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辩证学习心得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7763336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7.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辩证学习心得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医辩证学习心得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医辩证学习心得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医辩证学习心得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医辩证学习心得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辩证学习心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辩证学习心得(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辩证学习心得中医辩证学习心得1一、什么叫做正”中医的“言正”和现代医学所言胃“症状”的症的涵义是完全不同的,这应言亥首 先加以明。症状(包括体征在内)只是病人在病态下的自觉的和他觉的表现,它 用作参断和治瘵上的参考,光知道症状而不能碓定病变的原因和本,是不能予 以有效的治瘵的。中医的“言正”虽然也有以症状为基磋,但它的涵义是很广泛, 它能碓定病变的原因和本并和治瘵上的用桑是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辨明了 “言正”, 才可以决定治法和桑方。正如朱先生的理解,在伤寒中我仍可以体会到:病 是人体的生理机能(陶气)和病因(病邪)逵行搏斗的过程(正邪粉争)。在这个畿病 学概念的基磋上,必须从局部的症状,参

2、照以机体全身的情况,才能言忍清人体的 机能在病因侵ttT退的动向。所以中医所胃的“言正”在广义上还包括了下列几 方面的内容:(1) “言正”是疾病在逵展的过程中某一陪段症状的总和,它在一定程度上也 反映了病情,“言正”的变化也表示着病情的变化。(2) “言正”也含有类似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方面的意,明了体力在与病 邪搏斗的过程中表现的盈虐亏,如伤寒第六十条“下之后复畿汗,必振寒脉微名田” 本证是因为汗下倒施而使体力骤弱变为虚症,所以接着又“所以然者,以内外 俱虚故也”。(3)包括有病人的过去史,如第十九条“凡服桂枝潺吐者,其后必吐腱血也”;第八 十一条“凡用栀子潺,病人旧微澹者,不可与服之”;第

3、十七条“若酒客病,不可 与桂枝潺”等。(4)包括病人的素,如第一百九十六条“I!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 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第一百零二条的小建中潺证,彳堇“伤寒二、三日”而 竟已“心中悸而炉”了,明明指出了中气素虚,所以要用小建中这样的方剂来建 其中气。(5)此外,“证”还应言亥辨明它是处在那一种变化的情况,那一陪段,并当琪见其未 曾出现而又可能出现的情况而加以制止。这就是金蜃要略所“上工治未病”的 意思。二、什么叫做“辨证施治”中医的言分断任务,不在于碓定是什么病,主要是要碓定是属什么“证”;中 医的治瘵目标也不在于消灭致病原因,而在于扶助人体的生理和能以克服病因及 其影响的

4、侵害(匡正驱邪)。辨证施治的任务必硝“知己”(病人的正气和体) 而又“知彼”(病邪的所在),又硝要辨清畿展的趋向,真假、主次和缓急。中医 没有个别的病名,也没有任何情况都能有效的所言胃特效桑。但是依靠“证”的不 同情况和它的变,灵活地撑用不同的方来加减,同样的是成效辉煌。这种辨证施治的精神,在伤寒中的体例是桎其明的,可以举几个例子来 看:(1)言命中每篇的标题都冠以”辨 病脉证并治”,其中六经的名目和中凰、伤寒等都 不过是代号,并没有重要的涵义,主要的还是在辨它的脉和证。如第一条,光1“太 陶病”具崎隹也不知道指什么,下面接着就具体的指出“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使人一目了然。有这样的脉证就

5、可以称为“太陶病”;因而,“太陶病”就成了实 在的名言可,丝毫没有奥妙的、难懂的含义了。(2)言命中都是叙述是什么证候用什么方桑,很少用什么病名,都是列以遹当的方桑, 就称它为某某潺证。如十二条的桂枝潺证,三十五条的麻黄潺证等。由于病情的 变幻多端,“证”和“方”也就千变万化,在辨证施治上是非常格的加以雷核 的。多一症,少一症都不得称为原来的“证”,多一味,少一味也不得称为原来 的“方”。如十四条,原是桂枝潺证,因为多了一个“项背强几几”的见证就得 改称为桂枝加葛根潺证,如果再变“有汗”为“无汗”,那又是三十一条的葛根 潺证了。又如,一百一十七条的桂枝潺证,加重一味桂枝就得改称桂枝加桂潺; 又

6、如四逆潺去附子就变成二十九条的甘草干姜潺,如果以葱白换甘草就变成三百 十四条的白通汤了。这些明了仲景在伤寒中对辨证施治所提供的既灵活而又 的精神。应当明碓,辨证施治不是症状治瘵(或是对症治瘵),后者在现代医学上的 意羲是与根本治瘵(或是原因治瘵)相对而言的,只是金十对局部的,罩个的症状和 不爽(如咳嗽、失眼、头痛.等)逵行治瘵,其目的只是使患者在这一点上感到 舒遹,多半是作为一时的权宜之言十,而不能企圈治愈他的病。中医的辨证施治 不是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态度,而是“治病必求于本”的以治愈为目 的的治瘵。因而,我仍可以这样*wa:中医的辨施治是原因瘵法和对症瘵法的 统一的治瘵。三、从伤寒

7、中看到辨证施治的特点伤寒是以辨证施治为基磋的著作,它的特点可以筒罩的归纳成下面几点:(1)不是特殊性的而是通用的,几乎所有的言分瘵都可以而且应当采用它的精神。从 小范圉来,伤寒的规律在雅病的治疗中也不减它的价值,伤寒的方桑只要“证” 对,同样也可以在雅病的治瘵中猴效,所以金匮要略的一百八十四方中,和伤寒 重复的就有三十九方。(2)注意于病人生理机的匡辱和促逵,不是以消诚病因为目的,因此在辨 证的过程中特别重视病人的整体情况,有否可以影响疾病逵展和治瘵的素因,如 陪虚、血少、久虚等。这也就是中医整体观念的体现。(3)着重实际而不空诙理言钢理可能会畿生偏差,而经过实践反复考过的言分瘵 实际是碓切可

8、信的。伤寒桎少有理言钢即使有几条,其文气多不雅驯,估言十还 是后人森入的多。如五十三条的“营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营气和故尔”, 和九十七条的“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叠下,正邪纷争 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食,月藏腑相速,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蜓也。” 都是桎明的成例。(4)以脉证为主,不注重病名。各篇标题不单罩是“辨某某病”而是辨它的“脉证”。以六经为例,每经有一条提纲以明大概(六经提纲并不完全正碓,除太I!病和太 病二条外,都嫌不钩全面),所以言亥条特别标明为“某之为病”(如第一条,一 百八十条,二百六十三条,二百七十三条,二百八十一条,三百二十六条),而其余的

9、条文只筒单的写“某某之为病”,这意味着六经的名字不过代表了 “某 某之为病”下面的脉证而已。再以“中凰、“伤寒”为例,第二条属中凰为桂枝 潺证,第三条为麻黄潺证属伤寒,这似乎是应言亥格的区别了。其实仲景并不斤 斤于病名上,这雨条的下边并不是“此中凰也”、“此伤寒也”,而称“名为中 凰”、“名为伤寒”,表示不要固执真有凰、寒伤人的不同,姑且加它个名字而已。 况且,三十八条虽称“太!中凰”而实际上所述的“脉浮紧,畿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都是“伤寒”的脉证,又如九十六条和一 百零一条都是混称凰寒不加区别。其他病名如藏结、虻厥、藏厥、热入血室、血结膀胱等也都当以脉证为主, 不能望名帝睾义和懑空臆测。(

10、5)病有传变、属和合病、并病的不同,症有主症、客症和正症、异症、坏症的 区别,因此“证”的变化非常繁琪而多端。仲景在伤寒中一再教辱我仍辨证施 治的掌握应当灵机活用,而不能死搬教条,否则会陷入“无可治之病”的窘境。 在方剂安排上决不是某“经”病只可用某方,也不是某方只限用于某经,只要掌 握主要的“证”,就可以大胆的用桑处方,不必拘泥于脉证的不齐备或是不典型 以致失去治瘵上恰当的时期。如一百零一条就明白的标出“有柴胡证,但是一证 便是,不必悉具。”此外,从脉证的取舍方面看,取舍之冏大是灵活。伤寒的体 例以证为主,罩布屯的脉,多半用以决定琪后,一般的是以脉从证。在大多数情 况下,脉和证都是相符的,尤

11、其是在疾病刚开始的陪段。但是在辨证施治的时候, 并不一定要求脉证的一致,而应灵活掌握。正如二十五条“服桂枝潺,大汗击出 脉洪大,与桂枝潺如前法”,这里的脉是属白虎潺证,由于只有表未解而汗出的 桂枝潺证,而没有白虎汤的证,所以仍然给桂枝汤,这是舍脉从证。又如五十条 “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畿汗,何以知然以营气不足,血少故也。”这是舍证从脉,条文自明。(按:“尺中迟”即关后之尺脉有迟象,代表里虚。)姜春革先生以为脉有余而证不足则从证,证 有余而脉不足则从脉,理由是有余常假,不足常真,可以作为参考。四、辨证的基本原则古人言忍为治瘵当从本治,内经陪陶应象言命:“治病必求于本”

12、,神良本经名 例:”欲瘵病,先察其源”,朱丹溪在“格致余言命”里更引用了自然界的事理加 以明:“病之有本,犹草之有根也,去叶不去根,草犹在也。”但是,古人所言胃 的本、源,决不等于近代的病因学(Etiology ),而是辨证上的本源,其实也就是以陪陶、表里、寒热、虚实等八会冏 作辨证的本源。伤寒里虽然没有对八纲加以暮F9的言寸言钢它只是个别地、零散地出现在字 里行间,但它郤是伤寒的灵魂。依靠着八纲才有六经,才表现了辩证施治的精 神。病人的一切表现,硝经过八纲的处理,分真假、别主从,才成为正碓的“证”, 也就是和治疗聚聚结合的“证”。八之冏变化千头万绪,容易使人辨金昔,一逆 再逆以致森人性命,在

13、辨证时疑似之冏大是不容易辨忍,比现代医学更困难,更 硝丰富的学和ao譬之一些炎性疾患,现代医学一律用青徵素,而中医都硝 按个别的病例,加以不同的思考。为明碓伤寒的辨证方法,言式以桂枝潺和麻黄潺为例,分四方面加以述。(1)辨六经:麻桂二潺都是“太陶病”的主方,但是也可以应用到其他各经,尤以桂枝潺为然。 因为“太I!病”象柯韵伯所的“只重在表证表脉”所以小丹波: “仲景治表 只在麻桂二法”。“太!病”之中,有汗属表虚,立桂枝潺,更有加葛、加桂、去 芍、加附等以应变。无汗属表实,立麻黄潺,更有大小青能、麻杏甘石潺等以应 付内外寒热深浅的不同。因为都是麻桂二方的变方,所以也都是太!方。(2 )辫月氐证

14、:汤证毕具的桂枝潺症以十二条和十三条为代表,所以方机它治“头痛畿热、汗 出恶凰者”。麻黄潺以三十五条段完备,所以皇汗医学它主治“喘而无汗,头痛, 畿热恶寒身体疼痛者”。其余的条,多半未涉及二潺的主证或且不隼具主证,如 四十二条“脉浮弱者”,四十四条“外证未解”,五十七条“半日言午复:”(以上 桂枝潺)和三十六条“太!明合病,喘而胸满”,五十条“脉浮”(以上麻黄潺)辨八纲: 辨陪陶:脉为浮、数、聚属陶脉,证也属陶证,如第七条所“病有畿热 恶寒者,畿于I!也”,故以为I!证无疑。 辨表里:医学心悟: “一病之表里全在畿热与潮热,恶寒与恶热,头痛与腹痛,鼻塞与 口燥,舌胎之有无,脉之浮沉以分之”,麻

15、桂二方都和前者吻合,自属表证。况 且,既辨明属“太!病”,太!为三!之表,更知是表证了。 辨寒热:从病理看,属表寒,从病的性看又应属热证。实际上“表寒” 是由寒邪客于肌表这个观念而来的,寒字并非碓有所指,所以徐大椿以为属表热, 他: “热在表者为畿热头痛”,这是他独特的见解之处,但按傅统的观念,仍应 属于表寒。 辨虚实:既是表证,所以虚也是表虚,实也是表实。医学心悟:“一病的虚实全在有汗 与无汗”,这一句即指表证而言。麻桂二方在1!、表里、寒热三方面都是相同 的,只在表虚与表实上可以分别,前者属桂枝潺,后者属麻黄潺。(4)从桑辨证:格来这不是辨证施治的方法。它虽然在晦床上价值很少, 但在钻研古

16、害时有很大的用处。在研伤寒时,遇到条文中脉证不具备或具有 疑冏时,必须用这个方法加以互参。以麻黄潺为例,必系无汗的表实才用麻黄来 开腠理而畿其汗,以桂枝为佐其意更明。不用石膏知无里热,无附子知里不虚, 用杏仁故知有喘。以上就是辨证的大概。因为辨证是和施治紧紧相结合的,辨清证即可大胆用 桑顶使大剂和峻桑也无SM。伤寒言命对大承气的应用非常慎,在二百零八 条述及大承气潺以前,琪列以一百八十九条、一百九十一条、一百九十四条、一 百九十五条、二百零四条、二百零五条、二百零六等条敦敦示喻,教人攻下S当 小心,但在急下数条(第二百五十二到二百五十五条,三百二十条,三百二十二 条等六条)却又多么快爽,这是辨证施治中胆欲大而心欲名田的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