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突泥涌水事故应急预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7723691 上传时间:2023-11-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突泥涌水事故应急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隧道突泥涌水事故应急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隧道突泥涌水事故应急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隧道突泥涌水事故应急预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隧道突泥涌水事故应急预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隧道突泥涌水事故应急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突泥涌水事故应急预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一、应急预案的方针与原则2二、应急策划2三、应急准备6五、响应措施10六、现场恢复12七、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12隧道突泥涌水事故应急预案一、应急预案的方针与原则为更好地适应法律和经济活动的要求,给项目部全体人员的工作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环境;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防止因应急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无序和混乱而延误事故的应急救援;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帮助实现应急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体现应急救援的“应急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保护人员安全优先、保护环境优先”的方针。贯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持续改进”

2、的原则。二、应急策划1、工程概况虹梯关特长隧道设计为分离式隧道,左线全长13122m,右线全长13098m。我标段起讫里程为K18300K24260,路线全长5.96km。左线隧道K18+300K24210,长5910m;右线隧道YK18+314.77YK24186,长5971.23m;路基K24+210K24260,长50m;3号斜井(708.56m)坡度37.388%,倾角2030;4号斜井(679.73m)坡度38.386%,倾角2100。双向四车道分离式隧道,上下行设置,起止里程为左线K18+300K24+210,全长5910m,其中含明洞段长度为20m;右线YK18+314.76YK

3、24+186,全长5871.24m,明洞段长度20m。隧道按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行车速度为80Km/小时,隧道建筑限界,双行单洞断面,净宽10.25米,限高5米。 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隧址区地表沟壑迂回、峰峦叠嶂、山高坡陡、土薄石厚、植被稀薄、地表起伏较大,所经地貌单元为:岩溶中山、侵入岩裸露中山;隧道出口段山体相对混圆,隧址区海拔高度介于16101080m之间,相对高差530米,为岩溶中山区;隧址山体在阴坡处植被发育,阳坡处基岩裸露。(2)水文地质条件线路所经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主要受地貌条件的影响,地下水主要有基岩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岩类岩溶水,沿线地下水的天然露

4、头较少。(3)不良地质本合同段的不良地质类型主要表现为岩溶、崩塌、泥石流、断层、节理、底鼓、岩爆与片崩等,特殊岩土主要有湿陷性黄土、冲洪积及坡积混合类土、基岩风化层碎石类土、弱膨胀性红粘土等。3、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图我部根据该工程的特点及施工工艺的实际情况,认真地组织对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识别,特制定项目发生紧急情况或事故的应急措施,开展应急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现场操作人员应急能力,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和不良环境影响。其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见图。4、隧道突泥涌水发展过程及分析为确保正常施工,预防突发事件及某些预料不到的、不可抗拒的事件发生,事前有充足的技术措施准备、抢险物资的储备,最大程度

5、减少人员伤亡、国家财产和经济损失,必须进行风险分析和预防。洞内突水对隧道施工的危害很大,施工中必须采用相应的防水、排水措施。进行超前地质预报,根据预报情况提前加设积水井、加设抽水设备,同时做好应急准备,一旦发生涌水,迅速排出,以防大量地下水在洞内囤积,造成危害。(1)对突水的预测根据施工图提供地质资料,加强该段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工作,分别采用TSP203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系统进行200m长距离地质探测,在TSP203超前地质预测预报中出现异常的地段采用EKKO地质雷达进行40m范围内的探测进一步明确前方岩层、地质情况,在物探资料同时出现异常的部位,采用超前钻探进一步明确该异常体的具体情况,在钻孔出

6、现喷水时采用相似比拟法对涌水量、水压、赋水规模、补给情况等进行分析预测。为确保掌子面作业安全,对掌子面向后方10m范围内采用25钻杆进行开挖轮廓外5.0m进行钻探,进一步明确洞室周边地下水挤压岩体的情况,消除安全隐患,确保作业环境的安全。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辨识编制应急预案成立抢险领导小组组建抢险队、救护车辆配备应急物资、设备应急知识教育培训进行评审、修订实施应急预案定期评审发生未发生隧道突泥涌水事故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图确定施工措施和方案根据设计的地质资料、地面地质补充勘察结果、综合物探预测预报、超前钻孔探测和径向探测结果,必须按设计的排水量布设洞内排水设施、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采取特殊材料

7、填充、超前帷幕注浆固结等不同的施工方案。人员配置洞内排水,选用有经验的专业队伍,上岗前先培训后上岗,确保洞内排水的可靠性。备用排水措施项目部在每个洞口已设了完整的移动泵站一套,如遇突发涌水,泵无法正常使用,移动泵站即可进行排水。特殊材料充填如预先探明隧道底部的岩溶水规模小于5000m3,且为静水,静水压小于2.5Mpa,补给水量在正常情况下小于排泄水量时,依次采用填充碎石、填砂、注入C15混凝土等对溶腔进行实物充填,充填范围不小于隧道洞室直径的2倍,以确保隧道在开挖时的安全。在开挖过程中坚持“预注浆、短开挖、快封闭、强支护、勤量测、紧衬砌”的原则。超前帷幕注浆固结针对较大型的充水溶腔,在完成填

8、充后,或小型静水溶腔、或大型充填性溶腔,采用开挖轮廓外38m范围内进行超前帷幕注浆,固结开挖轮廓外围岩破碎体。(2)突泥地段施工我部施工的虹梯关隧道部分路段是岩溶、溶蚀现象的集中分布区,隧道通过时往往会与地下发育、分布的各种规模的岩溶、洞穴、溶蚀现象不期而遇。此类里程段施工时,根据设计文件的地质资料,不同地质现象分别对待,根据地质超前预测预报实施方案对洞内进行全过程综合超前地质预报预测,另外再对掌子面向后方10m范围内采用25钻杆进行开挖轮廓外5.0m进行钻探,进一步明确洞室周边可能隐覆的溶腔突泥情况,消除安全隐患,确保作业环境的安全。根据对周围地质的了解程度,为确保掌子面作业安全,提前分别采

9、用超前小导管预注浆,进行封堵,以加固地层并止水。5、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隧道技术规范、验评标准、安全技术规程、安全生产法第十条、第六十八条;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三、应急准备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领导小组组 长: 鲍海荣副组长: 朱学瑞、张卫业、党忠信、陈玉明领导小组下设:通信联络组:组长:张新风 组员:鲍天库、李 俊技术支持组:组长:王红雨 组员:李 丹、明建龙、李青春、张旭林疏散救护组:组长:朱学瑞 组员:张海龙、杜昆鹏、关海山抢 险 组:组长:党忠信、陈玉明 组员:林贤杰、李金平、施工队各工班长及作业人员物资设备组: 组长:朱月昌、闫海全 组员:杜昆鹏、李国栋、武翔宇、杨国

10、光、王 键医疗救治组:组长:刘东洋 组员:薛晓莉、刘小娟、钟 瑜、张 芳、梁兰兰后勤保障组:组长:常红梅 组员:焦 尉、张 明组长职责:决定是否存在或可能存在重大紧急事故,要求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帮助并实施场外应急计划,在不受事故影响的地方进行直接控制;复查和评估事故(事件)可能的发展方向,确定其可能的发展过程;指导设施的部分停工,并与领导小组成员的关键人员配合指挥现场人员撤离,并确保任何伤害者都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与场外应急机构取得联系及对紧急情况的处理作出安排;在场(设施)内实行交通管制,协助场外应急机构开展服务工作;在紧急状态结束后,控制受影响地点的恢复,并组织人员参加事故的分析和处理。副组长

11、职责评估事故的规模和发展态势,建立应急步骤,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减少设施和财产损失;如有必要,在救援服务机构到来之前直接参与救护活动;安排寻找受伤者及安排非重要人员撤离到集中地带;设立与应急中心的通信联络,为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建议和信息。通信联络组职责确保与最高管理者和外部联系畅通,内外信息反馈迅速;保持通信设施和设备处于良好状态;负责应急过程的记录与整理及对外联络。技术支持组:提出抢险及避免事故扩大的临时应急方案和措施;指导抢险组实施应急方案和措施;修补实施中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存在的缺陷;绘制事故现场平面图,标明重点部位,向外部救援机构提供准确的抢险救援信息资料。抢险组职责实施抢险抢修的应急方案和措

12、施,并不断加以改进;寻找受害者;在事故有可能扩大进行抢救抢修或救援时,高度注意避免意外伤害;抢险抢修或救援结束后,直接报告最高管理者并对结果进行复查和评估。医疗救治组职责在外部救援机构未到达之前,对受害者进行必要的抢救(如人工呼吸、包扎止血、防止受伤部位受污染等);使重度受害者优先得到外部救援机构的救护;协助外部救援机构转送受害者至医疗机构,并指定人员护理受害者。疏散救护组职责: 组织疏散、救护工作,使人员转移至安全地带;后勤保障组职责保障系统内各组人员必须的防护、救护用品及生活物资的供给;物资设备组职责提供合格的抢险抢修或救援的物资及设备。2、教育、训练为全面提高应急能力,我部已对抢险人员进

13、行了有关抢险知识教育,制定出了相应的规定,并将定期进行演练。3、周边可利用资源见相关单位联系电话表。周边可利用资源、联系电话序号周边资源联系电话用 途1火警119火灾报警救援2匪警110治安事件报警救援3气象121气象信息4查号台114电话号码查询5平顺县人民医院人员伤亡急救6长治市人民医院人员伤亡急救7长治市安监局事故上报主要相关领导和部门联络方式序号部 门联 系 人联系电话1项目经理鲍海荣2书 记朱学瑞3项目副经理党忠信4项目副经理陈玉明5项目总工张卫业6安质部部长张海龙7工程部部长王红雨8技术主管李 丹9技术主管明建龙10物资部部长朱月昌11设备部部长闫海全12办公室主任刘进彬13测量队

14、队长王建军14调 度 室张新风四、应急响应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或驻地发生无法预料的需要紧急抢救处理的危险时,应迅速逐级上报。次序为现场、办公室、抢险领导小组、上级主管部门。由项目安全、质量部收信、记录、整理紧急情况信息并向小组及时传递,由小组组长或副组长主持紧急情况处理会议,协调、派遣和统一指挥所有车辆、设备、人员、物资等实施紧急抢救和向上级汇报。事故处理根据事故大小情况来确定,如果事故特别小,根据上级指示可由施工单位自行直接进行处理。如果事故较大或施工单位处理不了则由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主管部门进行请示,请求启动建设单位的救援预案,建设单位的救援预案仍不能进行处理,则由建设单位的安全、质量部门向建委或政府部门请求启动一级救援预案。应急事故发生处理流程如图所示。紧急事故发生上报主管部门抢险领导小组抢险方案确定物资设备到位进行评审、修订实施应急预案抢险结束、恢复生产措施及善后处理、进行总结进行抢险应急事故发生处理流程图五、响应措施施工过程中若发现突水突泥现象,立即报告应急组织领导同志,现场施工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迅速打随机排水孔,移动水泵站进行抽水,并及时喷锚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