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化铝的安全使用技术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7702569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0.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磷化铝的安全使用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磷化铝的安全使用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磷化铝的安全使用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磷化铝的安全使用技术(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磷化铝的安全使用技术点击数:6225 更新时间:2007-8-31 投稿单位:陕县 作者:植保站磷化铝属高毒农药,因其使用简便、快速、价格低廉,在农村常作为熏粮防除害虫的药剂得到普遍应用。该药剂易吸湿分解,产生具大蒜臭味的磷化氢剧毒气体,极易导致人员中毒甚至死亡。若不懂磷化铝的使用技术或对其毒性认识不足,使用不规范, 往往容易引发中毒事故。现将磷化铝的安全使用技术介绍如下:1. 理化性质 磷化铝是目前使用最广的储粮熏蒸药剂,在粮食或空气中吸湿生成一种剧毒的磷化氢气体。磷化氢略带有类似 大蒜的臭味,无色,对害虫具有很高的毒性。该气体有一种自燃的特性,在一定条件下会自己燃爆。磷化铝一般做成56%片

2、剂使用, 每片重3克,每片磷化铝分解后可放出1克磷化氢气体。其包装有1千克的袋,也有5片的小瓶包装。2. 使用范围和剂量 磷化铝可熏蒸各种粮食,包括原粮、成品粮、油料和薯干。若熏蒸种子时,其水分因不同作物而要求不 同。磷化铝熏蒸,可分为常规熏蒸和低剂量熏蒸两种。在常规熏蒸时,粮堆的用量为6 9克/立方米,空间的用量为3 6克/立方 米,密闭时间为5 15天;低剂量熏蒸时,用药量为12克/立方米,密闭时间在45天以上。3. 施药方法(1) 少量粮的熏蒸 缸、坛等容器少量储粮的熏蒸方法是:熏蒸投药前先准备好密封材料,无缝不漏的缸、坛可直接投药,如 有缝隙可用旧报纸将缝隙糊封后投药。投药时为了避免磷

3、化铝残渣污染粮食,可用透气的纸,如草纸、旧报纸,或小布袋将计算用 量的药片包在其中,投放到容器粮食表面或粮面以下,然后用塑料薄膜将缸、坛口扎紧,使其不漏缝隙。熏蒸的容器一定要远离住 所和活动场所,以免发生漏气,使人中毒。熏蒸完毕后,将储粮容器盖子打开,充分放气即可继续储藏或供用。(2) 粮仓的熏蒸 粮仓装粮数量较多,操作时应更加注意。熏蒸前应认真测量好仓房空间和粮堆的体积,计算用药量,并作好 粮仓密封工作。整仓熏蒸可采用粮面施药的方法。具体作法是:按投药量在粮面上分散放置足够数量的瓦片或纸片,将磷化铝片剂 均匀地薄摊在上面,每点不宜超过20片,应单片放开,不能堆放,投药后密封仓门或仓盖。为操作

4、安全起见,大量粮的熏蒸一定要 戴防毒面具,以防中毒。(3) 围囤的熏蒸围囤熏蒸一般用塑料账幕密封,塑料账幕应该使用稍厚点的薄膜制作,幕脚应长于囤脚60 90厘米。投药量与仓库熏蒸相同,投药点设在囤底四周,可将磷化铝包在纸包或布袋内投放。投药完毕后,应立即用砂土将幕脚压实。(4) 后处理 粮食用磷化铝熏蒸完毕后必须进行通风放气才可加工食用。一般常规熏蒸后,根据气温高低和通风情况,放气2 10天;低剂量熏蒸后,放气1 2天。熏蒸放气后,应及时把药剂残渣取出,不得留在粮食内,残渣应深埋在远离住房的泥土中。4. 注意事项磷化铝熏蒸时一定要戴防毒面具,操作完毕要立即更衣和洗涤;熏蒸的粮仓和容器一定要远离

5、住房;磷 化铝熏蒸最好在150C以上进行。5. 安全防护接触毒气的人员,必须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施药人员应佩戴完好的防毒面具,在熏蒸操作的前后,不宜吃牛奶、 鸡蛋及其他油腻食物,预防中毒。磷化氢的中毒症状为:轻微中毒时感觉疲劳、耳鸣、恶心、胸部有压力感、腹痛、腹泻和呕吐;中 度到严重中毒时,继早期症状之后,可以出现干咳、气哽发作、强烈口渴、步态摇晃、严重的四肢疼痛、瞳孔扩大和急性昏迷。6. 急救方法出现中毒后应立即将患者由污染的空气中转移到新鲜空气中;使患者坐下或躺下,盖上毯子,保持温暖;立 即送往就近的医院。熏蒸效果检查:5.6.6.1熏蒸完成后应对粮堆中的害虫死亡情况进行检查,并与熏蒸前的虫害情况进行对比分析。5.6.6.2在熏蒸前生虫部位随机取样1kg,在温度25C,相对湿度75%左右和防止外来害虫感染的条件下放置30d,检查是否出现活 虫。5.6.6.3采用预置虫笼的方法,熏蒸过程抽查虫笼,检查其中害虫死亡情况,作为熏蒸过程检查杀虫效果的参考。5.6.7熏蒸后按照粮油储藏技术规范(试行)中有关磷化铝残渣处理的规定,做好残渣处理工作,防止意外事故发生。本篇文章来源于 现代粮网 原文链接:http:/www.xdgrain.eom/a/zsjn/clbk/2011/0630/439.htm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