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地理 3.2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7711448 上传时间:2023-10-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地理 3.2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2年高中地理 3.2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2年高中地理 3.2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2年高中地理 3.2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地理 3.2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地理 3.2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中地理 3.2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 教学目标: 1结合救灾情景的回忆和感觉,归纳灾前、灾中和灾后的救灾重点。 2基于灾害应急预案的基本目的,理解有针对性的、有计划的应对某一种自然灾害,可以使灾害救助得到保障。 3基于灾害应急过程,阐述个人应如何服从国家或上级的行动计划。 教学重点: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的主要任务及措施教 具:多媒体投影仪及相关图片、示意图等教学方法:图示法、案例法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言:1、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的概念是指在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指导下,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通过多种方式来减少甚至消除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恢复基本生存条件,以保障灾区人民生存与发展而开展的社会性行动。2、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图3、9灾害救助工程图3、9展示了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灾前准备、灾中应急、灾后恢复。 一、灾前准备1、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储备救灾物资 2、灾前准备涉及的两个方面:一是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二是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1)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救灾的物质基础,由各地的主要灾种及灾情大小决定。表3、1救灾物资储备分类举例通过阅读表3、1,了解:发生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与水灾,需要储备的物品;进一步理解“储备什么物资主要由灾种决定”。(2)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由灾区的主要

3、集中地区及储备地的交通状况决定,关系到灾害发生过程中救援物资的到达时间。我国10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天津、哈尔滨、沈阳、合肥、郑州、武汉、长沙、南宁、成都和西安。探究活动:在中国铁路交通图上标出这10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并思考10个基地这样安排的理由。(提示:从各基地的交通流通能力方面思考)3、承担救灾任务的主要人员:各地政府领导下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近年出现专业救援队。阅读通过阅读材料,了解:我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组建的时间、人员组成、配置的设备、主要任务等。通过对我国国家地震救援队的了解,说明专业救援队的最大优势是以其专业的设备和技术,提高救灾的效率。思考1、 你的家乡经常

4、发生哪种灾害?2、 针对这类灾害,应该准备哪些救援物资?、你的家乡最靠近哪一个储备基地?点拨:因教材的使用地区不同,答案因地制宜(以华北为例):1、华北地区常见的灾害有旱灾、地震、寒潮、沙尘暴等。华北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区,位于暖温带,是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区,地处内蒙古高原的前缘,又临近沙源地,蒸发强烈,且植被盖度低,是我国沙尘暴灾害多发地区。2、针对沙尘暴,应储备一些灌溉用的农具和打深井的设施,或者创造人工降雨的一些条件;此外,还要储备救灾的粮食和饮用水、医疗用品等。华北最靠近的储备基地是天津和郑州。二、灾中应急1、概念:灾中应急是指在灾害发生和灾情形成过程中立即采取的行动和对策,2、主

5、要目的:尽可能地挽救生命,保护财产安全,并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影响和危害。3、灾害应急的范围:非常广泛,一般应包括对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输油等生命线工程采取紧急防护措施;对可能因灾害引发水灾、火灾、爆炸等的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质储存设施、水坝、堤岸等次生灾害源进行检查加固等,以此来维护交通、通信系统的安全,确保救灾通信的疏畅,确保抢险救灾人员、物资输送和灾民疏散的畅通等。4、“灾中应急行动”中最关键的环节:应急交通线是否畅通说明:交通通行能力直接关系到救援人员和救援物资的到达时间,所以在受灾时要实行交通管制、清理路障,以保证救援区与灾区的交通畅通。图3、11灾中应急行动 通过读图

6、3.11,了解以下知识: 在“灾中应急”中,通过各类交通线路,从物资储备基地将救灾物资和救灾人员运达灾区,进行抢救的行动过程。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将直接关系到救灾物资和救灾人员到达灾区的时间。5、救灾应急预案政府应对灾害的纲领性紧急行动方案,关系到各个部门能否快速高效地投入救灾工作,使灾情减到最少。目的:在灾害突发的情况下,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高速高效。对于不可准确预测的突发性灾害,应急预案就显得更为重要。图312中国地震灾害应急预案的内容体系通过图3、12,了解中国地震灾害应急预案的内容体系。思考:还有哪些内容体系是值得纳入应急预案的?课下活动:请学生自己落实这个地震应急预案,即由

7、一至三个“领导者”指挥将班里的学生分组,并确认好各自的职责(最好能列出“各个部门”的职责范围清单)。案例通过案例学习,认识到:在交通通行能力日益完善的今天,有无应急预案结果大不相同,应急预案可以减轻灾害损失。阅读通过阅读,让我们了解了日本东京的地震防灾计划的主要内容,从灾前准备(粮食储备及救护人员等)和地震演习,可以看出日本政府有着周密的应急预案,日本国民有着较强的防灾意识。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思考为你的家乡拟定一个这类灾害发生的应急预案。(提示:以华北为例,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下列内容:一是应急机构的组成和职责;二是应急通信保障;三是抢险救援人员的组织和资金、物资的准备;四是应急、救助装备的

8、准备;五是灾害评估准备;六是应急行动方案。) 三、灾后恢复1、灾后恢复的目的:减轻灾害损失和增强抵抗能力图3、14 灾后恢复通过图3.14,掌握以下问题:灾后恢复的主要目的:一是将灾害造成的损失减轻到最低;二是增强对未来灾害的抵御能力。核心措施:一是修复、重建生命线和生产线;二是恢复生活、生产秩序。2、救济灾民的形式:政府救济、民间救济和国际救济等图3、15救援救助灾民的形式通过图3.15进一步了解救援救助灾民的几种形式:民间募捐、国际援助、部队支援等。3、我国的防灾抗灾、救灾工作方针及我国的救灾管理体系防灾抗灾工作方针:“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救灾工作方针:“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

9、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我国的救灾管理体系:我国减灾以民政部为主要管理部门,形成了政府无偿救济、军队与民众合作救灾,以及全国与地区救灾调配的管理体系。思考灾后“重建家园”的意义是什么?点拨:结合图314回答问题。一个地方遭受某种自然灾害,就像一个人遭受了某种伤害受了伤,“重建家园”就像治疗伤口一样。它的意义在于:通过抢救和重建生命线及生产线,以及恢复生活和生产秩序,以达到“将灾害损失减到最小程度”和“增强对未来灾害的抵御能力”的双重目标。阅读通过阅读材料,了解以下内容:灾害保险既是风险分散及灾后恢复的一个强有力的措施,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管理体制完善的重要标志。我国是一个

10、农业大国,农业保险方面的险种很多,了解这些险种,积极投保,减轻灾害风险。我国的灾害保险近年未发展较快,但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还属起步时期。活动模拟一次以家乡某种主要自然灾害为背景的救援演习。提示:设计步骤(1)先以家乡的一种常发灾害为背景,确立演习主题。(2)将第77页的思考3中的应急预案加以修改,作为此次活动的纲领性文件。(3)将班内的一半同学分组,扮演不同救助的部门,并落实各自在灾害发生后所承担的任务;另一半同学和班内的桌椅等充当等待救援的民众和财产,这些民众又可以分成小孩、中青年、老人等。(4)在完成演习后,评选出最佳部门、救灾积极分子、最佳群众扮演者等。(5)写出活动总结报告。)说明:自然灾害的救援和救助有三个环节:灾前准备,灾中应急,灾后恢复。这三个环节相当于“未雨绸缪”“雪中送炭”和“亡羊补牢”的作用,在灾害救助中是非常重要的,缺一不可。 板书设计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一、灾前准备1、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2、灾前准备涉及的两个方面3、承担救灾任务的主要人员:二、灾中应急1、概念2、主要目的3、灾害应急的范围4、“灾中应急行动”中最关键的环节5、救灾应急预案三、灾后恢复1、灾后恢复的目的2、救济灾民的形式: 3、我国的防灾抗灾工作方针:救灾工作方针:我国的救灾管理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