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8+1煤层掘进期间防突技术方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7736821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8+1煤层掘进期间防突技术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C8+1煤层掘进期间防突技术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C8+1煤层掘进期间防突技术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C8+1煤层掘进期间防突技术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C8+1煤层掘进期间防突技术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8+1煤层掘进期间防突技术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8+1煤层掘进期间防突技术方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华能滇东能源*公司白龙山煤矿C8+1煤层掘进期间防突技术方案华能滇东能源*公司矿业分公司华能滇东能源*公司白龙山煤矿中煤科工集团*研究院2021年5月- 优选. .目录前言11 矿井根本情况11.1 交通位置11.2 地形地貌21.3 地表水系、水流21.4 煤层41.5 地质构造41.6 开拓、开采71.7 通风、瓦斯81.8 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灾害82 工作面地质情况103 底板胶运巷掘进防突技术113.1 底板胶运巷掘进期间探煤技术123.2 C8+1煤层掘进期间瓦斯防治技术143.3 底板胶运巷掘进期间邻近层瓦斯防治技术18. .word.zl. .前言按照白龙山煤矿初步设计,其底

2、板胶运大巷沿C8+1煤层布置,其用途为矿井提供通风、运输、行人,效劳年限同矿井效劳年限。地质报告显示C8+1煤层厚度较薄,一般在0.450.5m之间,上部是C7+8煤层,层间距7.58.1m,C7+8煤层平均厚为3.06m,煤层倾角平均为10,煤层平均瓦斯含量为14.34m3/t;C8+1煤层下部为C9煤层,与C8+1煤层间距1519m之间,C9煤层平均厚为2.34m,煤层平均瓦斯含量为15.13m3/t。C7+8煤层和C9煤层经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研究院鉴定为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煤层。受煤层赋存、地质构造等影响,各煤层之间的层间距有较大变化,故在底板胶运大巷掘进过程中局部区域距离C7+8和C9

3、煤层较近,甚至距离小于5m。如果在掘进过程中出现冒漏顶或误揭C7+8或C9煤层,极有可能诱发C7+8或C9煤层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为了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确保胶运大巷掘进期间的平安,华能*滇东能源*公司白龙山煤矿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研究院进展合作,就白龙山煤矿底板胶运巷沿C8+1煤层掘进期间防突技术进展研究,现提交技术方案。1 矿井根本情况1.1 交通位置本井田位于滇、桂、黔三省之富源、罗平、*三县市的接壤地带,至邻县市均有公路可通,交通方便。煤矿五乐工业场地至黄泥河镇有13km简易公路。黄泥河镇经富村乡至富源县109km,属富兴二级公路,黄泥河镇至*段34km,并接324国道。五乐北经黄泥河至

4、富源123km接国道320线*至*,胜境关富源至*为62km高速公路,*至*137km高等级公路现正改建为高速公路,现富源县正实施乡乡通柏油路工程,区内交通已大为改观。煤矿五乐工业场地至黄泥河镇有13km简易公路按电厂大件运输兼进场三级公路改造,煤矿独路河井口场地进场公路由五乐引接6km三级公路。本矿地处国铁贵昆铁路及其盘西沾益红果支线铁路、南昆铁路及其威舍红果支线铁路之间,距南昆铁路最近。白龙山煤矿拟建铁路专用线在大田边站接轨,大田边站是南昆铁路进入*省的第一站。南昆铁路东起*,西至*,长度862.03km*经威舍至*791.356km,威舍至红果支线70.678km,运营长度893.766

5、km,*经威舍、罗平、师宗至*正线长824.477km,全长按国家一级干线标准,一次电气化建成。其中*至威舍518.09km,威舍至*306.387km;其支线威舍至红果69.289km,接贵昆铁路盘西沾益至红果支线铁路。具体见图1.1矿井交通位置图。1.2 地形地貌本区地处十八连山山系,地表植被发育。地貌由高原剥蚀*原区与岩溶高原区两个地貌类型组合,受控于地质构造,山体延伸方向大至与地层走向一致,呈北东南西向,山脊均为下三迭统砂泥岩及泥灰岩组成。地表永宁镇组T1y灰岩覆盖面积较大,灰岩覆盖区地貌上常表现为侵蚀、剥蚀峰丛、沟谷等。总体地势为中部高,四周低的趋势。最高点位于本次煤矿区西部界拐点2

6、1正东边的自然保护区山顶,标高2262.3m;最低点位于东边界白龙山煤矿井口工业广场附近扎外河河谷,标高约1360m,相对高差902.3m。属*地形。1.3 地表水系、水流区域地表水属珠江流域南盘江水系。矿区海拔较高,周边被河沟低谷环绕,其外围东有黄泥河,南有喜旧溪河,西有块择河,北有大河沟河,地表及地下水的排泄条件较好。区内无大的河流,源于矿区的河流以黑牛山沙子井为中心向四周排泄,主要有大河沟河、扎外河、岔河、革布厂小河以及丕德河等,其中岔河、扎外河对矿山建立工业用水,有一定供水意义。扎外河位于矿区范围内。该河流位于井田北东部飞仙关组地层,自北向北东横穿工作区流出区外,注入黄泥河。该河流为山

7、区雨源型河流,河床坡度陡,河床粗糙,比降大,水流湍急,雨季山洪飞溅,河水暴涨暴落,枯季流量较小,河床坡度较陡,平均为11%,流量0.112.97m3/s,一般在2.00m3/s左右,雨季最大流量为22m3/s,河水流量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区内冲沟较发育,呈树枝状展布。但地表永宁镇组T1y灰岩覆盖面积较大约占60%,岩溶漏斗发育,大局部冲沟均为干沟,雨季有一定的冲沟水,但流距均不长,流量都不大。区内流量最大一条冲沟命名为小老厂冲沟发源于井田外的飞仙关组地层,流量4.70149.02 l/s,沿井田北界自4229与4231勘图1.1 矿井交通位置图探线之间流入本勘区,经小老厂村寨工作区内最大的一个

8、村寨沿4231勘探线流经永宁镇组地层,在井田南部凹塘村附近注入岩溶漏斗。区内地表水以地下径流为主。1.4 煤层主要含煤地层为龙潭组C2 至C19 煤层段。地层厚134.67188.16m,平均厚163.01m,含煤1021层,一般含煤16层,煤层总厚23.81m,含煤系数14.61%。含可采煤层918层,一般11层,可采总厚18.08m,可采含煤系数11.09%。勘探共获11层可采煤层,其中:C2、C3、C7+8、C13等4层为全区可采煤层其中C3、C13根本全区可采,单层煤零星有13个不可采点,无尖灭点; C4、C9、C16、C19等4层为大部可采煤层;C14、C18、C18+1等3层为局部

9、可采煤层。附表:可采煤层特征表,见表1.1。表1.1 可采煤层特征表煤层号煤层厚度m夹矸情况层间距m稳定性可采性全层厚层数厚度m两极值平均两极值平均两极值平均两极值平均C20.21-4.401.660-20-10-0.420.049.16-25.0116.37较稳定全区C30.30-2.731.390-200.03-0.380.05较稳定全区5.19-10.077.94C40.22-2.010.990-000-00较稳定大部9.36-38.5618.62C780.95-5.873.060-30-20.02-0.740.3稳定全区8.22-29.5219.62C90.21-7.722.340-5

10、0-20.01-0.590.20较稳定大部5.62-24.2714.03C130.44-6.012.610-11-20.02-0.760.40较稳定全区2.29-36.1915.54C140.00-5.811.250-40-20-0.850.25较稳定局部1.70-14.916.52C160.16-3.541.630-30-10.01-0.870.15稳定大部6.73-44.8218.38C180.00-3.3.740.910-40-20.02-0.680.25较稳定局部C18+10.00-3.111.05较稳定局部3.10-32.0714.43C190.40-7.852.660-61-30.

11、01-0.790.35不稳定大部1.5 地质构造老厂矿区位于扬子淮地台西南边缘,滇黔凹褶束,*山字型构造第二道弧石屏建水弧东翼黄泥河反射弧内侧老厂背斜构造带老厂背斜轴向NE转SE、向北弯曲呈弧形的,背斜轴长10km,北翼较陡3050,南翼平缓820。老厂背斜南东翼为老厂矿区主体局部,白龙山煤矿位于老厂矿区四勘区东北部。井田构造总貌为一倾向北东南西向的单斜,内部有次一级的宽缓褶曲及稀少的走向、斜交断层,地层倾角615,靠断层附近局部可达3043。煤矿区内出露断层共10条,F9、F408断层由煤矿区南部向东北呈弧形伸展,构成了煤矿区的东部的边界断层,两条断层随断层延伸方向,断距变小,并在煤矿区的东

12、部和东北部尖灭。区内断层以北东走向为主,有北西向的横断层和由北东转北西的弧形断层,主要分布在煤矿区边缘,断距大于100m的多为边界断层,内部断层稀少,多分布在褶曲附近。褶曲:1) S401向斜位于中部,轴向7582,轴长7.24km,向斜宽3.20km,波幅约294320m,较开阔宽缓,一直影响到C19煤层。轴线被F404、F401断层所切。2) B401背斜位于中部S401向斜南侧,轴向8290,轴长7.18km,宽3.50km,波幅115340m,影响到C19煤层。轴部被F401、F404、F405断层所切。3) 中部褶皱组位于中南部4213勘探线、F405断层线与B401背斜轴相交的东南角,由S404向斜和B404背斜平行组成,轴线间距180m,分布在飞仙关组第三段地层中,波幅很小,影响不深。4) 南部褶皱组位于煤矿区的南部,在永宁镇组灰岩中发育较小的两组向、背斜组,分别为b401、s401、b402、s402、b403,该组褶皱组大致与B401平行,对煤系地层无影响。断层:白龙山井田80.419km2范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