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精品教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7767077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精品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精品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精品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精品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精品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精品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精品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精品教案设计王士良授课时间4、1-2课时2课标要求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探讨1861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2、理解:农奴制导致阶级矛盾激化、资本主义缓慢发展、新思潮的涌动、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探讨1861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3、运用:探究19世纪中叶的俄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方面的困难来寻求可能的解决途径。(二)过程与方法

2、探究农奴制对俄国生产力发展的阻碍作用,分析俄国工业发展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及根源,学生演示与问题探究。(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落后的制度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落后必然挨打,改革是必由之路。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3、革命民主主义运动对促进社会进步起到促进作用。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一、背景(一) 俄国的农奴制1、 开始形成:2、 正式确立:3、 强化:(1)彼得一世:购买(2)18世纪中后期的沙皇:赏赐、扩展(3)19世纪中叶:俄国农村一半以上的人口是农奴4、 危机:(二) 步履维艰的俄国工业发展1、 概况:俄国仍然处在工场手工业阶段,工业生产的各部门以及交通运输领域都明显落后于英法等

3、国。2、 步履维艰的原因:农奴制度的阻碍(三)新思潮的涌动1、十二月党人起义(1)背景:西欧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及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2)时间(3)目的(4)结果(5)影响2、知识分子派别的划分(1) 守旧派(2)改革派(3)激进派主张主要代表人物(四)克里米亚战争原因:西欧资本主义列强与沙皇俄国之间在土耳其问题上的矛盾尖锐化的结果。另外土耳其处在欧亚非三大洲的交界的地方,地理位置颇为重要目的:俄国为了扩大势力范围、攫取更多的土地和转移国内矛盾,一直想侵吞奥斯曼帝国的土地,控制海峡时间:1853-1856双方:俄国-英、法、土、奥、撒同盟经过:结果:俄国的惨败(武器的落后、运输工具的落后、军需品

4、的不足等,以及政治、经济体制的落后)影响:1、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2、加剧了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爆发了席卷全国的农民运动。3、震撼了贵族地主的统治,使俄国统治者从政治昏睡中清醒过来,客观上加速了改革的步伐。(五)亚历山大二世上台后,认识到,只有通过改革,废除农奴制,才能巩固统治二、主要内容:“二一九法令”时间:1861年俄历二月十九日(公历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正式签署一系列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宣言,内容:1、农民获得-自由权2、农民通过-获得份地,但付清赎金之前需须负担一些临时义务3、加强了-加强对农民的管理三、评价进步性1、推动俄国社会的发展,是一次历史的进步。2、促进了俄国工业资本主义有

5、了迅速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劳动力、市场和资金)3、促进了俄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改革使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改革后很快出现农民分化,从而产生农业资本主义)4、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局限性“二一九法令”实际上是妥协的产物。这次改革没有改变沙皇专制主义的本质,沙皇只是在形势所逼下作了一些“让步”1、不彻底性:农民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贵族地主土地所有制仍然存在,封建剥削方式在农村继续保留2、掠夺性:“解放”后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3、欺骗性:改革远远没有满足农民的要求,而且农民大量的土地和金钱被地主夺去

6、,改革后农民土地比原来还少,无法维持生计,只得重新佃种地主土地,受到更大的盘剥与奴役(二一九法令、人身、赎买、村社制度)四、性质由沙皇政府和地主阶级主持进行的一次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五、作用经济:推动俄国封建经济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积极影响:1、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2、促进了俄国工业资本主义有了迅速发展1、它以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必然给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响局限性:2、对外国资本尤其是法国资本依赖严重。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政治1、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建立了近代政治体制: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有利于政治的民主化2、实际权力仍为沙皇任命的行

7、政官僚掌握,仍然是沙皇封建君主专制。落后的政治体制严重地阻挠着经济体制的彻底解体和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3、参照西欧模式进行司法改革,建立近代司法制度:进行无等级审判,还建立了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有利于法制化的发展,但农村改革有限。军事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缩短服兵役的期限;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加强对军官的培训。有利于军事的近代化,但带有一定的军国主义色彩。教育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思想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法开始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变革愿望越来越强烈,俄国出现了思想观念的

8、近代化。六、亚历山大二世遇刺原因:1、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后,保留大量的农奴制残余,社会矛盾日益激化。2、民粹派的形成和分化概况:影响:中止正在推行的许多改革措施,进一步加强了专制统治。导入新课1、了解农奴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与奴隶有区别吗?(1)农奴: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特定阶级,尤其在欧洲。农奴依附于封建主。租种农奴主的土地(称为份地),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可以自由结婚。农奴要向封建主服役并交纳租税。封建主不能任意杀死农奴,但可以买卖或转赠。(2)奴隶:古代奴隶社会的奴隶是奴隶主的会说话的工具。可以买卖和任意杀死,其本身就是奴隶主的财产。(3)区别:农奴是人身权利受到限制的人,奴隶则被视为奴隶主的工具

9、。2、学生看教材90和91页的插图,了解农奴主与农奴不同的生活境况。3、 温故知新理解并掌握农奴制度对俄国工业发展的阻碍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需要哪些条件?)4、新思潮的内涵反对沙皇专制,废除农奴制,发展资本主义。5、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据此分析影响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哪些?(各小组讨论,推荐发言人)6、 思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方式和根本目的各是什么?联系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7、 学生上台板演18题,其他同学在本子上做题(注意字数和时间限制)8、 学生尝试讲解,老师点评,同学互评、打分,找出差距,明确下一步努力的方向。9、启发诱导学生

10、10、学生动手,尝试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11、学生有疑难问题的请举手提问,师生解答。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之异同(1)不同点:A背景不同:俄国:a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工业在俄国缓慢发展,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开始代替手工工场,而农奴制已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b农奴处境日益恶化,农民运动波澜壮阔地发展起来。贵族地主统治岌岌可危,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决定废除农奴制。日本:a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然是一个闭关自守、封建落后的国家,实际权力掌握在世袭的将军手里,天皇只是傀儡。农民生活悲惨,反抗斗争此起彼伏。b资本主义已有一定的发展,西南部大名和商人不满幕府统治,要

11、求改变现状。武士的生活状况恶化,已由封建社会的支柱变为反幕府的力量。c民族危机严重,遭到美、英、法、俄等国侵略,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愤怒。内外因的结合促进了幕府危机的总爆发,1868年幕府统治被推翻,明治政府进行了改革。B目的不同:俄国农奴制改革是由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防止人民革命运动,维护自己的统治,迫不得已而进行改革。而日本明治维新则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摆脱外来的压迫而进行改革。(2)相同点:A时代相同:都发生在19世纪中期的“自由资本主义”阶段。B性质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C结果相同: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改革都不彻底,两国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势力。民粹派及民粹派运

12、动民粹派一词是指从19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的平民知识分子,得名于他们70年代中期“到民间去”,把这些到农民中去的知识分子称做民粹派。民粹派的目标是追求社会正义与社会平等,他们相信社会主义能体现这种正义与平等,故他们的最终目标是在俄国建立社会主义;民粹派的所作所为都以人民,尤其以农民的利益为出发点;所以,代表着民粹派的民粹主义的理论核心实际上就是“农民社会主义”。具体来说,民粹派认为:资本主义在俄国是一种罪恶和社会倒退;相信俄国社会发展的独特性,俄国可以绕过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农村公社是俄国社会主义的基础,农民是实现俄国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知识分子是一种主导力量,能够领导俄国走向社会主义。民粹

13、派运动是指自赫尔岑和车尔尼雪夫斯基为民粹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以后,到19世纪60、70年代民粹主义思潮便逐渐形成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民粹派运动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1)19世纪60、70年代的革命民粹派时期,代表人主要有拉甫罗夫、巴枯宁和特卡乔夫。这时期的活动主要有:民粹主义小组成立、大规模到民间去和恐怖主义活动。(2)19世纪80、90年代的自由民粹派时期,代表人主要是米海依洛夫斯基等。(3)20世纪初的社会党时期,领导人主要有切尔诺夫等。民粹派运动是体现自恰达耶夫以来俄国东西方道路之争最激烈的社会运动,同时它也是俄国的社会主义的实际开端,因而在19世纪俄国社会思想史和解放运动史上具有十分重要

14、的地位,19世纪下半期俄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受到民粹派运动的影响。改 革(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解释:把事物中旧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能适应客观情况的。例如:技术改革、改革经济体制 、宗教改革。改革的定义: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1改革的分类从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从内容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从性质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A、奴隶社会的改革: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B、封建性质的改革 (1)确立封建制度:商鞅变法(2)挽救危机、自我完善:外国:彼得一世改革、阿里改革 中国:王安石变法、洋务运动(3)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质):北魏孝文帝改革C、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1)思想文化领域:欧洲的宗教改革(2)确立资本主义: 外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 中国:戊戌变法(3)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美国罗斯福新政D、社会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