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胚胎学名词解释Word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7795087 上传时间:2024-01-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胚胎学名词解释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植物胚胎学名词解释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植物胚胎学名词解释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植物胚胎学名词解释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植物胚胎学名词解释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物胚胎学名词解释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胚胎学名词解释Word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胚胎:来源于动物,系指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初期发育的动物体(或幼体)。植物胚胎学:是胚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植物胚胎形成和发育的科学。繁殖:是指生物增加个体的过程。营养繁殖:指从母体断裂或增生部分,又形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无性生殖:通过无性生殖细胞-孢子进行繁殖的方式。有性生殖:通过有性生殖细胞-配子结合进行繁殖的方式,包括同配(由形状、结构、大小、运动能力等方面完全相同两个配子结合的一种生殖方式。)、异配(在形状、结构上相同,但大小、运动能力不同,大而运动能力迟缓的为雌配子;小而运动能力强的为雄配子,此两种配子结合的生殖方式。)、卵式生殖(在形状、大小和结构上都不相同的配子,大而无鞭毛不能

2、运动的为卵,小而有鞭毛能运动的为精子,精卵结合的生殖方式)。(简)为什么说有性生殖是由无性生殖演化而来(考的几率很大)1、衣藻进行有性生殖的配子和进行无性生殖的游动孢子形态上是相同的,从孢子囊产生的游动孢子可以多至8个(4个或8个),从配子囊产生的配子也可少至8个(8、16、32或64个)。2、在充分的营养条件下,配子也可不经结合而形成新个体。因此,一般认为有性生殖是从无性生殖演化而来。生活史: 也称为生活周期,是指植物在一生中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过程。种子植物的生活史就是从种子开始到产生新的种子为止的整个生活历程。世代交替:是指植物生活史中二倍的孢子体世代与单倍的配子体世代有规律的循

3、环交替的现象。有两个关键环节,减数分裂和双受精。核相交替:指植物生活史中,二倍的染色体组(核相)与单倍的染色体组(核相)相互交替出现的现象。(简)生活史的类型1、合子减数分裂减数分裂在合子萌发前进行。2、配子减数分裂减数分裂在配子产生时进行。3、居间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不进行减数分裂,合子萌发时也不发生减数分裂,而萌发形成1个二倍体植物,二倍体植物进行无性生殖,在孢子囊内(或孢子母细胞)形成孢子时进行减数分裂。(简答)腺质绒毡层与变形绒毡层区别腺质绒毡层又叫分泌绒毡层( secretoryr tapetum ):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它始终保持原来的位置,通过细胞的内表面分泌各种物质供给小孢子发育的需

4、要,直至花粉成熟后,该细胞完全自溶,这种类型在被子植物中常见。变形绒毡层又叫周原质团绒毡层(periplasmodial tapetum): 其典型特征是绒毡层较早地发生内壁和径向壁的破坏,原生质体突出并移动至花药腔中,融合形成绒毡层的周原生质团。乌氏体是指积累在绒毡层表面的一种颗粒状结构,因von Ubisch 最早确切地描述过这种结构的个体发育称为Ubisch body。整理为word格式(简答)乌氏体和绒毡层膜区别乌氏体是指积累在绒毡层表面的一种颗粒状结构,因von Ubisch 最早确切地描述过这种结构的个体发育称为Ubisch body。 乌氏体分布在绒毡层沿药室的内切向壁上。是一种

5、形如球状的小体,直径大的也只有几个微米,后期常联合成复合的集合体。球状体覆盖着厚的有孔道的壁,壁的厚度均匀,有时具疣状或刺状突起,外形与花粉的外壁颇为相似。乌氏体只在腺质绒毡层产生。绒毡层膜是指围绕整个绒毡层的抗乙酰酶解的膜,它象一个囊包围着所含的花粉粒。一般有两层构成,外层是具穿孔的,此层保存至花药开裂时期;内层(向药室的一层),是由索状系统形成不规则的网层,并布满乌氏体。内层的索状系统随着花药开裂而破坏,游离于小孢子囊中。在腺质绒毡层中存在。(简答)胞质分裂的类型胞质分裂的类型a. 连续型(successive type):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后产生分隔壁,将母细胞分为两个子细胞,可称为二

6、分体;接着进行第二次分裂,结果形成四个子细胞,即称为四分体。b. 同时型(simultancous type):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不形成细胞壁,无二分体时期;在第二次分裂中,两个核同时进行分裂,当分裂完成时,在四个核之间产生壁,同时地分隔成四个子细胞。小孢子:雄配子体的第一个细胞,当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后所形成的四个子细胞及单核时期的花粉粒均可称为小孢子。雄配子体:在被子植物中,由小孢子发育而来的成熟花粉粒(2或3细胞)以及由花粉粒长出的花粉管,统称为雄配子体。雄性不育性:在自然条件下,植物群体中还可能发生雄性不育的个体。雄性不育的个体,它们的雄性器官或细胞花药或花粉不育,但雌蕊发育正常。分为

7、三种类型:花药退化型、无花粉型和花粉败育型(解释细胞中套细胞现象)生殖细胞从最初紧贴着花粉粒内壁,逐渐沿壁推移、收缩、脱离开来,成为圆球形,游离于营养细胞细胞质中。生殖细胞由于其外围的胼胝质壁解体消失而成为仅有质膜包被的裸细胞。形成“细胞中有细胞”的独特现象合点:珠心与珠被合生的区域承珠盘:指直接在胚囊之下和在珠柄进入的维管束之上的一群形态特殊的珠心细胞群。(简答)胚囊发育的类型:单孢子(型)胚囊:主要特征是胚囊由一个大孢子发育而来,又分为二型。单孢子(型)胚囊主要特征是胚囊由一个大孢子发育而来,又分为二型。1)蓼型其特点是四分体中靠近合点端的大孢子发育,经过三次核分裂,共形成七细胞八核,成熟

8、胚囊包括一个卵细胞、两个助细胞、三个反足细胞和具两极核的中央细胞。2)待宵草型其特点是四分体中珠孔端的一个大孢子只经过两次分裂,形成四核胚囊,包括一卵细胞,两个助细胞及一个具单核的中央细胞,反足细胞是缺少的。整理为word格式双孢子(型)胚囊主要特征是:大孢子母细胞在减数分裂形成二分体,但在减数分裂只有二分体中的一个细胞分裂,另一个退化。有功能的细胞进行分裂后,不形成壁,所成的两个大孢子共同参与胚囊的形成,每一个大孢子核进行两次有丝分裂,共形成八核,最后组成胚囊的结构与蓼型相似。又分为二型:1)葱型(Allium type)其特点是胚囊从二分体中合点端的大孢子衍生,这种类型是葱属植物的特征。2

9、)英地百合型( Endymion type)其特点是胚囊从二分体中珠点端的大孢子衍生四孢子(型)胚囊主要特征是: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没有形成壁,四个单倍体的核共同参与胚囊的形成。一般有分为七种:1)五福花型(Adoxa type)其特点是四核的大孢子中,二核在珠孔端和二核在合点端,即成2+2的排列。2)椒草型(Peperolia type) 其特点是大孢子中的四核,一核在珠孔端,一核在合点端,其余二核分别在两侧,成1+1+1+1(十字型)排列。3)皮耐亚型(Penaea type) 其特点是大孢子的四核成1+1+1+1排列。经两次分裂后的十六核组成四组。每一组的四核中有三个组成细胞并呈卵器状,

10、每组有一核移向中央成为极核。4)白花丹型(Plumbago type) 其特点是大孢子中的四核成1+1+1+1排列,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后的八核分为四对;四对核中各有一个形成细胞,这四个细胞中有一个象卵细胞,一个象反足细胞,另两个在胚囊周缘。游离的四个核移至胚囊的中央融合成次生极核。有时,除卵细胞外,其余的三个解体。5)德鲁撒型(Drusa type)其特点是大孢子中的四核,成1+3排列,即一核在珠孔端,三核在合点端。进行两次分裂形成十六个核组成的胚囊,包括一个正常的卵器,两个极核和十一个反足细胞。6)贝母型(Fritillaria type) 其特点是大孢子的四核成1+3排列。第一次有丝分裂时,

11、珠孔端的一核正常分裂,而合点端分裂的三核的纺锤体合并,从而出现两个单倍体核和两个三倍体核。第二次有丝分裂形成八核,构成的胚囊包含一个单倍体的卵器,一个单倍体的上极核和一个三倍体的下极核以及三个三倍体的反足细胞。7)小蓝雪花型(Plumbagella type)其特点是大孢子的四核成1+3排列。三个合点端的三个大孢子核合并成单一的三倍体核。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单倍体核和两个三倍体核。此后不再分裂即组成一个卵、两个极核(一个单倍体的和一个三倍体的)及一个反足细胞(三倍体的)。被子植物的雌配子体:也称胚囊,是指成熟的胚囊,即七细胞八核的胚囊受精:是指雄配子与雌配子的融合。受精的终止是新个体的起点

12、。要经历下列的程序1、花粉在柱头上萌发和长出花粉管;2、花粉管通过花柱;3花粉管进入胚囊和释放内容物;4配子融合。(简答)影响花粉粒萌发因素:1)花粉中贮存的酶和代谢物是花粉萌发的主要因素。2)硼对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起促进作用。3)外界环境条件对花粉的萌发速度也有影响。4)花粉之间的群体效应。群体效应:在一定面积内,花粉数量越多,花粉萌发和生长更好的现象(简答)花粉管进入柱头的方式:通过柱头表面毛的基部细胞壁之间进入,如在棉花中,柱头毛表面的角质层保留不溶解。穿过乳头表面的乳突细胞,经乳突的果胶质纤维素壁,进入柱头组织的细胞间隙向花柱中生长。珠孔受精:花粉管通过花柱进到子房以后,通常沿子

13、房的内壁或胎座继续生长,直到胚珠经珠孔进入胚珠,称为珠孔受精双受精:当一对精子从花粉管释放到胚囊中后,接着发生雌雄性细胞的融合。一个精子和卵融合另一个与中央细胞的两个极核融合这个过程称为双受精由于双受精作用,导致二倍体胚和三倍体胚乳的产生。整理为word格式(填)雄性核雌性的核仁融合为一个大的核仁,这标志着雌雄性核融合的结束。(简答)核膜融合的基本程序:雌雄性核紧密接触;邻近的内质网在数点结合,并与外核膜相连;由于内质网缩短,形成二核间的桥;二核的内核膜合并和溶解,核质于是贯连起来。半融合现象:在被子植物的受精作用中,精子进入卵内,但不与卵融合,结果形成的胚,含有雄核和雌核分裂的细胞。受精不亲

14、和性:配子一般虽能受精,但在自交或在特定的系统间交配而不能受精时则称为不亲和性自交不亲和性:是植物雌蕊的柱头或花柱可以辨别自体和异体花粉,并抑制自体花粉萌发或生长的一种特性.它使得自体受精不能实现,只有遗传组成不同的异体花粉才能完成受精.识别反应:是细胞分辨自己与异己的一种能力,表现在细胞表明分子水平上的化学反应和信号传递(简答)自交不亲和的类型从种子植物不亲和基因作用的自主性来看,不亲和性又可分为:配子体型不亲和(gametophytic self-incompatibility GSI)受花粉本身基因控制的不亲和,引起自交不实。 配子型不亲和性,即自主性的不亲和性。不亲和性完全取决于花粉的

15、不亲和基因与花柱的不亲和基因是否相同孢子体型不亲和(sporophytic self-incompatibility SSI) 受花粉 亲本基因控制的不亲和,引起自交不实。孢子型不亲和性,即非自主性的不亲和性,花粉的表型受花粉赖以生长发育的孢子体的基因型所制约。胚乳:也称内胚乳,是被子植物双受精过程中精子与极核融合后形成一种特殊的营养组织。(j简答)根据发育的特征(细胞分化)特点,胚乳发育可分为3种类型:根据发育的特征(细胞分化)特点,可分为3种类型。(一)核型胚乳(二)细胞型胚乳(三)沼生目型胚乳(简答)核型胚乳的发育:可分为核期和细胞期两个时期。所谓核期是指初生胚乳核的分裂和以后核的多次分

16、裂都不伴随有细胞壁产生的时期。在核期,众多的游离核分散在细胞质中,随着胚囊内中央液泡的扩大,细胞质连同游离核被挤向胚囊的周缘,形成胚乳囊。所谓细胞期是指游离核周围出现细胞壁以后的时期。成壁前,游离核间的内质网、高尔基体小泡成片状排列,形成成膜体,成膜体中的内质网膜、小泡膜相互融合,形成质膜,由成膜体再形成细胞壁。游离核的增殖与细胞壁的形成通常都是从珠孔端向合点进行,因而近胚处的游离核首先形成壁。 (填)胚乳的吸器类型及组成:1、核型胚乳的吸器2、细胞型胚乳的吸器嚼烂状胚乳:些植物成熟的胚乳呈现不同程度的不规则性、表面凹凸不平的现象。(简答) 嚼烂状胚乳产生的原因:产生的原因种皮明显地内突或皱褶,如番荔枝科、马兜铃科、棕榈科和葡萄科的一些种类。这种情况常见。整理为word格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