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导读文档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779983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包身工导读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包身工导读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包身工导读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包身工导读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包身工导读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包身工导读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包身工导读文档(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1第四单元工包身【目标解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了解报告文学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培养阅读报告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掌握新闻事实、背景材料、作者的主观评价三方面的内容,并学会据此分析一篇新闻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3情感态度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培养学生的对于人的尊严和生存权利以及劳动权利的尊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学法指导】1、阅读课文,掌握作者按时间的顺序,点面结合组织材料的方法。2、关注新闻,联系现实,增强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3、积累掌握文中字词。【课前预习】 1、关于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介于新闻报导和文学作品之间的

2、文学样式,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等的总称。报告文学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能迅速及时地“报告”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事件、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因为它是“报告”,要求所反映的是真人真事;因为它是“文学”,又要求所反映的真人真事要有典型性,并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中国报告文学的三部里程碑作品是包身工、谁是最可爱的人、哥德巴赫猜想。 2、作者简介夏衍原名沈乃熙,字端先,生于1900年,浙江杭州人。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毕业后留学日本,1927年回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文艺工作。曾参加太阳社,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主编救亡日报和重庆新华日报副刊,解放后,解放后曾任中共

3、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文化局长,文化部副部长,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中顾委委员等。夏衍曾写过很多作品,著名的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考验等话剧本。并把小说祝福、林家铺子等改编为电影剧本。3、写作背景1927年,作者在上海认识了一些在纱厂工作的朋友,了解了一些纱厂工人的情况;1929年,从做工人运动工作的同志那里知道了一些包身工的非人生活情况。“一二八”战事后,为了写女性的呐喊电影剧本,又搜集了一些包身工材料,对二十世纪帝国主义经营的工厂里,还公然保留封建奴隶制度感到非常愤怒,决心深入调查,打算彻底揭露。由于纱厂工人的热心帮助,作者深入工厂实地观察调查了三个月,获得了大量第一手

4、材料。4、包身工制度包身工是“二十世纪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服役的十六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受双重的压榨剥削,是双重奴隶。国民党反动统治,造成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加速了中国农村破产,抵抗不了水旱自然灾害;农村破产造成了大量廉价劳动力流入城市。帝国主义又和中国封建势力勾结起来拼命压榨剥削。一句话,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反动统治,是使农村青年变成双重奴隶的社会根源。5、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夏衍( ) 弄堂( ) 褴褛 ( ) 游说( ) 契据( )铁锭( ) 骷髅( ) 船舷( ) 荤腥( ) 皮辊( )执拗( ) 惺忪( ) 蠕动( ) 佳肴( ) 轧坏(

5、)木栅( ) 籼米( ) 莴苣( ) 簿子( ) 偌大( )答案:夏衍yn 弄堂long 褴褛Ln l 游说shu 契据q铁锭dng 骷髅K 船舷xin 荤腥h 皮辊g 执拗ni 惺忪xng 蠕动r 佳肴yo 轧坏y 木栅zh 籼米xin 莴苣W j 簿子b 偌大ru2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关联词依次是( )包身工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_她们根本就没有“做”_“不做”的自由。她们每天的工资就是老板的利润,所以_在生病的时候,老板_会很可靠地替厂家服务,用拳头、棍棒或者冷水来强制她们去做工作。A因为 和 即使 也 B所以 或者 虽然 还C因为 或者 虽然 出 D所以 或者 即使 也答案:D3、词义辨

6、析(1)雇佣/雇用她初到的时候,四叔虽然照例皱过眉,但鉴于向来 女工之难,也就并不大反对。 资本生存的条件是 劳动。【答案】雇用/雇佣 。“雇佣”是用货币购买劳动力,为名词,作定语不加助词“的”,如“雇佣军”、“雇佣劳动”等。“雇用”是出钱让人为自己做事,为动词,如“雇用临时工”、“雇用职员”等;如作定语,一定要加助词“的”。(2)收集/搜集带工老板到菜场 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包身工难得的佳肴。这几年他走访了很多老革命战士,请他们讲述革命经历,从中 到了许多珍贵的革命史料。【答案】收集/搜集。 “收集”是把事物聚集在一起。“搜集”是到处寻找(事物)并聚集在一起(3)质疑/置疑中国教育必须

7、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这是毋庸的。做学问,就要有质疑问难的勇气。【辨析】置疑/质疑。“质疑”是指出问题、提出疑问。“置疑”是怀疑,常用于否定形式,如“无可置疑”、“毋庸置疑”。【合作探究】【课文结构分析】本文以时间为线索,以问题为中心,将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还能兼营茶楼、浴室、理发铺一类的买卖”)记叙包身工起床情况,兼议包身工制度的产生。第二部分(从“四点半之后”到“在这里也由这些工资不及男工三分之一的包身工们担负下来”)记叙包身工的早餐并论及包身工制度的发展。第三部分(从“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声响了”到“替厂家和带工头二重服务的包身工总在二万四千人以上”)记叙包身工的上工,描述

8、包身工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劳动的情况和受工头毒打的非人生活,并用具体材料和数字说明帝国主义工厂对中国工人的残酷剥削。第四部分(从“两粥一饭”到结尾)是全文的总结,沉痛概述包身工的悲惨遭遇,愤怒控诉野蛮的吃人制度,并指出黎明必将到来。【课文结构图示】2、主旨本文从吃、住、劳动等方面具体描述了包身工的苦难生活和她们痛苦的变态心理,愤怒揭露了带工老板、“打杂”之流和日本殖民主义者互相勾结欺凌压榨包身工的兽行,展现了在旧社会里生活在最底层的包身工血淋淋的生活图景。思考问题1、作者为什么以“包身工”为题?题目和内容有什么关系?报告文学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包身工属于第三种,写问题。以“包身工”

9、为题,点明文章以包身工问题为中心;同时也暗示文章的中心思想:写包身工的悲惨生活,揭露包身工制度。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作者是如何组织材料的?本文以时间为线索,以包身工一天的生活与劳动来组织材料,并在其中穿插一些背景材料与作者议论。使得文章线索分明、内容充实。作者将包身工一天的生活与劳动高度集中在从清晨到黄昏放工的时间里。作者进行了三个场景的描写:四点一刻,包身工清晨起身的情景;四点半,包身工吃饭的情景;五点钟,包身工上班劳动的情景。叙事中以顺叙为主,间以补叙、插叙,在表达方式上,记叙和说明、议论交错运用,使得文章条理清晰、安排灵活。3、为什么日本厂家特别愿意雇用包身工?主要三个原因:可靠(身体

10、属于带工老板,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安全(与外界隔绝,不受外界工潮的影响)、价廉(工资不及同类男工的三分之一)。4、包身工过着怎样的悲惨生活?(1)恶劣的条件:鸽子笼、蜂房一般、充满汗臭、粪臭和湿气 (2)紧张的生活:四点一刻起床,四点半吃饭,五点钟上班,劳动十二小时(3)残酷的惩罚:殴打、罚工钱、停生意、饿饭、吊起 (4)麻木的精神:少女的“害羞”感迟钝(5)严密的统治:罐装的劳动力5、本文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为什么描写了包身工的悲惨生活,还要议论“包身工”制度?运用了描写、记叙和说明、议论相结合的写法,两者结合,互相补充。描写记叙部分好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说明议论部分好像是特写镜头的解说词

11、。特写使人获得形象认识,解说使人获得本质认识。随着时间推移,包身工的生活图景越来越清楚,对包身工制度的本质认识越来越深刻。最后写“黑夜”归到结尾,有力地揭示了中心思想。6、本文如何通过“点面结合”的方式来描写包身工这个群体生活的?“面”,就是一般的、概括性的材料;“点”,就是一些典型的人物、典型的事例和典型的细节。文章在写包身工的时候,把这两者紧密结合起来,这两方面的材料是骨架和血肉的关系。“面”上的描写,主要指的是人物的群体描写,课文写包身工的起床、吃粥、像放鸡鸭一般地走进工厂、在工厂忍受各种威胁的情景,包身工是一个群体,描写她们的生活,必须通过整体速写,才能得到全面的表现。但是,仅有这些概

12、括的描述,会显得单薄。于是作者选取了一些典型人物和典型细节。比如文中三次提到“芦柴棒”这个人物。芦柴棒是众多包身工中的一个典型人物,通过“芦柴棒”的悲惨遭遇的描述,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包身工被压榨、被摧残的悲惨的命运。另外,还有一些典型事例,比如没吃上粥的包身工,接受老板娘亲自制作的“美食”;如她们“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等,都使得包身工们的苦难生活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7、本文是如何体现报告文学真实性与文学性的?请举例说明。(1)翔实的数据显示报后文学的真实性。举例: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 “猪猡”。合

13、九平方米,平均每人半平方米,表明住宿的拥挤程度。举例:包身费大洋二十元,期限三年,生死疾病一听天命,先付包洋十元。芦柴棒现在的工钱是每天三角八分,拿去年三角二分做平均,两年来在她身上已经收入二百三十块钱了!从这两个例子来看,表明剥削的惊人程度。(2)生动的语言显示报告文学文学性。生动的人物描写。比如写清晨女工们忙着起床时,“那男人虎虎地向起身慢一点的人的身上踢了几脚,回转身来站在不满二尺阔的楼梯上,向楼上的另一群人呼喊。”写打杂的快速的连续动作,用“虎虎的”描写踢人,十分逼真地表现出这个流氓的凶暴本相。生动的人物对话。比如打杂的“呼喊:揍你的!再不起来?懒虫!等太阳上山吗?”突出了日本资本家和

14、带工老板统治女工的爪牙狐假虎威凶狠残暴的性格。形象的比喻。比如“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营利的制度,我禁不住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作者用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比喻帝国主义及其买办们与包身工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十分精当,有力地控诉了吃人的包身工制度。文中用了“猪猡”“懒虫”来借喻包身工,这些词本来是老板和老板娘对包身工的称呼,说明他们根本不把包身工当做人看,作者借用过来,具有辛辣的讽刺意味。运用反语。比如“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这里“慈祥”与“佳肴”都是反语,表明包身工粥菜之难得及质量之差,对压榨成性的老板表达强烈地讽刺的意味。包身工同步练习积累与运用1选出加点的字词注音无误的一组( )A吆喝(yo) 游说(shu) 佳肴(yo) 浸透(qn)B轧()账 皮辊(gn) 饲养(s) 籼米(xin)C木栅(zh) 流氓(mng) 骷髅(lu) 水门汀(dng)D揩油(ki) 虐待(n) 懒惰(du) 生杀予夺(y)参考答案:1B(A浸jn B汀tng,平地 骷髅k lu D予y)2.下列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