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总论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7783279 上传时间:2023-1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总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传染病总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传染病总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传染病总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传染病总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总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总论(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共患病:流感、痘病、狂犬病、乙脑、口蹄疫、结核、布病、炭疽、链球菌、大肠、沙门、 巴氏、破伤风、葡萄球菌等; 猪病:猪瘟、伪狂犬、蓝耳病、细小、圆环、胃肠炎、腹泻、丹毒、喘气病、副猪、传胸禽病:新城疫、传支、传喉、马立克氏病、法氏囊病毒、减蛋综合征、白血病、网状内皮 增生病、鸭瘟、鸭肝炎、鸭坦布苏病等、安卡拉病免疫抑制病猪病:猪伪狂犬、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禽病:禽流感、法氏囊病、传染性贫血、白血病、网状内皮增生综合征、马立克氏 病等1、现状、存在问题、与国外差距/发展非常迅速,水平很高,成果很多,成就显著,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热门学科 /问题也很多:新病不断出现,老病不断变化,交通和饲养密度增

2、加了传染病发生的 机会,加大了防治难度/发展不平衡:与国外有差距,很多方面需要改进,例如研究策略、方向、体制、教 育方式、方法、服务体系,政策法规等2、我国动物传染病的流行特点1)疾病种类增多,死亡率高2)发病非典型化和病原出现新的变化3)某些细菌性疾病危害加大,饲养密度大、应激因素多、滥用抗菌药物、免疫抑制病4 )多病原混合感染和复合征使疾病更为复杂5 )兽药及生物制品的研究和质量不能满足养殖业需要6)新病不断出现:猪、禽、人种类多,流行广(世界性),传播快(短期内扩散,相继暴发, 流行性),传播途径多,危害大。几乎多病为灾难性7)无特效疗法,一些可紧急接种,有些则顺其发展听天由命8)免疫抑

3、制病严重(MD、IBD、CIV、ALL、REV、RED、PCV、PRRSV、PRV 等)9)食品安全最大问题、病原体残留,药物残留3、应采取的对策及措施1、依法办事、规范市场、严惩腐败2、防疫意识:环境卫生、消毒、处理好病尸、各项制度及其落实3、重视科学饲养管理、预防为主, 重点不是看病治病4、疫情测、报,监测网络、服务体系5、抓好疫苗接种、减少兽药使用6、重视人员社会责任感、素质提高 感染 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动物机体一系 列病理反应的过程(一)感染的意义(1)微生物赖以生存、延续种群的前提和形式(2)是微生物传播的基础(3)是机体与微生物相互斗争的

4、过程(二)感染的类型1、按临床表现(1)显性感染:具特征性临诊症状(2)隐性感染:无任何临诊症状,而呈隐蔽过程2、按感染部分(1)局部感染:机体抵抗力强、病原毒力弱或数量少(2)全身感染:抵抗力弱、病原体毒力强或数量较多3、按病原体来源(1)外源性:由外界侵入而致病(2)内源性:内部寄生而条件性致病4、按病原种类(1)单纯感染:一种病原微生物 (2)混合感染:两种或以上病原微生物(3)原发性感染:病原微生物首次引起的感染(4)继发感染:抵抗力下降使其他病原侵入(5)协同感染:多种病原相互作用、毒力增强5、按表现形式:典型和非典型感染 6、按感染动物转归结果:良性、恶性 7、按病程长短:最急性、

5、急性、亚急性、慢性 8、按病原体性质:病毒、细菌、真菌感染等传染病 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且具有传染性和流行 性的疾病。(一)传染病特征由病原体引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机体特异性反应可测性(抗体及 变态)、特异性免疫(抗性)(体液、细胞)、特征性表现(潜伏期、病变、症状、病程等)1、由特定病原微生物引起2、具传染性和流行性。前者为个体间、后者为群体水平3、机体能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而且可测4、被感染动物具特征性临床表现一类疫病: 口蹄疫、猪水泡病、猪瘟、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牛瘟、牛传染性 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病、羊痒病、蓝舌病、小反刍兽疫、绵羊痘和山羊痘、

6、高致病性禽流 感、新城疫等17种二类疫病:布氏杆菌病、牛传染性气鼻管炎、牛恶性卡他热、牛白血病、牛出血性败血病、牛结核病、牛焦虫病、牛椎虫病等77种三类疫病: 牛流行热、牛粘膜病、牛生殖器弯曲杆菌病、毛滴虫病、牛皮蝇蛆病等63 种一、传染病的发展阶段 】、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动物机体并进行繁殖时起,到该病最初症状开始出现时止的时 期了解潜伏期的意义:A防止潜伏期散毒,如对疑似病人的隔离;判断感染时间并查找感染来源和传播方式;确定传染病封锁和解除封锁的时间;有助于评价防制措施的临床效果2、前驱期无特征性症状及病变主要是全身症状3、明显期表现特征性症状及病变并有证病意义4、转归期病情的恶化或好转扩

7、散或减轻二、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三个基本条件: 传染源:从哪里来 传播途径:经过哪些路径 易感动物:要到哪里去(一)传染源体内具有某种病原体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动物机体(活的动物)(二)传播途径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经过一定方式侵入其他易感动物所经历的路径;第一阶段(体外):从传染源排出到刚接触易感动物:包括外界自然环境中的各种媒介 第二阶段(体内):从接触感染动物到侵入动物机体组织:包括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 皮肤黏膜创伤等传播方式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再侵入其他易感动物所表现的形式(1)水平传播:包括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传播:一个接着一个,呈链索

8、状发生,狂犬病、HIV等间接接触传播:必须经过传播媒介/媒介物:无生命的媒介,如空气传播,饲料和饮水传播,土壤传播;/媒介者:有生命的媒介。主要通过以下途径:1. 空气传播:飞沫、飞沫核、尘埃2. 饲料和饮水传播:病从口入3. 土壤传播:猪丹毒、破伤风4. 媒介者传播:如昆虫、鸟类、鼠类等,兽医和医生也可能是媒介者。如美国PEDV(2)垂直传播:传染病从亲代到子代的传播方式胎盘传播:即病原体经血液传给胎儿,如猪瘟、布病等卵传播:病原体进入发育卵泡而感染:如鸡白痢、传贫经产道传播:胎、卵生均发生,如大肠杆菌、蓝耳病(三)易感动物1、易感性:动物对某种传染病缺乏抵抗力,容易感染的特性2、易感动物:

9、对某种传染病具有易感性的动物3、影响易感性的因素(1)遗传因素:各种瘟病(2)年龄因素:IBD、小儿麻痹症(3)特异性免疫状态(4)病原体特性:种类、数量和毒力(5)饲养管理水平:营养与卫生状况三、传染病流行过程中的某些规律1、流行过程的表现形式(1)散发性:动物传染病在一定时间内呈散在性发生或零星出现,各个病例之间在时间和 空间上无相关性的现象群体抵抗力传染病散发的原因隐性感染率高需一定致病条件_(2)地方流行性:某种传染病在一定区域和时间内呈限局性小规模流行,病例超过散发 性,大多病属此类(3)流行性:某种传染病在一定时间内出现较大范围的流行,病例比较多,但无绝对数 界限。常见重要传染病多

10、为这种表现形式(4)大流行:指极大规模的流行,范围涉及一国、几国或全球,病例极多,如流感、口 蹄疫、牛瘟等2、流行过程的季节性和周期性(1)季节性:常在某些季节发生或某些季节病例增多的特性叫做流行过程的季节性:乙脑 多在 610 月份(2)周期性:某些传染病经过一定的时间间隔还会再度流行,这种现象称为流行过程的周 期性。口蹄疫3年小周期,5 年大周期。其原因主要是动物新老更替,造成易感动物周期性 的出现3、影响流行过程的两大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气温、湿度、光照、风、雨、地理环境、动物种群等;主要通过对 三个流行环节的作用而表现出来。(2)社会因素:制度、社会进步程度、生产水平、饲管、科技

11、文化水平、人类活动、法律 法规、动物福利等。动物传染病综合防制体系一、平时的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建立生物安全体系 定期免疫接种和药物预防 定期杀虫、灭鼠、防鸟,粪便无害化处理 认真检疫及时发现并消灭传染源(1)注重生物安全1、包括:养殖生产中的疫病防控体系、实验室安全体系和基因工程领域安全体系2、重点关注疫病防控的生物安全(2)免疫接种和药物预防(一)免疫接种:指将有效的疫苗通过人工的方法引入到动物体内,使易感动物转化 为非易感动物,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之一。根据接种时机不同,可分为:Q预防接种Q紧急接种预防接种为了防患于未然, 在平时有计划地给健康动物进行的免疫接种注意事项:/预防接种

12、应有周密的计划;/应注意预防接种的反应;/几种疫苗的联合使用;/合理的免疫程序;A紧急接种/指在发生传染病时,为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而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尚未发病家畜进行 的应急性计划外免疫接种/发生重要传染病后,无论封锁与否,一般都要进行紧急免疫接种,保护未感染的动 物。可以是疫苗、抗体或药物/注意两点:一是接种顺序,先健康后可疑再发病二是某些情况下会加快发病死亡,属正常情况制订免疫程序应考虑的因素 当地疾病的流行情况及严重程度 抗体的水平:母源抗体和残余抗体 疫病发生规律:季节性和周期性 根据生产需要:商品猪、种猪 疫苗的种类和性质:活苗和灭活苗 饲养管理水平:生物安全措施 免疫效果:依据免疫后

13、效果优化免疫程序免疫接种失败及其原因预防接种后还发病叫免疫失败。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因素,即疫苗、动物和人为因素1、疫苗因素:/疫苗本身的保护性能差或具有一定毒力/血清型不相配/不同种类疫苗之间的干扰作用/疫苗选择不当甚至用错疫苗2、动物因素:母源抗体或残留抗体对疫苗产生了干扰 接种时动物处于感染潜伏期 动物有免疫抑制病或其他病存在,使免疫力下降3、人为因素:/工作不认真,例如饮水器不足,疫苗稀释错误,剂量不足,遗漏等/接种途径或方法错误,如灭活苗采用饮水法接种/使用了免疫抑制剂,或在活菌苗免疫时使用抗菌药物/运输、保管不当,或稀释后未及时使用、过期、变质/由接种人员及工具带入病原体(二)药物

14、预防预防对象:无疫苗或疫苗效果不好,而药物可起一定作用的传染病,主要用于细菌 性疾病;既针对易感动物,又针对传染源 特点:可有效控制许多细菌性传染病,无散毒危险,也对某些病毒病有效;费时费 工费力,成本高,易中毒,有残留,易产生抗药株,逐渐受限制 误区:添加种类过多,用药时间过长,用药剂量过大,过早使用二线药物,过分依 赖药物预防(3)消毒 意义消毒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一项重要措施。消毒的意义就是消灭外界环境 中的病原体,以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疫病发生和蔓延。 人员的消毒淋浴、喷雾、消毒池、紫外线 粪污的消毒生物热消毒法。三周到三个月即可A 畜舍消毒1、彻底清扫与冲刷2、喷洒3、可移动的设备

15、移出洗刷和消毒,喷撒墙壁和地面;金属物品冲洗晾干喷洒,或用焰喷射消毒4、最后熏蒸 用具消毒先洗净,晾干,浸泡、喷雾、熏蒸(4) 检疫利用各种诊断和检测方法对动物及其产品和物品进行疫病检查,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疫病传播蔓延目的意义:查出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病进入检疫范围:动物、动物产品、邮包二、发病后扑灭措施 及时发现、诊断和上报疫情; 迅速隔离患病动物并紧急消毒,重大疫情应采取封锁等综合措施; 紧急免疫接种,对患病动物进行及时和合理治疗; 严格处理死亡动物和被淘汰的患病动物。疫情报告和诊断1、综合诊断/流行病学诊断/临诊诊断/病理解剖学诊断/治疗性诊断2、实验室诊断1、综合诊断1、流行病学调查 本次流行情况 疫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