漾其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四、阅读评价法传统的阅读评价,以字音、流畅与否、声音响亮程度、以教师心中已定的情感为标准。教师要改变这种教条的评价法,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多元评价,激发阅读的自主性。九寨沟教学生1:我读描写羚羊的这部分(朗读)。我主要是突出它善于奔跑的特点。生2:你的“窜出来”读得很好,“消失在前方的丛林中”读得太快,我和你的读法不一样。师:那你读读看。你为什么要轻、要慢读呢?生2:我还想仔细看清它,可它已经消失地无影无踪,我觉得非常遗憾,所以我是用一种遗憾的心情读得。生1:我读得快是因为要强调它一转眼就消失的特点。每个人对课文的感受不一样,读出来的语气、语速也各有差异。不管是快一些,还是慢一些,都是根据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去读,因此朗读课文不一定要千篇一律,只要用心去读都可以。朗读是变文字符号为文字信息的中介,是唤醒学生美好感情的良方,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去自我感悟语言文字,必将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