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 6页)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7727362 上传时间:2022-08-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 6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 6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 6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 6页)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 6页)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 6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 6页)(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2019年3月分值:100分时间:90分钟得分:一、积累与运用。(29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png pi()()gn()古b()育阻i()锲而不舍()懊悔()喧嚣()炽痛()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3分)A.马革果尸妇儒皆知心会神凝彷徨B.感情震荡燕然勒功零乱不堪徙劳C.一拍即合当之无愧惹人注目磐石D.和爱可亲死而后己无瑕顾及滑稽3.根据语境内容,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项是()(3分)今天在此追悼李公朴、闻一多先生,时局极端险恶,。但此时此地,有何话可说?我谨以最虔诚的信念,向殉难者宣誓:心未死,和平可

2、期,杀人者必覆灭。A.人民无比沉痛志不绝争取民主B.人心异常悲愤意志紧民主自由C.人生生活痛苦斗志昂民主有望D.人心异常悲愤志不绝民主有望4.下列语句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A.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B.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C.鲁迅先生好像听了所讲的什么起了幻想,安顿地举着象牙烟嘴在沉思着。D.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B.二战中法西斯恶贯满盈,家喻户晓。C.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这是

3、豪壮的选择。D.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6.下列说法与课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A. 说和做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臧克家。B.邓稼先为中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C.杨振宁与李政道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D. 孙权劝学选自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编的资治通鉴。7.填空。(4分)三国演义里东吴四大将领是、。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二、阅读理解。(31分)(一)阅读说和做选段,回答问题。(18分)“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

4、也不一定说。”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1)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2)。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

5、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

6、者的方面。9.选段中闻一多先生都“做”了什么?(3分)10.分析选段中两处画线句的含义。(4分)11.选段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试分析这些描写的作用。(6分)12.选段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从哪个词可以看出?(5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3分)患盗论刘敞天下方患盗。或问刘子曰:“盗可除乎?”对曰:“何为不可除也?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或曰:“请问盗源?”对曰:“衣食不足,盗之源也;政赋不均,盗之源也;教化不修,盗之源也。一源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二源慢,则操兵刃劫良民而为盗矣;三源慢,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此所谓盗有源也。”【注释】顾:只是。修:贯彻得

7、好。慢:疏忽。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1)盗可除乎()(2)衣食不足()(3)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14.下列句子中的“或”与“或问刘子曰”中的“或”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而或长烟一空B.或王命急宣C.或以钱币乞之 D.或异二者之为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 (2)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16.作者认为产生“盗”的原因有哪些?(用原文回答)(3分)三、写作。(40分)请以读你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单 元 测 评 答 案一、1.澎湃亘哺碍qioxioch2.答案:C解析:A项中

8、“果”应为“裹”,“儒”应为“孺”;B项中“徙”应为“徒”;D项中“爱”应为“蔼”,“己”应为“已”,“瑕”应为“暇”。3.答案:D解析:针对在李公朴、闻一多追悼会上的发言环境,确定第一空与“悲愤”有关,最后两空要与“心未死”“和平可期”形成对偶。4.D5.答案:B解析:“家喻户晓”通常是褒义词,用来表现正面人物或正面形象,此处用“家喻户晓”不合语境。6.答案:D解析:司马光是北宋人。7.周瑜鲁肃吕蒙陆逊8.答案:(1)你如今当权管事,不能不学习!(2)只是应当博览群书,知道过去的历史罢了。解析:注意把“当涂”“掌事”“涉猎”“往事”翻译准确。二、(一)9.答案:写了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9、解析:概括选段部分交代的闻一多先生做的三件事,即写了三部书。10.答案:第(1)句是文言说法,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第(2)句是比喻的说法,指闻一多先生在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解析:本题考查探究重点词语内涵的能力。第(1)句需要结合人物、背景进行分析。第(2)句从修辞角度,结合人物、背景展开分析。11.答案:外貌描写:炯炯目光、目不窥园。细节描写: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作用:使闻一多先生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具体再现,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具体可感。解析:本题考查的内容是人物描写知识,需要通过梳理选文,从外貌描写、细节描写等角度提炼句子,联系

10、上下文语境分析描写的作用。12.答案:在文中起过渡作用,从“仅”字可以看出来。解析:本题需要把段落放到全文的范围内去分析。在全文中,选段的最后一段起了总结上文的作用,它与另外一句关于“革命家”方面的总结,构成呼应之势,有力地开启了下文。“仅”字是其标志。(二)13.(1)清除(消灭)(2)足够(3)箱子14.答案:C解析:A项中,“或”译为“有时”;B项中,“或”译为“有时”;C项中,“或”译为“有的人”;D项中,“或”译为“或许,也许”。“或问刘子曰”一句中的“或”是“有的人”的意思。所以应选C项。15.答案:(1)只是偷盗是有根源(原因)的,如果能够阻断他们产生偷盗的根源,还担心会有盗贼吗?” (2)就会攻打城镇、侵犯百姓成为盗贼(强盗)啊。16.答案:衣食不足。政赋不均。教化不修。解析:从文中“盗之源”的三个方面概括即可。三、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