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平伯与杭州的文学文化因缘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7798841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俞平伯与杭州的文学文化因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俞平伯与杭州的文学文化因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俞平伯与杭州的文学文化因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俞平伯与杭州的文学文化因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俞平伯与杭州的文学文化因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俞平伯与杭州的文学文化因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俞平伯与杭州的文学文化因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俞平伯与杭州的文学文化因缘 西湖畔西泠桥侧孤山脚下的俞楼,也是我平日常爱走走的地方。背靠青青山坡,面对一湖碧水,俞楼闲闲地立在芳草地上。100多年前,晚清大学者俞樾(18211907,号曲园),晚年就在这座小楼里授徒讲学。门对清山绿水,蓝天白云,闲赏春柳秋月,日出日落,俞老先生真是有福之人。俞樾眷恋西湖,尤其仰慕孤山林和靖、苏东坡的遗迹。俞老先生的好友彭玉麟、学生徐花农等人,就在孤山西麓“六一泉旁,觅得一地,筹资筑屋,以供老先生晚年休养。开始建楼时,老先生坚定不允,他在给徐花农的信中说:今西北奇荒,方谋多方赈济,兴此不急之工,一不可也;露台为百金之屋,汉文尚且惜之,兹以我一人之故,致醵众人之资

2、,二不可也;且鄙人何德何能而可据此湖山胜地,三不可也。但他的学生们这回没有遵从师命,还是继续建楼。1877年(清光绪三年)12月,楼成,遂名俞楼。因仿苏州曲院,故又名“小曲园。落成之日,学生坚请老先生移居,老先生拗不过,只好接受。1878年2月,俞老先生携姚夫人来住,他把俞楼当作讲学之所。桥边香冢邻苏小,山上吟庵伴老坡。多谢门墙诸弟子,为余辛苦辟行窝。这是老先生为楼落成而写的诗。老先生还写了一副楹联:合名臣名士,为我筑楼,不待五百年后斯楼成矣;傍山南山北,循地选胜,适在六一泉侧其胜如何。感谢之情,喜悦之心,溢于言表。杭州之地,尊师重道之蔚然成风,也是自古已然矣。 当日新楼落成,杭州名流纷纷撰写

3、了楹联,驰名的譬如:把酒贺湖山,喜六一泉旁,又有名流分半席;研经多岁月,看三百卷后,更传杂纂到千秋。楼以姓传,万里关山来后学;地因人杰,一湖风月属先生。这些楹联,情景交融,有意境,有文采。我们想象这么一位谦和儒雅的传统学术大师,居住在清幽雅致的西湖山水畔,或者说,清雅的湖畔,有这么一位儒雅的饱学之士来居住,你能说这不是相映成趣相得益彰么俞樾的讲学西湖,也许可以看作杭州学风之盛的一个象征。事实上,宋元以降,杭州英才辈出,名士如云,它始终是中国南方的一个文化中心。俞樾去世是在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10多年后,他的曾孙俞平伯从1920年4月至1924年底,也曾居杭四五年,其中约有七八个月曾小

4、住俞楼。其时,俞平伯的年纪约在21岁至25岁。俞平伯居杭时间虽然不长,但奠定他在现代中国文学和文化学术史上根本地位的重要篇章,就是在这一段日子里产生的:他的第一部新诗集?冬夜,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于1922年3月;第二部新诗集?西还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于1924年4月。这个时候,俞平伯正住在杭州。这两部作品,?冬夜里的大局部诗歌作于杭州,?西还中的?夜雨之辑47首,大半也写于杭州。他的散文集?杂拌儿,虽然是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于1928年8月,这个时候,俞平伯已移居北平,但里面的不少篇章,却是写于杭州。而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于1928年末的?燕知草,里面所写的,全部都是杭州的景物与人事。1921年

5、4月至7月,俞平伯受胡适“整理国故的影响,与顾颉刚通信讨论?红楼梦。俞平伯研究?红楼梦的学术名篇、也是中国“新红学奠基作品之一的?红楼梦辨,就完稿于1922年7月初的杭州,1923年4月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俞平伯虽然居住杭州的时间不长,但这却是他一生里为数甚少的学术和文学创作的“井喷期。是不是因为杭州和西湖更适合俞平伯的学术文化性格和性情呢在作于1925年2月20日的?芝田留梦记里,俞平伯写道:在杭州小住,便忽忽六年矣(维强案:连头带尾应是五年。俞平伯1925年4月13日写于北京的?西湖的六月十八夜说“我在杭州一住五年)。城市的喧阗,湖山的清丽,或可以说尽情领略过了。其间也有无数的悲欢离合,

6、如微尘一般的跳跃着在。于这一意义上,可以称我为杭州人。俞平伯祖籍浙江德清,1900年1月8日出生于江苏苏州,而愿意把自己称为杭州人,这缘故正如他所自述的。细心的朱自清,在给俞平伯?燕知草写的序里更明白地说了两层意思:杭州是历史上的名都,西湖更为古今中外所称道;画意诗情,差不多附拾即是。所以这本书假设可以说有多少的诗味,那也是很自然的。西湖这地方,春夏秋冬,阴晴雨雪,风晨月夜,各有各的样子,各有各的味儿,取之不竭,受用不穷;加上绵延起伏的群山,错落隐现的胜迹,足够教你流连忘返。难怪平伯会在大洋里想着,会在睡梦里惦着!这是第一层意思,西湖山水胜迹,诗情画意,最合俞平伯的趣味和心境。接下来,朱自清笔

7、锋一转,又说:但“杭州城里在我们看,除了吴山,竟没有一毫可留恋的地方。像清河坊城站,终日是喧阗的市声,想起来只会头晕罢了;居然也能引出平伯那样怅惘的文字来,乍看真有些不可思议似的。朱自清于是顺理成章地引出第二层意思:其实也并不奇。你假设细味全书,便知他处处在写杭州,而所着眼的处处不是杭州。不错,他惦着杭州;但为什么与众不同地那样粘着地惦着他在?清河坊中也曾约略说起;这正因杭州而外,他意中还有几个人在大半因了这几个人,杭州才觉可爱的。好风景固然可以打动人心,但假设得几个情投意合的人,相与徜徉其间,那才真有味;这时候风景觉得更好你看,这书里所写的,几乎只是和平伯有着几重亲的H君的一家人平伯夫人也在

8、内;就这几个人,给他一种和煦铱郁的气氛气。他依恋杭州的本源在此,他写这本书的感兴,其实也在此朱自清序里写的“和平伯有着几重亲的H君的一家人平伯夫人也在内,就是指的杭州许家,“H君即是俞平伯的岳父儒雅的许引之。许引之也是俞平伯的舅父,所以朱自清文章里才有“和平伯有着几重亲这样的话。我们今天读到的俞平伯那时记写杭州和西湖的散文,既是他当日性情和心情的叙述,也是留下来的当日杭州和西湖的用文字描绘的风景和市俗的小品画作。?湖楼小撷是俞平伯人住俞楼后写的美丽的散文,由“春晨、“绯桃花下的轻阴、“楼头一瞬、“日本樱花、“西泠桥上卖甘蔗等五章组成。“春晨写的是俞平伯随岳父一家由杭州城头巷寓所移居西湖俞楼,度

9、过的湖楼小住的第一个春晨,时在1924年3月31日,写作日期是同年的4月1日这是我们初入居湖楼后的第一个春晨。昨儿醒来,便整整下了半宵潺浚的雨。今儿醒后, 从疏疏朗朗的白罗帐里,窥见山上绛桃花的繁蕊,斗然的明艳欲流。因她尽迷离醒睡之间,我只得单独的抽身而起。今朝待醒的时光,耳际再不闻沉厉的厂笛和慌忙的校钟,惟有聒碎妙闲的鸟声一片,密接着恋枕依衾的甜梦。人说“鸟啼惊梦;其实这样说,梦未免太不坚牢,而乌语也未免太响亮些了。我只以为梦的惺松破后,始那么耳有所闻,继那么目有所见。这倒是较真确的呢。记得我们来时,桃枝上犹满缀以绛紫色的小蕊,不料夜来过了一场雨,便有半株绯赤的繁英了。“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

10、明朝卖杏花。可见自来春光虽半是冉冉而来,却也尽有翩翩而集的。来时且不免如此的匆匆;涉想它的去时,即使万幸不再添几分的局促,也总是一例的了。此何必待委地沾泥,方始怅惜绯红的妖冶尽成虚掷了呢。谁都得感怅惘与珍重之两无是处。只是山后桃花似乎没有觉得,冒着肥雨欣然半开了。我独瞅着这一树绯桃,在方棂内彷徨着。即如此,度过湖楼小住的第一个春晨。典雅清丽的遣词造句,款款而道细微的心曲,沉着,雍容,一派有文化有趣味的世家子弟的格调。而西湖春来的一角景色,也借着俞平伯的温婉笔致得以被临写出来,宛如一帧小品工笔。没有俞平伯这样的文学和文化的涵养,写不出这样的文字;就算有这样的涵养,而没有俞平伯这样的秉赋和雍容的气

11、质性情,也不能写出这样的文字。写于4月7日的“绯桃花下的轻阴这一章,浓墨重彩地描绘了桃花和轻阴这“湖上春来的双美:“桃花仿佛茜红色的嫁衣裳,轻阴仿佛碾珠作尘的柔冥。它们固各有可独立之荚,但是合拢来却另见一种新生的韶秀。桃花的粉霞妆被薄阴梳拢上了,无论浓也罢,淡也罢,总像无有不恰好的。姿媚横溢全在离合之间,这不但耐看而已,简直是腻人去想。但亦自知这种迷眩的神情,终久不会在我笔下舌端留余其万一的。反正今天,桃花犹开着,春阴也未消散,不妨自去领略它们悄默中的言说,再说一句,即使今年春尽,还有来年哩。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湖上春光来时的双荚,将永永和孩子们追嬉觅笑。尊贵的先生们,请千万不要厌弃这个称说哟

12、!虽说有限的酣恣,亦是有限的酸辛;但酸辛滋味毕竟要长哩。正在春阴里的,正在桃花下的孩子们,你们自珍重,你们自顾惜!否那么春阴中恐不免要夹着飘洒萧疏的泪雨,而桃树下将有成阵的残红了。你们如真不信,你们且觑着罢。春口王一度, 已少了一度。明年春阴挽着桃花姊妹们的赤贞红的手重来湖上,你们可不是今年的你们了,它们自然也不是今年的它们了。一切全都是新的。惟我的心一味的怯怯无归,垂垂的待老了。春光美景的描摹里,委婉地叙述了自己的惜春、伤春的心怀。写于4月9日的“楼头一瞬这一章,颇多对从俞楼望见的湖山风物的描绘:从右看去,葛岭兀然南向。点翠的底子渲染上丹紫黑黄的异彩,俨如一块织锦屏风。楼阁数重停峙山半。绝顶

13、上停停当当立着一座怪俏皮,怪玲珑,怪端正的初阳台,仿佛是件小摆设,只消一个小指头就可以挑得起来的。岭麓西迄于西泠。迤西及北,门巷人家繁密整齐。桥上卧着黄绛色的坦平驰道。道傍有几丛芳草,芊绵地绿。走着的,踱着的,徘徊着的,笑语着的,成群搭淘的烧香客人。身上穿的大半是青莲毛蓝的布衫,项下挂的大半是深红老黄的布袋。桥堍以外,见苏堤六桥之第六名曰跨虹,作双曲线的弧拱。第五桥亦可望见。这儿更偏南了,上也有行人,只是远了,只见成为一桁,蚁似的往来。桑芽未生呢,所以望去也还了了。不栽桃柳只栽桑的六条桥,总伤于过朴过黯。但借着堤旁的绿的草黄的菜花,看它横陈在碧波心窝里,真是不多不少,一条一头宽一头窄,黄绿蒙茸

14、的腰带。新绿片段地挽接着,以堤尽而亦尽,已极我目了。草色入目,越远便越清新,越娇俏,越耐看的。从前人曾说什么“芳草天涯,到身历此境,方信这绝非浪饰浮词,恰好能写出他在当年所感。“更行更远还生。满眼的春光尽数寄在凭阑人的一望了。这是俞平伯用文字作的写生,接下来的片段里,他继续描绘:湖光眩媚极了,绝非一味平铺的绿。(一见钩勒着的水,便拿大绿往上一抹,这总是不很高明的书法。)西湖的绿已被云收去了,已被雾笼住了,已被朝阳蒸散了。近处的水,暗蓝杂黄,如有片段。中央青汪汪白漫漫的,缬射云日的银光;远处乱皴着老紫的条纹。山色恰与湖相称,近山带紫,杂染黄红,远那么渐青,太远那么现俏蓝了。处处更萦拂以银乳的朝云

15、,为山灵添妆。面前连山作障,腰间共同搭着一绺素练的云光,下披及水面,镑镑与朝雾相融。顶上亦有云气回旋,时开时合,峰尖随之而隐显。南峰独高,坳里横二团鱼状的白云。峰顶庙墙,(前年曾登过的)豁然不遮。远山亭亭,在近山缺处,孤峭而小,俏蓝中杂粉,想远在钱塘江边了。云雾正密搂着,朝阳突然在其间半露它娇黄的脸,自然要被它们狠狠的瞪着眼。这个情急已欲出,它两个死赖还不走,而轻清的风便是拨乱其间的小丑。阴睛本是风的意思,但今儿它老人家一点主意也没有,一点力气也没有,好似它特地为着送给我以庭院中的鸡啼,树林中的鸟语,大路上的邪许担子声音而来的;又好似成心顾惜船夫的血汗,使大船儿小划子在湖心里,只兄挪移而不见动乱。它毫不着力的自吹。春风的心力已软媚到入骨三分,无怪云雾朝阳都是这般妖娆弄姿,亦无怪乍醒的人凭到阑干,便痴然小立了。请原谅我作了一回“文抄公。但俞平伯文字的格调,不亲见,又如何能领略呢俞平伯文中的气度、情怀和趣味,仅靠我的转述,又如何能叙述出来呢如果说?湖楼小撷的文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